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0744章 傾力南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0744章 傾力南下

第0744章 傾力南下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13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徐庶繼續說道:“經過我和軍師們的反復推演,我們認為,袁紹這個計策完全可以成功。曹‘操’、劉備今年為了奪回中原和徐州的下邳郡,一直在和袁術打仗,這期間青州的臧霸等人還曾兩次主動出擊徐州,迫使徐州兩線作戰。”

“自去年的冀州大戰后,曹‘操’、劉備的實力一直未能得到恢復。曹‘操’雖然也在募兵,甚至為了控制兵源的流失,他還模仿河北的新兵制實施了‘士家制’,把部分屯田兵改成了世代軍戶。劉備也因為朱靈在崢嶸谷大勝青州軍而得到了兵力上的補充。然而,兵力上的恢復,并不能代表他們本身實力的恢復。”

“曹‘操’、劉備同時遇到了各自州郡財賦短缺的困難。兗州因為去年的旱災以及袁術的擄掠而一撅不振,自保都顯得勉勉強強。徐州因為連續兩年為兗、徐兩地的征伐大軍提供糧草,再加上又受到袁術的重點攻擊,導致徐州財賦嚴重透支。劉備為了支撐下去,不得不下令加賦,向徐州的‘門’閥富豪賒借,徐州上下的矛盾因此變得非常‘激’烈。”

“在袁術要瘋狂反擊、袁紹要謀奪中原的情況下,曹‘操’、劉備為了自身的生存,可能利用袁氏兄弟之間的矛盾,停止對江淮的爭奪,和袁術‘私’下議和,轉而一致對抗袁紹。”

“我們和袁紹一樣,不希望江淮之間的大戰停下來,所以我們要在年后,主動攻擊袁紹,把袁紹的兵力牢牢牽制住,讓江淮大戰持續下去。”

“攻擊袁紹的戰場就在河內。河內戰場要打得狠、打得猛,要把袁紹的主力吸引過來防守洛陽,讓他暫時無力顧及江準,這樣曹‘操’、劉備必定要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鼓起最后一絲力量擊敗袁術,搶占江準,以徹底解決二人的后顧之憂。”

“當江淮大戰進入最‘激’烈的階段,我們就趁著曹‘操’、劉備傷痕累累的時候,趁著袁紹被纏在河內的時候,集結三十萬大軍一泄而下,兵分三路,同時殺向中原,力爭在各方勢力沒有結盟聯手共抗河北之前,用最短時間最小代價拿下中原。”

“三十萬大軍?”張飛瞪大眼晴,吃驚的問道,“大哥,河東的兵力也要調到冀州,和我們一起攻打中原?”

“河東的兵力不能動。”徐庶搖手說道,“河東的兵力在中原大戰的時候,是最主要的牽制兵力,同時也是將來攻打關中、關西的主力大軍,所以現在朝廷不可能把他們征調到中原戰場。另外,這種大范圍、幾千里的調兵行動,沒有任何保密的可能‘性’,這會讓我們攻打中原的意圖過早暴‘露’,對即將開始的中原大戰非常不利。”

“那哪來的三十萬大軍?”張郃疑‘惑’的問道。

如今北疆軍的常備軍不過三十萬左右,如果要調動三十萬大軍,豈不是要將所有的常備軍全部調動起來?

至于守備軍,包括張郃在內的所有大將,都沒有將其計算在內。雖然是守備軍相對諸侯們的軍隊來說,也不算差,但是對于北疆軍內部的將領們來說,他們都沒有將其計算在正式軍隊里面。

“青州臧霸即使愿意跟隨我們攻打中原,但由于尹禮、吳敦不久前在崢嶸谷大敗,青州損兵折將。這次他能出二萬兵就非常不錯了。”

想到主公剛才說要去青州面見臧霸,高順馬上想到了主公此行的目的。也許主公要說服臧霸,隨北疆大軍一起攻打中原。

“大家不用猜了,這次將要出動的大軍包括駐防冀州的三個步兵常備軍團以及一個騎兵常備軍團十一萬四千人馬,再加上駐防幽州的兩個步兵常備軍團和一個騎兵常備軍團共八萬二千人馬。”諸葛亮笑著對諸將說道,“另外就是駐防大漠的兩個騎兵常備軍團以及胡族鐵騎共約十萬大軍。”

諸將大吃一驚,人人目瞪口呆的望著李翊。

冀州和幽州如今算是北疆的內地,治安良好,就算將常備軍團全部調走,有守備軍團駐守,也不會出問題。可是將大漠的全部駐防軍團也調走,那就顯得有些冒險了。而且,按照諸葛軍師所說的,主公還要調動七萬胡族鐵騎南下?

