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歷四年第九十四章 故技(上)(第一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永歷四年 >>永歷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四章 故技(上)(第一更)

第九十四章 故技(上)(第一更)


更新時間:2017年07月07日  作者:張維卿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張維卿 | 永歷四年 
正文

正文

昨天網欠費,發不了,晚上大概12點過后還有一章,不要等,明天再看。

蘇州府城人口不下百萬之巨,在明清是都是人口排名第一,也是經濟最為發達的大都會,比之后世的魔都的地位都毫不遜色。

以著官府的力量,抽調力量,大宗貨物運抵,緩解城中百姓的一時之需倒并非是不可能的,但是那個不限量發賣,尤其是還是被那個知縣字正腔圓,并且以著強調的口氣說來,那就實在是讓人難以想象的了。

可是,百姓此來就是為了生計,此刻聽了知縣的話,激憤之情很快就消弭了下來,一個個眼巴巴的等著知縣大老爺后面的話。

比之此前那個士紳的嘶聲裂肺,知縣僅僅是用了一個鐵皮喇叭就讓更多人聽到了他的聲音。情況逆轉,士紳連忙給下面的一個親信家人打眼色,而那個親信家人也登時便跳了出來,大聲向知縣問道:“縣尊大老爺,城里上百萬的百姓嗷嗷待哺,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貨物,莫要欺眾才是。”

從出了縣衙,知縣的余光就始終停留在那個士紳的身上,對于這般貓膩也是心知肚明。眼見于此,他干脆就不顧體面的往臺階上一坐,并且表示貨物什么時候到他什么時候起來,永遠不到就坐死在此間。

知縣平日里在坊間的風評不錯,眼見著父母官都這般了,別有用心之徒再怎么激,那些百姓也少有如何的,再者也就一個時辰的功夫,干脆也在此等著,親眼看著知縣兌現承諾。

場面就這么僵持了下來,這絕非是他們所愿的。可是既然已經如此了,那士紳也只得向另一個士紳打眼色,而后者在點了點頭之后也向人群中的一個親信家人使了眼色,指使其人向他們背后的那些有力人士尋求幫助。

奈何,沒等那些士紳、巨富做出反應,城北的齊門、城西的閶門皆有守卒趕到,大宗貨物入城的消息也以著最快的速度傳播開來。

“還等著干什么,快去買東西,去晚了的話弄不好就買不到了。”

知縣已然張榜,貨物發售,一是蘇州各門的大街,二則是諸如虎丘、文廟在內的知名地域,倒是府縣衙門門口因為聚集的百姓過多卻并不在內。得到了這個消息,百姓們一哄而散,紛紛趕往距離家中不遠的所在,更有直接返回家中,叫上男女老少一起出動,盡可能的多買上一些,以免貨物賣光了,再餓了肚子。

百姓散去,那幾個士紳也是目瞪口呆的看著這一切,尤其是為首的那人,幾度參與罷市,怎見過這般狀況。直到被知縣推了一把,才算是反應過來。

“縣尊體恤下情,不愧為本縣的父母官,學生佩服之至。”

士紳們反應有些快,倒是知縣先是一愣,隨即便對他們冷笑道:“與齊王殿下作對,爾等好自為之吧。”

說罷,知縣轉身就走,卻也并非回了縣衙,反倒是奔著臨近的那處售賣點而去。只是臨轉身的那副神色,寫滿了對螳臂當車的譏諷,刺得那幾個士紳幾乎無法直視。

士紳的親信家人費勁了氣力才從人群中離開,便直奔著最近的那處富商家中。奈何富商昨日飲宴到天明才回家休息,這時候正睡得如死豬一般,他也只得交代了一二便離開了此間,直奔著王時敏的家中而去。

王時敏年歲大了,昨夜沒過多久就退席而去。想來注重養生的他此刻剛剛用了早飯未久,正在揮毫潑墨,奈何心里惦記著城里罷市的動向,想起顧樞的那些話,心中總有著一份不安,使得他下筆的力度總是不合心意。

可是就在這時,士紳的那個親信家人趕來,開口便是衙門調集了大批貨物,驚得王時敏的右手一抖,筆便落在了地上。

“遜翁?”

