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遼東第四百三十七章 鼎革大計(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遼東 >>戰遼東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三十七章 鼎革大計(中)

第四百三十七章 鼎革大計(中)


更新時間:2016年07月28日  作者:白河蟹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白河蟹 | 戰遼東 
››第四百三十七章鼎革大計中

第四百三十七章鼎革大計中

奇書,移動版m.qibookw。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相比起朝廷體制的小敲小打來,耽羅國的地方體制可謂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最大的變化是在郡、縣之下增設了鎮一級,而且這鎮長雖是從九品,卻也是個流內官,這讓宋獻策感覺到了楚凡加強鄉間控制的決心;不僅如此,鎮長之下尚有督教專員、稅務所長、縣警察局的派出所長、兵役所長四個經制吏員,換句話說,這四人和鎮長一樣,都是從戶曹直接領薪俸的!

督教專員負責督辦全鎮小學堂建設,有權征發鎮上的民伕修建學堂;稅務所長負責全鎮夏秋兩稅的征收,而派出所長則負責全鎮治安;最牛的是這兵役所長,他可以征調若干青壯,組建本鎮的民兵隊,忙時耕作,閑時操練,關鍵時刻還得協助征稅和治安。

宋獻策不用算都知道,若是按照這樣的構架,耽羅朝廷的開支將增加多大的負擔——每個鎮除了一官四吏的薪俸之外,他們的手下比如稅丁、警察、民兵教官等等,這些人的薪俸同樣是由鎮上從稅收的提留中支付,而鎮一級的提留為稅收總額的二成;換句話說,仍然是由朝廷在養活他們。

不僅鎮一級如此,郡縣兩級官員和經制吏員的數量也大大增加了。

以縣為例,原來從戶曹領薪俸的只有四個人,即知縣、縣丞、主薄、典史,其下的各房書辦都只能算吏員,是從縣征稅收入給付薪俸的;現在可好,各房書辦經過調整后全都變成了流內官:禮房書辦升為正九品,專司縣內教化;戶房書辦同樣正九品,其下還多了稅務、商務、轉運三科,其科長為從九品;刑房書辦改稱警察局長,也是正九品;其他三房的書辦均為從九品,職責大體不變。

經制吏員的范圍更是擴大了數倍:各房吏員再不加區別,全部歸入經制吏范圍,根據等級從縣提留中領取薪俸;同樣從縣提留中領取薪俸的,還有所有學堂的校長和教師,而且這些人的薪俸還得優先安排,如果一縣之力無法滿足,就從戶曹撥給;還有一塊大的開支是縣里的內衛部隊——內衛部隊人員主要來自因傷退役的復遼軍戰士,以及各鎮訓練中表現優異的民兵——這些人都是全脫產的,其日常給養和薪俸同樣需要從縣提留中支出。

同鎮一樣,縣提留也是稅收的兩成,而郡一級則是一成,剩下的五成全部歸入戶曹;但宋獻策覺得,戶曹估計從一開張就只能收到一堆借條——以他對濟州島一府兩縣歷年賦稅征收的情況看,只怕兩年的收入還滿足不了新朝廷一年的支出。

更何況楚凡對他初步擬定的各品級的薪俸標準很不滿意,要求必須達到這樣一個讓他抓狂的標準:最低等級的經制吏員,收入足以養活一個四口之家,而流內官就更夸張了,一個七品知縣的收入能養活十來口人,到了從三品以上,如果家里只有十幾二十口人的話,就能過上極為體面闊氣的生活了。

這樣算下來,可以肯定耽羅朝廷一年的收入連官吏們薪俸的零頭都夠不上,但楚凡仍然堅持。

宋獻策當然知道東印度公司是棵財源滾滾的搖錢樹,耽羅朝廷的虧空自然會從中貼補,但他卻想不通楚凡為什么要這么堅持,直到楚凡說出了四個字——********——才讓他恍然大悟!

楚凡告誡他,作為一個朝廷的奠基者,切不可像明太祖那般鼠目寸光——指望那些每年幾萬幾十萬兩銀子過手的官吏只拿僅可糊口的薪俸幫朝廷辦事,那是愚不可及!大明立國兩百余年,任用的官吏數以百萬計,真正靠薪俸過日子的,唯海瑞海剛峰一人而已!

為了防止各種“陋規”、“積習”、“潛規則”,********是必須的前提——踏踏實實為朝廷做事,就能過上富足體面的生活;如果拿了這么多錢還要貪*腐,那時的“剝皮萱草”才真正有了震懾力,這就叫理兒!

宋獻策當然不知道楚凡這些理論,都是后世總結新加坡的成功經驗,卻讓他聽得如醉如癡——什么叫經世濟國?這才叫經世濟國的宏論!

震驚歸震驚,宋獻策粗略算了一下之后,還是為這筆龐大的開銷驚掉了下巴,更為日后戶曹的銀庫捏了把汗——一個朝廷草創之后,其官吏的數量必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增多,更別說耽羅國目前只有這小小的濟州島,日后真要擴張到朝鮮去,官吏數量更是會暴漲,薪俸會不會成為一個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洞?

當他把這個疑問向楚凡提出來后,后者并沒有回答,只是讓他好好研讀一下《宋史》的“食貨志”,并好好想想靖康之亂后,南宋在土地丁口大幅下降的情況下,為何還能豢養比北宋更龐大的官吏集團?

宋獻策將信將疑的把《宋史》“食貨志”反復看了幾遍,卻沒看出太多端倪,唯一有點印象的就是南宋的稅收似乎一直在增加,可為什么增加他卻一無所知了。

“除非萬不得已,否則東印度公司不會補貼戶曹!”當他帶著更大的迷惑再次出現在楚凡面前時,后者微笑著回答道,臉上帶著無比的自信和從容不迫,“但是東印度公司會納稅!……不僅是東印度公司,耽羅國國土上所有的商鋪、礦山、作坊等等,都要納稅!……南宋之所以能支撐那么龐大的官僚集團,就是因為他們遵循了一個基本的經濟規律——流動的錢才是錢,窖藏起來的銀子就跟石頭一樣毫無價值!”

這第一句話便聽得宋獻策云里霧里——什么叫“流動”?藏起來的銀子怎么就跟石頭一樣,難道不能買東西嗎?

接下來的三天時間里,楚凡不厭其煩的給他解釋了一大堆令人眼花繚亂的新名詞,什么“價值”、“價格”、什么“生產”、“消費”、什么“流動”、“貨幣”……

這三天宋獻策聽得頭昏腦漲,卻還是無法完全領會楚凡的意圖,到最后他就記住了一句話。

給官吏們發多少錢不是關鍵,關鍵是要想辦法讓這些錢流動起來;只要錢一直在流動,戶曹的銀庫就絕不會空空如也!(未完待續。)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

奇書書迷同時還在看:


上一章  |  戰遼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