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遼東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遼東 >>戰遼東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

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16日  作者:白河蟹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白河蟹 | 戰遼東 
33小說旗


(新書上線,跪求收藏、推薦、打賞)

楚凡腦中“嗡”的一聲,他萬萬沒想到,明末關鍵人物之一孫元化,居然是這么個邋里邋遢的人!而自己來到這個時空,第一次出遠門就能遇到這樣的大咖!

說孫元化是大咖那是一點不為過的,倒不是因為他官職有多高,地位有多顯赫,而是因為他是大明最有名的科學家徐光啟的弟子,同時也是明末最重要的軍備專家——去年寧遠大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紅夷大炮,便是出自這位邋遢主事之手。

所以從這點上說,孫元化對明清雙方的影響力,其實一點不在袁崇煥、毛文龍、黃臺吉、多爾袞這些風云人物之下。

楚凡看著清癯的孫元化,眼睛不禁有些發亮,因為他知道,未來幾年里,這位軍備專家將就任自己的父母官——登萊巡撫。

也正是在這個位置上,孫元化用錯了人,他招徠的李九成、孔有德、耿仲明這幫子東江逃將,實實在在把他坑苦了。

貪污軍餉、喝兵血這些都算小事,關鍵是崇禎四年黃臺吉圍困祖大壽于大凌河時,孫元化派李九成和孔有德率八百人往援——八百人!還不夠黃臺吉塞牙縫的,楚凡真不知道面前這位老夫子怎么想的。

結果遼兵一路向西,到了吳橋這個地方,居然為了區區一只雞造反了——沒錯,就是一只雞,只是雞的主人來頭很大,乃是山東望族,前南京吏部郎中王象春!

于是臨邑陷落、商河陷落、青城陷落,最終登州陷落。

這就是明末有名的“吳橋兵變”,也稱山東“三礦徒之變”。

楚凡身為穿越者,當然知道所謂一只雞逼反山東三礦徒其實是言過其實,其中深層原因楚凡已經有了切身體會,那就是山東本地人與遼東流民間尖銳的矛盾和對立。

吳橋兵變最后的結果是,孫元化先被抓再被放,最終在北京的菜市口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礦徒們則在肆掠了登萊一年半以后,在孔有德、耿仲明的率領下乘船逃往遼東,投降了黃臺吉,降書上更是厚顏無恥地寫道,“本帥現有甲兵數萬,輕舟百馀,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器,更與明汗同心協力,水陸并進,勢如破竹,天下又誰敢與汗為敵乎?”

對于韃子的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乃至后來投降的智順王尚可喜,楚凡是深惡痛絕的,原因很簡單,韃子在三順王之前,攻堅要么靠人命堆,要么靠挖長壕圍,總之對高溝深壘沒有什么辦法;而三順王投降后,為韃子帶去了孫元化最大的一筆“遺產”,也就是被孔有德掠走的幾十位佛郎機人以及大批火炮制造工匠,直接幫助韃子鳥槍換炮,攻堅能力一下提高了若干個層次!

更不用說,三順王加上“沖冠一怒為紅顏”的平西王吳三桂,這四個漢人甘當韃子走狗和急先鋒,說愛新覺羅家的天下有一半多是他們打下來的一點不為過。

而這一切的起點,正是孫元化這位登萊巡撫。

所以當楚凡用一種怪異的目光打量兵部主事時,孫元化頗有些不自在,他莫名有了種被人扒光中單圍觀的感覺。

一旁的劉仲文和西得沙早已聊得熱火朝天,歪果仁說話直爽,正對了頭腦簡單不知拐彎的劉仲文的胃口,恰逢那個收錢了的驛卒已經把楚凡他們的飯菜送來了,楚凡見狀又給那驛卒塞了點銀子,請他把孫元化他們的飯菜也端來,順便從外面買點酒和鹵煮來——兩撥人心照不宣的把各自房間里的八仙桌抬出來拼在一起,準備聚餐了。

一陣忙亂后,酒菜齊備,各人安坐,楚凡特意坐到了孫元化的身邊——且不管什么“吳橋兵變”,能和未來的父母官套近乎,這么好的機會楚凡怎么會放過?

