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遼東第三百零二章 三大問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遼東 >>戰遼東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零二章 三大問題

第三百零二章 三大問題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07日  作者:白河蟹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白河蟹 | 戰遼東 


類別:都市言情作者:白河蟹本章: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紫禁城太和殿內,數千臣工山呼舞拜,朝著大殿正中央的御座齊齊叩下頭去。○

御座上,楚凡下意識伸手去扶扶手,卻什么都沒碰到——御座那是出了名的四邊不靠,扶手遠得讓人絕望——只得訕訕縮回手放到自己大腿上。

深吸一口氣后,楚凡朝旁邊司禮監掌印太監點了點頭,后者扯著公鴨嗓子喊道,“眾卿平身……有事出班早奏,無事卷簾退朝!”

他話音剛落,便有大臣站出來舉著笏板躬身道,“臣兵部尚書某某啟奏陛下,兵部……伏請圣裁!”

他說完,又有一名大臣出列道,“臣大理寺卿某某啟奏陛下……伏請圣裁!”

“臣禮部左侍郎……伏請圣裁!”

“臣……伏請圣裁!”

“……伏請圣裁!”

大臣們走馬燈似的一個個躥出來,聽得楚凡昏昏欲睡。

突然,一個矮小的身影從群臣中一躍而出,一身道袍、仙風道骨,臉上帶著神秘的微笑,一步一步慢慢走上丹墀,走到楚凡跟前站定后,緩緩張口道,“你!不是這個世界的人!”

猛地一個激靈,楚凡一下醒了,厚厚的蠶絲被里濕漉漉的,全是他身上冒出來的冷汗!

扭頭看了看身邊酣夢正香的閑茶,楚凡小心地把胳膊伸到了被子外面,深秋的涼意立刻透過裸露的皮膚傳到身體里,讓他那糨糊一般的腦子一下清醒了。

該死的宋獻策!

好不蔫地非要來一句“主公只怕亦非大明之人”,害得自己做這種噩夢。

想了想楚凡又覺得好笑,夢里自己居然是皇帝,似乎當得還蠻開心!

暗笑了一下之后,楚凡把這兩件事連在一起思索了起來。

宋獻策絕不只是個會相面算命的江湖方士。他能算出牛金星是其指路人或許是蒙的,可他能看出自己不是這個時代的人這就太讓人毛骨悚然了!

當然楚凡也不怕他的神算,首先來自未來這種事,別說他宋獻策現在沒什么名氣,即便他就是龍虎山那位老神仙,說出來只怕沒沒幾個人相信;再者說了。自己現在捆綁利益的人那么多,難道還會因為他的幾句胡言亂語就離開?

就算從宋獻策自身來說,他自己恐怕也不會相信楚凡來自未來,而更會向神仙的方向附會——他不遠萬里來牛島,不就是想做“從龍第一謀士”嗎?怎么會砸了自家老板的招牌?

而且此人眼光極為敏銳,僅僅在島上逛了幾天,便看出了復遼軍目前要過的幾道大關。

首先便是日本。仙草卷煙從日本吸金這事,宋獻策的看法和楚凡大同小異,那就是幕府絕不會袖手旁觀。任由復遼軍把這么大一筆利益舒舒服服拿走。

無錢便養不了軍,所以他的建議和楚凡所想一模一樣:“復遼軍和幕府,早晚必有一戰,宜早做準備”——當然,楚凡現在還沒有把自己早在日本布局的事告訴宋獻策。

其二便是朝鮮。在宋獻策看來,朝鮮是“天以其地付主公,此誠帝王之基也”,他是希望楚凡取李倧而代之!

這是楚凡沒有認真思考過的——先前占牛島。只是為了在大明之外找一個落腳地制造加料香煙,進而攻占柳家地盤。是為了讓牛島更加安全,至于以后會怎么樣,楚凡并沒有花那個心思去多想。

但宋獻策現在提出來后,楚凡不得不認真思考了——取李倧而代之,成為朝鮮國王不是不可能,但似乎沒這個必要。

自古滅國都是大事。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充分的人力是絕對辦不到的;自己想要的,無非是朝鮮的資源和市場而已,既然如此,為什么不扶持一個傀儡政權起來呢——歷史經驗證明了,“皇協軍”比“皇軍”要容易接受得多。

此前在旌義縣。楚凡接受凌明建議,把那幫子流官弄出來時,他其實已經有了點這方面的想法了。

至于宋獻策所說的第三個方面,卻正是楚凡為之頭疼不已的事:復遼軍和朱明朝廷,到底應該是什么關系?

