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歷四年第六十一章 盡失其傳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永歷四年 >>永歷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一章 盡失其傳

第六十一章 盡失其傳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27日  作者:張維卿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張維卿 | 永歷四年 

“這不可能,我反對。”

聽完了萬斯程的提議,王江第一個表示了反對。當年跟在王翊身邊,雖然不負責軍務,但是聽得多了也知道一些基本的東西;后來陳文主持軍務,雖然二人搭檔連一年都不到,可是在違抗入衛舟山的圣旨和并進金華的戰略上,陳文卻講述給他很多的道理。此間萬斯程一個連兵書都未必讀過的讀書人的紙上談兵,自然而然會遭到他的斷然否決。

“兵家之道,無非是避實就虛,只要咱們速度夠快,絕對可以將余姚攻占下來。到時候,以長叔的才具,必可以編練起更多的軍士。兵多了,咱們在陳文面前說話的力度才會更大。”

王江從一開始也沒有打算與陳文相爭,不過他也猜錯了一點,萬斯程來之前還是翻過一遍《孫子兵法》的,上面的篇章就算不能理解,很多東西背下來還是做得到的,這是文人的基本素質。

但是這些天下來,他也看出來了,如今的這支號稱要重建大蘭山明軍的烏合之眾,以黃宗羲為首,大抵是接替了王翊的位置,依舊是以他主持財計,同時以鄒小南和曾在馮京第軍中做事的黃宗炎以及萬斯程、萬斯大兄弟協助他們二人。訓練士卒的事情,則交給了江漢和沈調倫,其中江漢負責實際帶兵,而沈調倫有監軍經驗,既可以監軍,也可以協助江漢仿照陳文當年在大蘭山的方法練兵。

按照計劃,起初先要修復山寨,組織屯田和收繳稅賦的工作都是以后的事情。這樣一來,沒有什么行政經驗的萬家兄弟就比較閑了。當然,這幾個人之中沒有一點兒行政軍務經驗的,只有他們兄弟——王江、沈調倫、鄒小南和江漢不提,黃家兄弟中黃宗羲曾組建過世忠營過渡海作戰,雖然以慘敗收場,但也有些經驗,而黃宗炎則在馮京第軍中效力。

這樣一來,眼下幾個主事之人中也只有他們兄弟全無經驗了。不過,這也并不耽誤他們發揮下余熱,此間萬斯程的提議就是如此。

“再避實就虛,也得有軍隊才行。余姚那里有多少兵,你可知曉,咱們手里現在全都是一群丁壯,看見那些綠營不被嚇跑就算好的,還能指望他們奪城?”

“那個閹黨余孽當年帶的不也是新兵嗎?”

“南塘營當年可是練了好幾個月才與提標營一戰的,此前在大蘭山上也曾擊潰過中營,陳文的練兵手段根本不是尋常武人能夠比得了的,乃是得到過岐陽王和戚少保的真傳。”

“戚少保的書咱們也有,難道咱們這些讀書人還能比他差了?”滿臉的不屑的中,萬斯程立刻就把他心中的想法說了出來:“那就盡快練兵啊。”

認識字就能融會貫通?

那么,會吃的人就一定會做嘍!

王江實在沒辦法跟他們解釋這些,當年在大蘭山主持過庶務,他對那些口燦蓮花到了實務卻一竅不通卻還自信心十足的嘴炮們實在見過太多了。對于這種人,給他們個坑讓他們繼續說去,但卻千萬別給參與實務的機會,否則只會將事情搞砸。

“練兵,首先得讓士卒和他們的家眷有地方居住,能吃飽飯才能安下心訓練,我們現在正在做的就是這個。”

“那得到什么時候才能開始收復失地啊,太晚了讓那閹黨余孽搶先,豈不是失了本意?”

萬斯程的父親萬泰乃是東林復社名仕,其下八子,分別是斯年、斯程、斯幀、斯昌、斯選、斯大、斯備和斯同,后世號稱萬氏八龍,俱是寧波的才學之士。其實從現在就能多少看出一些。

這段時間,黃宗羲等人用的借口便是陳文這個武人、閹黨亂政。而萬家在明初原本也是武將出身,武毅將軍萬國珍、武略將軍寧波衛指揮僉事萬鐘以下,直到正德朝才出了個進士,轉而用心于科舉。此間提及陳文,只說閹黨余孽,卻絕口不提武人亂政,絲毫不給別人反擊的機會。

只不過,與這些人公事,區區十來天就已經讓他開始感到疲憊了。這種感覺是當年跟著王翊連敗連戰直到大蘭山明軍進入全盛期,每天處理庶務從早到晚都不曾有過的,甚至就連那場慘敗后組織百姓南下避難以及在天臺山上的日子,有陳文協助也從未如此疲憊過。

“果然是不能和只會空談的家伙共事,還不夠用來費心解釋的。”