“主公,大漢四百年來,從來沒有胡族鐵騎踏足中原。”張郃擔憂的說道,“主公,此事要慎重,要三思而行啊。”

“看到胡族鐵騎踏足中原,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郡縣官吏,甚至北疆軍將士,一時間都很難接受。”關羽也憂心忡忡的說道,“胡人也是一樣,他們可能因為仇恨、恐懼、自卑或者其他等等原因,和大漢的百姓,和我們的軍隊將士發生沖突。征調胡族鐵騎南下參戰,后果實在堪憂。”

張飛等人各抒其己見,對此事都持反對態度。

為了中原大戰的勝利,我們需要鐵騎,但主公擔心駐防塞外的鐵騎南下后,駐防大漠的兵力嚴重不足,竟然想到用征調大漠胡族鐵騎南下參戰的辦法來達到大漠漢胡兵力的平衡,維持大漠的穩定,這種辦法是不對的。

胡人就是胡人,他們不是大漢人。

李翊搖搖頭沒有說話

大將軍府的長史荀彧站了起來,他把朝廷剝奪胡族諸部藩屬國地位和胡族諸部向朝廷呈遞戶籍一事所衍生的諸般政事上的后果,以及由此產生的諸多影響和將來它對中興大業的意義做了詳細而透徹的解釋。

諸將聽明白了,但心中對胡族鐵騎南下參戰一事依舊耿耿于懷。大漢人內部的事,應該由大漢人自己解決,為什么一定要拉上胡人?就算勝了,也勝之不武、勝得不光彩。難道朝廷說胡人入了漢藉都是大漢人了,大漢人就能接受胡人?胡人就能順從大漢?兩者之間延續了幾百年的仇恨就能一筆勾銷?胡扯蛋嘛。

“這事是天子和朝廷的事。”李翊不愿在此事上過份糾纏,“天子和朝廷的決策都是為了大漢中興的大業,有些事你們不懂、不明白沒關系,你們只要打好仗,誅殺叛逆平定天下就行了。朝廷的事如果你們都能想明白,那還要三公九卿這些大臣干什么?”

諸將笑了起來。也是,自己這幫武人沒有治國的本事,只要把仗打好打贏就行了,想許多沒用。大將軍自己都不在薊城待,更不要說我們這些人了。

“你們不要太擔心。”李翊笑道,“胡族鐵騎大軍集結后,將由我親自統率南下,不會出什么問題。”

接著他指指太史慈說道:“河內的戰什么時候開始打,怎么打,直接關系到中原大戰的開局。我回薊城前,你把河內戰策擬好‘交’給我,我帶到薊城去。”

太史慈躬身應命。

接下來,李翊等人詳細‘交’待了有關兵力集結、部署、糧草軍械的屯積等事,囑咐諸將務必做好中原大戰的前期準備工作。

十一月中旬,李翊在翼州刺史包拯、李靖、高順等人的陪同下,到達甘陵郡的甘陵城。

甘陵國相許‘混’、河間國相甄堯、渤海郡太守崔州平、平原郡太守禰衡趕來拜見。

自從臧霸把平原郡位于黃河南部的郡縣‘交’給河北后,朝廷便任命了一位太守。李翊在薊城時就認識禰衡,當時他是朝中的議郎,非常有才華,所做辭賦在薊城士子中廣為流傳,向有“天才”之稱。此人恃才傲物,口鋒犀利,常常語出驚人,在朝堂上屢有諫言。因為他那張嘴太厲害,朝堂上下的人對他都很冷淡,相反,薊城大學堂的諸生們倒是很喜歡他。

長公主劉靜認為他太驕狂,不堪重用,連帶舉薦他的孔融都遭了殃,只能在蘭臺屈就。太傅蔡邕很欣賞禰衡,此次得到機會,力薦禰衡出任平原郡太守。長公主說禰衡是平原郡的人,按大漢律法的規定,他不能在平原郡任職。后來尚書令陳群出面講了情,說禰衡對新政理解透徹,尤其對土斷和課租蔭戶重賦一策持贊成態度,在薊城大學堂論辯的時候不止一次說到此策對大漢中興的好處。陳群說這個人不但可以用,而且還要重用,以他的手段,完全可以把此策在平原郡推廣實施。長公主這才勉為其難,批準了對禰衡的任命。

李翊和諸位大吏稍加寒暄后,隨即詳細問詢了近一年來朝廷新政的實施、財賦的征繳以及百姓生活情況。

幾位大吏神情興奮,都認為新政已經逐漸顯‘露’出它強大的生命力。

計口授田制及其配套的新賦稅制實施三年后,成效顯著,各郡縣的賦稅都有很大的增長,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讓幾位大吏贊不絕口的是,官吏們的俸祿因為新政的實施,不但得到了保障,而且還有較大幅度地增長,這極大地改善了河北吏治。

冀州大捷后,百姓們看到了過上好日子的希望,財賦征繳和從服徭役都很踴躍,冀州各方面的情況都很穩定。。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