按照宋獻策的籌劃,楚凡應該想辦法從崇禎那兒搞來一個名號,以便“假朱明之威,懾服倭國朝鮮”。

甚至該搞一個什么名號,宋獻策都幫楚凡想好了:使節!

不管是出使倭國也好,出使朝鮮也罷,有了使節這個身份,很多事情就能光明正大放手去做了。

更加重要的一點是,唯有如此,才能讓楚凡讓復遼軍擺脫目前這種“名不正則言不順”的窘境。

對此,楚凡倒是無可不可的,他當然知道這個時代“名分”確實是必不可少的,但他對于和大明那個腐朽到了極點的官場攪在一起,實在是半點興趣也欠奉——更別說若是真要替崇禎出使,還得到北京城去走一圈,到時候去了還能不能回來,只有天知道了!

所以宋獻策的后兩條建議,楚凡其實是持保留意見的,但這并不妨礙他決定把宋獻策留在身邊——復遼軍以及東印度公司的攤子越來越大,自己確實也需要一個出謀劃策的人了。

想到這里,楚凡覺得眼皮子一下沉重起來,輕聲嘟噥了一句“皇帝”之后,進入了夢鄉。

就是楚凡重新入夢的時候,離他百里之外的濟州城內,濟州的牧使大人卻是一點睡意都沒有。

這位牧使姓崔,今年已五十有三,在朝鮮的封疆大吏中算是年輕有為的了。

崔牧使此刻正面對這空無一字的奏折,仔細研究金泳太一個多月前交上來的那份關于旌義縣遇襲、樸正祥遇難的報告。

報告中將樸正祥描寫得格外高大,然而崔牧使卻可以肯定,事情完全不是這個樣子的!

旌義縣出事以來,崔牧使便通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人了解過此事的由來,零零碎碎的情報拼湊起來,讓崔牧使肯定了一點:旌義縣被牛島那伙明人海盜偷襲了,殺死了樸正祥。

但旌義縣既然還在,金泳太也仍然當著他的知縣,那這事兒就最好照著金泳太的報告來處理——朝鮮官場和大明官場一般無二,遇到這樣的事情,都會選擇大事化小。

但前幾天柳家的覆滅卻讓崔牧使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件事了——那伙明人海盜膽大若斯,居然敢明火執仗的殺上濟州島,屠戮了百年巨族,這可是朝鮮立國以來從未發生過的!

從這幫子明人能干掉濟州島乃至朝鮮國內都首屈一指的柳家私軍來看,他們的實力相當之強,當初旌義縣只怕真如那些小民所說,已被攻破。

但是這么一來的話,明人的行止便說不過去了——旌義縣城都打下來了,豈有退出去之理?

有貓膩!這位金泳太絕對有貓膩!

請求漢城發兵平滅這股明人海盜是肯定的了,現在讓崔牧使猶豫不決的,便是在這奏折上該不該把旌義縣這事也寫上?

如果要寫,自己就得弄明白這金泳太和明人海盜之間到底有什么貓膩;如果不寫,到時候王廷天兵一到,滅了這幫海盜后,若是查出了金泳太的貓膩,自己豈不是又要背上“失察”之罪?

猶豫再三,崔牧使決定兩害相權取其輕,暫時不提旌義縣之事。

想定之后,他終于提起那支老早就吃飽了墨的紫毫筆,恭恭正正地寫道。

“臣濟州牧崔始明,袒肉負荊、頓首百拜于圣君殿前曰:今有無人之島名牛島,自去歲以來,明人竊據之……百年望族,毀于一旦……伏望圣君垂憐,盡起大軍以討之,以免濟州百姓再受荼毒……”(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戰遼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