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涅槃第477章 雜亂的目標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德意志涅槃 >>德意志涅槃最新章節列表 >> 第477章 雜亂的目標

第477章 雜亂的目標


更新時間:2018年06月03日  作者:幽泠秋月  分類: 歷史 | 外國歷史 | 幽泠秋月 | 德意志涅槃 
按"CRTLD"將本站加入收藏夾


隨著會議的進行,希特勒引出的議題已經徹底從對英作戰轉到了進攻蘇聯。他開始全面籌劃這場戰爭的前期工作,包括選擇戰略目標,初定進攻方略,調度兵力,集結物資等等。方彥明顯能看出,希特勒對于這件事情的熱情要遠遠高于征服英國——在這個頑固的種族主義者眼里,消滅斯拉夫“劣等民族”,為德意志人奪取廣闊的“東方生存空間”,無疑才是他身為領袖的天命所在。

由于專業技能方面存在鴻溝似的隔閡,方彥等3名海軍將領只得無奈淪為了聽眾。希特勒和哈爾德等人興致勃勃地探討機械化部隊在廣袤的東線作戰需要進行怎樣的重新整編,雖然方彥很努力的想要聽明白,但無奈基礎差得實在太遠,堅持一陣后還是頹然放棄了。最終,方彥只得到了一個信息:即陸軍在未來1年內仍然需要采購大量的坦克戰車,以便讓裝甲師和摩托化師的數量成倍提升。

“所以,今后軍隊裝備生產和人力資源的投入重心究竟在哪個方向?”方彥暗自皺起了眉,全然沒有自己家族企業又能大賺一筆的喜悅情緒。在這次戰爭會議中,希特勒表現得就像是一個闖入了晚宴的饑漢,看到任何糕點都想要,所有好吃的都要塞到肚里決不能放棄掉。

在海軍方面,希特勒已經認可了方彥“先圍困,后進攻”的方略,這就要投入巨資建造輕型軍艦和登陸艇,同時大規模擴充海軍的現役兵員人數。畢竟軍艦造出來也要人去操縱,而由于新建船只眾多,這份多出來的人員訓練開銷同樣會是一個驚人的數目。

這還不算完。為了進一步消耗英國的抵抗力量,希特勒還要讓陸航對英國實施大規模轟炸,而這顯然又是一個吞噬資源和軍費的巨大坑洞,指望用少量力氣根本辦不成事。別的不提,光飛機生產德國就需要繼續保持當前每月900架的數目,而且要往更大更貴的雙發轟炸機傾斜,否則將無法保證轟炸效果。

至于飛行機組培訓和地勤人員的擴張,方彥已經不忍再去多想。作為見證了艦載航空兵從無到有一點點發展起來的人,方彥非常清楚擴充空中力量是一件多么燒錢的事!

在這種全面備戰消滅英國的大環境下,暫時無法渡海的陸軍就應該退居二線,把資源和經費的優先使用權都讓出來。而事實上,即便只是攻取直布羅陀和英屬中東地區,陸軍所要消耗的資源都不會少。前者雖是面積不足7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但卻是英帝國經營了超過200年的關鍵堡壘,尤其是在進入20世紀以后,國力日漸衰退的英國更是愈發倚仗這種核心據點來控制大海。對于能輕松隔斷地中海與大西洋航道的直布羅陀,英國幾乎是不計成本的進行了要塞防御建設。

根據方彥掌握的信息,今天的直布羅陀早已是一座由城墻、堡壘、炮臺、彈藥庫、地下隧道和眾多倉庫構成的堅固金城。半島東側高達426米的石灰巖山幾乎被掏空了一半,內部地道縱橫連綿,工事砌疊,宏大森嚴宛若迷宮。要塞各處主要炮臺內共配備9門4毫米重炮,7門152毫米火炮,以及24門94毫米防空炮,無論是從海上還是空中靠近,都將遭到守軍暴風雨般的火力覆蓋。

不同于其它沿海要塞,直布羅陀的炮臺火力,異常注重對陸地來犯敵軍的打擊。當初英國為這座要塞進行現代化建設時,雖然其已經不是曾經那個橫壓世界日不落帝國,但仍然牢牢占據著第一海軍強國的寶座,再加上和法國的長期軍事同盟,使得位于地中海西端的直布羅陀基本上不會面臨從海上攻來的強大敵人,只會有陸地上的壓力。得益于半島東部的高聳山丘,在山丘上修筑的炮臺都具備優異的北方射界,而那里正是從陸上攻取直布羅陀的唯一路徑。

如果德軍進攻直布羅陀,那么他們就要面對6門4毫米、以及全部7門152毫米火炮的轟擊。這個火力看上去似乎并不夸張,但這卻是在僅有1.2公里寬的戰線上投入的力量;這意味著平均不到100米,就有1門大口徑火炮盯梢!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正是直布羅陀半島那獨特的長條狀地形。德軍必須忍受狹窄的正面戰區一路平推到最南端,整個過程事倍功半,且巨大的傷亡不可避免。

即便是最保守的估計,德軍攻下直布羅陀也需要用10萬人蠶食圍攻一個月。此外,在中東方向的行動同樣也需要投入不菲的人員。畢竟擊敗當地英軍是一回事,有效占領又是另一回事,就算后續的治安戰可以交給陸軍二線人員和希姆萊的黨衛軍,德國整體需要投入的力量也絕不會少。而現在,陸軍竟然還打算將16個師的機械化部隊擴充整整1倍!且不說這需要新采購多少載具和裝備,光是人員的擴充和訓練,就足以讓財政部長克羅西克伯爵有想要掀桌子的沖動!

