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0578章 實施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0578章 實施

第0578章 實施


更新時間:2016年07月21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PS:感謝書友HOVHO的打賞!!!!!!!!!

“岳將軍這是在征詢主公,是不是要趁機出兵占據關中?”馮道放下書簡,看著怒氣未息的李翊,低聲說道,“如今關西有袁紹的大軍,武關方向有袁紹和劉表的聯軍,西涼有韓遂和馬騰,長安有李傕、郭汜,潼關有張濟,這么多軍隊集中在關中內外,占據關中的難度非常大,所以岳將軍根本不敢貿然出兵。”

“從今天關中局勢來看,勤王成功的可能性很小。”荀攸接著說道,“鵬舉可能認為,既然大軍無法占據關中,那還不如不出兵,以免大軍進入關中后,激起各方勢力之間的矛盾,引發更大危機。”

荀彧說道:“主公,我們才做出休養生息的決定,這個時候如果馬上出兵,有心朝令夕改的嫌疑,會被有心之人攻訐。而且北疆這些年一直在打仗,的確也需要時間來進行休養生息。再加上現在關中形勢復雜,我們想要占據關中的代價太大。以我看,我們還是想盡辦法利用關中各方權勢之間的矛盾,合縱連橫,盡可能化解這場危機,以穩定關中的局勢。”

李翊拿著案幾上的地圖看了很長時間,頹然長嘆。

的確,這個時候出兵關中,稍有不慎,就會卷入一個難以抽身的旋渦,這的確有悖于自己的打算。

可是要是沒有一點兒表示,卻又有些說不過去。畢竟現在李傕、郭汜等人名義上是投靠了自己的。

而且,要是讓袁紹或者是韓遂、馬騰等人占據了關中,對李翊也很不利。

按照李翊最初的構想,在自己有余力將關中收入囊中之前,關中最好保持一個混亂但又相對平衡的狀態。

因此,他才將李傕、郭汜和張濟等人都任命為太守,并且將樊稠、王方等人也是授予了高官厚祿,為的就是讓他們保持這種狀態。可是,現在這種局面貌似保持不住了。

也正是因為清楚李翊的打算,岳飛才在這個事情上不好做出決斷。出兵與不出兵,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因素也不得不考慮,那就是長安畢竟是劉氏祖陵所在地,要是落在袁紹等人的手里,恐怕很多人又有話要說。盡管以北疆如今的情況,這些人也就是說說而已,但畢竟會制造不和諧的氛圍,這是很讓人惱火的。

李翊搖搖頭,有些無奈的說道:“鵬舉把難題踢給了我,看樣子,這個壞人我是做定了。”

帳內眾人啞然失笑。

“我親自去向天子和百官解釋。”李翊說道,“不過,救援關中的姿態我們還是要做的。讓平西將軍黃忠率軍南下河東,讓安南將軍張燕率軍進駐太原,你們看怎么樣?”

劉伯溫說道:“主公,目前河東和并州二地已經有八萬二千大軍,如果張燕再把大軍帶到上黨,這太行山以西就有十一萬多大軍。現在河東和并州兩地的財賦有些緊張,如果一下多了三萬多軍隊,財賦會更緊張。”

“冀州這邊盡可能支援一點,太原必須要派駐大軍,這對威懾和穩定關中大有好處。”李翊笑道,“和前幾年的困難相比,這點困難算什么?”

徐茂公等人等人連連點頭。

“如果年初沒有北疆邊郡和關中的災禍,我們財賦緊缺地局面已經緩解了,可惜……”賈詡嘆道,“這幾年戰亂災禍接踵而來,我們有點應接不暇了。大漢苦啊!”

“會好的。”李翊信心十足的說道,“咬咬牙,再熬兩三年,等財賦充足了,糧食滿倉了,我們就出兵平叛,橫掃天下,讓國家在最短的時間內穩定下來。”

安南將軍張燕趕到薊城的大將軍府,李翊親自出迎。

見面寒暄之后,李翊笑著說道:“這次把飛燕兄叫回薊城,是因為有很多事我們還要仔細商量。”

張燕問道:“主公打算進軍關中?”

“不,是土地的事。”李翊說道,“此次你到太原,除了帶好軍隊之外,還督領太原和上黨二郡的軍政。”

張燕略顯吃驚的說道:“主公打算在太原和上黨推行‘計口授田’?”

