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0954章 超強火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0954章 超強火力

第0954章 超強火力


更新時間:2017年01月27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小說類別:

小說作者:雪戀1988

一秒記住,精彩小說隨時閱讀,手機用戶請訪問m.sgxsw。

“有人曾提出筑堤倒灌之策,這純粹是胡扯。”徐庶自嘲的搖頭說道,“洛陽背靠邙山而建,地勢較高。洛水河道很寬,筑堤工程浩大。洛陽城內外水道溝渠較多,易于疏通。退一步說,就算此策成功,但洛陽數十里范圍內都會成為一片汪洋,大軍無法立足,最后自己淹自己,貽笑大方。”

“現在我們攻打洛陽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利用各類攻城器械展開強行攻擊。”

徐庶略略提高了聲音說道:“早在去年,中原大戰結束后,主公就擬定了一份詳細的攻城器械名目,讓朝廷加緊趕制。去年下半年有一部分重型攻城器械陸續運到各部,它們在攻打洛陽外圍的時候已經發揮了作用。”

“到今天為止,主公當初所擬定的各類軍械都已按時足量的通過水陸兩道迅速運到了洛陽城下,大戰的準備工作基本完成。”

徐庶接著把各類軍械的數量和分配到各部的具體數字做了說明。其中云梯、壕橋、臨車、沖車、憤辒、修櫓、連弩車、床弩、投石車等各類重型攻城器械和一些鉤索、手弩等裝備先登突擊部曲的單兵作戰軍械,因為數量有限,需要行轅統一安排,以便發揮最大作用。

“目前,洛陽城下有二十三萬大軍,這是攻城的全部兵力。”

徐庶手指地圖,在地圖上洛陽城的東、南兩個方向劃了兩下,對眾將說道:“穎川戰場有關羽將軍的大軍,在我們攻城期間,他將率軍阻擊荊、豫兩州的叛軍,保護洛陽南部關隘的安全。青兗兩州的牽制戰場有常遇春的大軍,他將率軍威懾徐州和豫州,保護洛陽東部關隘的安全。”

“河北所有的糧草輜重將通過水路運到關西的茅津渡和洛陽北部的孟津渡,再從這兩個渡口運到洛陽城。所以糧道的安全,將由檀道濟和張世杰的水師承擔。”

徐庶的目光望向張飛、司馬懿等人,繼續說道:“司馬懿、太史慈兩人率兩萬大軍部署在洛陽城北面。張飛、于禁兩人率兩萬大軍部署在洛陽城南面。洛陽南、北兩城的防守非常堅固,你們兵力雖然太少,但進攻也要非常犀利。北城方向打谷門,南城方向打開陽門,集中兵力猛攻一點,務必拖住敵人。”

“岳飛、徐達、謝玄、李光弼和張燕五人率十三萬大軍部署在洛陽城西面。李靖、高順兩人率六萬大軍部署在洛陽城東面。”

徐庶迎著諸將疑惑的目光笑著說道:“在兩個主攻戰場上,我們的攻擊策略不一樣。在東線,吳霸和管亥兩人佯攻上東門、耗門,李靖和高順則集中主力攻打中東門。而在西線,十三萬大軍將在十里長的城墻上展開全面進攻,讓叛軍顧此失彼,無力招架。”

在具體的攻堅方法上,徐庶做了一些說明。

“大戰初期,主要是利用攻城器械展開攻擊,讓叛軍盡可能暴露他們的守城之策,從而尋找對策予以破壞和壓制。大戰中期,還是利用攻城器械,盡可能殺傷叛軍兵力,毀壞叛軍守城設施,消耗叛軍物資。大戰后期,集中所有攻城器械猛攻一點,完全壓制叛軍反擊,掩護突擊部曲登城作戰。”

徐庶說完之后,各部統軍將領紛紛進言,問題主要集中在攻城器械上,認為戰場攻擊面太大,叛軍防御設施太過堅固,而己方的兵力和攻城器械明顯不足。

“先打,打幾天后,我們根據戰場具體形勢再做攻擊調整。”李翊站起來揮了揮手,“諸位務必記住,我們兵力有限,要想盡一切辦法減少損失,不要毫無節制、毫無意義的讓將士們倒在城下。”

諸將轟然應諾。

東漢建安五年五月初,北疆軍向洛陽城發起了全面進攻。

西城戰場上,北疆軍部署了一千臺重型、中型、輕型投石車,五千臺連弩車、床弩車,三萬張強弓,遠程火力驚人。

洛陽城西十幾里長的戰場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旌旗飄揚,十幾萬大軍,幾十萬民夫忙忙碌碌,大戰來臨前的緊張氣氛籠罩著城池上空。

