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文
定海,總鎮府。八一中文≥≠≤≥8≤1==
大廳里濟濟一堂,在座的都是南洋海軍團級軍官以及廣東水師三品以上武將,端坐在上的易知足掃了眾人一眼,朗聲道:“此番集結兵力,目的在于東征倭國,想來諸位都應該清楚了,有什么想法或是疑問,都盡管坦言。”
“軍門。”馮仁軒率先開口道:“依照元奇團練的規矩,大戰前是要進行戰前動員的,標下不明白,海軍初創,訓練不足,且倭國近些年與大清也并無利害沖突,朝廷為何急于東征?”
易知足沉聲道:“不是朝廷要東征,是本爵要東征。”
這話霸氣無比,麥廷章等廣東水師武將不由的面面相覷,他們可不是南洋海軍,不奉旨就擅自出兵,挑起邊釁,這可是大罪。一眾南洋海軍軍官的反應也是有所區別,元奇義學一系軍官毫無反應,對他們來說,易知足這位大掌柜的命令比的朝廷的命令更重要。
而士子出身的軍官心里卻是一緊,如今他們可不是元奇團練,而是納入了朝廷經制的經制之師,不奉旨擅自出兵,顯然不會有什么好結果,雖說朝廷怪罪下來有易知足這位軍門抗著,可難免不會牽連到他們甚至還有可能牽牽連到海軍。
見的眾人一片安靜,易知足慢條斯理的點了一支雪茄,悠悠說道:“雖說是本爵一意孤行要東征,但東征如此大事,總要得到皇上恩準,才能出兵。”
聽的這話,麥廷章不由的暗自腹誹,什么時候學會說話只說半句的,他連忙問道:“皇上會否同意海軍東征?”
“本爵已經上了折子,想來這兩日就有旨意下來。”易知足說著頓了頓,接著道:“海軍初創,訓練不足,這是實情,不過,咱們大清海軍要想初具規模,形成戰力,三五年時間都不夠,至少得七八年時間,咱們等不起。
根據收集的情報顯示,倭國水師尚且不如安南,此番東征,對海軍而言不過是一次實戰練兵而已,海軍并不是主力,主力是海軍6戰隊,至于說為什么要東征........?”
頓了頓,易知足才沉聲道:“從國家方面來說,倭國是大清最大的威脅,不要認為我是在危言聳聽,更不由要認為我是在找借口,稱霸海洋,殖民地遍布全球的英吉利本身也就是一個島國,英吉利的霸權就在打敗法蘭西、荷蘭等一眾歐洲大6強國的基礎上豎立起來的。
倭國自古就有擴張之心,前明之時,倭寇為禍東南沿海數十年,豐臣秀吉也曾出兵入侵朝鮮,一旦倭國引進西學,推行新政,展工業,對外擴張的矛頭必然直指我大清,咱們必須乘著倭國閉關鎖國,國力衰落之時,消除隱患,一舉踏平倭國!簡而言之,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從元奇方面來說,倭國盛產金銀銅,礦藏豐富,人口眾多,尤其是生絲和絲織業這些年來展迅猛,諸位應該清楚一點,生絲和絲織業將是元奇對外貿易的支柱產業,咱們不能容忍倭國與元奇搶占市場惡性競爭。
這個世界,能夠出產生絲的國家不多,不過就聊聊幾個,倭國是其中之一,歐洲、印度咱們鞭長莫及,倭國近在咫尺,咱們豈能不能夠放過!
于公于私,東征倭國,都是勢在必行,而且宜早不宜遲,咱們必須搶在西洋人打開倭國的國門之前,搶先下手,徹底掌控倭國,不給西洋人染指的機會!”
易知足說出的東征的理由很充分,但真正的意圖卻是沒說,他之所以迫不及待的要東征,就是要借助東征來徹底掌控和展南洋海軍,不過,有這幾條理由已經是足夠了。
對于燕揚天、馮仁軒等一眾元奇團練出身的軍官來說,東征既是事關元奇的長遠利益,僅是這一條就足夠了,馮仁軒連忙表態道:“軍門眼界寬闊,思慮深遠,非標下等所能及,標下等愿做一個純粹的軍人,唯命是從!”
燕揚天也趕緊道:“軍門指哪,咱們就打哪!”
