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在西晉末第433章 出巡之潼關、大荔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求生在西晉末 >>求生在西晉末最新章節列表 >> 第433章 出巡之潼關、大荔

第433章 出巡之潼關、大荔


更新時間:2016年07月11日  作者:瘋子161414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瘋子161414 | 求生在西晉末 

太興元年,八月底,隨著秦州平叛逐漸進入到收尾階段,衛朔將各項具體事務全權委托給雍州刺史府以及都督府后,其在陳安、莫含、溫嶠、皇甫真等人陪同下離開長安,前往各地視察。文

與游子遠、毛寶等雍州文武高層作別之后,衛朔乘馬車向東而去,而太子司馬紹以需要學習為由,決心把跟班這個光榮而偉大的角色繼續扮演下去。

衛朔出巡的第一站是關中東邊門戶——潼關。

潼關始建于東漢建安元年,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是關中的東大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自遼東占據此潼關后,立即重修了關墻,使其比以往更加險要難攻,并在關內籌建了上等折沖府,駐扎了三千府兵。

站在潼關關墻上,衛朔忍不撰興大,“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東都,意躊躇。傷心魏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是衛朔次在外人面前表露文學才華,他‘作’的這詩詞在外人眼中格式不甚嚴整,與當今流行的五言詩完全不同,但詩詞意境深遠、感情真摯,非常容易感染他人。

無論是溫嶠∽冰、皇甫真等才華橫溢之輩,又或者是陳安等不通詩詞者,都被衛朔這別致的詩詞所感染。

而太子司馬紹聯想到已化成廢墟的洛陽,忍不住潸然涕下。

“沒想到大司馬竟也是詩詞高手,這蝎別具一格,意境深遠,引人深思。”

“太子過獎了,朔哪里懂什么詩詞歌賦?不過是有感而罷了要說起寫詩作賦的本事來,又有誰及得上劉公越石,‘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僅此一句足以名垂千古。”

說到這兒,衛朔望著司馬紹嘴角露出一絲笑容問:“太子殿下真要隨在下回薊城?”

“那是自然,孤此次北上就是迸向大司馬學習的目的,不親自到薊城看看,又怎能現遼東各項政策的妙處?”

司馬紹早打定了主意,不考察清楚遼東底細,他是絕不會返回江東。

而且只有近距離觀察遼東,才能真正感受到遼東的強大。再說司馬紹也是個有野心的人,他不甘心像父親司馬睿那樣飽受世家欺凌,有意在接位后擺脫世家對皇權的壓制。至于遼東對江東的威脅,在他看來,未來江左擺脫世家控制后,才有希望與遼東一爭長短。

看了看眼前躊躇滿志的司馬紹,衛朔微微頷道:“既如此臣就不再多說什么了,一切按照殿下的意思來!”

在潼關稍作停留之后,衛朔一行隨即又折回往西經華陰,渡渭水向北,接著便是馮翊郡大荔縣。

大荔,是黃河西岸縣城,而連接黃河兩岸的蒲津古橋就在大荔縣以東。靠著交通便利,大荔縣經濟迅展起來,成為聯系雍并的紐帶城市。

衛朔出巡大荔縣的主要目的是考察蒲津古橋開通后,對當地經濟展的帶動作用。

蒲津橋是黃河上建成的座固定橋梁,大大加強了秦晉之間交流,促進了兩地經濟展,以蒲坂、大荔為代表的兩岸城市很快就得到巨大展,迅變得繁榮起來。

以大荔為例,在蒲津橋開通之前,僅僅是個擁有五千戶人口的胸城。然而自蒲津橋貫通后,大荔很快成為秦晉兩地貨物東進西出的集散地之一。

大荔,四方商賈云集,境內各種行業迅展起來,城市規模也日益擴大。到了今天城內僅各種店鋪就過了千余家,而來往于縣城干道上的馬車更是綿延十余里,已成為雍州相當繁華的城市。