前段時間,薊城朝廷關于土地政策的討論可是鬧得沸沸揚揚,這畢竟是關系著國家根基的大事情,哪怕是遠在邯鄲的張燕,同樣也聽說了這個事情。倒是后面關于工商業的討論,引起的反響要小得多,大漢朝很多人根本不太看重這個。

“對,我把這件大事全權委托給你。‘計口授田’是我們想出來的辦法,前人沒有做過,我們也沒有任何借鑒,沒有任何經驗教訓,所以它能不能杜絕流民的產生。能不能增加朝廷的賦稅收入,能不能穩定民心恢復國力,能不能成為中興大漢的根本,我們一無所知。所以,現在我們迫切需要試行推廣,需要積累經驗,需要不斷的修改和完善這個新制。”

“‘計口授田’如果成功了,大漢中興也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李翊用力拍拍張燕,鄭重的說道,“飛燕兄,國家強盛了,百姓安居樂業了,距離太平世界也就不遠了,這正是我們共同的心愿和理想。飛燕兄,你相信我們會成功嗎?”

“主公,一定能成功,我們一定能成功!”張燕激動的說道。

在張燕前去晉陽之前,李翊最后一次召集河北大吏議事。

大帳內燈火通明,近百位河北大吏坐在一起,聆聽大司農鐘繇就“計口授田”制的諸多難題和需要密切關注的難點做詳細解釋。

“計口授田”的基礎是“計口”,就是編戶,就是人口登記造冊。這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工作,需要縣、鄉、里、亭的通力協助。郡縣的所有人口,上至官吏,下至奴婢,都要一一登記,不能有絲毫的遺漏。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耕牛的登記。屯田制廢止之后,本來是府衙擁有的耕牛就變成了農戶私人擁有,或者一定數量的農戶共同擁有,這個耕牛的草料消耗也需要授田給農戶。

“計口授田”最重要的一個特征是保護原有私田,也就是保護門閥富豪的利益不受損失。他們的私田雖然也是授田的一部分,但所有權是他們私人的,而普通農戶只是擁有所授田地的使用權,門閥富豪家的奴婢和普通農戶一樣,參加授田。

在保護門閥富豪利益的基礎上,如何防止門閥富豪兼并土地?“計口授田”制并沒有規定土地嚴禁買賣,相反,它允許土地買賣。

“計口授田”制實施之后,除了門閥富豪私人的土地,其它的土地都是朝廷的,都是國家的,授田農戶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所以他們沒有土地可以出賣。

也就是說,這個土地買賣被有效限制在擁有私田的人群中,土地兼并因此可以得到遏制。

接著問題又來了,普通農戶如果遭受災患,或者有身死家貧無以供葬,無法生存的時候辦?他們會不會出賣土地使用權?這會不會形成變相的土地兼并?這會不會形成新的流民?如何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鐘繇拍了拍手,提醒眾吏注意,他說道:“我們打算每成年男丁授田四十畝,成年女子授田二十畝,一個家庭有人從軍的,按照相關規定增加授田。如果按照這個數量授田,基本上可以滿足生存需要,但問題是,我們用什么辦法才能防止農戶出賣土地使用權?我們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在適當的時候,允許農戶出賣一定數量的土地使用權?如果允許,這個數目大約是多少?”

由這個問題隨即牽扯到了“倍田”問題。“倍田”就是農戶擁有授田數量的一倍或者兩倍的用于休耕的田地。

以大漢朝的科技發展水平,還沒辦法大規模使用化肥,因此只能靠土地自身的肥力,再就是施加少量的農家肥,因此土地休耕是必要的。

地區不同,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倍田的數量也就不同。

倍田的多少直接關系到土地使用權的出賣。

如果一個農戶因為困窘而把倍田全部賣了,那他第二年怎么辦?所以即使允許農戶出賣部分土地使用權,但也要確保農戶手上還有倍田,還能勉強維持生存。

“要讓百姓生存下去,要讓他們富起來,靠賑濟是萬萬不行的,必須要想辦法讓他們自救,即使他們遭到了天災人禍也能自救,而唯一能救他們的就是賴以生存的土地,所以諸位在試行新制的時候,請務必在這一點上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鐘繇躬身為禮,言辭懇切的說道,“我們在這里清談是找不到解決辦法的,只能靠諸位在推廣新制的時候加以修改和完善了。”

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徭役制度是密切相連的,牽一發而動全身,土地制度改了,賦稅制度和徭役制度必須跟著改。

“輕賦薄徭是新制的主旨,所以隨著‘計口授田’的實施,新的賦稅和徭役制也將實施,雖然新制實施之初,朝廷的賦稅收入可能受到一定損失,但從長遠來看,這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諸位無須為此憂心忡忡。”鐘繇揮動雙手,大聲說道,“只要我們把百姓的肚子問題解決了,大漢的中興也就指日可待!”(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