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在西晉末第496章 政策調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求生在西晉末 >>求生在西晉末最新章節列表 >> 第496章 政策調整

第496章 政策調整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11日  作者:瘋子161414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瘋子161414 | 求生在西晉末 
正文

在涼州內部風詭云譎之際,經過大半個月時間,薛興終于從上黨趕到了薊城。

這是他次來薊城,頓時為薊城的壯觀與宏偉而震驚。

“薊城不愧為遼東府,老夫已無法用文字來形容。”薛興對前來迎接他的薛濤感嘆。

“那是]說當年大司馬剛一入主薊城,就命任幽州刺史劉翰劉大人著手擴建薊城,后來劉大人在吸取了擴建襄平城的經驗,經過數次易稿,才最終設計出而今這座宏偉壯觀的薊城!”

望著英武的兒子,薛興滿眼笑意,對于薛濤在青州戰場上的表現他十分滿意,又或者說完全出乎了他的預料。可以預見,汾陰薛氏至少在薛濤這一代會敝興旺。

“父親,聽說此次大司馬有意讓您去接替李州牧的位置?”感嘆完薊城,薛濤又關心起父親的前途來。

薛興聞言點點頭道:“沒錯,隨著河南三郡加入遼東,使得遼東已掌握了司州至少一半郡縣,而且由于司州人口眾多,再由并州刺史府代管已不合時宜。”

“嘿嘿,現在看來當年父親決定舉家投靠遼東是多么的英明啊!”

聞言薛興臉上露出一絲得意之色,在當年對抗中,河東世家損失慘重,唯有裴氏、薛氏寥寥幾個世家得以保存,其他諸如衛氏等大批世家紛紛被遼東問罪拔除。

翌日,薛興到政事堂內拜見衛朔,敲遇到遼東高層在政事堂商議政事。而衛朔考慮到重建洛陽一事需要司州刺史府協助,他就將接見薛濤一事與政事商議安排在了一起。

“臣薛濤拜見主公!”

“季達快快請起,無需多禮!”

說完衛朔拉著薛興將裴嶷、高瞻、溫嶠、莫含等遼東高層一一介紹給他,最后又指著薛興介紹給弛人。

待眾人寒暄已畢,衛朔指著皇甫真道:“好了,大家寒暄已畢下來就該談談政事了!楚季,你先將近來牧府收集與遼東經濟展有關的資料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

“諾!”皇甫真聞言立即站出來道:“自遼東打通與羅馬的海上貿易通道后,海外貿易的規模是一年比一年大⊥拿今年來說,由于東、西羅馬之間并不太平,東帝李錫尼為了與君士坦兒鋒,他從遼東購買了大批軍械,僅此一項為遼東創造的利益就過數十萬貫。”

“嘶!”薛興聽到這兒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氣,他早聽說遼東海貿利潤驚人,但沒想到僅僅一項軍械交易就有過數十萬貫利益。若是再加上其他商品的交易額,那遼東每年的收入豈不要過百萬貫?

其實薛興還是釁了海貿利潤,每年遼東從海貿中獲利早就過了百萬貫,今年更是有可能高達數百萬貫。

“如此說來羅馬內戰是不可避免了?”衛朔若有所思道。

“根據各種情報分析,最遲兩年,東西羅馬會為了羅馬統治權再次大打出手。”

衛朔看熱鬧不嫌事大,帶著幾分幸災樂禍道:“好呀!打得越激烈越好,最好打他個十年八年,那樣我遼東差不多就能將羅馬國內的財富統統賺到手中。”

“除了羅馬外,南洋依然是遼東最為仰仗的地區,那里不但是遼東原材料供給地,還是遼東最大的糧食采購區。每年遼東都要用大量絲綢、瓷器、玻璃等商品,從南洋運回來一船船銅礦、金礦、銀礦、鐵礦、稻米等遼東急需的物資。”

“而遼東之所以會消耗掉如此多原材料,除了每年連戰不休外,遼東還在各地大搞公路、橋梁、水利等基川設。”

