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0693章 殺戮盛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0693章 殺戮盛宴

第0693章 殺戮盛宴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18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前世時,李翊曾經聽說過一些說法,說鐵木真時代的蒙古騎兵騎射無雙,靠著這一招打遍了大半個歐亞大6,因此,蒙古人冷兵器時代無敵。≧≧壹>小說≤≦﹤≦1﹤

對此,他嗤之以鼻。

蒙古人的如日中天,運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們的軍隊裝備更好,職業軍隊更多,戰術只是相對沒那么重要的一個因素。

面對文藝復興前的歐洲諸國,騎射戰術很有效,那時的歐洲窮的要命,能穿得起盔甲的,只有貴族和騎士而已。重裝的騎士追不上蒙古輕騎,臨時拉壯丁的步兵又沒有戰斗力,被蒙古人欺負是很正常的。

至于中原,蒙古人面對的對手是南宋,禮教大興、文尊武卑的南宋。盡管南宋的富庶遠在歐洲之上,但軍隊裝備不會比歐洲人強到哪里去。比歐洲人更糟糕的是,中原的貴族老爺們連戰場都不會去。因此,吞遼滅金的蒙古人,裝備比宋軍更強,南宋被滅一點不奇怪。

所以,那些崇拜蒙古韃子的學者們,一直在強調,強調漢朝沒有馬鐙,沒有馬鐙就不能進行真正的騎射戰法。

眾所周知,強漢時代,草原異族被拍得一點脾氣都沒有。在韃虜崇拜者的眼中,顯然是因為當時的草原人還不會騎射,所以才輸給了漢人。

其實,這種說法純粹是扯淡。

騎射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強,騎兵弓的射程、威力都不如步兵強弓,更別提與強弩相比了。想要給予步兵陣列足夠的殺傷,輕騎兵必須在相當接近敵人的地方動馳射。

而且,輕騎兵動騎射的時候,雖然不需要密集列陣,但若是想給敵人足夠的殺傷,他們也不可能真的不列陣,就那么三三兩兩的在敵人陣前跑過,讓敵人找不到攻擊目標。實際上,騎射靠的也是攻擊的連貫性和集中性,就像親衛軍鐵騎剛剛用騎兵手弩展示出來的這樣。如果不是鐵騎在那很短的時間,射出上萬支弩矢,形成了密集覆蓋,也不可能一輪打擊就造成數百曹軍士兵的死亡。

在親衛軍換裝成為重騎兵之前,騎射就是親衛軍的拿手好戲。

騎射的程序大致是這樣的:戰馬風馳電掣般前沖,在距離七十步左右,隊伍的方向再度生變,所有人撥轉馬頭,由直沖改為斜沖。再由斜沖轉為橫掃,一邊沖,一邊彎弓攢射。

每人放了差不多三箭之后,他們與敵軍的距離也從七十步變成了五十步。眾人突然把馬一撥,潮水般撤了回來。

緊接著又是一隊人馬,依舊是羽箭攻擊為主,箭術不精的在后,沖著敵軍陣列的漫射;箭術精湛的在前,一邊觀察敵陣,一邊快取準射擊,打擊敵人的死角。

在回撤過程中,還有人不斷馬上轉身向后攻擊。

在轉向和佯動的時候,戰馬跑的都不快,只有在動奔射的時候,戰馬才會放開了跑。

這是一套完整成熟的戰法,其中囊括了騎射、佯攻以吸引敵軍注意力、合理分配戰馬體力、相互之間配合等等諸多因素。只有統率力達到一定水準,部眾的技戰術能力達到相當的水準,才能完美的施展出來。

不過,就算最完美的施展出來了,也擺脫不了欺軟怕硬的弱點。面對士氣穩固、訓練有素的敵人,騎射戰法施展的空間很小,只要敵人擺開陣勢對射就可以了。

仗著戰馬的度,騎兵可以取得三比一,甚至更高的交換比,可是用騎兵和步兵這樣交換,本身就是虧的。從經濟上來說,養一個騎兵的費用,至少是一名步兵的五倍;而訓練一個騎兵的周期,也遠比步兵長;再加上戰馬的因素,騎射在陣列而戰中,確實沒多少揮的余地。

特殊情況例外。

什么是特殊情況?那就是騎兵穿了甲,擁有了較強的遠程防御力,那騎射的威力就可以得到完美的揮了。

然而,如果有能夠防得住弓箭攢射的鎧甲,又有誰愿意騎射呢?正常情況下,騎兵穿的皮甲頂多防防流矢,鐵甲的話,一來花費太高,置辦不起;二來人馬具裝的鐵騎,也不可能這么來回奔馳。

當然,還有一個不得不正視的事實,那就是高飛來的弩矢若是打在身上,就算穿了鐵甲,抵擋住了其穿透力,巨大的動能帶來的沖擊力也不是那么好消受的。中箭的一剎那,傷處仿佛被大錘砸中似的,會讓人連氣都透不過來,運氣再差些,說不定會直接被這股沖擊力推下馬。

