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在西晉末第211章 西征廣寧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求生在西晉末 >>求生在西晉末最新章節列表 >> 第211章 西征廣寧

第211章 西征廣寧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15日  作者:瘋子161414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瘋子161414 | 求生在西晉末 


“出動大軍?暫時大軍怕是動不了!校尉府剛剛完成對幽州兵的遴選,除了騎兵外,雖然廂軍步兵數量大幅增多,可大多是原幽州兵,不熟悉我遼東戰法,上戰場前必須接受各項軍事訓練。☆番茄○小說網”

“另外,隨著均田制的推行,幽州都督府正在籌建當中,我們需要在上谷北部長城一線重新建立起防線。在各地府兵形成戰斗力之前,即使廂軍完成了訓練也不可能全部將他們拉出去作戰。”

衛朔當然希望盡快將幽州納入治下,然現實卻不允許他大規模出兵橫掃四方,除了兵力薄弱外,他在薊城的根基尚未扎實,不得不靠武力威懾各方。

魯昌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兒,道:“主公,幽州下轄七郡國,可屬于遼東治下的卻只有兩郡之地,其余大多處于半獨立狀態,其背后各有勢力雄厚者支持,不過緊鄰上谷的廣寧郡卻是眼下最有可能被我們拿下的地方。”

“廣寧郡?”