一眾軍官隨即紛紛搶著表態,對他們來說,一個個都是巴不得打仗,打仗就意味著戰功,麥廷章等人卻是不敢隨意表態,畢竟他們不是歸屬易知足統管,不過見的易知足威信如此之高,一個個還是暗自咋舌,要知道這可是未奉旨擅自出兵,這事要在廣東水師,絕對是不可能的,一個不好還會鬧出嘩變。
易知足伸手虛按了按,待的安靜下來,才開口道:“兵兇戰危,戰爭意味著傷亡,意味著流血犧牲,不論是元奇團練還是南洋海軍,我一貫主張,要讓所有官兵清楚的知道,他們是為什么而戰。
東征倭國,這是南洋海軍形成建制以來的第一戰,這一戰,所有官兵是為了自身的榮譽以及所在班排連營的榮譽而戰,更是為南洋海軍的榮譽而戰,是為元奇的利益而戰,為國家的利益和聲威而戰!”
略微一頓,他放緩了語氣道:“回營之后,你們務必做好戰前動員,統一官兵思想,做好戰前準備,一俟圣旨下來,就兵江戶!”
麥廷章關切的道:“軍門篤定皇上會同意東征倭國?”
“無須擔心。”易知足語氣輕松的道:“最壞的結果,皇上也是默許。”說著,他站起身來,走到掛在墻上的大幅倭國簡易地圖前面,道:“現在,咱們來敲定一下東征的相關細節......。”
京師,紫禁城,乾清宮,西暖閣。
道光緩緩放下手中的折子,微微皺起了眉頭,易知足居然懇請他允準南洋海軍東征,而且已經集結兵力于定海,這小子離開京師才多長時間?難道在京師之時就已經開始籌劃?可為什么在京師之時不請旨?怕他不同意嗎?
東征倭國,易知足在他面前確實是數次提及過,也明確說過,在與安南談判之后的一兩年內,會抽調兵力東征,在東征之后,反過來再打安南,他原本以為海軍目前戰艦少,兵力不足,至少也會等到明年,沒想到對方如此雷厲風行。
與英吉利一戰,大清被逼租界香港,開放廈門、寧波、上海等三處為通商口岸,讓英吉利承建京杭鐵路,這對于他來說,可謂是奇恥大辱,所幸南洋海軍征討安南,令安南割地賠款,總算是挽回了一些顏面。
如果南洋海軍跨海東征倭國,揚大清軍威于海外,令倭國上表稱臣,成為大清的藩屬國,或者是直接將倭國納入大清的疆圖,那無疑是一件值得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盡極夸耀之功績!
畢竟數百年來,倭國可是從沒有臣服過中國,就連兵鋒最為強勁的元蒙,三征倭國也是鎩羽而歸!圣祖、高宗,國力如此強盛,也沒能讓倭國臣服,若是在他手上踏平倭國,他之威名將直追圣祖和高宗!
雖說征伐安南,朝廷稍稍挽回了點顏面,但略有遺憾的是,元奇團練先出兵,他后下旨,如今元奇團練已正式納入朝廷經制之師,是堂堂正正的大清南洋海軍,而且這次易知足也乖巧的多,知道先請旨。
那小子素來膽大包天,海軍戰艦兵力已經齊集定海,顯然就是一副箭在弦上之勢,而且東征倭國也是出于元奇長遠利益的需要,就算是他不同意,那小子也未必就會放棄東征!為了個鴻基煤礦,元奇團練就敢擅自出兵安南,倭國關乎元奇的長遠利益,他絕對不會輕易放棄!與其如此,為何不順勢而為?