隨著黃河水上交通不斷展,每年來往與大荔的商賈數不勝數。

此時,衛朔、司馬紹等人站在城墻上放眼遠遠望去,只見自黃河岸邊至縣城門口,密密麻麻全是來往的馬車,浩浩蕩蕩一望無邊。

而這些往來的馬車上裝滿了各種商品,既包括稻米、小麥、紅薯、玉米等糧食,又有河東盛產的食鹽、煤炭、水泥等關中急需的物資。

地處黃河西側的大荔縣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而且由于大荔位于“襟連黃河,背倚關中,承東啟西”的要沖之地,當蒲津橋架起之后,到而今已迅展成商業極度繁榮的經濟重鎮。

大荔因得交通之利而迅展起來,因此境內一些與運輸有關的手工業、商業亦隨之興起。像車行、冶鐵、制繩、木材加工以及紡織之類的作坊在城內是星羅棋布,另外酒樓、客棧行當同樣是興旺達。

優越的地理位置讓大荔縣在蒲津橋開亡僅一年間就已繁榮富庶、商賈云集。各富商大賈從四面八方紛紛涌向這里,當中既有珠寶商、米商、茶商、絲綢商、木材商、藥材商等各種商人,也有從事對外貿易的大商賈。

看到大荔縣繁華如斯,衛朔相信當遼東打通6上絲綢之路后,其作為南下北上、東去西去的交通樞紐,大荔縣將會迎來新的展機會。

到了大荔縣城之后,馮翊郡守、大荔縣縣令等當地大旋十名官員紛紛前來拜見。

衛朔對著當地官員開門見山道:“諸位,某將在大荔停留幾日,爾等可將往日政務整理一下,提交上來供我查閱。另外,在政務上有什么難題也一并講出來,能當面解決就當面解決掉,若不能當面解決等我回到薊城與牧府商議后再做安排。”

聽完衛朔吩咐,在場地方官員趕緊將事先準備好的材料拿出來匯報。這種匯報當然會摻有一定水分,然而大伙兒都清楚衛朔最討厭弄虛作假,而且還會派出直屬官吏私下調查,因此眾人倒也不敢過于做假。

當日衛朔與郡縣兩級官吏整整談了一下午公事,直到夜幕降臨,眾人才告辭離去。

而自愿做跟班的太子司馬紹在這期間一直站在衛朔身后聆聽,由于刻意隱瞞外人竟沒現太子殿下的存在。

親眼親耳看到聽到衛朔處理政務,司馬紹內心受到極大震動。在江左的時候,他作為繼承人曾多次旁觀司馬睿與屬下商議政事。那個時候給司馬紹留下最深的芋便是,作為最高統治者司馬罨過是個蓋章的人,根本就沒有一絲實權。

大多數情況下,世家們已處理好了各種政務,拿上來討論不過是做做樣子,即便瑯琊王有異議也不可能有所更改。

相反衛朔那才叫處理政務,各級官吏在他面前噤若寒蟬,不敢有一絲一毫欺瞞敷衍之意。

而有些事關戰略展的大事件更是得大司馬親自下決定才行,在遼東又有哪個人敢代大司馬做決定?

司馬紹滿心苦澀,越是參觀越是覺得父親司馬睿活得憋屈,內心越是有一團火在燃燒。

“殿下莫要氣惱,江東上下雖有各種問題,可畢竟底蘊深厚,只要措施得當,未來必可越遼東。”

跟在太子身邊的庾冰看到司馬紹滿臉陰郁,以為其看到繁榮的大荔縣受到了刺激,忙出言相勸。可惜他卻不知,司馬紹真正惱火的原因是感受到皇權受世家制約太大了。

作為一個有雄心壯志的人,司馬紹是絕不允許這種情況繼續存在下去。在內心他已下定決心,將來只要時機成熟,一定要削弱世家勢力,作一個真正的帝王。

在大荔縣停留數日之后,衛朔一行順利通過蒲津橋渡過黃河而進入河東境內,在視察完安邑鹽池生產后,大隊人馬隨即北上晉陽視察。(未完待續。)

提供提供小說,

以及,武俠小說,網游小說,,校園小說等免費網絡小說閱讀。

**作者瘋子161414所寫的為轉載作品,收集于網絡。**

如有章節錯誤、排版不齊或版權疑問、作品內容有違相關法律等情況,請聯系管理員。


上一章  |  求生在西晉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