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涅槃第372章 防空輕巡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德意志涅槃 >>德意志涅槃最新章節列表 >> 第372章 防空輕巡

第372章 防空輕巡


更新時間:2017年06月15日  作者:幽泠秋月  分類: 歷史 | 外國歷史 | 幽泠秋月 | 德意志涅槃 
,,


類別:穿越架空作者:幽泠秋月本章:

兩天之后,德國海軍內部進行了一場詳盡的兵棋推演,而最終結果也完全符合方彥的預計。在整整30輪的模擬對抗中,設定裝有508毫米巨炮的美國戰列艦隊僅有1次殲滅了德國艦隊主力,這還是在前者航母事先重創了大批德國戰艦的基礎上得到的成績。其余場次,這些大家伙不是跟在航母身邊無所事事,就是被敵方飛機密集圍觀。即便強行為她們打開戰場迷霧并塑造惡劣天氣,她們也無法追殲擁有雷達預警、且自身具備高航速、必要時還能拉煙跑路的敵方航母。

“難道真的一艘戰列艦都不造了么?”得到這個結果,雷德爾心中波瀾翻涌,只感覺萬分不適和別扭。雖然他現在不再質疑航母的主力地位,但幾十年的職業經歷已經讓某些觀念在他腦中根深蒂固;一支大海軍倘若不發展戰列艦,就和人沒有頭顱一樣可怕,過去50年的漫長歲月里一直都是這樣!在這番強烈的心理暗示作用下,雷德爾的思緒又開始活絡起來。即便參謀們再認真細致,兵棋推演畢竟只是紙面上的作戰模擬,將來在實戰當中肯定會比現在有偏差。

讓方彥沮喪失落的是,海軍高層中持這種想法的還大有人在。即便兵棋推演呈現出一邊倒的趨勢,巨大的既有慣性仍使他們對戰列艦念念不忘——就算她的主力地位已讓位于航母了,也依然是艦隊體系中不可缺少的存在。面對這個結果,方彥再次深感自身地位的有限,就算自己做得再多,也一樣會被別人蠻橫推翻!

不過,方彥的努力總算還是起到了些許作用。8萬噸級的h40方案被雷德爾默默束之高閣,取而代之的是從機要室里重新取出的俾斯麥級設計圖。海軍武備局隨即被要求做出一份噸位相近的改進型設計,同時防空巡洋艦的設計也被交給了方彥負責。面對這個額外的任務,方彥沒有推辭,在這個戰時海軍轉型的關鍵階段,方彥覺得自己完全有責任盡這一份力。

一周之后,方彥拿著自己繪制的圖紙走進了總司令辦公室。當雷德爾看到白圖上那份精密細致的軍艦方案時,臉上的驚愕再難掩飾。雷德爾原本以為,方彥囿于造修局的瑣碎事務,至少需要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開展這份設計工作,卻沒想到他竟然如此快的就拿出了成品。這些天來,造修局的日常運作似乎并未落下,難道說他已經完全熟悉了自己的新工作,并留有余力做其他事情了么?

方彥似是沒有發現雷德爾隱藏的異常,徑直開口道:“元帥閣下,我已經完成了防空巡洋艦的主體設計。她是航母專職的防空保鏢,其所有性能都是圍繞這個職能來確定。”

“該型艦全長165米,寬18米,略顯寬闊的體型賦予了她更長的橫搖周期,可使這款6500噸的軍艦擁有萬噸巡洋艦級別的先天平穩性。由于露天甲板面積將直接影響到防空炮位的布置數量,因此我在這艘船上便沒有再采用標準的逆向水下突出部結構,而是又回歸到了最常規的等寬艦型。”

雷德爾收斂心神,順勢點了點頭。現在對方正在向自己匯報公務,勾心斗角的雜亂念頭就不該再出現了。幾個呼吸之后,他便完全跟入了方彥的思維節奏。

方彥五指并攏,接連在圖紙上圈點說道:“該艦裝備了8座雙聯裝128毫米重型高射炮。其中6座呈背負式布置在前后中軸線上,2座分列在左右,單舷射擊時,可同時集中14門主炮。為了保證這些重型高炮在近距離上仍能咬住敵方飛機,我大幅削薄了炮塔的裝甲,其前后頂側的厚度全部砍到20毫米。這樣一來,發射榴霰彈的重型高炮也能參與到近程防空的陣容當中了。”

“炮塔裝甲20毫米?這可是連驅逐艦發射的高爆炮彈都能擊穿啊!”雷德爾吃了一驚,看向方彥的眼眸中滿是難以置信。作為德國海軍主力戰艦的標準配備,雙聯裝128毫米火炮承擔著遠程防空和近程自衛的雙重使命,當敵方驅逐艦發起高速魚雷突擊時,這份中口徑火力便是阻止敵艦靠近的唯一利器。

因此,面對那些把每一秒鐘都當作生命最后時刻、瘋狂向己方傾瀉速射彈雨的敵方驅逐艦,128毫米火炮的生存性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如果自衛火力三兩下就被敵艦打啞,則對方成功突防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而沒有任何人愿意看到己方軍艦遭到魚雷攻擊!出于這份考慮,德國海軍戰艦的所有128毫米雙聯裝炮塔都擁有70毫米正面防護,在z型驅逐艦上,該款炮塔的側后三面還被進一步加強到了40毫米,以應對驅逐艦之間狗斗混戰的局面。

然而現在,方彥卻把他當初一直強調的副炮生存性幾乎完全拋棄,如果遇到比較大的主彈片,20毫米裝甲都很可能防不住。的確,這么做炮塔重量是下來了,從z驅的55噸降到只有預計40噸多一點,但這么犧牲防護真的值得么?

