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雖然盧德雙跟劉德嘩的交情不錯,但是這份友誼,還不至于讓盧德雙向金馬獎大會開炮,甚至不惜吧這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得主張國容也牽連進來,要不是張國容不是小肚雞腸的人,跟他關系到了親密無間的地步,換一個人再試試,友誼的小船,絕對是說翻就翻。
更重要的一點,盧德雙除了是劉德嘩的朋友之外,他更是一個商人。
俗語有***無情、戲子無義、商人重利。
盧德雙心中或許有為劉德嘩打抱不平的意思,但是更多的心思,還是他的出發點,從一開始就是奔著劉德嘩去,可以說,這次向金馬獎大會開炮,甚至把張國容也牽連進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對劉德嘩進行感情投資。
感情投資,從文字角度看就是把感情代替其他的一些具有價值的投資資本來進行投資,其實在這個人性社會,感情投資才是這個社會一切投資的最終境界,通過金錢,實物等等投資出去的,無形中就已經轉化為了感情投資,得到的回報也有意無意的體現在感情當中。
可以說,感情投資是人性社會最有效的投資策略。
對劉德嘩這種重情重義,而且感性大過理性的人,是最好的感情投資對象,盧德雙相信自己這番言論在傳到劉德嘩的耳朵里之后,雖然不至于一下子達到納頭就拜的程度,但是絕對會感動劉德嘩。
而能夠感動劉德嘩,就是盧德雙的目的所在。
為什么要這么做,還要從劉德嘩創立的天幕公司所引起的官司說起。
1990年,劉德嘩成立天幕電影公司,制作的多是主流題材之外的文藝電影。除去創業作《九一神雕俠侶》大獲全勝之外,之后所有電影都是血本無歸,在《天與地》慘敗之后,劉德華累積大致有3000萬虧損,被迫將天幕公司抵償給臺灣片商蔡松林(學者機構的老板),并且得華夏星公司項華強夫婦的資金支持。
后來劉德嘩將剩余膠片支持陳果拍攝《香港制造》,本片的良好聲譽,促使劉德嘩有信心再度投資電影,并且在2000年引入其他股東,在《給他們一個機會》票房慘淡之后,合伙人麥紹談與劉德嘩矛盾公開激化,雙方打起連環官司,最終劉德嘩一手創立的天幕以其出局告終,劉德嘩又是虧損數千萬元。
前面說的官司,就是指劉德嘩跟麥紹談的官司。
劉德嘩與麥紹談兩人結識合作于2000年。當時,中建電訊收購麥紹談旗下的娛樂公司E-CLUB,其中配售4000萬股于劉德嘩,劉德嘩一度成為策略性股東。當時二人關系融洽。
麥紹談還出資開辦andylau,后來2001年,中建電訊入股“天幕”公司,購入劉德嘩持有的天幕電影制作公司50%股權,作價一億元。麥紹談回憶當日的合作場面時還說:“劉德嘩說將他的演藝事業賣俾(普通話“賣給”)中建。”但是,當準備將“天幕”上市時,二人開始發生決裂。據消息人士稱,麥紹談入住天幕的原意是炮制出一間主營娛樂業的上市公司,麥紹談稱“當時亨達證券肯包銷8000萬港元”。但上市前一晚,劉德嘩認為當時天幕根本未達到上市標準,不敢貿然上市。
麥紹談后來也對媒體承認,與劉德嘩產生爭拗的導火線,是劉德嘩在萬事俱備的情況下,突然拒絕簽字將天幕上市,令他原本可售股套現的大計被打住。
麥紹談有著自己的生意經,“天幕與東方娛樂同期安排上市(即在2001年中),當時計劃集資8000萬元,以此計算天幕估值達3.6億元,我持有一半股權便由1億元升值至1.6億,試想下做邊行(普通話“哪一行”)可以一年有6000萬元回報?”
