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在西晉末第三章 跟著張大郎去買鹽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求生在西晉末 >>求生在西晉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章 跟著張大郎去買鹽

第三章 跟著張大郎去買鹽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14日  作者:瘋子161414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瘋子161414 | 求生在西晉末 


類別:穿越小說

作者:

書名:__

一塊烤紅薯被衛朔以及兩個孩子狼吞虎咽地吃了個精光,妞妞和狗蛋兒差點兒將烤紅薯皮吃進肚子。最新章節閱讀其他幾個大人在一旁也是看得直流口水,張二郎兩眼放光似得盯著衛朔的包裹,若非他清楚剩下的還需來年育種,估計早就下手了。

拷過的紅薯帶著一絲甜味,這點對兩個孩子來說更有吸引力,要知道糖在古代可是非常緊缺的物資,一般人家平時根本吃不起糖。

就著烤紅薯衛朔勉強將一個菜團子塞進了肚子,總算吃了個半飽。

吃過晚飯衛朔與張家父子坐在一起嘮起了話長。

“張大叔,這山谷中一共有多少戶人家”

張老漢砸吧一下嘴唇,道:“嗯,前兩天才剛搬進來一戶,如今一共有一百零三戶人家,男女老幼加在一起不過五百來人,其中青壯不過一百五十一人。”

衛朔暗自琢磨了一下,山谷里的人是有點兒少,可他要想在這個亂世中安身立命,眼下這百來戶人家卻是他今后能夠活下去首要團結的對象。

“大家平時都靠什么生活”

“山谷里也有幾十畝地,平時大伙兒種點糧食,中間少了官府跟大戶的壓榨,實際收成反而要比在外面的時候多。可即便如此也不夠大伙填飽肚子,大多數時候我們還要到山上打點野味以及采摘一些野果、野菜。”

“難道大家沒想著找其他出路么我們這兒距離大海應該不遠,大伙兒為什么不下海打漁呢”

在現代的時候,衛朔見過不少漁民,一般情況下漁民的收入要比單純種地的農民高。當然了,漁民承擔的風險也比農民要高,尤其是遇上惡劣的天氣,很有可能使得漁民人船兩失。

“打漁你以為我們不想嗎”聽到衛朔的疑問,張老漢還未說什么,張二郎忍不住反問道:“且不說眼下大伙兒手中沒有海船,就算我們有了海船也不敢輕易下海捕魚。”

“嗯不敢下海捕魚為什么呢我看著山上到處都是樹木,大家砍伐一些過來制成漁船不就可以出海捕魚了么”

“唉小哥兒有所不知,以前我們這里也有不少人下海捕過魚,只是最近幾年隨著天下大亂,沿海地區相繼出現了數股大小不一的海盜。這些海盜不但襲擊下海捕魚的漁民,有時候甚至還會上岸寇略。”

“海盜這里還有海盜”

“當然有海盜,正因為那些可惡的海盜才逼的大伙不敢輕易下海捕魚,甚至連楊二叔家煮鹽都要偷偷摸摸的進行”

提起海盜張二郎就忍不住咬牙切齒,如果不是因為海盜,他和大哥也不至于在天寒地凍的情況下跑到山里面去打獵。

當衛朔得知沿海漁民迫于海盜壓力而不敢下海捕魚時,忍不住感嘆古代底層百姓生活不易,似乎有點勢力的家伙都要對他們這些屁民咬上一口。

眾人的談話因為海盜而意外中止,衛朔也因為剛剛遇到了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而耗費了太多精力,因此躺下沒多久很快就進入了夢鄉,而張家人卻因為他的到來久久不能入睡。

在房間里響起了輕微的呼嚕聲之后,張家父子三人聚在一起忍不住議論起衛朔來。

“爹,你說這小哥兒是什么來歷且不說他身上的衣服價值連城,就是背包里那些稀世物種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擁有的。”看到衛朔熟睡之后,張大郎終于忍不住開口詢問道。

“不清楚,老漢我活了一輩子了,從沒見過什么玉米和紅薯。對了,家里的鹽快沒了,明天你去李二叔家換點兒回來。”

“知道了爹,唉,多虧李二叔他們一家也搬來了,省去了大伙兒買鹽的辛苦。”

第二日一早,衛朔聽說張大郎要出李二叔家買鹽就提出要跟著一起去瞧瞧,張大郎不疑有他領著衛朔出了門。寒冬時節,山里的清晨非常冷,就算衛朔身上穿著現代羽絨服也忍不住打了個寒戰。