“走,走,快去閶門大街看看。”

說罷,王時敏便三步并作兩步的向宅院大門的方向走去,看那腿腳,靈便之處,絕不像是一個六十七歲高齡的老人。

閶門大街,即是蘇州西北城門閶門內徑直向東的一條大街,在明清時乃是最為繁華的一條商業街。恰如紅樓夢的開篇所言道的那般:“當日地陷東南,這東南一隅有處曰姑蘇,有城曰閶門者,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

王時敏坐著轎子,一路直奔此處,正是要看明白了這里面的門道。然而突遭變故,心中焦急,一路上催了轎夫多少遍,此刻已是如飛一般在街巷中狂奔,王時敏坐在轎子里,早已是被顛簸的幾欲作嘔,胃里面自覺的是把昨天沒消化完的積食都翻到了喉頭之處。

可是即便如此,王時敏卻還是強忍著吐意,若非是唯恐會真的吐出來,實在開不得口,只怕還要繼續催促那些轎夫加快速度。

王家的宅院距離閶門大街說遠不遠,說近卻也不近,轎夫一路狂奔,搖晃的王時敏險些吐了口出來,可也正是這股子嘔吐的感覺眼看著就再也強忍不下去的時候,轎夫們在拐了一個巷子之后卻猛地停了下來,差點兒把轎子里的王時敏給拋了出去,但也正好把那股子嘔吐物給咽了回去。

“怎么停下了?”

話音未落,王時敏便已明白了轎夫為何會突然停下,而那不甚遠處的叫賣聲更是直接在他那滿頭的大汗上狠狠的澆下了一盆冰水。

“處州府的香菇,香菇種植的發源地,香味最佳。”

“瞧一瞧,看一看啊,金華火腿,江浙王師的將士們就是吃著咱們金華府的火腿才打跑的韃子。”

“景德鎮的瓷器,御器坊出品,童叟無欺。”

“湖廣的大米,一兩銀子兩石,口感絕不比本地米差。”

王時敏細細聽來,卻是越聽下去心中越寒,尤其是那句湖廣的大米,登時便將他震在了當場,半晌的功夫嘴里面盡是那句“湖廣熟,天下足”,再沒了別的。

明朝中后期,江浙大地由于海貿興盛而出現了農業經濟作物化的現象,那時候,桑爭稻田、棉爭麥田的現象充斥于江浙大地。相對的,經過了長期的開發,湖廣土地本也肥沃,便取代了“蘇湖熟,天下足”的地位,湖廣大米暢銷周邊各省,江浙的糧食總產量反倒是逐年下降。

這一現象直到清軍南下才被遏制住,清軍與南明在湖廣地區拉鋸十數年,地方殘破,糧食生產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如此,沒了湖廣的商品糧,江南大地乏糧,人卻是首先要吃飯,再加上滿清官府的橫征暴斂,經濟作物生產也同樣受到了影響,江南的農民由此才大面積的轉種糧食。

這其中,最為夸張的,也最為讓人難以想象的是,根據時人的記載,明時繁華已極的秦淮河畔,在江南乏糧最甚的那段時間,甚至把那些荒廢的瓦子、妓院都拆了,只為有更多的地方能夠種植糧食,好供養北京城里那幾十萬不事農耕的八旗軍、八旗家眷以及包衣奴才的日常所需,由此可見一斑。

王時敏是承平時代走過來的,他很清楚湖廣一旦恢復生產,那將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但是,湖廣收復不足兩年,恢復程度有限。更重要的在于,蘇州到湖廣那可是有不下一千五百里地的距離——從蘇州罷市,到消息傳到南京的齊王府,齊王府再下令給湖廣的官府,最后調集糧食順流而下,這么一來一回,以著這時代的運力和信息傳遞速度,怎么也要一個多月的時間,根本不可能現在就有大批的糧食送抵。

此番罷市,他們打的也正是這個時間差的主意,現在卻反倒是被陳文狠狠的敲了一記悶棍,實在難以想象。

然而,以著王時敏的經驗,仔細一想,卻也并非沒有可能——如果只有糧食送達,王時敏或許還要調查一下,這里面是不是陳文動用了南京那邊為供應淮南大軍的存糧而使用的詐術,可是聽了那些諸如香菇、火腿之類的東西,一個讓他絕不敢相信的念頭突然竄上了心頭。

“這是個陷阱,這是個陷阱!”