這話,王江并沒有說出口,只是對萬斯程的黨爭思維表示了不置可否就繼續去忙他的事情。倒是王江走后,萬斯程卻流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

“世叔,長叔只怕是與我等并非一心,須得提防一二。”

“這浙江王師哪都好,就是管得太嚴了,而且什么都管,好像就沒有不管的事情一樣。”

“你就知足吧,咱們跟著馬帥反正過來,還算知道早的。江西的那幫賊寇……”說著,那人不自覺的咳嗽了兩聲,繼而說道:“江西的那些義軍,五十幾個總兵,被訓的跟個什么似的,咱們早有心理準備,也聽話,少挨了多少打,要說還得感謝馬帥為咱們想得周道。”

休沐的日子,兩個臺州綠營反正過來的軍官湊在一起吃酒,說的都是講武學堂和新兵訓練營里的那點事兒。尤其是浙江明軍軍法、條例嚴苛,而且還沒有那么多灰色收入,讓他們這些清軍反正軍官很是不習慣。

“現在別著急,以國公爺的兵法韜略,好好干遲早有個伯爺,最差怎么也有個掛印賞給你,就算沒有這些,田土和世職也少不了,可別為那些蠅頭小利把大頭兒都丟了。”

“嚯,幾天不見,你孝子這說話都跟我們那的監軍官賽的了,我看你別學騎兵了,改當監軍官得了。”

“我倒是想,沒跟著國公爺上過陣,也得過得了審核啊。”

幾個月的訓練,新建的四個戰兵營都已經完成了基礎訓練,正在入營進行磨合訓練。對于這四個營,陳文分別授予了天臺、瑞安、黃巖和溫嶺為番號,取得是臺州和溫州的四個縣的名字。這四個營組建完畢,他就可以將另外幾個戰兵營從駐防的任務中解放出來,進而與洪承疇決一死戰。

這是原本就制定好的計劃,只不過,當王江被黃宗羲劫走的消息傳來,陳文卻突然產生了一絲不好的預感。

“黃副憲,您的家奴、佃戶,末將看還是組個衛隊比較好。”

經過了半個月的修繕,大營的修復工作基本上完畢,就要盡快開始練兵。

起事前,眾人也曾事先說好,既然要學陳文的練兵方法,那么就學個徹底。各人家中仆役、佃戶有帶來的,也與其他士卒一起編練,私人的關系不許再提,徹底打散。只不過,這里面很多人本身與為首的幾個主事之人都有著封建人身關系,問題也就出在了這里面。

“江都督,有話還當直言,說一半藏一半,恐怕有失君子坦蕩之風吧?”

江漢對黃宗羲說話,反倒是黃宗炎搶先回答,而且言辭之中也頗不客氣。滿臉詫異的看了一眼自家的弟弟,黃宗羲轉而對江漢說道:“江都督,這事情不是先前議過的嗎?”

“先前是議過,但是……”說到一半,江漢卻轉而看向了黃宗炎。

“晦木,你說!”

見自家兄長已經流露出了不悅的神色,黃宗炎只得硬著頭皮說道:“昨日初次操練,將士們都很賣力氣,今日難免起得晚些,江都督卻要行鞭笞之刑……”

黃宗炎如此一說,黃宗羲立刻就明白過來了。若是旁人,黃宗炎大抵不會多嘴,受罰的肯定是他們黃家的人,或者是包括他們黃家的奴仆、佃戶在內。

“軍中點兵,三通鼓不至即斬,輕的也要插箭游營。先前既然已經說定,按照秀國公的方法練兵,那么即便是在訓練期間,鞭笞五十自然是少不了的。”

“江都督,你是主將,但也得體恤士卒吧。從權二字,難道不可?”

“當然不可,咱們既然說好了,就要堅持做下去,秀國公沒有從權過,咱們也不能這么干。我聽沈主事說過,秀國公當年也碰上過這個問題,不光是隊長和士卒,就連東陽伯尹鉞也一起拉下去受罰。甚至鎮撫兵有過,秀國公且親身受罰,方有南塘一營雄兵。抽幾鞭子,就要從權,這兵還練得出來?”

“那個閹黨余孽一向用法過苛,平日里不讀圣賢書,心中不存仁心才會有今天……”

即用閹黨余孽、武人亂政來污蔑陳文,練兵卻又不得不按照陳文的方法,否則即便是他們也知道這義軍很難是綠營兵的對手。這本就是一種矛盾,尤其是體現在心態上面,使得其中一些根本就不懂軍務的人便會輕視一些最受陳文和陳文師法的戚繼光所重視的東西,比如軍法的重要性和嚴肅性。

“夠了!”

