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在西晉末第 8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求生在西晉末 >>求生在西晉末最新章節列表 >> 第 8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

第 8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14日  作者:瘋子161414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瘋子161414 | 求生在西晉末 
·

永嘉五年,正月下旬,晉撫軍將軍、都督青兗諸軍事、兗州刺史茍晞首次敗給來犯的匈奴漢國鎮東將軍曹嶷,隨后孤身僅率數千殘兵逃至高平,自此青州的局勢愈發緊張起來。

進入二月份以來,曹嶷一邊整頓兵馬準備徹底消滅茍晞殘部,一邊積極傳檄青州各地:凡不從號令者皆命大軍伐之。自茍晞戰敗,青州境內已沒了可與曹嶷抗衡的地方勢力,各地接到檄文,紛紛易幟投降。

“真是城頭變幻大王旗啊!”

得知曹嶷入主青州,衛朔忍不住搖頭嘆息,但他對曹嶷統治青州沒有太多反感,歷史上曹嶷統治青州期間雖然沒什么惠民政策,但也算安定了地方局勢,為青州帶來了十年的安定期。同時又重修了青州治所廣固城,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意義。

可以說曹嶷的到來也為衛朔的發展帶來機遇,畢竟一個安定繁榮的青州才有能力消耗掉他提供的精鹽。

伴隨著溫潤的海上季風到來,嶗山附近的天氣逐漸變得溫暖起來。早就貓了一個冬天的人們紛紛走出家門,開始為新的一年忙碌起來。

而山谷中的逃民們也沒閑著,他們在衛朔的帶領下,先是將山谷中幾十畝田地整理出來,將來此地就是衛朔培育紅薯、玉米的基地。接下來眾人拿著各種各樣的工具跟著衛朔來到海邊,開始開墾鹽田。

這年頭,因為江河上游植被茂盛,水土尚未流失,所以河流攜帶泥沙很少,就算是近海,海水的顏色也是蔚藍蔚藍的。浩瀚的大海就這樣毫無保留的呈現在眾人面前,茫無際涯的大海一直延伸到天邊,調皮的海浪無窮無盡地從海洋深處向著海邊涌來,后浪追逐著前浪,前浪就死在沙灘上,前赴后繼,循環不已

衛朔走向大海,用手掬起一把海水,放到嘴邊,不出所料海水帶著特有的腥味和咸味。他也不急著讓大家動手,而是左右四下查看起來。這鹽田不是說建就建的,必須找一塊相對平坦的沙灘才行。

“衛兄弟,咱們就在這兒開始嗎?”張大郎滿眼興奮地說道。

衛朔笑著搖搖頭道:“還不行,這兒的條件不符合建鹽田的條件,我們再到別處看看。”

眾人遠處走了一會兒,終于發現了一片海涂,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卻比較平整,曬鹽是足夠了。鹽田最怕高低不平,這塊海涂地小是小了點,好在夠平整,倒是天然的曬鹽場。

其實衛朔也只在海邊看到過鹽田,但是沒有看到過具體如何曬鹽,只是大體上知道鹽田是如何開墾的,所以這曬鹽還得在摸索中前進。

首先,在衛朔的指揮下,兩百多個青壯男女揮舞著胳膊,在距離海水漲潮線以下大約十五米的地方筑起三道土埂。筑土埂自然不是為了阻擋海水,而是等海水漲上來后,將鹽田灌滿,然后阻止其回流罷了。

接著在離土埂一定遠的地方,眾人就開始平整后面的灘涂。唯一讓衛朔感到不爽的是,鹽田底部和四周都是普通的泥土,如果有水泥就更好了。但水泥還沒納入衛朔的發展規劃當中,眼下只能想想罷了。

快到中午的時候,眾人終于將五塊鹽田給平整了出來,這時守在山里的家人為大伙送來午飯。這也多虧了精鹽生意,原來自打販賣了一次精鹽之后,在隨后的大半個月里,衛朔聯合張、楊兩家的販賣出去了近五百近精鹽,然后將得來的錢全部換成了糧食,這才有了目前眾人的口糧。

