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遼東第四百五十六章 先遣隊和童子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遼東 >>戰遼東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五十六章 先遣隊和童子營

第四百五十六章 先遣隊和童子營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21日  作者:白河蟹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白河蟹 | 戰遼東 


特別公告:最近幾天數據轉移,以前章節可能無法閱讀,如有閱讀舊章節需要,可以訪問“嗚~~嘟~~”

沉悶的海螺聲響徹禾北川的河口,碼頭上金鳳號船尾那巨大的石錨緩緩露出了水面,整艘船也如同春花綻放般張開了潔白的船帆,在南風的吹拂下,龐大的船身慢慢離開了木棧道。

楚凡站在碼頭旁,注視著這艘啟航中的先遣艦隊旗艦,臉上滿是從容自信的表情。

先遣艦隊是由四艘蓋倫船和三艘改裝后的二號福船組成,任務是將解救光海君的先遣隊送抵江華島;先遣隊以第一團的精銳老兵為核心,混編了部分勤王軍,總兵力一千余人,由柱子擔任總指揮。

這是一次大膽而縝密的奇襲行動,先遣隊將在趙海選定的江華島西岸登陸,乘夜奔襲高麗行宮,搶出光海君后原路返回登船,整個行動必須在24小時內完成。

深入敵境作戰!一千人對五千人!往返五十里的山路!在完全陌生的地形上夜晚行軍!無補給作戰!……太多太多的不利因素,讓這場奔襲充滿了難以預料的各種變數。

但楚凡卻不擔心,他相信這些經歷過寧遠兵變又在瀛洲城下地道戰中建立了殊勛的一團老兵們即便有所挫折,也能從江華島全身而退;而殘酷實戰的磨練,將把這支復遼軍的老底子砥礪成一把最鋒銳的尖刀——至于光海君,能救出來當然最好,救不出來也無大礙;他不過就是朝鮮新王廷的一面幌子罷了,沒有他難道就不能經略朝鮮了?

似乎是在為楚凡的信心加碼,碼頭旁席地而坐等待登船的老兵們不甘寂寞,正此起彼伏地扯著嗓子拉歌——楚凡親自操刀,將大刀歌》、志愿軍軍歌》、團結就是力量》等軍旅名曲稍作修改后教給了宣傳隊,激昂澎湃的旋律和通俗易懂的歌詞很快便為戰士們完全接受并狂熱追捧,如今各部之間拉歌比賽已經蔚然成風。

看著士氣高漲的先遣隊,楚凡不由得自豪地挺了挺胸,懷中那本厚厚的冊子頂了頂他的腹部,讓他的思緒一下子跳到了新組建的參謀部上面。

參謀部是以宋獻策為參謀長,抽調了十多名經歷過實戰的中下層軍官組成的,這次奔襲的作戰計劃便是參謀部的第一個成果——針對奔襲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參謀部擬定了多達五個版本的預案,最大限度避免先遣隊不必要的損失。

這也是經略朝鮮龐大計劃的冰山一角——奔襲完成后,無論救沒救出光海君,先遣隊都將會同后續出發的接應船隊,一同北上大同江河口,在那里奪取南浦城作為據點,以便接納源源不斷的后續部隊,為奪取平壤城積蓄力量。

為此參謀部上上下下會同勤王軍的將領們沒日沒夜趕了十來天的工,現在總算是把攻占南浦城和龐大的后勤運輸計劃趕制了出來。

攻占南浦城也還罷了,這后勤運輸卻是對剛剛建立的耽羅政權一個巨大的考驗——算上先遣隊,一團和勤王軍總計將近六千人,所需的糧草、彈藥、騾馬乃至被服帳篷等等作戰物資堆成了小山;這么多人和物資要通過千里海疆運送到大同江口,其他且不說,一個護航安排,一個運輸調度,那都是這個時代的人為所未聞的,要不是楚凡時刻提點,這運輸計劃即便出來了,后勤部估計也只有拿著干瞪眼的份兒。

為了這次進軍平壤,耽羅政權可謂是傾盡全力,其他商貿線路上的船只壓縮到了最低限度,總算湊出了一支77艘船的龐大船隊,護航則由四支艦隊兩兩輪換承擔——就是這么一個空前的規模,要把所有人員和物資全部運達都要跑三趟,風向順得話也得兩個多月。

這是楚凡比較擔心的事,因為海陸協同、敵前登陸即便是在五百年以后都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系統工程,稍有不慎便會全盤崩潰;但他卻必須全力支持,原因仍然是不經過艱苦卓絕的磨礪,就不會成就一支偉大的軍隊——陸師如是,水師亦如是!

而且只要這次行動完成了,哪怕只是勉強完成了,就意味著復遼軍水師已經成為了超越這個時代的存在——不論是如日中天的荷蘭海軍還是正在崛起的大英帝國海軍,目前都沒有能力組織幾千人遠征登陸!

“公子,童子營已經集合好了,就等您接見了。”

楚凡正想得入神呢,都沒注意不知什么時候來的豆豆,直到后者輕聲向他稟告才驚覺過來,應了一聲后翻身上馬,朝瀛洲城疾馳而來。

豆豆口中的童子營是楚凡前段時間下令選拔的,都是年紀在12到15歲的漢家兒郎,總共有42人;其中大多數都是遼東的孤兒,只有少數幾個是牛島工匠們的子弟和特別聰慧的宋人后裔;他們都是孫和斗推薦上來的各個學堂的學生,雖然進入學堂時間有長有短,可都表現出了各種過人之處——有的讀書識字極有天賦,一目十行、過目不忘,按照孫和斗的說法就是天生的讀書種子,要是放在大明都是有希望考秀才中舉的;有的則是對于實學有著異乎尋常的興趣,要么算學極佳,要么對物理化學一點就通,這些人都是孫和斗眼中的寶貝疙瘩;還有幾個則一心想要從軍,想方設法從老兵們那里學各種戰斗技巧。

這些孩子之所以會被集中到童子營,是因為楚凡現在太缺人了!尤其是會寫會算,能迅速領會他意圖、跟上他思路的人!

現在楚凡的手下里,能達到這個水平的,也就是宋獻策、劉仲文、陳尚仁、李國助等寥寥數人,不僅都是方面大員,更都是偏重于軍務,也就是說政務方面的人才極度缺乏——這不耽羅政權雖然幾個重要的部門都搭起了架子開始運轉了,可耽羅王廷方面卻因為宋獻策忙著參謀部的事兒暫時停滯了下來。

要緩解政務人才奇缺的窘境,楚凡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就是挖大明的墻角,要么就只能自己培養。

挖大明墻角目前實在不現實,所以楚凡決定自己培養——這就是童子營的來由。

從禾北川碼頭到瀛洲城不過短短五十多里的路程,楚凡只用了一個時辰不到便出現在了楚宅的大門外;就在他閃身而入的時刻,他卻沒注意到,不遠處的街角,有兩雙眼睛帶著深深的怨毒牢牢釘在他的背影上!未完待續。

小說鄰居:


上一章  |  戰遼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