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0567章 朝廷隱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0567章 朝廷隱憂

第0567章 朝廷隱憂


更新時間:2016年07月16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章節正文


大漢國初平四年六月中旬,伏完攜帶家人,由徐州乘坐北疆的大船趕到了泉州。

伏完乃瑯琊東武人,中興名臣伏湛之后。伏家是漢朝的儒學世家,以研習《詩經》名揚天下。

自漢武帝時候起,伏家名儒、名臣便層出不窮。伏湛的九世祖伏勝,字子賤,即濟南(郡治今山東章丘南)人、西漢經學家伏生。伏湛的高祖父伏孺,在漢武帝時,客居東武講學,于是把家安在那里。父親伏理曾是漢成帝的老師。而伏湛本人更是光武帝朝的大司徒、陽都侯,甚為光武帝所倚重。

伏湛的五世孫叫伏無忌,是東漢的一個大儒。永和元年,他與議郎黃景校定中書《五經》、諸子百家和氣術。后又與黃景、崔寔(崔寔是崔烈的堂兄弟)等人共撰《漢記》。其女兒是漢順帝的貴人。其子伏質曾官至大司農。

伏完是伏無忌的孫子,他的夫人是漢順帝的女兒陽安長公主。公元190年(初平元年),董卓挾持漢獻帝到長安,伏壽跟隨,此時她已入掖庭為貴人。這次李翊到關中勤王成功,把天子接到了北疆,他的一干妃嬪自然也是跟著來了北疆。而且要是歷史不偏離軌道的話,這位伏貴人將來還會成為劉協的第一位皇后,只不過現在李翊的到來,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歷史發展的軌跡,這個事情還會不會發生卻是不知道了。

伏家既是世代名儒,又是世代高官,更是皇親國戚,門第極為顯赫。

伏完和夫人到達泉州的時候,長公主親自趕到泉州城外迎接自己的姑姑、姑父,而天子和伏貴人也親自趕到泉州來迎接,禮節甚厚。

早在漢靈帝準備誅殺何進的時候,伏完就感覺到形勢不對,于是他帶著夫人回老家避禍去了。當時的伏壽不過是剛剛十歲的小女孩,跟大哥伏德一起留在了洛陽。后來董卓把劉協扶上皇位,并且在民間為其甄選妃嬪的時候,把伏壽選入了宮中。

這次伏德隨天子和百官到達泉州后,知道朝廷大軍遲早要渡河南下平叛,中原戰火還要持續多年,而自己家是皇親國戚,容易被奸侫挾持為人質。所以他急忙派出親信攜書趕到瑯琊,請父親盡快舉家遷到河北,以免遭遇不測。

此時公孫瓚正在北海攻打孔融,徐州陶謙的大軍也在瑯琊郡集結,青、徐一帶烽煙四起。東武城就在北海和瑯琊兩郡的交界處,孔融一旦戰敗,東武必定遭殃,伏完為此恐懼不安。正好伏德的書信到了。伏完喜出望外,毫不猶豫,馬上帶著家人向河北遷移。他沒有走陸路,而是乘船從海路趕到了泉州。

伏完在泉州和薊城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遇到了很多朋友,心情非常好。

然而,在薊城新宮吃了一餐飯后,他的心情就非常糟糕了。

那天,天子在宮內宴請伏完和陽安長公主。萬年長公主因為身體不適,沒有到場。

天子當著伏完和陽安長公主的面,發了一通牢騷:“朕過去說話不算數,是因為叛逆把持朝政。現在朕說話不算數,是因為朕的姐姐把持朝政。朕想恢復五等爵位制,以便盡快招撫各地州郡大吏共定天下,但姐姐不同意。姐姐非要打仗,非要誅殺叛逆,非要涂炭生靈。朕想發兵去救孔融,姐姐也不同意。孔融敗亡了,朕失信于天下,朕的威信還怎么建立?”

天子發了一頓牢騷,然后又說道:“姐姐是為朕好,是想保住朕的江山,這朕知道。但姐姐太霸道了,她把朕當作一個三歲小孩,抬手就打,張口就罵,朕實在受不了。朕已經十三歲了,是個大人了,朕為什么就不能做幾件自己想做的事?朕現在連救一個大臣的權力都沒有,朕這皇帝當著還有什么意思?”

“過去朕誤解了驃騎大將軍,以為驃騎大將軍會像長安那些叛逆一樣把持朝政,但結果朕錯了。朝廷剛剛重建,驃騎大將軍就修改了兵制,把軍隊交給了朝廷,把很多大將召回了泉州和薊城,他自己干脆跑到大漠去了。父皇說得不錯,驃騎大將軍是個忠臣,父皇臨終前把重振大漢的重任委托給驃騎大將軍是對的,父皇的確英明。但父皇大概不會想到,他最喜歡的女兒竟然把朕一腳踢開,自己獨攬大權。”

伏完和陽安長公主目瞪口呆。兩人對薊城朝廷的事,一路上已有耳聞,但他們沒想到姐弟之間的矛盾已經發展到了這種地步。

“朕知道,長公主的背后,有驃騎大將軍給她撐腰。長公主十五歲就到了北疆,她一直在驃騎大將軍的呵護下長大,無論她做錯了什么,驃騎大將軍都會護著她,寵著她,不會讓她受一點委屈,但朕呢?朕的委屈向誰傾訴?”天子苦笑道,“朕想中興大漢,朕想保住祖宗江山。朕不是昏君,朕到了北疆,知道了新政的好處,知道北疆諸將都是忠臣,知道河北大吏都是賢良,但朕知道又有什么用?朕在姐姐的眼里,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會,就是一個亡國的小昏君。朕的苦,誰知道?”