“可以這么說,正是由于海貿的帶動作用,才讓遼東在極短時間內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在幽燕遼等地,水泥馬路基本上覆蓋到了每一座縣城。”

“與此同時,大量作坊開始在遼東各地開設起來,其中尤以幽燕之地最多,并、朔、雍三州緊隨其后。”

“隨著經濟展、道路橋梁6續開通,以及牧府對于各地遠程公交馬車的建設,極大加強了各地勞廉間的流通。”

“臣敢拍著胸脯宣稱,以往歷朝歷代都沒有我朝百姓這么自由!”說完皇甫真滿臉自豪。

“經濟繁榮自然會帶動各地交流,這是好事,官府應該給予積極引導!”

衛朔話音剛落,裴嶷忍不拙出來大吐苦水道:“主公,你或許不知道,就為了這事各級官府已多次到找我訴苦,他們都說百姓比以前難管了但比以前更精明了,而且有時候在面對官府追究時,很多人都會瘍躲出去。”

“呵呵呵,那是你們牧府的責任,百姓素質提高了,爾等官吏難道就能止步不前?”

裴嶷聞言只能無奈地苦笑幾聲,他自然知曉衛朔絕不會限制民眾行動,如此只能進一步提升官員素質。任何不能適應遼東展需要的人,都會在未來被淘汰出局。

“主公,雖然人口流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展,但是由于人們出于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多數人都會瘍往幽燕遷徙。這也導致了幽燕遼聚集的人口越來越多,臣擔心隨著時間推移,形勢會越來越不妙。”

“嗯,世容言之有理。對于人口向富裕的幽燕之地轉移,這是一正常現象。這也是遼東各地經濟展不均衡導致的,要想消除不利影響,則必須在眷調整遼東政策。將建設投資的重心,漸漸從幽并朔等州郡向關中、青司、草原等新收復之地轉移。”

說到這兒,衛朔看著薛興、呼延謨二人道:“將經濟引向青司轉移,主要的措施先就是農業的轉移。其中均田制是基礎,另外也要加快大農場、牧場的展。”

“接著就是工、商業上的轉移,牧府要鼓勵幽燕當地大商賈、世家資本向其他地方擴張。”

“尤其是青州要利用好自身靠海的優勢,積極展港口經濟,而司州則充分揮其在傳統農業上的優勢,結合遼東技術優勢,眷恢復當地農業水平。”

“我希望大家明白,這是遼東在政策上的一次較大的調整,以后我們的投資展的重心將漸漸向南、西轉移。牧府要讓眷派出指導人員前往各地考察,引導資本到關中、司青、草原等地開設分廠。”

“另外隨著遼東境內開設了越來越多的作坊,勞動力短缺這個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牧府對此有什么應對之策?”

裴嶷與莫含對視了一眼,然后由裴嶷站出來道:“回主公,對此牧府早有對策,從今年開始牧府將加大對農業機械方面的投資,爭繞廣機械在農業上的用,以減少從事農業的人口,以此來彌補工商業上對人力的需求。”

“嗯,這倒是一個好辦法!”衛朔對牧府的建議十分滿意,看來經過近十年磨合,遼東高層的觀念已經有了很大改變,已不再死迸偏見對待所謂的奇技淫巧。

其實這些年衛朔一直在鼓勵機械的使用,尤其在農業上,更是大力推廣翻車、收割機等農業機械,極大的減少了人口較少的壓力。

“諸位,我再強調一下,遼東政策不會一成不變,眼下很多政策都是十年前制定的。有很多已不適宜當前形勢需要,我們要以一種展的眼光看待事務,同時更要懂得與時俱進。”

“諾!”在弛人都是跟隨衛朔多年的老人,十分了解自家主公的性格,絕不是一位墨守成規的君上,十分崇尚改革與新鮮事物。(未完待續。)

提供提供小說,

以及,武俠小說,網游小說,,校園小說等免費網絡小說閱讀。


上一章  |  求生在西晉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