“不止是炮塔,炮座和水線裝甲我也都做了大砍。前者同樣是防御彈片級別的20毫米,后者與艦體結構融合,厚度增加到40毫米。”方彥不緊不慢地說著,其話語讓雷德爾的眼角又是一陣跳動。這個垂直防御水平已經連z型驅逐艦都不如,與7500噸的k級重巡相比更是天差地別。如果不是知道方彥的底細,雷德爾絕對要命令衛兵將面前之人抓起來,然后嚴查他是不是敵國派來的間諜!

“元帥閣下,當我們將航母作為主力之后,常規的水面炮戰就是要盡量避免的情況了。利用飛機偵察和雷達預警,我們根本就不給敵方艦隊接近的機會,既然是這樣,再鋪設厚重的垂直裝甲還有什么意義?”方彥的解釋讓雷德爾為之一愣,好半天才回過神來。是啊,只要己方有意避敵,那么吃不到炮彈的重裝甲自然就成了毫無用處的咸魚,削薄到只能防御航空炸彈間接殺傷的水平完全合理!

(雷德爾內心獨白: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呢?第一次有了克服地球曲率的超視距能力,有了能在迷霧和夜間鎖定目標的銳利眼睛。這兩件快樂事情重合在一起,得到的本該是戰列艦夢幻一般的極盛時節。但是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呢……)

方彥頓了頓,繼續說道:“與此相對的,我大幅強化了她面對航空炸彈和魚雷時的防御力。該艦水平裝甲厚達100毫米,可抵御從3千米高空俯沖投下的500kg穿甲炸彈;三層tds縱深3.5米,總厚50毫米,能保證核心艙扛住350kg烈性炸藥的氣浪轟擊。再加上總計超過70門的小口徑高射炮,其在面對飛機時的攻防能力,已絲毫不遜色于一艘完成了現代化改造的舊式主力艦。”

“在動力上,該艦配備4臺鍋爐,2軸2機,最大穩定輸出功率6.5萬馬力,滿載航速超過31.5節。雖然比航母稍慢,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影響到她的正常作戰。同時該艦可搭載1600噸燃油,16節經濟巡航時航程為8千海里。”方彥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在圖紙右下角著重點了點,“由于全艦沒有使用到任何表面硬化裝甲,同時也沒有昂貴復雜的大口徑炮塔,她的造價有望降低到3200萬馬克以下,建造時間也完全能夠控制在24個月左右。”

聽到最后這句,雷德爾的眼眸終于又亮起了光芒。不同于那些裝備6英寸或8英寸主炮的常規巡洋艦,方彥設計的這款輕巡完全沒有去追求成本高昂的對艦攻防,這就讓她的建造變得大為簡單快捷,量產效率只比z型驅逐艦略差。對于當前處在戰爭膨脹時期的海軍來說,這顯然是極為有利的一項屬性。

“約納斯,你把垂直防御再增加一些吧?只要達到z型驅逐艦的水平即可,起碼不被5英寸級別的高爆炮彈隨意擊穿。”雷德爾出言提議道。方彥輕輕搖頭,臉上神情卻是異常堅定。這種沒有實戰意義,還浪費重量和資源的做法,方彥向來都是堅決反對的,因為他深深明白,德國海軍根本沒有像美國那樣揮霍的資格。

歷史上,美國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總共建成了9艘亞特蘭大級、27艘克利夫蘭級(不含9艘改裝成航母的獨立級)、11艘巴爾的摩級共計47艘巡洋艦,總噸位更是高達驚人的54萬噸。然而在這當中,只有專為防空設計的前者是發揮出了全部價值。其余38艘巡洋艦,她們的主炮在以航母為主角的艦隊交戰中都幾乎毫無作用,只能朝著陸地灘頭一遍遍撒氣泄憤。

唯一讓美國人慶幸的,便是后面2級巡洋艦的噸位體積都足夠大,可以加裝更多的高炮來補救。克利夫蘭級雖然掛著輕巡的牌照,其標準排水量卻高達1.2萬噸,超過了大多數重巡;巴爾的摩級更是1.45萬噸的重量級選手,比德國的歐根親王號都不遑多讓。最后美國人把她們都弄成了刺猬,使之終于能夠在防空作戰中獨當一面,但相比于標排只有6700噸的亞特蘭大級防空輕巡,浪費得依然不要太可怕!

事實上,即便是亞特蘭大級,在性能指標上也遠沒有做到肥瘦適度。她的主裝甲厚達95毫米,甲板卻只有32毫米,這明顯就是還殘留著與敵方輕型艦艇進行火拼的打算。其裝備的2具四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器更是證明了這一點。方彥既然洞悉了所有要素,自然不允許德國海軍再走彎路,這次好不容易他擁有對防空輕巡的話語權,便再也不會讓步。


上一章  |  德意志涅槃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