求生在西晉末第511章 開春視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求生在西晉末 >>求生在西晉末最新章節列表 >> 第511章 開春視察

第511章 開春視察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19日  作者:瘋子161414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瘋子161414 | 求生在西晉末 
瘋子161414作品


春節過后,各地春播很快就要開始了。

與往年不同的是,從太興三年開始,幽燕大地要進行農業政策調整,加大機械在農業中的使用比重。

因此衛朔首先帶著人前往幽州各大機械作坊視察農業機械生產情況。

如今遼東重要的農業機械有數種,但最重要的只有兩種,分別是輪式重犁、輕犁;漢代的播種機——三腳耬;主要負責耕地與播種。

其中輪式重犁是衛朔參照了中世紀歐洲重犁,讓工匠們結合華夏技術研制出來的耕地工具,需要四到八頭牛或者馬來拉拽。

由于八牛/馬一起拖曳的輪式重犁耕地時不便掉頭,因此重犁在華夏傳統的小農個體戶家并無用武之地。

所以,這種輪式重犁一般都是用在那些大農場內,大農場的犁溝一般長達二三百步長,非常適合輪式重犁發揮威力。

而通常情況下一家一戶只會選擇少于三頭牛/馬拉的輕犁,這種輕犁雖一次耕作的面積遠遠少于重犁,但由于其輕便且價格低廉,非常受農戶歡迎。

除了用于耕種的犁外,作為播種用的三腳耬亦是重要的農業機械之一。

華夏在戰國時期就有了播種機械。

漢武帝的時候,趙過在一腳耬和二腳耬的基礎上,創造發明了能同時播種三行的三腳耬。

一頭牛拉著,一人牽牛,一人扶耬,一天就能播種一頃地,大大提高了播種效率。

得到三腳耬后,衛朔如獲至寶,曾多次行文各地官府,要求在遼東范圍內大肆推廣這種先進的播種機。

三腳耬的構造十分復雜,有耬腳開溝,三根中空的耬腿,下端嵌入耬鏵的銎里,上端和子粒槽相通。子粒槽下部前面由一個長方形的開口和前面的耬斗相通,耬斗的后部下方有一個開口,活裝著一塊閘板,用一個楔子管緊。

為了防止種子在開口處阻塞,在耬柄的一個支柱上懸掛一根竹簽,竹簽前端伸入耬斗下部系牢,中間縛上一塊鐵塊。耬兩邊有兩轅,相距可容一牛,最后則是耬柄。

播種前,要根據種子的種類、子粒的大小、土壤的干濕等情況,調節好耬斗開口的閘板,使種子在一定的時間流出的多少剛好合適。

然后把要播種的種子放入耬斗里,用牛拉著,一人牽牛,一人扶耬。

扶耬人控制耬柄的高低,來調節耬腳入土的深淺,同時也就調整了播種的深淺,一邊走一邊搖,種子自動地從耬斗中流出,分三股經耬腿再經耬鏵的下方播入土壤。

在耬后邊的木框上,用兩股繩子懸掛一根方形木棒,橫放在播種的垅上,隨著耬前進,自動把土耙平,把種子覆蓋在土下,這樣一次就把開溝、下種、覆蓋的任務完成了。

直到現在衛朔仍然能想起當初第一次看到三腳耬時的震驚,即便現代最新式的播種機的全部功能也不過把開溝、下種、覆蓋、壓實四道工序接連完成,而兩千多年前的三腳耬早已把前三道工序連在一起由同一機械來完成。

雖然最后一道程序——壓實,是通過砘子完成的,但并不能因此而否認三腳耬的偉大。

剛一過完春節,牧府就向各大機械作坊下了巨額訂單,要求在春播前生產出大量農業機械,以供應各地所需。

下午,衛朔在皇甫真陪伴下,前往薊城內規模最為龐大的農業機械生產作坊視察。該作坊位于永定河邊,在大量使用了水力機械助力的情況下,仍擁有雇工數百名。

坊主早接到了大司馬前來視察的消息,正墊著腳尖向遠處張望。

不一會兒,就看到大司馬正飛馬朝作坊趕來,他不敢怠慢,忙帶著人上前迎接。

“恭迎大司馬!”

“諸位辛苦了!”

衛朔笑著對坊主道:“我今日過來主要是為了視察作坊生產情況,待會兒不用驚動作坊內的生產人員,讓他們繼續生產,只需坊主一人帶著某參觀一下就行。”

“謹遵大司馬吩咐!”

說完坊主領著衛朔進了作坊內,一進作坊入眼出全是排列整齊的木料,不時有雇工將一根根木料運走,然后送到加工處,經過初級加工變成所需的形狀。得益于水車的推廣,在作坊內隨處可見水力應用,省卻了不少人力。

看著作坊內熱火朝天的情形,衛朔忍不住問:“敢問坊主,你這作坊內一月內可生產多少具三腳耬?”

坊主準備的十分充分,面對衛朔的詢問,他脫口而出道:“在原材料供應充足、人力資源豐富的情況下,一個月至少可生產一百五十具三腳耬。眼下作坊內已儲存了近三百具三腳耬,據在下估計,至少在春播開始前,本作坊至少可生產五百具三腳耬。”

“五百具!嗯

你現在所看的《》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請百度搜:(斷云依水言情小說)進去后再搜:


上一章  |  求生在西晉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