衛朔走在山間小路上,四下打量著分布在山谷中的茅草屋,從這些雜亂破敗的茅草屋可以看出生活在這里人有多么艱難。沒過多久,張大郎、衛朔二人來到了一座籬笆扎成的小院子前。

“李二叔,李二叔在家嗎”張大郎站在李二叔的院子外喊道,隨后他又扭頭向衛朔低聲解釋道:“李二叔一家原來是瑯琊人,他家世世代代都是靠煮鹽生活,前不久遭遇了風暴沒能完成官府交代的任務,官府逼迫深深,不得已李二叔一家才逃到了嶗山。”

“也幸好李二叔一家過來了,自從他家搬來之后,山谷里的人再也不用到不其縣城去買鹽了。而且李二叔家的鹽要比外面的價格低廉,有時候還接受以物換物,可不像外面的鹽商黑心除了銅錢啥也不要。”

聽說李二叔是鹽戶出身,衛朔眼前一亮,一條快速發財致富的黃金大道猛然間出現在眼前。鹽作為生活的必需可以說只要生產的出來就不愁賣不出去。自從漢武帝施行鹽鐵專賣后,走私食鹽就開始大規模泛濫開來,而且成了漢以后歷朝歷代都無法根除的頑疾。

實際上在古代,青州在很早的時候就是產鹽的傳統地區,在春秋時,齊國管仲許齊人煮海水制鹽,自此青州地區就成了產鹽重地。史書上記載:“鹽者之歸也,譬若市人。”即煮鹽者之多,有如趕集似的。

由于管仲的食鹽專賣政策較充分地考慮到了社會各階層的利益,故深得民眾歡迎。

史載:管仲“設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祿賢能,齊人皆悅”。

這就從根本上避免了私鹽產生的可能性。

試想在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都能得到較充分保障的情況下,違禁制販私鹽還有什么市場可言有什么利潤可圖呢唯一的只是高風險和高成本。所以,后人翻閱了這一時期的有關文獻,實在找不到齊桓公時齊國境內有制販私鹽的文獻記載,也無相關的禁私條文。

只是到了漢武西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實行食鹽官賣,嚴禁私煮之后,又沒有充分考慮到底層鹽戶的利益,導致“鹽始有官、私之分”,這個時候居高不下的鹽稅已成為鹽戶沉重的負擔,大量的鹽戶開始從事販賣私鹽。

“張大哥,外面的鹽一般都賣多少錢”

“太康年間,每斤官鹽大概五錢,私鹽一般比官鹽低一到兩錢。可最近幾年隨著胡人入侵,鹽的價格越來越高,到如今一斤官鹽要賣十錢以上,就是私鹽也在八錢以上。唉,鹽的價格如此高,可苦了像我們這樣的普通老百姓。”

一想起居高不下的鹽價張大郎就忍不住搖搖頭,鹽的價格太高,一般農戶根本吃不起,可不吃鹽又沒有辦法,大伙兒只好忍痛用自己田地里的微薄收入從鹽商手里購買高價的食鹽。

張大郎隨口的一番牢騷給衛朔帶來巨大的震動,他能想到古代鹽業存在著巨大利潤,但也沒想到其中的利潤竟然如此巨大,說是暴利一點兒都不為過。在現代一斤鹽的價格大概是兩元人民幣,西晉五銖錢一錢相當于人民幣四角,再說古代一斤差不多只有現代一斤的一半重量,也就是西晉末一斤官鹽的價格大概相當于人民幣5元。

“大郎來了,快到屋里來吧”

正當衛朔沉思的時候,楊二叔打開了屋門,將張大郎、衛朔二人讓進屋。楊二叔看到張大郎身邊跟著個陌生人也沒多問,畢竟這山谷里不時有外面人前來投奔落腳,指不定這位又是張家什么親戚。

“楊二叔,你家還有鹽沒我想換點兒回去。”

“有啊,昨天黑子煮了一鍋鹽還沒來得及賣,你先拿過去吃吧。”

“那太好了,這是我爹讓我拿過來鹿肉,你看能換多少鹽”

說著張大郎將一條鹿腿遞給楊二叔,這條鹿腿張家放了不少時日,一直不舍得吃掉,眼下只能拿來換點兒鹽回去。


上一章  |  求生在西晉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