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1085章 李翊的野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85章 李翊的野望

第1085章 李翊的野望


更新時間:2017年04月03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李翊正在琢磨怎么才能夠將占領的地區完全消化,變成漢人的土地的時候,就有臣子在朝會上提出了這個問題。

這天,禮部尚書陳群在這一次的大朝會上,啟奏了一件重大的事情。

“皇上,六部選派了優秀的官員,前往鮮卑族、羌族、草原匈奴、烏丸等族,支持他們的建設。然而……”

陳群說的這些邊族,在百官心中屬于屬國藩鎮。當陳群說出“然而”的時候,所有人的耳朵豎了起來。

他們多少也能琢磨出一來一些,武德皇帝如此大規模支持藩鎮,這些藩鎮強盛起來后,很可能出現“老皇帝死了,造小皇帝的反!”的局面。

一句話,他們怕養虎為患。

陳群就是這么想的,軍機處的軍機大臣們也都是這么想的。李翊民族大融合的理念讓他們驚嘆,但事到臨頭,沒有具體的融合辦法,所有的重臣們都十分擔憂。

“皇上,同化這些人,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若是他們學習了大唐的知識,反過來對抗大唐……”

陳群說到這里,不敢再說下去了。

百官們清楚武德皇帝有民族大融合的心愿,所以都悄悄看著,他們心里也是反對大規模支持邊族,但不敢說。

寶座上的李翊對殿中百官的表情一目了然,他微微皺眉。這的確也是一個問題,李翊不能因為自己的一個理念開始實施,就將希望留在后輩再出一個明君來收尾,還需自己在位的時候,就將此事搞定。

前面這段日子,李翊其實就在思考這個問題,并且略有所得,聞言笑道:“長文,你所憂慮的,朕也考慮過。為了解決這個隱患,朕準備頒布一向新得法令:國籍法,以補充現有的戶籍制度。”

戶籍制度是一項基本的國家行政制度,古代戶籍制度是與土地直接聯系的,以家庭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

我國的戶籍制度始于周朝,至秦代初具規模。此后,經過三國至南北朝的整頓,到隋唐時期日趨完備和周密。歷代朝廷用以稽查戶口、征收賦稅、調派徭役、維護統治秩序的制度。

“國籍法?”百官聞言,一時間有些茫然。

“敢問皇上,何為國籍法?”陳群十分感興趣的說道。心說皇上一定又琢磨出好東西來了,不知這國籍法有何好處,不過一定能夠強盛我大唐。

百官也逐漸有了興致,只因皇帝每每道出世人所不知的事情后,就會是一次政治改革的飛躍。

正因為有了上古圣賢,類似三皇五帝、周公、孔子、這樣的大賢,大賢們立下了一項項制度,這才有了如今華夏的繁榮。

而在百官看來,千百年后,華夏終于又出現了一位圣賢,那就是武德皇帝。

正因為武德皇帝是圣賢大帝,所以才能想出所有人都想不出的規制,有了這些規制,便如同禮制等制度一樣,會讓華夏更加繁榮昌盛。

在百官仰慕的目光期待下,李翊說道:“有國才有家,今后,大唐的百姓只有取得大唐的國籍,才能夠取得大唐的戶籍,才能夠在大唐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百官聞言一愣,明白是明白了,但這個法令跟沒有好像一樣,這不符合武德皇帝一向的英明。

“一定還有其他的。”群臣如此想著。

原來,國籍制度在國家意識強烈的后世多有效果,古代人流動性差,民族意識還在國家意識之上。

而李翊所要做的就是將國家意識擺在最前面,我們是一個國家,那么就不會出現分裂。所以他的國籍法的重點是在后面。

李翊說道:“大唐將會實行唯一國籍制度,父母有一方是大唐人,本人出身在大唐的,自動獲得大唐國籍。”

百官暗中搖頭,心說這一次皇上可沒有以前的英明了,恐怕是在多此一舉,這法令跟沒有一樣。

李翊見眾人表情,只是笑了笑,繼續說道:“沒有大唐國籍的外國人,或是邊族,只要本人愿意遵守大唐律,愿意定居在大唐國內,可以經申請批準加入大唐國籍,從而進入大唐戶籍管理,耕種大唐的土地,在大唐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陳群眼神充滿的震驚,問道:“皇上,您的意思,是要引邊族進入華夏內地?”

荀彧肝膽俱裂,道:“皇上不可,此法若是實行,勢必是引狼入室!”

群臣一聽,頓時覺得荀彧之言有道理,心說自古以來,對于異族都只有驅除的,秦始皇還修建了萬里長城,就是為了不讓邊族進來。他們這位皇帝倒好,正好與始皇帝相反,主動打開國門引禍水,于是乎紛紛捧著朝板勸諫。

“皇上,萬萬不可引邊族入華夏啊!”

“皇上,我要死諫!”

“別拉著我!”

