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看到亞歷山大城頭的守軍退下城去,擺動令旗,早已做好準備的突擊軍,抬起云梯,跑向城墻。閱讀.拋石車調正方向,巨石避開突擊軍,從旁援助。
漢軍攻城已經總結出了一整套的戰法,以拋石車壓制,然后火藥包炸開城門,若是城門洞被堵塞,則直接上城,依仗武器犀利,大量殺傷敵軍,然后趁著敵人混亂,奪取城池。
安東尼奧看到漢軍的身影在城頭晃動,知道大事不妙,立即下令,讓士卒冒著石頭雨上城,將漢軍趕下城去。羅馬士卒也是精銳,在長官令下,一個個高舉著賭牌,蜂擁爬上城頭。可是拋石車拋出的石塊實在是太過密集,羅馬士卒擁擠在馬道上,等于等著挨砸。
大約三千漢軍士卒上了城頭,看到馬道上擁擠的敵軍,心中大喜,連弩、火藥包可著勁的招呼上了。近距離的精確打擊,遠遠比巨石的盲目打擊帶來的傷害大得多,馬道上的羅馬士卒成片倒下。后方的羅馬士卒見勢不妙,急忙退出馬道,到墻根下躲避。城頭的漢軍看到,點燃了火藥包,直接丟下去,炸的墻根處的羅馬人叫苦不迭。
安東尼奧遠遠看到漢軍在城頭站穩了腳跟,后面大量漢軍士卒涌上了城頭,急忙調遣人馬,堵在漢軍占據的城墻下。
趙累、王甫指揮人馬上了城頭,看到城內的羅馬士卒源源不斷的開來,搖動令旗,城下的漢軍快速運送床子弩到了城上。
亞歷山大城曾經是埃及的國都,規模當然不會了,城池修建的高大堅固,但是即便如此,一面的城墻上也就是最多可以排列一萬左右的士卒。
看著城下約有三萬多人的羅馬隊伍,趙累笑著對王甫道:“你我兄弟二人,各自指揮五千人馬,比一比誰殺傷敵軍最多,如何?”
王甫白了一眼趙累,哼了一聲道:“比就比,難道老子會輸給你不成?”
趙累大笑:“但愿王兄弟的本事和嘴皮子一般厲害就行。”
王甫罵道:“好你個趙累,不用激我,老子絕不會輸給你就是。來啊,兒郎們,排好床子弩,掛上火藥包、油罐,給我狠狠射!”
趙累看到王甫發狠,不敢怠慢,急忙指揮自己這邊的人馬,準備發射鐵矢。
劉澤回京,道經疏勒,諸葛亮、于禁早已遠遠迎出一百里。一番繁文縟節過后,劉澤招手將二人喊到身邊,看著二人道:“此次征戰,耗費巨大,全賴孔明、文則在后方調度得力,我軍方可戰無不取,攻無不勝。”
諸葛亮道:“臣等安坐后方,不能陪伴皇上廝殺疆場,汗顏之至也。調度軍需,乃是臣等職責所在,安敢當皇上謬贊。”
劉澤笑道:“孔明無須太謙,光武征伐,全賴威侯穩定后方也。今孔明功業,不下于威侯。”
(威侯,指光武中興時,云臺二十八將之一的寇恂。光武帝劉秀征討四方,往往以寇恂留守后方。寇恂也不負重托,穩定后方,運送糧草軍需,務使有缺。劉秀完成統一大業后,寇恂賜爵關內侯,為遼西太守,死后謚曰威侯。)
諸葛亮道:“微臣怎么敢和先賢相比較。”
劉澤大笑道:“孔明躬耕南陽之時,不是常自比管樂乎?”
諸葛亮臉一紅,道:“微臣當時不知天高地厚,妄自攀比。”
于禁在旁打圓場道:“諸葛大人智謀超群,歷任倭島、益州、西域以來,無一地不是大治。我看諸葛大人之才,絕對比得過管仲、樂毅。”
劉澤道:“孔明之才,朕深知也。如今西域,猶過于子揚在任之時,此皆孔明之力也。”
諸葛亮的才華當然不是虛的,輔助劉備治川多年,數次北伐,以區區一州之地,和強大的曹操集團抗衡,六出祁山,雖然屢敗屢戰,這份精神還是算得上堅韌不拔的。
諸葛亮道:“自遇皇上,跟隨左右,皇上高瞻遠矚,無論治國用兵,皆發前人所未發,縱橫四海,掃蕩群頑,奄有天下。臣得追隨皇上,真乃三生有幸也。”
劉澤轉了話題道:“天山南北好牧場。然隨著西域人口日眾,糧食過分依賴內地,此非長遠之道也。孔明坐鎮西域,若能以各處綠洲為點,連接各處海子,開墾田地,種植糧食,若能做到自給自足,內地壓力也可緩解不少。”
于禁笑道:“西域沙漠過多,風沙一起,掩山填河,種植糧食,實非易事。”
劉澤笑道:“治理風沙,莫過于栽樹。俗語云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若是西域沙漠中遍植柳樹,一旦成活,風沙不治而止矣。”
諸葛亮道:“臣回到疏勒,馬上派人勘察西域水源,規劃布置,種植柳樹。”
劉澤大笑道:“孔明若讓西域處處皆綠,誠經天緯地之功也。“
當時的西域水源還是很多的,比如蒲昌海,就是現如今的羅布泊,今天的羅布泊哪兒還有一點水的影子。劉澤想起后世治理沙漠之難,暗想我若是提前動手,會不會能讓西域沙漠化的程度減輕一點呢?