越是這么想,王時敏就越是慌亂。直到良久之后,他才算勉強緩過勁兒來,可是心中稍微平復一些,他便連忙讓轎夫前行,到閶門大街上親身查驗一番。

然而,這條巷子的巷子口早已被臨時的攤子堵得嚴嚴實實,轎子是萬萬不可能通過的。可是王時敏年歲也大了,此刻的閶門大街比之平日里更要擁擠,摩肩接踵,他的身體也未必能夠支撐下來。

“去,看看到底還有什么,記得問清楚了,到底運來了多少。”

管家領命而去,良久之后才滿頭大汗的回來。然而,管家帶回來的消息卻讓王時敏更是如坐針氈一般。

“老爺,問過了,除了咱們蘇州的特產,幾乎是什么都有,就連松江府和常州府的都有。數量上,那些伙計就告訴小人兩個字,管夠。”

聽到這話,王時敏登時就是眼前一黑,待緩過勁兒來,連忙叫著轎夫抬他到得月樓去,那里是他們約定的會面地點,現在的事情已經超出了預期,必須要盡快商議一個對策出來。

王家的轎夫再度開啟狂奔模式,不過等到王時敏趕到得月樓時,此番罷市的核心圈子的一眾人等卻已經來的七七八八了,尤其是那個顧家派來的代表,卻一如是霜打了的茄子一般,再不負昨夜江南才子那般的風流。

“先是示敵以弱,隨后再突然發動襲擊,這是齊王慣用的手法,這肯定是一個陰謀,肯定是一個陰謀!”

有了上次在無錫的教訓,顧樞是在場眾人之中最不敢小視陳文的。此時此刻,眼見著貨物運進城來,眼見著他們這些人用著無往不利的辦法反倒卻落在了陳文的后面,一個月前鄉民一哄而散,衙役抄著水火棍驅散佃戶,駐軍就連出手的機會都沒有的場景便再現于眼前。

“夠了!”

顧家是東林的創始人,王時敏此番接了書信,又見了顧家的來人,也是給足了面子。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這個顧家的中堅子弟卻是如此的不濟,著實讓他心中大為惱怒。

“他們就這么明目張膽的在爾等的店鋪門口擺攤子,怎么就不派人驅趕呢。”

王時敏不好繼續對顧樞發作,便把矛頭指向了那幾個富商,但是得到的答案卻并不是他想要聽的。

“遜翁,各處都有府縣衙門的官員坐鎮。他們說了,咱們開門營業,他們就讓那些外地人挪地方,否則咱們敢動手,他們就要把咱們的掌柜、伙計拉去衙門里打板子,說是以擾亂什么市場秩序的罪名照死里打,哪個還敢動手啊。”

矮胖的糧商一張苦瓜臉,仿佛都能擠出苦水來了。糧商,比之其他商賈,由于貨物的特性,能夠聯絡和差遣到的伙計和幫工都要多得多,可是眼下這個蘇州頭一號的大糧商在官府面前都慫了,其他人自也是一片的愕然無語。

“那就讓他們打,最好打死幾個,咱們才能借題發揮,逼著官府妥協!”

此言既出,王時敏、顧樞以及那個糧商和在場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看著剛剛踏入房門的那個私鹽販子出身的商人,那雙如狼一般陰冷兇狠的眸子掃過,登時便讓在場的所有人感到不寒而栗。

“聽程老哥的,各位把能夠聯絡上的青皮游手都叫上,再勞煩程老哥找些鹽幫的好漢。此番能成,人人皆有重賞,傷的犒賞加倍,死的燒埋錢我王家出了,父母妻兒皆有厚贈!”

平日里被蘇州士紳和富商們瞧不太起的這人,由于是私鹽販子出身,與吃鹽行飯的那些有組織的鹽幫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比之青皮游手,甚至是專門替人打架的打行,鹽幫要時時的與守衛鹽場的軍隊打交道,殺人越貨都是不鮮見的,戰斗力自是要遠遠勝之。

此時此刻,得了這位家中出過內閣首輔大臣的頂級士人的這么一句“程老哥”,“私鹽販子”當即便是增紅了臉,脖頸上的那道刀疤更是顯得分外的扎眼。

“遜翁,您就瞧好吧。”


上一章  |  永歷四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