群臣個個情緒激動,臉紅脖子粗,大聲疾呼不可;幾個心思“靈活”的官員,便感到是名垂青史的大好機會,個個尋死覓活。

李翊大怒,心說事實早已經證明,始皇帝以及漢朝歷代皇帝耗費巨資修筑的那長城沒啥用,在漢人勢弱的時候,邊族該進來都進來了。然而漢人強勢的時候,沒長城那些邊族也是不敢來。

但這些大臣們卻是看不到這一點,一個個的反對他的政策,尤其是那個叫的最歡的老頭子,簡直是沒把這朝堂當成一回事,這讓李翊非常生氣。

李翊一拍面前的龍案站了起來,怒道:“別拉著,讓他們去死!龍衛將何在?給他一把劍!”

典韋果然走了上去,滄啷拔出佩劍,遞給了一個戶部的老頭。還往脖子上比劃了一番,說道:“劃這里,死得快,還不痛,就是喘不上氣。”

這位員外郎頓時傻了眼了。

李翊的威信還在歷代開國皇帝之上,群臣見到龍顏震怒,一個個尾巴骨發涼,叩拜道:“皇上息怒,吾等知罪。”

李翊心說老子還不相信鎮不住你們這幫家伙了,他忍住氣重新坐下,望著殿中跪了一地的百官,大聲道:“什么叫引狼入室?人之初性本善,邊族百姓難道個個都是豺狼?并且我大唐百姓四千萬,邊族加起來也不過十之一二。散在民間,幾號人無法同化一個?”

“就怕邊族野蠻……”群臣中有人冒出來一句。

李翊頓時又變了臉色,指著岳飛道:“守備兵,是干什么的?”

然后又一指吏部尚書陳群,大聲道:“各級官府的三班衙役是干什么的?”

“大唐律難道是擺設,你們兩個給朕說說!”

岳飛立刻拜道:“皇上請放心,各州守備兵一定能夠保證地方安寧!”

陳群滿頭大汗,也連忙保證道:“各州府衙必然能夠執行律法……”

事情說到這個份上,百官們也醒悟了過來。皇帝并不是有建制的安插在內地,而是徹底打散了,那就沒有什么好怕的了。如此十戶百戶看住一戶,簡直輕而易舉,還能夠快速的同化。

賈詡出列道:“皇上圣明!此法諾能實施,十年生育,十年教育,不出二十年這些少數民族就會真正成為我華夏的一員。”

隨即,領悟過來的群臣齊呼皇上圣明。

“就怕部落之主不愿意……”郭嘉一言道出了真正的重點。

“退朝!”李翊一甩手走了。

百官不明就里,不過李翊這個皇帝都走了,他們留下來也沒啥用,也只好是滿頭霧水的走了。

李翊退朝后,在御書房召見了軍機處的諸位軍機大臣。

徐茂公作為首席軍機大臣,再加上跟隨李翊多年,李翊剛才所說的政策,其實早已經在實施。只不過當初李翊在占領這些邊族所屬之地后,只是將漢人遷入邊疆地區,而沒有讓邊族進入內地。

在如今的邊疆地區,雖然漢人是數量已經占據了一定的優勢,不過邊族的力量依然是不可忽視的。

現在,李翊將這些邊族遷入內地,不過是將先前的政策推廣到整個大唐,有了之前在邊疆地區的經驗打底,不至于出現大問題。

徐茂公已經徹底明白了李翊的民族政策,這個政策十分好,但還有一個難點。

于是他便進言道:“皇上,就怕部落之主失去了權柄,不同意……”

李翊擺手道:“不可能所有人都會來的,此法只是一個開端。朕打算在邊族聚居區內推行兵役,選取邊族英勇之士,打散編制在軍隊之中。軍隊是一個大熔爐,培養這些邊族士兵的國家榮譽,他們退役后便能以點帶面。”

“另外,部落那些族王,只要他們肯答應朕的兵役、邊族內地定居的法令,朕會冊封他們的家族為世襲的族主,世世代代為這些民族的首領。”

“這可行嗎?”眾人一時間琢磨不明白。

這族主的策略,是李翊借鑒后世滿族的旗主制度。在一開始,旗主們還是有大權柄的,但到后面的時候,只有尊貴的頭銜和國家俸祿,已經沒有實權了。

他笑道:“通婚、同化,影響力一代不如一代。老一輩去世,新的一輩只知道是我的大唐子民,也許連族主是誰都不曉得了。”

李翊費這個勁同化邊族,也是為了將來考慮,他的眼光并不只是在固有的土地上。同時,他也不想如同后世的成吉思汗,打下了前所未有的江山,一百多年就復國的復國,分裂的分裂。

最起碼,他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將四周本該屬于后世大華夏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住民,徹底融入到華夏之內,在這一千八百年前就成為華夏固有的土地。

這退而求其次的目的說出來后,得到了眾位軍機大臣的贊同。如今華夏固有的土地就是十三州,數百年打來打去,除了地名變一變外,地界還是這么大。人們的思想已經固化了,這些就是華夏的土地,外面就不是了。

若是能夠擴張出去,讓人們從根本的思想就認同外面的土地也是我華夏的,那真是一件造福千秋萬代的大事。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