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崛起【1248 伊藤博文確實很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甲午崛起 >>甲午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1248 伊藤博文確實很強】

【1248 伊藤博文確實很強】


更新時間:2017年07月28日  作者:軒樟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軒樟 | 甲午崛起 
1248伊藤博文確實很強

1248伊藤博文確實很強

“怎么了?”卡特麗娜卡芙公主吃驚的問道,她剛才也看了電文,沒有發現什么問題,“不就是伊藤博文見過了德皇嗎?這也不能說明德國就會支持日本人吧?畢竟德國和英法是面和心不合,會看著英國人在亞洲的勢力繼續擴大嗎?”

“我是從電文最后這句來判斷的,是德皇的侍從官員親自將伊藤博文和森山茂送出了皇宮,這說明伊藤博文這次又用老法子了,不但送錢給德皇,還送錢給德皇的侍從官員了,而且,看情況,效果很不錯。”萌總裁解釋道。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有點無法理解,“這么大的事情,是送錢能夠搞的下來的?那么我們不比日本人窮,我們也送錢嗎?”

“我們送錢不送錢,這不是最重要的,問題是,我判斷德皇收了日本人的錢,這說明什么?說明德國人本來就是從內心傾向于日本的,畢竟我們是亞洲最大的國家,是個列強,都不希望華國強大起來。”華皇繼續解釋道。

萌總裁這么一說,卡特麗娜卡芙公主頓時全部明白了,擔心道:“是陛下說的這個道理,現在很麻煩了。”

萌總裁拍了拍手,“別太喪氣,伊藤博文本來就是一個很厲害的人!我們繼續努力。”

伊藤博文的遺產就是后來政府都管不住的軍部。山縣為什么要設軍部?

全世界強國都這么設,誰家沒有陸軍部海軍部?誰家沒有參謀部?

打仗靠一個將領存乎一心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李鴻章雖然用兵多年,也不知道這道理。

軍政軍令分離的道理,北洋艦隊和淮軍都沒有體現出來。有如此大的差距,又有什么理由說李鴻章能比伊藤干得好?

李鴻章亦然,他的見識太落后了。或者說同時期的中國,卻是太落后了。

華皇認為,即便是說伊藤博文是日本的擎天柱也不過分,上可以溝通天皇,中可以制約軍部,下可以團結民眾。

能夠以一己之力把日本的國力發揮的淋漓盡致。而且,雖居上位日久,卻一直不驕不躁,在位時讓日本國際國內戰略方向始終保持正確。驚才絕艷,迄今為止,日本戰國之后第一人!

但是,歷史往往被小人物改寫。如果不是一個日本中尉侮辱了朝鮮王后,惹毛了衛隊長安重根刺殺了伊藤博文,讓他再多活10年的話,雖然二戰大致的結果可能不會改變,但是對中國而言,抗戰勝利的代價,也許就不止損失5000萬人口。

在原本的歷史中,伊藤曾經對李鴻章揶揄道:想當年中堂大人何等威風,談不成就要打(指1884年伊藤因日本想侵略朝鮮來華與李鴻章談判,被李鴻章斷然拒絕一事),如今真的打了,結果怎樣呢?我曾經給過大人一句忠告,希望貴國迅速改革內政,否則我國必定后來居上,如今十年過去,我的話應驗了吧?

李鴻章嘆了一口氣說:改革內政,我非不欲做,但我們國家太大,君臣朝野人心不齊,不像貴國一樣上下一心。如果我們兩人易地以處,結果會如何?