劉澤一行,來到疏勒城,稍作休息后,大軍繼續返程,長話短,這日過了玉門關,來到金城郡。徐庶、張纮、馬騰等人迎接。
來到金城郡城內,劉澤看到張纮頭發、胡須皆是花白,面目黝黑,知道他在高原上呆的久了,紫外線太強,曬得黑黢黢的了,當下問道:“子綱處置羌地事務多年矣,想必太過勞心費力,以致蒼老如廝。”
張纮道:“皇上,臣不負重托,各地羌人皆已心向大漢,自愿歸于大漢版圖。自西海而至高原各大江流域,臣皆安置羌人居住,雜以異族俘虜,開墾荒地,種植糧食。”
劉澤大喜,青藏高原上的羌人土地觀念極重,自秦漢以來,直到清朝,才真正歸屬中央政府。唐宋時期,一直和中央政府戰戰和和,明朝時也只是派出人員,實行羈縻之策。如果張纮真的做到讓羌地歸屬中央政府,那這個功勞真是太大了。
劉澤道:“子綱能招降羌人,歸于朝廷,功莫大焉。羌地廣大,氣候寒冷,地勢復雜,高山大川之間,終有適宜人類生活居住之地,為了長治久安,一方面廣建學校,教導羌人后裔;一方面遷移漢人入羌地。這樣漢羌雜居,有利羌地穩固。”
張纮道:“羌地太過寒冷,臣亦曾多方招募漢人入羌,可惜成效甚微。”
劉澤笑道:“羌地名山大川,礦藏豐富,若是誘以厚利,何愁漢人不至乎?”
張纮大喜,“多謝皇上提點。”
劉澤道:“張纮治理羌地有功于國,特敕封西海侯,羌地經略使,治理羌地,以利國民。”
關羽看到亞歷山大城頭的守軍退下城去,擺動令旗,早已做好準備的突擊軍,抬起云梯,跑向城墻。閱讀.拋石車調正方向,巨石避開突擊軍,從旁援助。
漢軍攻城已經總結出了一整套的戰法,以拋石車壓制,然后火藥包炸開城門,若是城門洞被堵塞,則直接上城,依仗武器犀利,大量殺傷敵軍,然后趁著敵人混亂,奪取城池。
安東尼奧看到漢軍的身影在城頭晃動,知道大事不妙,立即下令,讓士卒冒著石頭雨上城,將漢軍趕下城去。羅馬士卒也是精銳,在長官令下,一個個高舉著賭牌,蜂擁爬上城頭。可是拋石車拋出的石塊實在是太過密集,羅馬士卒擁擠在馬道上,等于等著挨砸。
大約三千漢軍士卒上了城頭,看到馬道上擁擠的敵軍,心中大喜,連弩、火藥包可著勁的招呼上了。近距離的精確打擊,遠遠比巨石的盲目打擊帶來的傷害大得多,馬道上的羅馬士卒成片倒下。后方的羅馬士卒見勢不妙,急忙退出馬道,到墻根下躲避。城頭的漢軍看到,點燃了火藥包,直接丟下去,炸的墻根處的羅馬人叫苦不迭。
安東尼奧遠遠看到漢軍在城頭站穩了腳跟,后面大量漢軍士卒涌上了城頭,急忙調遣人馬,堵在漢軍占據的城墻下。
趙累、王甫指揮人馬上了城頭,看到城內的羅馬士卒源源不斷的開來,搖動令旗,城下的漢軍快速運送床子弩到了城上。
亞歷山大城曾經是埃及的國都,規模當然不會了,城池修建的高大堅固,但是即便如此,一面的城墻上也就是最多可以排列一萬左右的士卒。
看著城下約有三萬多人的羅馬隊伍,趙累笑著對王甫道:“你我兄弟二人,各自指揮五千人馬,比一比誰殺傷敵軍最多,如何?”
王甫白了一眼趙累,哼了一聲道:“比就比,難道老子會輸給你不成?”
趙累大笑:“但愿王兄弟的本事和嘴皮子一般厲害就行。”
王甫罵道:“好你個趙累,不用激我,老子絕不會輸給你就是。來啊,兒郎們,排好床子弩,掛上火藥包、油罐,給我狠狠射!”