李翊在岳飛、徐達、謝玄、李光弼等一班大將的簇擁下,穿過喧囂的戰場,向雍門方向緩緩靠近。

主攻雍門的是高覽率領的第八軍團三個軍以及張燕率領的第五軍團兩個軍的軍隊。兩位將軍看到李翊前來巡視,急忙打馬迎上。

突然,嘈雜的戰場上傳來一陣急驟的戰鼓聲,接著就聽到“轟……”一聲巨響,驚天動地,整個戰場瞬間搖晃起來。

前沿陣地上的三百臺石炮、五百臺各式弩炮做了一次協同齊射,聲勢驚人。

在震耳欲聾的戰鼓聲里,在幾十萬將士、民夫們的吶喊聲中,密密麻麻的矢石沖上了天空,一時間戰場如海嘯一般,驚天動地,氣勢恢宏。

北疆軍持續轟擊,矢石如狂風暴雨,猛烈無比。

戰鼓狂擂,低沉而猛烈的鼓聲響徹了十里戰場,震撼了無邊無際的天穹。

戰旗狂舞,五彩繽紛的旌旗掀起了層層駭浪,波瀾壯闊。所有人都在這一刻深切感受到了大漢無堅不摧的力量。

城內叛軍隱而不發,悄然無聲。

見到這樣的情況,李翊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岳飛、徐達、謝玄、李光弼等人的神情也是非常凝重。

李翊和北疆諸將早就已經預料到洛陽難打,為此他們做了精心準備。但目前看來,情況并不樂觀,洛陽城的防守遠比他們想象的要堅固。

洛陽城上遠射武器之所及便是城防的邊緣地帶,城內有投石車,這個邊緣地帶至少在兩百步到三百步之間。但城內叛軍很自信,在距離城墻兩百步的地方才開始挖掘護城壕。兩百步的范圍,也就是城內投石車、弩車可以有效射擊的范圍。

護城壕寬約五十尺,深二十尺,壕內鋪設長短不一的竹刺、木刺。這種護城壕有五道,北疆軍想在叛軍猛烈射擊下,順利攻到護城河,需要付出很大代價。

五道護城壕之后,就是護城河。護城河寬約十五丈,這是北疆軍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

護城河距離墻根還有四百五十尺。在護城河之后,還有一道更寬的護城壕。這道護城壕上設有轉關橋。

這種橋只有一根梁,梁的兩端伸出,架在壕沿的橫木上,當敵人行至橋上時,拉動機關使橫木縮回,橋面便會翻轉,令敵墜入壕內。

這道護城壕之后是甕城和馮垣。甕城是主城門外的半座小城,墻高七十尺。甕城城門偏設,當城門遭到敵軍攻擊的時候,城樓上的守軍也能射殺攻城敵卒。敵軍一旦攻破甕城,同樣會陷入守軍居高臨下的四面夾擊之中。馮垣是用泥土夯實的矮墻,高約十五尺,守軍伏在矮墻后,射殺翻越護城壕的敵卒。

在馮垣之后,就是拒馬帶。這條拒馬帶寬有十尺到二十尺,主要是阻擋敵軍架設云梯。在守城士卒出入的地方,拒馬和鹿砦都埋得比較淺,以方便守軍移動,并加以顯要標志,讓城墻上的守軍重點防范。

拒馬帶之后就是城墻根了。又高又陡的城墻雖然不利于敵軍攀爬,但也是城上守軍的射擊死角。然而,叛軍利用一年多的準備時間,在城墻上修筑了大量的“馬面”和樓臺,彌補了這一缺陷。

馬面突出城墻外側,與城墻合為一體,守軍可以居高臨下射擊,消滅城下死角里的敵軍。馬面上設有可供士卒休息的戰棚,戰棚四周有木樁圍護。這種防御設施過去只有邊塞要隘和邊郡大城才有,但袁紹竟然把它應用到洛陽城的防護,這讓北疆諸將大為驚訝。

修筑馬面的工程顯然大了一點,叛軍在延墻上按照正常防御辦法,修建了大量臨時樓臺。

樓臺的作用很多。雖然洛陽城的城墻頂部很寬,一般在五十尺到七十尺,足夠守軍靈活自如地機動和戰斗,而且延墻兩側的女墻又高又厚,尤其是外側女墻,都開有密集的外寬內窄的射擊孔,城角也還建有堅固的角樓。但這些防守設施在戰時根本不夠用,必須添置臨時樓臺。

在延墻上,叛軍每隔兩百五十尺建了一座突出外側城墻五尺的觀察樓。每隔八百尺建了一座突出外側城墻十五尺,以消滅城下死角和夾擊城下敵軍的木樓。

同時,每隔八百尺還豎起了一面用高尖木樁連成的橫墻,木樁的高度約為十五尺,平時開小門以供穿行,一旦敵軍登上城墻,則封閉橫墻作為路障繼續阻殺敵軍。

另外,每隔一千五百尺,叛軍還建了一座突出“內側女墻”二十尺的木樓,用以攻擊突入城內的敵軍。

這是目前北疆軍能看到的防護設施,在城內,也許叛軍還建有更多的阻擊設施。

洛陽城攻擊難度之大,讓北疆軍上上下下都有一種無力感和挫折感。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