伊藤思忖片刻,表示:如果你是我,在日本一定干得比我強;如果我是你,在中國不一定干得比你好。

從對話上可以看出,伊藤博文不僅是能力強,心胸也是很寬廣的,如果不是這樣,華皇不會這么看重伊藤博文,伊藤博文的確是一個值得當,或者說配當華皇對手的人,對手太弱的話,生活會索然無趣。

1875年4月明治政府發布詔書承諾建立立憲政府,建立內閣,伊藤博文任外交大臣。

天皇命其起草憲法,伊藤博文認為德國體制最適合日本,便以PrussianConsititution為模型編訂日本憲法(并未全盤移植)也就是從這時起,日本開始接受“民主”“自由”等思想。1889年,明治憲法頒布這是日本歷史上,也是亞洲歷史上第一部憲法。

縱使外界對它的評價是“ostensibleconstitutionalism”(表面的立憲政體),但這之后,日本已成為亞洲第一個立憲國家及法治國家。(不說司法是因為此時的日本司法權獨立仍未得到保障)由明治憲法見,伊藤博文對日本乃至亞洲的影響是一定的,不可否認他是一位很出色的政治家。

華皇佩服伊藤博文,主要在于伊藤博文對于朝鮮的掌控上,伊藤博文其實是反對吞并朝鮮的,如果伊藤博文能夠多活20年,日本很大可能不會想要武力侵占整個中國,那樣的話,戰爭對華國的傷害其實是會更大的。

伊藤博文當時是反對吞并朝鮮的,這是有點偉人的眼界,才能做到的事情。

首先,20世紀初期,朝鮮半島統一政權的正式名稱叫做大韓帝國。

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前后,《桂塔夫脫協定》(日美)、《第二次日英同盟》(日英)、《樸茨茅斯條約》(日俄)三項條約明確規定日本可以自由取得朝鮮半島,吞并也好殖民也罷,事實上不存在障礙。

伊藤博文之所以反對吞并,而改以設立朝鮮統監這個職位,其實包含著伊藤博文本人理想。伊藤博文是亞細亞主義者,簡單來說,希望日本以先進帶落后,扶助中韓兩國發展,再強強聯合,抵抗歐美列強。洋務運動期間,伊藤博文非常關注中國改革;1898年戊戌變法,伊藤博文來中國給康梁提出很多建議,不過也直接觸怒慈禧,最終出現戊戌政變。

對韓國他也是如此,他希望在韓國復制明治維新。

1906年3月,伊藤博文正式就任初代朝鮮統監,他利用日本貸款在各地興建學校、鼓勵工商業發展、模仿日本建立政治制度,在最初設想中,韓國內閣全部要由韓國人任要職,讓他們跟隨日本腳步逐步走上近代化國家之路。

為了讓韓國更好融入日本,伊藤博文甚至與韓國王室展開交流:他將10歲的韓國皇儲李垠帶到日本留學,并親自養育,希望他能在將來成為日韓交往的橋梁。

但問題在于,為了讓韓國聽日本的話,日本不得不大面積剝奪韓國主權:1907年韓國代表前往海牙國際和平會議,卻遭俄國人驅逐,以此為借口,1907年7月20號,伊藤博文逼迫韓國皇帝高宗退位,另立新帝;7月24號,《第3次日韓協約》訂立,韓國內政完全落入日本人手中;8月,伊藤博文命令韓國軍隊解散。一方面剝奪韓國外交權,這是往殖民地發展;一方面鼓勵韓國發展,這是往獨立國發展。兩個力同時作用,怎可能成功?大體如此,過了3年左右,韓國出現大量反對勢力,伊藤博文改革推進速度很慢。

1909年6月,伊藤博文辭去朝鮮統監一職,7月,日本內閣達成協議,著手推進日韓合并。1909年10月伊藤博文遇刺,1910年8月,日本借機宣布吞并韓國。

伊藤博文最大理想其實就在外交這方面。日俄戰爭前他反復與俄方商談,希望盡可能避免戰爭;開戰后他立刻派遣特使金子堅太郎前往美國,尋求合適時機議和;加上他創立了日本舊憲法。伊藤博文本身具備書生理想化的氣質,與山縣有朋這種泥腿子不同,這才有了他在韓國這3年不成功的改革。

伊藤博文有一張照片很有名,他與妻子穿著朝鮮民族服裝跟朝鮮人照相,如果沒有相當程度的亞細亞主義思想,他定會覺得日本民族更高尚,又豈會穿韓國衣服?


上一章  |  甲午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