“不錯,正是廣寧郡!泰始十年,武帝下詔分幽州上谷郡之屬地置廣寧郡,郡治下洛縣城,轄下洛、涿鹿、潘縣三縣,有民一萬八千余戶,共八萬余人。番△茄

```````此地胡漢雜居,烏丸大王庫傉官昌野心勃勃,妄想竊據廣寧自立。”

“自石勒滅王浚以來,代、廣寧兩地烏丸人紛紛群起響應,奪城池、殺官吏,擄掠當地,聲勢浩大。但據在下所知,自魏武曹操破三郡烏丸以來,烏丸人元氣大傷,從此四分五裂相繼臣服于中原和鮮卑人。”

“去年冀州乞活軍大帥之一薄盛更是率烏丸五千戶投降了石勒,被石勒將其部眾遷徙到了襄國。薄盛去襄國帶走了烏丸人最后一支能征善戰的精銳,剩余分布在上谷、廣寧、代三地烏丸人早已是外強中干,不過是借助了石勒的威名,才僥幸成事。”

“如此只需主公遣一偏師——精騎數千,再派一大將統之,不出旬月就可略定廣寧!”

魯昌的建議。讓衛朔有些心動,他暫時固然不敢去代郡招惹強大的拓跋鮮卑,可廣寧境內的烏丸人卻還沒被他放在眼里。正如魯昌所言,烏丸早就今非昔比。根本不堪一擊。□○◇番茄小說網``````

“嗯,不錯,朔這就調兵遣將去取廣寧!”

提到派大將取廣寧,衛朔就想到了剛剛投到其麾下的段文鴦。段文鴦性格直爽,是個熱血漢子。有什么話總是當面提出。剛到薊城時,段文鴦就曾向衛朔提出以后不希望直接與段氏鮮卑為敵。

衛朔當著眾文武的面答應了段文鴦這個十分無禮的要求,隨后晉升其為昭武左校尉銜領軍司馬之職。要說起來以段文鴦之前的地位,不該被如此薄待。可衛朔卻不想再像從前那樣慣著胡人,一開始就以嚴格要求壓制胡人桀驁的本性。

段文鴦了解過遼東,知道軍司馬已經是地位較高的將領,僅次于指揮使一職,故他心中并沒有過多的怨恨衛朔。相反對于衛朔能當眾答應他的要求,他心中隱隱帶著幾分感激。讓段文鴦領兵出征廣寧,既可滿足其不與段氏為敵的愿望。又能讓其揮自己的本事。

“昭武左校尉段文鴦,參見主公!”

“文鴦來了,快快請起!”

衛朔上前攙起單膝跪倒在地的段文鴦,上下打量了幾眼,最后滿意地點點頭道:“嗯,不錯!看來文鴦沒有因一時之挫折而頹廢,見你如此上進,在下也就放心了。番茄△小說□網○```”

“有勞主公掛念,不知主公召在下前來有何事吩咐?”

“文鴦乃幽州著名將領,你的威名曾在幽燕大地上廣為流傳。而今校尉府打算襲取廣寧郡,需要借助文鴦的名號,不知文鴦可愿擔此重任?”

聞言段文鴦拜倒在地,自肺腑地說:“之前文鴦冒死來投。自以為罪無可恕,不成想主公不但赦免了我的罪行,如今還賦予我重任。多謝主公厚愛,文鴦肝腦涂地也無以為報。”

“哈哈哈,我得文鴦相助何愁烏丸不滅?無需文鴦肝腦涂地,只需將廣寧郡拿下獻于衛某座前。我就心滿意足了。”

“請主公放心,只需撥給文鴦數千精騎,也不用帶什么糧草,末將就可將廣寧叛逆斬殺殆盡。□番茄◇

“文鴦驍勇,某已深知。然此去廣寧文鴦須謹記,除叛逆胡虜外不可放縱大軍擄掠地方!此乃軍法,不得違抗,不然軍法署的軍曹可饒不了你!”

“末將領命!”

建興二年,五月中,段文鴦以代指揮使的名義,出任西征主帥統三廂騎兵而入廣寧郡。與大軍同行的還有完成了出使任務而返回并州的溫嶠,本來衛朔是不同意溫嶠跟隨大軍一起行動的。可在溫嶠的一再堅持下,最后只得妥協。

廣寧郡因其懸于西北且緊鄰代郡,再加上境內胡虜橫行,在王浚統治幽州期間,一直是幽州與拓跋鮮卑之間的緩沖地。拓跋鮮卑幾乎每年都會入寇廣寧,歷經多年戰亂,使得原本就不繁華的廣寧郡,眼下顯得更加破敗不堪。

下洛城,直線距薊城的大概有一百二十公里,考慮到古代糟糕的路況,大軍至少要行一百五十公里才可抵達下洛。為了保持騎兵的戰斗力,大軍中途須在上谷沮陽停歇一日,然后再沿永定河以奇兵直襲下洛。

古代騎兵一日頂多行四五十里,好在這一路全是在衛朔的勢力范圍內,只需小心避開敵人耳目,卻不用擔心遭遇敵人伏擊。

大軍足足行了六日才抵達了沮陽城,隨后段文鴦率部在當地駐留一日,讓士兵養足了精神,又補充了糧草。

翌日半夜,大軍悄悄拔營起寨,趁夜沿著永定河折向西北小路,直插廣寧治所下洛城。

而為了掩飾行蹤,出了沮陽之后,大軍一律人銜枚,馬銜嚼,夜行曉宿。如此,段文鴦一行很快就消失在外界的視線里,誰也不知道他們的確切位置。

大軍一路疾行,沿途春意正濃,萬物生機勃勃,到處是一望無際草原和牧場。

段文鴦十分謹慎,偵騎、斥候撒出了十幾里以外,偶爾遇到幾個烏丸人的小部落,也都被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給滅掉,故大軍不曾走漏一絲消息!

溫嶠一路隨大軍走來算是開了眼界,不但為遼東軍內異常嚴謹的軍制感到欽佩,而且又對遼東士兵素質之高感到驚訝。他也算是歷經軍旅多年,知道當今天下軍中多流行部曲制。可在衛朔軍中,他卻沒現一絲部曲制的跡象。

部曲制,實際上是魏晉門閥政治在軍事上的體現,是世家將領掌握軍事大權的主要手段。在部曲制下,士兵就是將領的私產,一般情況下朝廷無權對直屬于將領的部曲指手畫腳。而且往往還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軍主之位世代相傳。

可在遼東軍中,一切士兵均屬于校尉府管理,各級將領都無權私自征召士兵或者提拔將領,有專門的機構負責士兵的訓練以及軍官的考核、審查以及提拔。

除此之外,在遼東軍中還十分盛行讀書識字,幾乎每個士兵都能書寫自己的名字或者簡單的書信。

可不要小瞧這一點,在九成以上的人都是文盲的古代,遼東軍能做到這一點太可怕了。

見識了遼東軍軍制,再想想如今幽州正在推行的均田制,溫嶠一下子就明白了世家為何那么憤恨衛朔了。

衛朔推行的幾乎所有政策,都是用來削弱或者限制世家勢力的擴張。可溫嶠又看得分明,遼東新政雖不利于世家,卻對江山社稷大大有利。(未完待續。)

新書、、、、、、、、、、、


上一章  |  求生在西晉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