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0891章 斗神薛仁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0891章 斗神薛仁貴

第0891章 斗神薛仁貴


更新時間:2016年12月26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薛仁貴,一個在單田芳小說中耳熟能詳的人物,一個勇冠三軍的名將,一個在中國人口中世代相傳的英雄。八一

㈧81他的故事非常多,如“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都記錄了他為大唐王朝立下的赫赫功勛。

可是,李翊卻知道,薛仁貴不但是一個小說中的人物,同時也是一個在唐太宗和唐高宗兩朝創下驚人殺戮數據的將軍。他的英勇可能是唐朝的大幸,卻是外族的災難。

一個光輝的形象背后,其實是一場場充滿了血色的演出。

在前世李翊生活的年代,很多大學畢業生都在抱怨工作不好找,事業不稱心,多有懷才不遇的感覺。其實,薛仁貴也經歷過這個階段。

薛仁貴原名薛禮,仁貴是他的字,他是山西絳州龍門修村人。薛仁貴父親早喪,自幼家貧。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窮人的孩子有志氣,薛仁貴一直沒有放棄自己,堅持習文練武,刻苦努力,而且他天生臂力過人,是個天生的武將苗子。

隋末諸雄的紛爭早就結束了,唐朝武將的第一個黃金年代已經過去,薛仁貴生的晚了點,沒趕上,把舞臺讓給了秦叔寶,程咬金,羅士信這些名將。

可是,時勢造英雄,時勢沒了,英雄自然也就沒法造就了。薛仁貴在無數次的問自己,難道自己的文韜武略就沒有用武之地了嗎?

如果是在宋朝,恐怕薛仁貴一輩子都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了,還好在唐朝,幾乎每一代唐朝皇帝都會經歷幾場戰爭,有時候是去欺負人,有時候是受人欺負。

而就在薛仁貴有些感覺懷才不遇的時候,唐太宗動了征遼東的戰爭,隨太宗皇帝平定天下的那些功臣們早就死的死,老的老,沒幾個中用的了。所以,唐太宗以張士貴為將軍,招募勇士征遼。

順便說一下張士貴,他并不像評書里說的是個奸臣,專門陷害薛仁貴,相反他是薛仁貴的伯樂。是他最早現了薛仁貴,并讓他積極參加了每一場重大戰役,張士貴死后伴葬昭陵,這說明張士貴在李世民心中是個非常重要的人物。

《新唐書》記載,薛仁貴之所以能夠成事,他的妻子柳氏也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得知唐軍征東這件事后,她比薛仁貴還要興奮,因為她知道丈夫一直期盼的機會到了,她對薛仁貴說道:“夫有高世之材,要須遇時乃。今天子自征遼東,求猛將,此難得之時,君盍圖功名以自顯?”

很多人都贊嘆柳氏夫人多么多么的溫柔賢惠,善解人意啊,但就李翊看來,她也只不過是個窮鄉僻壤的鄉姑,想要榮華富貴,把自己的丈夫拋向無情的戰場的女人而已。

薛仁貴純粹是在用青春賭明天,可是和大多數生活在基層的青年一樣,想要出人頭地,還能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呢?

沒有財富,沒有地位,更沒有關系網,一個這樣的青年只能抓住所有的機會,而且要比別人做的更好,才可能博得上層的認可。

薛仁貴做到了,他成功的原因就是他很會炒作,很會作秀,就連他殺人的方法都很特別。

公元645年,唐太宗于洛陽出出征高句麗。

此高句麗就是在這個時空已經被李翊滅掉了的高句麗,當然,在另外一個時空,它一直存在的很好,從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七世紀在我國東北和朝鮮半島一直存在著。正是這個地方,讓隋煬帝三度折戟,最后由于國家負擔太重,逼反了各路諸侯,最終隋朝滅亡。

唐太宗想要走隋煬帝的老路嗎?當然不是,唐太宗有著比隋煬帝更為嚴密的部署,而且集中了優勢兵力各個擊破高句麗的陣營。

公元645年3月,遼東的唐軍和高句麗的大軍生了一場混戰,而唐將劉君邛由于冒失突進,而被高句麗軍包圍,無法脫身,眼看著劉君邛就要被高句麗軍砍成肉醬。而此時一個唐軍的小兵,奪過一匹戰馬,搶過一條鐵槍,左右沖殺,瞬時殺出了一條血路來。

但是高句麗的兵見有唐朝大將被圍,怎肯輕易放手,人是越聚越多。而這名唐軍小兵就算再有本領也決抵不過這么多人,只好調轉馬頭,直奔一個高句麗的將領而去。

這高句麗將領見一唐軍兵士殺來,剛要迎戰,卻沒想到薛仁貴的槍如此之快,瞬間就把他扎了個透心涼,鮮血一下子噴灑了出來。

這個小兵就是薛仁貴,他也從此開始了他的戰爭殺人秀的表演。

薛仁貴拔出腰刀,在高句麗將軍的尸身上補了一刀,把級割下,然后把高麗將軍的級掛在自己的馬頭上,搖搖晃晃的向高麗士兵走了過去。高麗兵見狀大喊了一聲,做鳥獸狀逃跑。

誰不害怕啊,見過殺人,沒見過這么殺人的。

此役過后,薛禮名揚軍中,薛仁貴成功的完成了他的戰爭楚子秀,成功,非常成功,就像是李翊曾經生活過的那個時代,通過了第一輪較量的女一樣,薛仁貴也重新了包裝自己,從頭到尾的包裝。