終于,在大伙兒的齊心協力下,在下午海水漲潮前,平整出了很大一片鹽田,當然,因為高差的關系,衛朔領著眾人筑了很多梯田,這樣,就省去很多平整土地的功夫。

下午,潮水如期而至,很快沿著預留的口子灌滿第一塊鹽田,然后是第二塊……洶涌的海水一股腦兒流入眾人挖好的鹽田內……

“衛大哥,這,這,這就成了?”隨著衛朔在眾人中的地位不斷攀升,原先對他不屑一顧的張二郎如今也是開口衛大哥閉口衛大哥的。

“差不多就這樣了,接下來的時間就得等了,隨著天氣變暖,那些流入鹽田的水分會慢慢被蒸發掉,剩下的晶體就是初始鹽塊,接下來就是將其提純成精鹽。”

聽了衛朔介紹,眾人不禁咋舌不已,就連楊二叔也沒想到鹽竟然還可以曬出來,以前他們都是用大鍋來煮鹽。不但耗時耗力,而且成本較高。哪像現在這樣只需將海水引到鹽田里就可以了。

“唉,老漢我是服了,有此簡單低廉之制鹽方法,何愁不能帶給大家富裕的生活。”楊二叔望著一片片鹽田不由得心生感慨。

眼見海水慢慢漲了上來,衛朔開始緊張地盯著鹽田觀察,同時吩咐眾人做好急救準備。

“不過有點可惜的是,因缺乏必要的加固材料,咱們的鹽田可不保險。接下來大伙兒要精神集中嚴防死守,防止鹽田被漲上來的海水沖垮,同時還要檢查鹽田內有沒有滲水現象。”

誰知衛朔話音剛落,一股海浪涌上來之后,三道土埂瞬間被沖垮了兩道,鹽田也隨著海水的侵蝕逐漸坍塌,與此同時,鹽田內部也開始大量往上滲水……

悲劇!這一切不幸被衛朔的烏鴉嘴言中!

緊接著海水橫沖直撞,沖壞了大半鹽田,這個時候,眾人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左奔右突,紛紛搶救為數不多的幸存梯田,阻擋海水進入沙田,可惜的是,沒有合適的工具,收效甚微。

除了少數處于邊緣位置的鹽田得以保存外,其他地方全都被沖毀。為了挽救眾人的心血,衛朔將眾人分為兩撥,一邊修補沖毀的土埂,一邊將剩余的完好梯田重新與其他地方隔絕開來。

最后經過一番搶救,鹽田大致被保留下不到三成,面積大約也就是五十畝左右。面積雖然有點少,但起碼讓眾人知道了該如何修筑鹽田。也讓衛朔知道了什么叫做眼高手低,一些事情看起來簡單,但真要動手去做才會發現事情遠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

比如此次開墾鹽田,衛朔就對之前的困難預估不足,導致開墾出來的鹽田只保留了不到三成。對于如何改進,他心里已經有了大致計劃。

二月份的天氣還是比較冷的,溫度不高再加上日照不足導致鹽田的蒸發量不足,至于需要多久才能曬出海鹽,這點連衛朔自己都不知道。

到了晚上,忙碌了一天的眾人紛紛返回嶗山,一路上大伙兒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只有衛朔皺著眉頭。

“衛兄弟,你看起來好像心事重重,咱們的鹽田是不是有什么不妥之處?”自從鹽田被毀掉大半之后,細心的張大郎就察覺到衛朔的心情不佳。

“唉,是我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以為挖出來鹽田靜等著出鹽就行了,誰知鹽田缺乏水泥之物固定,導致鹽田根基不穩,海水一沖就全毀了,我在想用什么物質可以鞏固咱們的鹽田。”

“衛兄弟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就這我們已經很滿足了,按照一畝田一年出產10石精鹽算,就是1200斤,五十畝田就是六萬斤,咱們轉手就能收入1200萬錢,這在以往都是想都不敢想的好事。”

衛朔聞言苦笑了,哪有這么好的事,曬鹽可不是將海水引到田里就行了,實際上曬鹽是個技術活,而且一旦遇到刮風下雨還得下田守護鹽田,非常辛苦。


上一章  |  求生在西晉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