聽夠了自家二弟與江漢這個武將之間的爭執,黃宗羲實在是心煩的不行。這些日子下來,操持著這支新建義軍的事務,領兵經驗只有那么一點兒的他本就是一個頭兩個大,豈料今天還有這等事情,火氣登時就爆發了出來。

“晦木,你在長叔手下做事,豈可隨意插手軍務。這事情交給江都督,你回去做事去。”

轟走了弟弟,黃宗羲也沒有與江漢再多說些什么,只是讓他依照眾人對浙江明軍軍法、條例的記憶所制定出來的軍法行事。

如此一來,到也鎮住了下面的士卒幾日,豈料沒過多久,干犯軍法的事情卻又出來了。

“你說什么,百姓鬧上山了?”

當年帶著世忠營殘部退入四明山,駐扎于錫杖寺,結果卻因為軍士偷雞摸狗、騷擾百姓而被山民聚眾放火圍攻,導致全軍覆沒。黃宗羲有事外出,得脫此劫,但是對山中百姓卻是畏懼三分,就連大蘭山明軍全盛之時也絕少入山,反倒是黃宗炎投效到了馮京第的旗下。

帶著一干人等沖到了轅門,正看見萬斯大要指使守門的士卒趕人。黃宗羲打出的是重建大蘭山明軍的旗號,大蘭山明軍原本在四明山地區名聲極好,他原本就打算全盤繼承下來,用以在面對陳文時說話的力度更大,自然不肯毀卻了名聲。

揮退了守門的士卒,黃宗羲便詢問那些百姓的來意。一經問詢才知道,乃是今日休沐,幾個軍官士卒下山后偷了山民幾只雞打牙祭,結果被山民發現,一路追到了老營。

“就是他偷了俺們家的雞,還有他跟他。”

“媽的,你說老子吃了就吃了,跑到這里來是欺負咱們大蘭山王師沒人?!”

被人當眾指出來,那幾個軍官士卒反倒是反唇相譏了起來,全然不似剛剛被一群山民追趕的狼狽。

眼見于此,黃宗羲豈會不明白這里面的門道,可是他正要處置一二,卻見萬斯大附耳說道:“先生,這幾位壯士都我新近好容易才請來的,都是殺過人、見過血的,足以為一軍之膽。還望饒過他們這次,完事了我自會與他們將軍法分說清楚。”

“軍法、條例過于繁雜,一時間記不住也是正常的,還請梨洲先生寬恕一二。”

萬斯大為人“好結納賢豪”,說白了就是與一些江湖好漢有所來往。這幾個江湖好漢如何,黃宗羲一眼就能看出來,或許真的見過血,但上了陣卻未必是好兵,至少在戚繼光和陳文的標準下是絕對不會要這等人的。

然而,萬家與黃家本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黃宗羲與萬泰同為東林復社明士,萬泰還要長他十幾歲,但是萬泰的六子萬斯大和幼子萬斯同卻都已經拜在他的門下,算是他的學生。而同來的萬家老二萬斯程當年四明山聯軍慘敗,黃宗炎被清軍擒獲后還同他一起劫了法場,親手將他弟弟救了出來。

若這事情是黃宗炎與他說情,長兄如父,他還可以板著臉不許。可是這個學生一向聽話,萬斯程還對他弟弟有著救命之恩,此間也在代為說情,使得黃宗羲不由得猶豫了起來。

“此事念爾等初犯,不予追究,若有下次,兩罪并罰。”

賠償了山民銀兩,黃宗羲也沒有對那幾個犯事的軍官、士卒有所懲罰,便是高高抬起輕輕放下了事。

遠遠看著這一切,江漢回憶起了陳文的軍法中關于盜竊百姓家產的嚴苛處罰,隨即又向身邊的一個軍官問道:“沈兄弟,當年忠烈公在世時,這犯兵要怎么懲罰?”

江漢詢問之人名為沈家寶,寧波人士,師橋沈家的后人,原本就是大蘭山明軍中營的一個什長。四明湖一戰僥幸逃脫,便帶著自家的女人躲在了山中,依仗著對地形的了解,躲過了和永歷五年的兩次洗山,運氣可謂是極好。

后來得知陳文在金華站穩了腳跟,曾一度打算前去投效,奈何妻子有孕,未能啟行。此番黃宗羲等人揚言要重建大蘭山明軍,他便投奔而來,因為本就是大蘭山明軍的老人兒,武藝也頗為精熟,便在江漢手下補了一個游擊將軍的缺,協助編練這三百余士卒。

“要說王經略,那也是治軍極嚴的。敢偷百姓家的東西,最差也是個穿箭游營,價值稍微多少一點兒就會斬首示眾,哪會有現在這樣的。”

看著沈家寶一臉的不屑,江漢轉而望向了那幾個簇擁著萬斯大離去的犯兵,不由得長嘆了一口大氣。

“這大蘭山王師,想要重建,看來不過是癡人說夢罷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永歷四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