反正海軍東征也用不著朝廷出銀子,易知足在折子上壓根連軍餉都沒提及,想到這里,他又拿起折子細看。
易知足的折子寫的頗為簡單,前面歷數倭國歷史上出兵朝鮮,倭寇侵擾東南沿海,通過唐船風說書制度收集大清情報、限制兩國貿易等種種罪狀,后面則說明東征之必要性緊迫性。
對于易知足的眼光,他還是極為贊賞的,西洋各國若是占領南洋,占領倭國,對大清就會形成東南夾擊的局面,這一點也確實是不得不防,更何況占領倭國還有著數不清的好處。
易知足折子上沒說,道光也猜得到,一旦占領倭國,元奇必然會通過行紙鈔來掠奪倭國的金銀,這一點,對方在他面前提及過,倭國盛產金銀,元奇準備在大清推行金本位制,需要掠奪倭國的黃金,
要打就打吧,贏了,朝廷得到的好處難以想象,絕對是名利雙收,輸了,朝廷也沒什么損失,戰艦的損失,元奇自然會填補,兵員的損失,就更不在話下了,南洋海軍反正是招募的,至于在海軍中服役的宗室覺羅八旗勛貴子弟,就算是有損失,也是極其有限,讓他們歷練一下也好,便于朝廷甄選將才。
再說了,那小子也算是一員福將,從組建元奇團練以來,從來就沒打過敗仗,他敢出兵東征,必然也是有著極大的把握!
雖說心里傾向于東征,但道光心里還是隱隱有些個不痛快,有種難以掌控的感覺,易知足、元奇、南洋海軍,朝廷似乎根本就無法掌控,可朝廷眼下根本就離不開元奇,而且也不敢對元奇下手。
緩緩吧,等的海軍中的宗室覺羅八旗勛貴子弟成長起來,掌控了南洋海軍,削掉易知足的兵權,一切都將迎刃而解。
反反復復想了幾遍,道光才定下心來,吩咐道:“宣在京的軍機大臣、兵部尚書覲見。”
待的一眾大臣進來見禮之后,道光也不廢話,徑直道:“南洋海軍所有戰艦兵員已齊集定海,不日將出兵東征倭國。”
話一落音,一眾大臣皆是一呆,這才征討安南,轉頭又征倭國?這是要鬧那樣?還有沒有消停的時候?況且如此大事,他們這些個軍機大臣和兵部尚書之前居然連半點風聲也沒聽聞。
見沒人吭聲,道光接著道:“倭國盛產金銀,西洋各國早有染指倭國之心,如今南洋海軍已具備跨海東征之實力,必須搶在西洋各國之前令倭國臣服,成為我大清之藩屬國,朕早已密諭易知足,俟安南談判結束,便集結兵力,以備東征,此事,朕意已決,眾卿無須再議。”
這話意思很明白,召他們過來,就是知會他們一聲,身為席軍機大臣的穆章阿心里說不出的苦澀,如此大事,他居然毫不知情,看來,他在道光心中的地位已經遠遠不如以前了,略微沉吟,他才開口道:“倭國孤懸海外,閉關鎖國,兩國素來和好,并無交惡,且南洋海軍初創,戰艦短缺,兵微將寡,訓練不足,一旦輕啟戰端,后果難料,奴才懇祈皇上慎思。”
國雖大,好戰必亡!潘世恩雖說素來支持易知足,但易知足如此好戰也令他心里不安,南洋海軍才是初創就如此好戰,以后還得了?不過,要他開口反對,他也抹不開臉面,況且,道光明顯是心意已決,索性沉默不語。
王鼎與易知足深談過,知道易知足野心不小,有著和西洋各國爭搶殖民地的想法,況且他與穆章阿是對頭,當即便沉聲道:“南洋海軍能夠抗衡英吉利,區區倭國,又何足掛齒?如今西洋各國在南洋侵占了不少島嶼,倭國毗鄰朝鮮,與山東不過一海之隔,又非是我大清之藩屬國,若是為西洋各國占領,后果不堪設想,微臣支持東征!”
道光可沒心思聽他們爭論,這事他已是反復的權衡過,當即沉聲道:“朕說過,此事無須再議!”
穆章阿卻是不死心,輕輕叩道:“奴才斗膽,不知東征主帥是誰?”
東征的主帥?道光瞥了他一眼,這算是退而求其次嗎?想安排自己人掛帥分潤東征的功勞?當即語氣淡淡的道:“東征主帥早已定下,南洋提督易知足。”
東征主帥,道光也想安排個宗室,不過,一則是來不及,易知足不可能等他派個欽差趕去定海再出兵,如今已是初夏,正是順風前往倭國的季節,耽擱不起,再則,征安南就是惠親王綿愉掛帥,東征再安排個宗室,他也怕易知足寒心,如此明搶功勞的事情,可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總得要點臉面不是。(未完待續。)
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