如果天幕能上市,劉德嘩的名氣自然是個絕佳的炒作概念———作為股市玩家的麥紹談,不會不了解這一點。但是劉德嘩的拒絕簽字,無疑打破了麥紹談的如意算盤。
無法套現的麥紹談大為惱怒,隨后便發生一系列的法律風波。
首先是2002年6月的“禁演令事件”,中建電訊以嘩仔違反股東協議為由,曾向多家制作公司發出函件,禁制嘩仔有關的演藝工作,其中包括著名的“無間道”。
劉德嘩也即時發出律師信,向中建有股份的天幕公司追討為數1500萬元的演員酬勞。
中建接著作出還擊,使用非常兇狠的一招:向嘩仔反索償1.5億元,全面封殺嘩仔———要求法庭禁制劉德嘩所有未經公司同意的演藝工作,理由是一切嘩仔直接或間接參與或協助的電影制作,均與天幕電影造成競爭。
最后,在包括盧德雙在內的多方勢力出面調解的情況下,雙方以和解結束此案———中建電訊在去年11月發表聲明,表示劉德嘩收回麥紹談在天幕中持有的股份。雙方沒有透露收購價,有傳言稱,經過雙方朋友的出面協調,嘩仔8000萬贖身。
這筆錢中,有將近一半的錢,是盧德雙借給劉德嘩的,因為盧德雙很清楚,相比這點錢,劉德嘩這個人才是最值錢的。
而就在今年的六月份,劉德嘩跟麥紹談再爆官司危機。
中建電訊老板麥紹談指稱劉德嘩接受多家周刊及電臺訪問時“言論過激”,要求劉德嘩道歉,據消息人士指出,引起風波的主要是香港某周刊的一篇訪談,以下便是訪談原文:
問:去年的官司風波令你學會了什么?
華:我懂得了交朋友和做生意要分開,大家從剛開始合作已經錯了。起初大家意見分歧,他(麥紹談)竟要求我解雇由我聘回的三大部門要員,包括導演,我做不到。他又要求公司(天幕)上市,但當時天幕根本未達到上市標準,既然大家理念不同,我便打算購回他所持有的“天幕”股份,但他拒絕,最后便要打官司。經此一役,我不再跟人合作搞生意,日后由我一人管理。我知道自己太好心,而成功的生意人都是奸商,但以后只有我一個人做,我不會去奸自己呀!今后我會將生意控制在自己手上,不用再向人交代。雖然合伙做生意彼此溝通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覺得連10港元的開支都要向對方解釋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好像是我令對方無端端損失了5港元。
問:是不是看錯人?
華:從朋友角度來看,我確實看錯了人,但是從商業角度來看,我不太清楚。我不能怪別人太能干,只能怪自己蠢,眼光差。
問:你在幕前的演出得心應手,但做生意是否超出你的能力范疇?是否覺得自己力有不逮?
華:我不覺得自己不適合做生意。“天幕”成立初期,我投資4千多萬港元,拍《92神雕俠侶之癡心情長劍》和《天長地久》等片,部部賣座。今后我將考慮的是如何控制(預算),只要不再跟人合伙,繼續創作高素質作品,從長遠來看,一定有錢賺。我做生意和做人的信念一致,或者有些生意人用兩三年大賺一筆然后離場不玩,但我不是這種人。
問:你一直渴望建立自己的王國,但“天幕”官司事件一次又一次發作,是否打擊了你的自信心?
華:我創立“天幕”的原意并非升官發財,我只希望每隔一段時間,有一些新嘗試,以及想令人知道凡我公司出品必屬佳品。雖然公司上市合作之初有些挫折,但我不會失去信心,我一向是腳踏實地派,不相信一步登天。
也正是這個訪談,讓劉德嘩跟麥紹談這兩個名字近日又被拉扯到一起,麥紹談就華仔接受傳媒訪問時提及兩人之間官司的事件,認為其“言論過激”,對他本人以及他公司的名譽造成負面的影響,已發出律師信要求華仔7天內登報道歉,并收回有關言論,否則不排除采取進一步的法律行動。
廢話了這么多,相信大家也能夠看出來,這兩年里,劉德嘩的情況并不好過,先不說外債累累,單單與麥紹談之間的恩怨,就深深的影響到了劉德嘩的事業。
之前官司危機中,盧德雙的鼎力支持,又是出錢,又是出力,相信加上這次炮轟金馬獎大會,替劉德嘩出頭的舉動之后,自己對劉德嘩的感情投資,已經到了回報的時刻。
如果盧德雙這個時候開口要求跟劉德嘩進行更深入,更多方面的合作,相信以感性大過理性,又重情重義的劉德嘩,肯定不會拒絕自己合作的要求。
一年多的精心布局,終于到了可以開花結果的時刻,這就是感情投資的威力。
PS:各位讀者老爺們,新的一周到了,我也不求打賞什么的,訂個閱,投下推薦票,沒收藏的收藏一下,這個要求不過分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