陽安長公主看到天子的淚水在眼眶里打轉,心里一酸,想勸兩句,但隨即被伏完嚴厲的目光制止了。

“朕要拿回自己的東西。”天子平靜了一下情緒,神態非常堅決地說道,“朕要把姐姐嫁出去。姐姐十九歲了,再不嫁出去,朕就要被人笑話了。姐姐嫁出去了,她就無法再代領尚書事主掌國事。”

天子看看伏完和陽安長公主,接著說道:“姑姑是長輩,朕就把這事交給姑姑了。”

伏完臉色大變,急忙說道:“陛下,此事關系重大,不可莽撞。長公主在朝堂上的作用不僅僅是主掌國事這么簡單,她是朝廷和河北之間的緩沖。她的命運,將直接關系到社稷的命運。陛下即使犧牲了長公主的婚姻,也要把長公主留在朝堂上啊。”

天子小眼一瞇,臉上頓顯怒色,大聲道:“你是說,驃騎大將軍不值得信任?”

伏完說道:“驃騎大將軍的忠誠當然值得信任,但驃騎大將軍的忠誠不是對陛下的忠誠,而是對大漢社稷的忠誠。當朝堂上的權力制衡一旦被打破,當驃騎大將軍的生命和權勢一旦受到威脅,驃騎大將軍必然要反擊,要重建權力制衡。甚至他干脆仿效‘伊尹、霍光’之事,獨攬大權,那么,陛下的生命和權力靠什么來保證?”

天子冷笑道:“現在朝堂上有權力制衡嗎?朕怎么看到只有姐姐一人說話算話?姐姐說不救孔融,朕的圣旨就是一塊好看的綾緞,這難道就是驃騎大將軍所希望看到的權力制衡?朕如今是廢物,朝廷是擺設,只有姐姐權勢傾天,你怎么解釋?”

伏完啞口無言。他的確無法解釋薊城朝廷發生的一切。

天子的口諭,伏完和陽安長公主不敢不遵。伏完后悔不迭,早知道這樣,當初不如留在泉州,這不是自找禍事嘛。

他把伏德臭罵了一通。

伏德說:“如今朝中大臣和北疆諸將對長公主也非常不滿。”

加官進爵都是大家夢寐以求的東西。畢竟朝廷的官職有限,而財賦又很緊缺,很多人立了功勛,既沒有升官,也沒有賞賜,很不滿。聽說朝廷要加爵,大家都很高興。結果長公主一句話,白高興一場。

還有就是出兵的事。武將靠什么建立功勛?打仗。長公主以河北財賦不濟為借口,拒絕出兵,斷了北疆諸將建功立業的機會,大家當然有意見了。

伏完將信將疑的說道:“你可不要騙我,這種事一旦處理不好,就是滅族的禍事。本朝數百年來,有多少皇親國戚葬身亂墳岸,你知道嗎?”

伏德拍著胸口保證道:“不會出事。驃騎大將軍在北疆的口碑非常好,除了對貪官污吏絕不容情外,尚沒有借著權柄之事誅殺大臣的先例。另外,長公主喜歡驃騎大將軍的事,河北大吏人人皆知,這對驃騎大將軍可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天子能把長公主嫁出去,解了驃騎大將軍之危,驃騎大將軍肯定感恩戴德。”

伏完雖然年紀大了,但幾十年的從政經驗卻告訴他,這事沒有兒子說得那么簡單。

如今大漢的權柄不是控制在天子手上,而是由天子、朝廷、河北分別控制,從中起到調和和緩沖作用的就是長公主。

長公主是天子的親姐姐。長公主和朝中很多大臣都是師生關系或者掾屬關系,彼此感情深厚。長公主是在北疆諸將的呵護下逐漸長大的。中興大業需要實力,而實力的融合需要長公主。如果把長公主手上的權柄剝奪了,長安之事必將重演。

到了那個時候,驃騎大將軍不想獨攬大權都不行。董卓如今尸骨無存,這就是血淋淋的教訓。驃騎大將軍可以不在乎自己的生死,但他的手下要顧及自己的生命。長公主一倒,薊城朝廷隨即崩潰。

天子被人利用了,這個十三歲的少年雖然在長安多年的混亂中生存了下來,但他的心智依舊還是一個十三歲少年的心智,他對社稷和權柄的理解遠遠沒到成熟的地步。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