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個微信去地府第七百五十三章 笑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發個微信去地府 >>發個微信去地府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五十三章 笑納

第七百五十三章 笑納


更新時間:2018年12月20日  作者:逗逗是豆豆  分類: 都市 | 異術超能 | 逗逗是豆豆 | 發個微信去地府 


李若凡心想這位史書云雖然紈绔,倒是很會說話,暗暗挑撥了一把,寫得出就是蓋過了徐志魔郭莫若?寫不出直接就差明說代筆了。

代筆自然是代筆,不過是幫未來的詩人代言。

鼻煙壺李若凡在后世的拍賣會上見過,似乎民國仿制清三朝的都老貴了,這雍正年間的青花,帶回去2016發了筆小財啊!

李若凡沉吟不語,宋韻婷有些著急,不忿的瞧了史書云一眼。但偏偏徐志魔和兩位主筆都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一副看戲的樣子。

可以說在詩歌上面,徐志魔是不服任何人的,當然他的新詩也確實是可以流傳下去的經典!

但李若凡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團隊的力量,這就像圍棋第一人柯潔和阿爾法狗對弈,輸也不冤枉。

史書云笑著起身把鼻煙壺碟塞到李若凡手里道:“兩首短詩,李大少還不是出口成章?我用懷表計個時如何?咱們就以一個時辰為限,我夠意思吧?”

陸小曼輕輕抵了抵徐志魔,她有些不明白為何徐志魔似乎樂見其成的樣子。

女人有時候是猜不透男人心思的。就像后來陸小曼結識翁瑞午,雖然走得很近,很有些閑話。但徐志魔很大度的一個重要原因恐怕就是在心理上是凌駕于翁瑞午的。翁瑞午能和他比肩的也不過家產阿堵物而已。

李若凡卻是有足夠威脅的。

民國的時候是不像后世金錢社會,錢眼里面看人。

多金不可怕,四九城最不缺的就是年少多金的富家公子,像著名的民國四公子,但是那時候的人講究,有底線。

就像北洋政府從1912年袁士凱上臺到1928年灰溜溜回到東北一直和東洋人合作的張大帥,16年間近百位總統總理,袁士凱一人就有17個兒子,15個女兒,但這么多的權貴,可曾有誰的子孫做過傷天害理的勾當被史書記載的?

本來李若凡是不入徐志魔法眼的,當時的金陵也遠遠不能和北平想比,特別是在文化領域。

明清兩朝的底蘊,最后的慈禧開始的時候很蠢,但是經過義和團以后就知道錯了。她批準將原來的中華法系廢除,分兩步走,第一步先將那些最野蠻的肉刑廢除;第二步修改刑律、民律、訴訟法,制訂了一套全新的法律體系。

這是中華的大變革,這個變革從北洋到整個民國時期都沒有被否定。

所以戊戌變法本身就是偽命題,慈禧也不想做亡國之君,但當時的中華,慈禧就是堯舜附體都沒有用。政治對軍事的失控,這個問題五千年都沒解決!

那時候的學術氛圍是最寬松的,因此才會有新文化運動,可以說當時的北平是真正的思想和文化中心。除了最后張大帥開了個壞頭,殺報人黨同伐異,還真沒有其他北洋的總統總理這么做的。

李若凡現場創作話劇不過是史書云的一家之言,并不足信。但這首小詩一出,徐志魔對李若凡的觀感無疑是變得復雜起來。

客廳里面的氛圍忽然變得奇怪起來,只有史書云手里的懷表發出滴滴答答有些刺耳的走動聲。

李若凡忽然拿出幾個本子遞給歐陽書同笑道:“這是5個人物的分劇本,你先看著。”

李若凡站起身笑著把另外一個本子遞給宋韻婷笑道:“這個是全本的中英對照本,幫我看看,看完了提點意見,我準備找家印刷廠印一部分精裝本出來,只送不賣。”

說完經過史書云身邊的時候,李若凡一把拿過那個懷表笑道:“這個懷表倒還是真的金表呢,也送給我做彩頭吧,不會舍不得吧?”

這塊懷表是瑞士產的,是史書云上燕京大學那年哥哥特地給他定做的禮物,不過這個時候卻是打腫臉充胖子的道:“你要是寫不出,可都是沒捂熱就要還回來的!”

李若凡笑道:“我走到宋韻婷面前再回頭,怎么也有七步了,被你這么一激啊,還真就得了一個短的。你聽好了。”

李若凡想了想,說道: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一會兒看我,

一會兒看云。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云時很近。

這兩首不同詩人創作于不同年代的哲理詩被李若凡巧妙的糅合在一起。距離產生美,距離孕育詩,自然而不自然,工巧而不矯飾。以人人能懂的語詞,寫人人能悟卻不能道盡的哲理與人生智慧,兩首詩放在一起渾然天成。

李若凡故意吟誦一句就頓一會把英文翻譯出來,其實是做給史書云看的。

等說完最后一句,李若凡笑道:“這是寫給的!”

新月社本來就是講究格律,偏生這兩首都是建行均齊,明顯地體現了新格律體詩的特點。但和徐志摩的風格又是完全不同的。

新詩原來還可以這樣寫。

這大致就是每個人心里現在的想法。

史書云疑問道:“這個外一首是算一首還是兩首啊?”

邵飄萍笑道:“這個可得問行家了,反正我就知道,這是好詩,樸實無華卻耐人尋味!我今天可是來對地方了!”

王小隱撓頭道:“這個給了,我們怎么辦啊?”

其實在1949之后真正可以傳世的那幾首新詩都是走的格律詩的路子,這個是不爭的事實。似乎也印證了詩本來就是可以傳唱的,具有韻律美,音樂美。

徐志摩笑道:“外一首呢,就是詩人寫完一篇后余意味盡,又有佳作,同時,更加完善詩人的內心表達,稱之為外一首。從題目來看就像古人的,我覺得還是一個整體,不能分割的。”


上一章  |  發個微信去地府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