所以說,騎射的威力并沒有傳說中的那么厲害。

騎兵,尤其是重騎兵,正面的突擊才是他威力最大的地方。

李翊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并沒有舍本逐末,讓這六千重親衛軍騎兵變成騎射的鐵騎,雖然每個騎兵都配備了方便射擊的手弩,但那不過是為了彌補重騎兵缺乏遠程攻擊能力的缺陷罷了。

僅僅射出了兩輪弩箭,所有的具裝鐵騎都把手弩收了起來,端起騎槍,對著曹軍軍陣起了沖鋒。

下一刻,親衛軍鐵騎突入曹軍陣中,血腥的殺戮盛宴的開始。

可以說,這是一場單方面的屠殺。因為不銹鋼鑄造的鎧甲,防御性能非常之好,曹軍士兵的刀槍砍在上面,除了迸射出一陣陣火花之外,鮮少取得戰果。除非是一些使用重兵器的將領士兵,可以用巨大的力量將重騎兵士兵沖撞下馬之外,基本上拿北疆鐵騎沒有辦法。

在不可思議的不銹鋼鎧甲,和鐵騎沖陣大量殺傷的雙重打擊下,曹軍陷入了全面被動。聲勢浩大,連綿不絕的齊射再也組織不起來,少數悍卒在將校統領下進行的反擊也是戰果寥寥。

對付高移動的重裝騎兵沖陣,最好的辦法就是重裝步兵的正面攔截。可惜的是,夏侯淵率領的這三萬步卒,基本上都是輕步兵,而且過三分之一是弓弩兵,這樣的兵種,面對重騎兵的正面沖殺,完全沒有抵抗的能力。

驚雷般的馬蹄聲,敵人沖天的戰號聲,身邊同伴慘死時出的慘叫,以及受傷者時起彼伏的哀嚎聲……種種不利因素交集在一起,曹軍的士氣越來越低迷,士兵們寧愿抱著頭縮在盾牌后面,也不肯再聽從軍官的號令,拿起弓弩,進行無謂的反擊。

盡管他們很清楚,被敵人一直這么打下去,這一仗就輸定了……可是,士兵們依然不愿意站出來反擊,用自己的命,去換十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殺傷敵人的渺茫希望。

同袍成片成片的倒下,敵人卻不知疲憊,不會受傷,沒有比這更打擊士氣的了。也就是夏侯淵練兵的本事還不錯,若是換成黃巾軍那種烏合之眾,崩潰早就開始了。

不過,夏侯淵本事再高,也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把三萬大軍都練成不怕死的死士。這種情況如果一直持續下去的話,崩潰是遲早的事。

“子平,如果換成你是夏侯淵,你會怎么應對?”眼見夏侯淵的將旗拼命搖動,反復傳達著相同的信息,但前線卻愈顯頹勢,李翊知道,此戰最關鍵的時刻要到了。

“不退則進!”高順的回答很有他的個人風格,“如果在接戰之初,現不利之后,就果斷后撤,我軍也無法大舉追擊,此戰就只是小挫。畢竟具裝鐵騎并不具備長途奔襲的能力,而步卒也很難追上。但那個時機,夏侯淵已經錯過了,現在,敵軍士氣已喪,全靠一口氣在撐著,一旦聽到撤退的命令,勢必演變成一場潰退……”

就算是撤退,也分保持秩序的撤退和潰退兩種。前一種,雖然也是輸了,但損失往往不會太大;而后一種就是全軍覆滅的前兆了。尤其是在北疆鐵騎這樣的軍隊面前潰退,只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

最后,高順說道:“所以,他只能前進,依靠近戰來反擊。”

想了想,高順又補充道:“某觀其在河北大戰中的氣度,應該有反擊的勇氣,但有那些名士參軍在,曹軍未必能迅做出決斷。他們做決斷的度越慢,我軍取勝的希望就越大。”

李翊點點頭。易地而處的話,他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遠程打不過,只有將希望寄托在近戰上唄。

反擊可以壓縮戰場的空間,讓具裝鐵騎沒辦法跑起來。具裝鐵騎的威力,就是其沖擊力。一旦慢下來,它的威力就減少了八成。甚至因為其行動不便,可能成為被動挨打的靶子。

馬比人跑的快沒錯,但馬的耐力卻未必比人強。要知道,具裝鐵騎的戰馬,不但要馱著體重將近兩百斤的騎士,還要馱著騎士身上重達百斤左右的鎧甲和兵器。再加上戰馬本身的鎧甲同樣是有一百斤出頭,也就是說,一匹戰馬的負重在四百斤上下。就算是這些戰馬都是精挑細選的強壯戰馬,依然不可能長時間持續作戰。

只要能夠讓具裝鐵騎沖擊不起來,然后慢慢消耗其馬力,最終也不是沒有反敗為勝的希望。(未完待續。)

新書、、、、、、、、、、、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