趙累看到王甫發狠,不敢怠慢,急忙指揮自己這邊的人馬,準備發射鐵矢。
劉澤回京,道經疏勒,諸葛亮、于禁早已遠遠迎出一百里。一番繁文縟節過后,劉澤招手將二人喊到身邊,看著二人道:“此次征戰,耗費巨大,全賴孔明、文則在后方調度得力,我軍方可戰無不取,攻無不勝。”
諸葛亮道:“臣等安坐后方,不能陪伴皇上廝殺疆場,汗顏之至也。調度軍需,乃是臣等職責所在,安敢當皇上謬贊。”
劉澤笑道:“孔明無須太謙,光武征伐,全賴威侯穩定后方也。今孔明功業,不下于威侯。”
(威侯,指光武中興時,云臺二十八將之一的寇恂。光武帝劉秀征討四方,往往以寇恂留守后方。寇恂也不負重托,穩定后方,運送糧草軍需,務使有缺。劉秀完成統一大業后,寇恂賜爵關內侯,為遼西太守,死后謚曰威侯。)
諸葛亮道:“微臣怎么敢和先賢相比較。”
劉澤大笑道:“孔明躬耕南陽之時,不是常自比管樂乎?”
諸葛亮臉一紅,道:“微臣當時不知天高地厚,妄自攀比。”
于禁在旁打圓場道:“諸葛大人智謀超群,歷任倭島、益州、西域以來,無一地不是大治。我看諸葛大人之才,絕對比得過管仲、樂毅。”
劉澤道:“孔明之才,朕深知也。如今西域,猶過于子揚在任之時,此皆孔明之力也。”
諸葛亮的才華當然不是虛的,輔助劉備治川多年,數次北伐,以區區一州之地,和強大的曹操集團抗衡,六出祁山,雖然屢敗屢戰,這份精神還是算得上堅韌不拔的。
諸葛亮道:“自遇皇上,跟隨左右,皇上高瞻遠矚,無論治國用兵,皆發前人所未發,縱橫四海,掃蕩群頑,奄有天下。臣得追隨皇上,真乃三生有幸也。”
劉澤轉了話題道:“天山南北好牧場。然隨著西域人口日眾,糧食過分依賴內地,此非長遠之道也。孔明坐鎮西域,若能以各處綠洲為點,連接各處海子,開墾田地,種植糧食,若能做到自給自足,內地壓力也可緩解不少。”
于禁笑道:“西域沙漠過多,風沙一起,掩山填河,種植糧食,實非易事。”
劉澤笑道:“治理風沙,莫過于栽樹。俗語云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若是西域沙漠中遍植柳樹,一旦成活,風沙不治而止矣。”
諸葛亮道:“臣回到疏勒,馬上派人勘察西域水源,規劃布置,種植柳樹。”
劉澤大笑道:“孔明若讓西域處處皆綠,誠經天緯地之功也。“
當時的西域水源還是很多的,比如蒲昌海,就是現如今的羅布泊,今天的羅布泊哪兒還有一點水的影子。劉澤想起后世治理沙漠之難,暗想我若是提前動手,會不會能讓西域沙漠化的程度減輕一點呢?
劉澤一行,來到疏勒城,稍作休息后,大軍繼續返程,長話短,這日過了玉門關,來到金城郡。徐庶、張纮、馬騰等人迎接。
來到金城郡城內,劉澤看到張纮頭發、胡須皆是花白,面目黝黑,知道他在高原上呆的久了,紫外線太強,曬得黑黢黢的了,當下問道:“子綱處置羌地事務多年矣,想必太過勞心費力,以致蒼老如廝。”
張纮道:“皇上,臣不負重托,各地羌人皆已心向大漢,自愿歸于大漢版圖。自西海而至高原各大江流域,臣皆安置羌人居住,雜以異族俘虜,開墾荒地,種植糧食。”
劉澤大喜,青藏高原上的羌人土地觀念極重,自秦漢以來,直到清朝,才真正歸屬中央政府。唐宋時期,一直和中央政府戰戰和和,明朝時也只是派出人員,實行羈縻之策。如果張纮真的做到讓羌地歸屬中央政府,那這個功勞真是太大了。
劉澤道:“子綱能招降羌人,歸于朝廷,功莫大焉。羌地廣大,氣候寒冷,地勢復雜,高山大川之間,終有適宜人類生活居住之地,為了長治久安,一方面廣建學校,教導羌人后裔;一方面遷移漢人入羌地。這樣漢羌雜居,有利羌地穩固。”
張纮道:“羌地太過寒冷,臣亦曾多方招募漢人入羌,可惜成效甚微。”
劉澤笑道:“羌地名山大川,礦藏豐富,若是誘以厚利,何愁漢人不至乎?”
張纮大喜,“多謝皇上提點。”
劉澤道:“張纮治理羌地有功于國,特敕封西海侯,羌地經略使,治理羌地,以利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