而第二場演出,沒有讓薛仁貴等太久,公元645年四月,安市之戰爆了,而這一戰的最大特點就是有重要觀眾來觀看,那就是唐太宗。

唐軍前鋒進抵高句麗,不斷擊敗高句麗守軍,六月,至安市,高麗莫離支遣將高延壽、高惠真率大軍25萬依山駐扎,抗拒唐軍。

唐太宗視察地形后,命諸將率軍分頭進擊,而當時的張士貴已經把薛仁貴提拔為了前鋒將軍,只不過還沒有正式的皇帝任命而已,不過行頭都置好了。

薛仁貴一上戰場就以一身白衣受到了所有人的重視,這就像是舞臺上打得聚光燈一樣,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一個人身上。

白衣,白馬,銀甲,素戰袍,手中提了一條方天畫戟,腰挎兩張弓。這種打扮在戰場上誰都要多看兩眼,更別說是一直在尋找著武將接班人的唐太宗了。

而張士貴這位大導演,安排的薛仁貴出場的方式也太另類一點,別的將領沖鋒,后邊跟著一大幫弟兄,而薛仁貴沖鋒,誰都沒有,就他一個,單騎沖陣。

朝鮮人那時比較實在,不會像曹操一樣十幾萬人愣說是八十多萬去忽悠人,要知道,在薛仁貴面前的是絕對不“缺斤短兩”的二十五萬人的精銳高麗軍。

可就是薛仁貴一個人,把這二十五人的大方陣攪了個地覆天翻,都說萬人敵的大將,但是那大多是在小說中,但是正史中確有萬人敵的大將,薛仁貴就是。

《舊唐書》中明確記載了當時的情況:“(薛仁貴)大呼先入,所向無前,賊盡披靡卻走。”

什么叫萬人敵,這就叫萬人敵。

隨著薛仁貴的勇猛,唐軍順勢掩殺過來,頓時高麗軍亂作一團,被殺掉大半,剩下的也是連滾帶爬的退走。

李世民驚喜的問道:“先鋒白衣者誰?”

左右說道:“他叫薛仁貴!”

戰后,李世民立即召見薛仁貴,賜馬二匹,絹四十匹,奴隸十人,并提拔為游擊將軍、云泉府果毅,一個身無任何官職的小兵一下子平步青云,從此開始了他的彪悍人生:洪水中救唐高宗、平定西突厥、二征高句麗、三箭定天山、降服高句麗……

直到公元683年3月24日,薛仁貴因病于雁門關去世,享年七十歲。唐高宗追贈他為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薛仁貴的傳奇一生才算是結束了。

對于這樣一個傳奇人物,李翊是非常期待的。而系統顯示出他的五維屬性也最終沒有讓李翊失望,統帥高達98,在李翊麾下眾多將領中僅次于李靖的99;武力高達1oo,是李翊麾下繼呂布、高寵和李存孝之外,第四個達到滿值1oo的猛人;剩下的三維,智謀88,政治85,魅力92,五維屬性之和高達463。另外,他還享有斗神封號。

要知道,想要得到系統的神級封號是非常困難的,只有三個途徑,一是有五維中有兩維達到滿值一百,這種人才李翊麾下如今只有李娥一人,她因為智謀和魅力雙雙達到滿值1oo,而被系統贈予了智慧美神的稱號。

第二種途徑則是將兩種以上的兵器修煉到完美層次,這種類型的人才,在薛仁貴之前,李翊的麾下沒有任何一人達到,其中呂布、太史慈和張飛是最接近的人,他們都是將戟修煉到了完美層次,另外箭術也接近完美層次的巔峰狀態。至于張飛,他則是將槍術和戟雙雙修煉到了接近完美層次的巔峰狀態。

第三種途徑則是兩個軍種以上的指揮藝術達到完美狀態,這種人才李翊麾下暫時還沒有,只有李靖比較接近,他對于步兵和騎兵的指揮,都達到了巔峰狀態。如果某一天,他的統帥能力再進一步達到滿值1oo,他就很有可能晉級成為擁有神級稱號的人——戰神!

而這次召喚,也讓李翊知道了召喚一個擁有神級稱號的牛人,需要付出的代價是多么巨大,因為系統足足扣掉了他整整一億的功績點。要是加上之前使用掉的那張精確召喚卡,香薛仁貴的身價已經過了一億。

要知道,他之前召喚謝玄等十三人,所消耗的功績點也不過是將將過一億七千萬功績點而已,相對于平均每人消耗一千三百萬功績點。也就是說除去召喚卡,這十三人的平均召喚代價是八百萬功績點而已。(未完待續。)

好書、、、、、、、、、、、、、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