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在西晉末第340章 整合政務(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求生在西晉末 >>求生在西晉末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0章 整合政務(下)

第340章 整合政務(下)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28日  作者:瘋子161414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瘋子161414 | 求生在西晉末 
第340章整合政務下

第340章整合政務下

“諸位愛卿,接下來要推行的經濟振興計劃,涉及三州二十五個郡,地域廣大,人口眾多,某不得不慎重行事。因此才大費周章將諸位聚集到定襄,就是為了廣聽民意,制定出符合實際情況的規劃來。”

“不過,我把丑話說在前頭,在經濟振興計劃確定之前,爾等盡可爭論、挑刺、議論,都沒有任何問題,可一旦最終計劃被確定,各級官吏務必無條件執行。”

“諾!”眾人齊聲回道。

“一切以教育為先,先請學曹主事皇甫岌談談吧!”

皇甫岌起身先向衛朔拱手示意,遂朗聲道:“主公,以及在座的諸位同僚,五年前剛收復遼東時,治下百姓文盲比例高達九成九以上。而到了去年,遼東完成了首個振興計劃,其中文教事業得到極大發展,文盲比例已下降至八成五左右。”

“正是靠著普及推廣教育,使我遼東民眾爆發出比以往更多的熱情與力量,可以說文教是支持遼東連戰連捷的最大助力。故而臣以為,在四州經濟振興計劃中,遼東應該加大在文教方面的投資,爭取在幽平并朔四州建立起鄉、縣、郡、州四級學堂制度。”

“若是牧府每年投資在文教事業上資金不低于百萬貫,臣有信心當五年經濟振興計劃完成之后,整個四州境內的文盲比例將下降至六成左右,那樣遼東起碼實現了接近半數人都識字這個目標。”

聽了皇甫岌的話,在場眾人都沒出來反駁,遼東方方面面均需仰仗于文教推廣,無論是衛朔又或者其他文武重臣,不無重視文教發展。再說,文教在偏遠郡縣推廣又事關胡族歸化大業,更沒人敢提出反對意見。

“皇甫主事的建議很好,下去你們學曹弄出個詳細規劃呈報給牧府審議。”

“諾!”皇甫岌喜滋滋退了下去,打算回去找學曹文吏、佐官好好商議一二。

“諸位,考慮到各地情況不一,我意分成并州、朔雍、幽平三大地域來討論,因地制宜分別制定出相應的經濟振興計劃,然后再交由牧府上下審議、討論、綜合,最后再拿出一份包含四州的大計劃來。”

“以并州為例,聽說此地多有煤炭,當地官府完全可以煤炭為契機,來振興并州經濟。”

“主公,并州有煤炭嗎?”

聞言溫嶠不禁有些納悶,作為土生土長的的并州人,他從不知道并州有煤炭。自遼東以煤炭生火、煉鋼之后,煤炭便取代木炭成為日常消耗最大的資源。若并州真有煤炭,那不啻于并州手中握有一座金山銀山。

“有,怎么沒有?并州煤炭儲藏豐富,差不多全大晉的煤炭都集中在此地,我已經讓人展開勘測工作,不日將有結果出來。”

得知并州有大量煤炭存在,讓并州本地官員長出一口氣,有了煤炭并州經濟發展便不成問題。

“爾等切莫以為有了煤炭就萬事大吉,煤炭只是為并州經濟發展提供了基礎,將來并州發展的好壞,可全靠諸位努力。而且并州發展不可全仰仗煤炭資源,其畢竟有限,絕不能座山吃虧。爾等應當考慮農牧畜等并行發展,省得過分依賴煤炭資源。”

“主公言之有理,臣等定當謹記在心!”

話音剛落,只見新任朔州刺史高詡站了出來,只見他先向主位上衛朔行了一禮,然后又朝四周同僚拱了拱手道:“諸位同僚,朔州淪落胡人鐵蹄之下數年,與其他地方相比經濟相當的落后。”

“為了振興朔州經濟,刺史府以修建南北大動脈為契機,在馮翊、北地、安定、新平四郡內廣泛投資籌建水泥、石灰、泥磚等工廠。除此以外朔州還打算憑借朔方、上郡一帶水草豐美的特點發展畜牧業和養殖業以振興朔州農業!”