那么有沒有辦法能兼顧希特勒在海洋、天空、和陸地上的需求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德國只需要實施全面的戰爭動員,讓國民把每一份力量都用在戰爭上,那么別說是消滅英國了,就連蘇聯這樣的超重級選手,也必定會在20個月內被德國的千萬大軍淹沒。然而,這卻偏偏又是國社黨政權最不敢面對的選擇。

在這場戰爭中,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便是,標榜道德人權、民主自由的英國,可以毫無顧忌地讓民眾承受戰爭帶來的沉重負擔和切膚徹骨的痛苦。而明明是獨裁專制、集中營遍布的納粹德國,卻在竭力避免讓國民承擔更多的戰爭壓力。1939年末德國經濟部長瓦&爾特出臺的一系列動員政策,其形式也只是號召鼓勵而非強制執行;除了布羅姆集團等少數工廠,絕大多數企業都依然實施著8小時工作制。

納粹德國的這份舉動,當然不可能像戈培爾宣傳的那樣是因為元首“心系民眾”。以希特勒為首的政府高層,已經非常清楚國社黨在執政后產生出的令人觸目驚心的全面腐敗;為了防止22年前的全國革命再爆發上演,政府必須采取預防措施,以保障民眾生活的幸福指數,將他們的思想麻醉掉。面對這份大環境,方彥越來越認識到自己便宜叔叔瓦&爾特位居實權中樞是有多么重要。憑借這份關系,他可以左右資源的優先調配權,從而保證關鍵項目的全力實施。

想到這里,方彥不禁生出了另一個念頭。自己讓便宜叔叔瓦&爾特提出希特勒思想以保住權位,又何嘗不是在加強德國未來實施全面戰爭動員的基礎?如果整個德國能形成對希特勒個人崇拜的忠誠狂潮,那么發生革命的可能性也必然會急劇下降,屆時只要以希特勒的名義發布總動員令,只怕一切抵觸和抗拒的情緒,都將在這份狂熱的大勢碾壓下灰飛煙滅。至于說這么做的后果,方彥已經顧不得那許多了。在贏得戰爭勝利的這個最終目標面前,任何事情都要為它讓路!

會議臨將結束之際,希特勒終于想到了自己的海軍總司令,向他咨詢消滅蘇聯艦隊的問題。在希特勒的規劃里,蘇聯北方工業重鎮列寧格勒,以及能出動轟炸機威脅羅馬尼亞油田的南方要塞塞瓦斯托波爾,都是需要占領的目標,而蘇聯艦隊便是戰斗中絕不能忽視的存在。

對此,雷德爾只得又不情愿的讓方彥露了一回臉。原因無它,目前蘇聯海軍的所有大中型水面艦只,都是從當年布羅姆造船廠給他們建造的軍艦上發展出來的,而這些艦艇的劣勢缺點,方彥完全了然于心。沒過多久,希特勒就在方彥的陳述下興奮地開懷大笑,不斷拍打起了后者的肩膀。

“……假如一切順利,我軍只用航空力量即可解除紅海軍的威脅。在波羅的海,敵方艦隊根本就出不了芬蘭灣,即便是潛艇也會被我軍的水雷堵在漢科半島東面。黑海的空間稍大,但敵艦隊仍然只是甕中之鱉。我們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俄國水兵上岸。據說在當年內戰時期,由水手組成的部隊就是布爾什維克手里的精銳。”眼見希特勒興致很高,方彥瞬間也變得鮑曼附體,順著他的心思開了個小玩笑。

希特勒愣了愣,隨即再度暢笑出聲,哈德爾等人也嘴角勾起,神色間充滿了輕松和揶揄。水兵上岸戰斗力爆表?那不過只是一句戲言罷了。軍艦上的人員最多只是在入伍時學過開槍,根本不會、也不可能去學習步兵戰術。

比起剛穿上步兵軍裝的純新兵蛋子,水手除了體力和心理素質更佳以外,就再沒有任何可以稱道的優勢。真要到了戰場上,哈爾德完全有信心像殺雞一樣殲滅這些上岸打仗的外行——倘若連這點都做不到,德國陸軍還憑什么能在全世界稱霸?


上一章  |  德意志涅槃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