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個微信去地府第三百四十章 天下棋局秘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發個微信去地府 >>發個微信去地府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四十章 天下棋局秘聞

第三百四十章 天下棋局秘聞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01日  作者:逗逗是豆豆  分類: 都市 | 異術超能 | 逗逗是豆豆 | 發個微信去地府 


《尚書洪范》中記述的是周武王與箕子的對話,其中談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公元前三世紀戰國時期齊國的鄒衍,他宣稱,每一個朝代都有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應的德,也就是來自所謂天意的合法性依據。

《文選魏都賦》李善注引曰:“鄒子有終始五德,從所不勝,木德繼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

一德對一色,金德對白,木德對青,水德對黑,火德對紅,土德對黃。五行相勝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終而復始,五德亦是。

所以,每一個稱孤道寡的人,都要給自己的王朝賦予一種克勝所滅朝代的所謂新德,而整個國家的顏色隨之改變。

從五行說附會出的五德說普通人大多會認為是迷信。但是,一個人擁有的越多,越容易迷信;擁有最高權力的帝王們,往往是最為迷信的群體。

秦始皇初并天下,“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史記秦始皇本紀》)

周是火德,秦始皇就采取了周德抵不過的水德,而水德相應的顏色就是黑,“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公元前221年,整個社會成了黑色帝國。

電影《英雄》中,或許很多人都記住了軍隊黑云般壓過來那個鏡頭,這可見張藝謀是知道“黑色秦朝”歷史的。

秦朝那個時代崇尚黑,就像有個時期曾被紅色覆蓋一樣,在秦老板的一聲令下,不愛紅裝愛黑裝。

帝王的權利很大,一言興廢,因此更要警醒。吾日三省乎吾身。不然,一個決定下來,往往就是整個民族的大悲劇。

炎黃子孫耳熟能詳的唐宋元明清,因為隋朝是火德尚赤。火生土。偉大的唐朝于是順了土德,尚黃。

宋朝的趙匡胤因為本來是周朝的大將軍,畢竟郭家對他是不錯的,因此做了皇帝之后還念著周的好,說是受禪于周。木生火,故宋為火德,尚赤。

宋朝滅亡在華夏歷史上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說白了就是漢族第一次讓出了龍椅大統。這也是崖山之后無華夏的由來,崖山之役后古典的華夏文明被外族人徹底摧毀,文化層面上的正統已不復存在。

來自草原蒙古族的元代對五德始終說不感興趣,這其實也是元代打天下的時候特別厲害,可是朝代存在的時間特別短的一個主要原因。人心沒有收服,漢族根本不認可你,而且連個文字魚都不搞。所以也就彎弓射大雕比較擅長了。

老朱就比較聰明,名字的朱直接就是火紅一片啊,那個發家致富的紅巾軍更是追認宋的火德,明朝也就崇火德,尚紅色。

吳三桂同學沖冠一怒為藍顏,愛新覺羅黃雀在后,笑納了大好河山。很聰明的把新朝定為清朝,直接告訴您啦,三點水,有的是滅明的水。這是天意。不相信,那就再來個空前至于絕后肯定不是啦的文字魚。

老袁想做一回洪憲大帝,其實也是被兒子給坑的,他自己并不是那么想逆流而上。但也給錢幣愛好者提供了一個新的收藏品。袁大頭。

不過老袁似乎追認明朝的火德,尚赤,以至把紫禁城涂了個紅彤彤,也是曾經的一道風景了。

(以上都是豆豆的胡說八道,家言,各位看官看了肯定是一笑了之。至于清朝以后?臣妾算不到啊!)

其實這些和世世代代生活在華夏的普通人是沒有太多話語權的。就像是水,看著朝代的大船小舟在自己的身軀上面走馬燈一樣變幻。

可李若凡現在卻是多少有些觸動,他浮想翩翩,覺得那些歪果仁似乎尋找的東西就和這個密切相關。

作為土生土長的金陵人,李若凡是不能容忍歷史上的悲劇再次上演,那他哪怕是境界下跌,再無飛升可能,也要把任何一個膽敢侵入金陵的敵人消滅在城門外邊。就是坑蒙拐騙也要把通天教主的誅仙四劍(誅仙劍、戮仙劍、陷仙劍、絕仙劍)與誅仙陣圖拿過來,放在中央門,中華門,中山門和挹江門。

歷史往往充滿宿命,你用不同的放大鏡就會看到不同的風景。

譬如用五行迷信的放大鏡看過去,作為戰時陪都的渝水,當然你也可以說它四周環山,長江和嘉陵江環繞,易守難攻。尤其是長江三峽,是一個天然屏障,八年時間,扶桑侵略者的陸軍和海軍始終沒有攻入渝水。只有靠空襲。后來侵略者對渝水進行了長達五年的大轟炸,造成幾十萬平民死傷。

但金陵難道沒有長江做為天險?易守難攻的地方難道只有川之渝水?道士說的那前四個字,無疑是深深的影響到可以說是華夏的命運。

水龍入川,勝負易手。別以為敵人就沒有高人!以長江為界,北方為水,南方為火,水克火,戰爭從北往南打先天就有優勢。

為什么侵略者一開始就是在東北鼓搗,要和張大帥親善友好?為什么要把末代皇帝帶到最北邊的東北弄個偽滿出來?要知道那些甲級戰犯基本都有一個外號叫做chinahand中國通。

為什么侵略者那么篤定可以侵占金陵?而且叫囂三個月就可以滅亡中華,偏偏在遷都渝水后就再也不說這種打臉的話了。因為侵略者背后的高人知道自己輸了。

李若凡甚至覺得酥醪觀的那位道士就是故意在泄露天機的。

清惲敬《酥醪觀記》:“安期生與神女會于元邱,醉后,呼吸水露,皆成酥醪。此廋詞也,取之名觀,不知所自始。”

晉皇甫謐《高士傳》記載:“安期生者,瑯琊人也,受學河上丈人,賣藥海邊,老而不仕,時人謂之千歲公。秦始皇東游,請與語三日三夜,賜金璧直數千萬”。足見酥醪觀來歷不凡!(未完待續。)

,歡迎訪問


上一章  |  發個微信去地府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