高詡站在大殿上,面對著眾多同僚侃侃而談,五年時間,憑借著用心和努力他一路從縣令爬升到刺史高位,付出了不少心血。為了在自己打響名頭,在這之前他準備的十分充分,各種數據、資料脫口而出。

看著意氣風發的高詡,衛朔同樣是欣慰不已,他認為今后官員就該以高詡為榜樣,作為文官絕不能不通經濟俗務,任何只會空談的人才在遼東體系內將不會得到任何機會。

他希望遼東上下形成一種‘不歷州縣,無以任中樞’的傳統、原則,凡是高居顯要的官員,必須是從底層一步步升職上來。他絕不允許遼東出現歷史上那種考了個狀元,在中樞清貴職上磨礪幾年,便能出任宰相的情況。

在衛朔未來規劃中,宰相出于州牧,將軍發于行伍是必須遵守的原則!

在衛朔想著心事的時候,四周討論依然沒有停止。各地為了爭奪來年的財政撥款,紛紛以高詡為藍本,相繼推出自己的主打項目。像是青島、旅順也就只能是發展貿易經濟上做文章,希望牧府能在今后幾年內繼續加大投資,擴建碼頭。

并州刺史沓氏霞客則充分發揮出并州多煤炭資源的優勢,決心以煤炭業為龍頭帶動全州郡的經濟發展。同時他們還希望加大對并州紡織業投資,爭取在今后幾年內實現經濟復蘇,另外農業發展也不能放松,爭取早日實現糧食自給。

幽州則繼續投資到鋼鐵等工業上,充分發揮出他們的產業優勢,以鋼鐵業帶動遼東各地其它的行業。

另外還有一些靠海的州郡,準備發展造船業和海洋捕撈業,總之各地官員根據自身的優勢提出了一系列振興經濟的措施和計劃。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計劃都得到了衛朔的支持,其中朔方郡、上郡兩地官府提出的要在當地開辟農田的計劃就被衛朔否決了,他不光是否決了將草地開墾城農田的計劃,還要求朔州刺史府必須保護好當地的草原和水源!

很多人不能理解衛朔為何要阻撓在朔方、上郡開墾荒田,只有來自現代的衛朔知道,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河西、西域、關中、河套一帶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時候,到了隋唐時代上述地區水土遭到嚴重破壞已不可能再恢復到秦漢時期。

眼下黃河幾字灣內水土流失剛剛開始,大片土地尚未出現沙漠化,衛朔不想數十年之后,本來還水草豐美的朔方郡成為一片沙漠。

故而衛朔只能強行阻止朔方郡、上郡兩地上請開墾農田的計劃,并要求當地只發展畜牧業,以此來保護當地水土。

經過了十日連續不斷討論后,遼東上下終于就經濟振興計劃達成一致意見。

聯席會議之后,聞風而動的各地商人紛紛組織了大量的物資和人手,涌進幽朔并三州。商人比較最善于學習,當初遼東剛執行經濟振興計劃時,很多商人還不懂得利用規則為自己謀利,可現在已懂得主動出擊。

不久之后,各地又掀起新一輪的投資熱潮,各地投資不斷,新工廠、新道路、新學堂不斷地被開工建設。不過,這同樣會帶來不少隱患。

在大建設拉開序幕之后,衛朔最看重的就是監督問題,前幾年遼東上下比較窮,基本上沒有出現貪腐問題。可是隨著經歷了五年的和平生活,各地官員肯定變了不少。

為了預防萬一,衛朔加大了監察力度,爭取將各種苗頭扼殺在搖籃里。他可不希望將來挖出一個巨貪來,因為那樣就算是將貪官繩之以法了,當地百姓也受到了損失了。

衛朔讓牧府、監察署組成聯合檢查組,奔赴各地督導工作,而他又單獨派出奏事掾史帶著部分官吏前往各地進行暗中調查。再配以各地越來越大膽的報館監督,基本上可以保證遼東吏治清明。(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求生在西晉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