幾杯酒下肚,西得沙說起了他生氣的緣由,原來這次孫元化和他是作為火炮教官出京巡查關寧防線,到了這天津驛,差不多和山東巡按一塊進門,結果這驛丞看人下菜,對巡按百般奉承,對他們卻是敷衍了事,結果引發了西得沙的憤怒。

“真搞不懂你們大明,孫大人明明是六品,那什么鳥巡按才七品,怎么這驛丞就跟條狗似的搖頭擺尾的?”西得沙連連搖頭,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劉仲文費盡了口舌,加上楚凡的幫腔,總算讓這位滿頭金發的七品武官搞懂了為什么七品的巡按要比六品的兵部主事有權勢得多。

“席爾瓦大人,學生有一事不明,請大人不吝賜教。”楚凡按照泰西習俗稱呼西得沙讓他頗感意外,不過他很快反應過來,點點頭示意楚凡問。

“據學生所知,泰西乃是以天主年齡為紀年,學生好奇的是,今年不知是多少年?”楚凡急切地問道——后世他的歷史都是基于公元紀年的,一直以來他都沒搞清楚這天啟七年到底是哪一年,現在好容易遇到了西得沙這個正宗的歪果仁,哪能錯過問清楚的機會。

西得沙和孫元化對視了一眼,目光中滿是詫異,然后掐指算了算才回答道,“今年乃是耶誕1627年。”

1627?楚凡的第一反應就是去算離韃子入關的1644年還有多少年,他剛算出17年這個結果,就見身邊孫元化快速地畫了個十字輕聲問道,“阿門,請問楚公子也是我教中人嗎?”

楚凡馬上反應過來了,這孫元化已經入了天主教。

不過他可不敢冒充天主教徒,誰知道這個時代的天主教有什么稀奇古怪的禁忌,萬一露餡可就糟糕了。

所以他只得老老實實地回答道,“學生一貫喜好泰西學說,至于天主教,學生只是略聞一二而已。”

聽他這么說,孫元化又恢復了那副神游天外的模樣——看來,這老頭兒似乎對和泰西無關的事情不上心。

楚凡靈機一動,從懷里掏出本書對孫元化說道,“聽聞孫大人乃是徐侍郎的得意高足,學生前些日子購得徐侍郎這本《幾何原本》,觀之頗多不解之處,還望孫大人不吝賜教。”

孫元化師從徐光啟鉆研西學,正因為太過癡迷,所以在中舉之后毅然放棄了會試,全身心投入西學的研究中,這就讓他成為了大明文人中的另類——除了西學,他同那些尋章摘句、游戲文字的同僚們實在沒有什么共同語言,換句話說,他在學術上很孤單。

今天沒想到在這小小的天津驛里,居然能遇到一個同樣喜歡西學的后生小子,他那雙有些昏花的老眼一瞬間就亮了,一改之前漠不關心的態度,不厭其煩地給楚凡細細講解起自家老師的這本大作來。

《幾何原本》其實就是些最基本的幾何知識,早就爛熟于心的楚凡哪里還用他解釋,只不過是找借口拉近自己和孫元化的距離罷了。

是以沒過多久,二人的角色就悄悄發生了轉化,由一個教一個學變成了對等的學術討論了,兩人以酒代墨,就在桌子畫起了幾何學的各種圖案來。

當楚凡把立體幾何的一些基本定理和公理拋出來后,就徹底征服了這位癡迷于西學的兵部主事了,聽到激動處,孫元化竟忍不住手舞足蹈起來,連聲高呼。

“奇才!奇才!公子真乃奇才也!”


上一章  |  戰遼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