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0544章 董卓之死(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0544章 董卓之死(終)

第0544章 董卓之死(終)


更新時間:2016年07月05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第0544章董卓之死終

第0544章董卓之死終

西涼鐵騎殺光了阻擋在自己面前的所有衛士,和董卓會合,然后他們護著董卓的馬車,緩緩向宮門外殺去。

宮門附近的兩座殿堂被西涼士卒點燃,很快烈焰騰空,濃煙滾滾。從兩側向御道沖殺的衛士被大火阻擋,只能集中在一起,向御道上盡情傾瀉犀利的長箭。

火越燒越大,其中一座殿堂轟然倒塌。

董卓的馬車距離宮門只剩下二十步了。

劉范、楊瓚、李肅三人身先士卒,指揮衛士拼死阻殺。

宮門外戰鼓雷動,殺聲四起,西涼兵像潮水一般擁擠而入。

董卓神色一喜,抬頭看去。

徐榮駐馬立于宮門之前,橫戟而立,手中拎著一顆血淋淋的人頭。

董卓不假思索地舉手高呼:“子烈,快來救我。”

話音未落,董卓臉上的喜色突然不翼而飛,一雙眼睛驀然睜大,眼晴內盡是憤怒和震駭。

皇甫嵩一身重鎧,面如冷霜,緩緩出現在徐榮的身后。

徐榮背叛了,皇甫嵩也背叛了。悔恨就像鋒利的長刀凌遲著董卓的身心,像毒藥一般燒蝕著董卓的骨髓。當初自己沒有殺死他們,今天自己反倒被他們殺了。

董卓忽然笑了起來,淺淺的笑意里飽含著極度的鄙夷,極度的痛苦,極度的苦澀和悲涼。

如果今天死于士人的屠刀,自己心服口服。輸了就輸了,自古以來成王敗寇,沒有什么值得后悔和抱怨的,但今天死于皇甫嵩的刀下,死于徐榮、李肅的刀下,自己覺得很悲哀。

皇甫嵩、徐榮都是武人,無論他們出于何種目的誅殺自己,武人都將在自己死后遭到士人的瘋狂報復和清洗。

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做?難道他們不知道士人卑鄙無恥的嘴臉和血腥殘忍的手段?殺了自己,武人也就徹底失去了權柄和保護,他們將步自己的后塵死于非命,除了死亡外,他們什么也得不到。

士人鄙視武人,視武人為禍亂綱紀的洪水猛獸,自此后,武人將絕跡于朝堂,將被屏棄于敘柄之外。悲哀而可憐的武人。

董卓想到了段颎。段颎僅僅做了一個多月的太尉就死了。相比段颎,自己要好一點,在大漢各方勢力的圍攻下,苦苦支撐了兩年多,但最終還是因為武人對自己的背叛,走上了死路。

李翊呢?此刻遠在冀州的李翊還能支撐多久?我死了,大漢手握重權的武人只剩下李翊一個了。從此后,李翊將代替我,成為大漢最大的叛逆,成為大漢所有勢力圍攻的對象。

過去因為我的存在,李翊還能在各方勢力中左沖右突,奮力掙扎,但我死了呢?我死了,李翊還能掙扎多久?

董卓抬頭望著天空。

湛藍的天,潔白的云,它們就像自己昔日的戎馬歲月,令人沉醉,讓人懷念。

這一刻,董卓忘記了所有的恩怨情仇,忘記了所有痛苦掙扎的艱難歲月,心中只有那片藍天,那片飄逸悠閑的白云。

他久久地望著,一動不動。

戰鼓雷動,殺聲震天。

西涼兵奮戰多時,死傷慘重,但依舊負隅頑抗,誓死血戰。

此刻一部分西涼兵被黃琬、皇甫鴻、王欣帶人圍在了未央宮外,一部分人被皇甫嵩、徐榮帶人趕進了宮內,敗亡已成定局。

徐榮高舉金準的人頭,縱聲狂呼:“奉天子旨,誅殺董賊。”

下午,太尉周忠、司徒王允、司空淳于嘉、尚書令士孫瑞等大臣進宮覲見天子。

天子非常恐懼,一言不發,任由諸位大臣們操辦一切。大臣們若征詢他的意見,他就點頭,不敢有半句說詞。

王允舉薦太尉周忠參隸尚書事,主掌國事。今日大漢有五公,太師董卓被誅,太傅劉虞遠在青州,朝中三公以太尉為首,當然應該由周忠主掌國事。

周忠當即請辭。此次之所以能成功誅殺叛逆董卓,司徒王允當居首功。這一切都要歸功于他數年來的精心籌劃。周忠和淳于嘉等大臣一致舉薦王允主掌國事。

天子隨即下旨,以司徒王允參隸尚書事,主掌國事。

王允奏請天子,立即把董卓犯有十大重罪,已經伏誅的消息詔告天下,并下旨捉拿董卓的宗族門生故吏,所抓捕者,一律誅殺三族,抄沒家財。

關中三輔的扶風、馮翊兩郡早已被王允控制,京兆尹的大部分縣吏也是王允的人,所以王允奏請天子,盡快任命一個新的京兆尹,以安撫京兆各地。

王允同時還表奏了諸多急待處理的國事,比如立即急詔各地州郡上表呈述,廢除小錢重新使用五銖錢等等,天子一一準奏。

在王允等大臣準備告退的時候,天子猶豫了半天,還是忍不住膽戰心驚地提了一個小小的要求,既然董卓已經死了,那就把他埋了,不要挫骨揚灰了。

王允非常激動,斷然拒絕道:“董卓罪惡滔天,罄竹難書。挫骨揚灰,已經很便宜他了。”

天子面色蒼白,低頭顫抖。

董卓的尸體被剁成碎塊,焚燒成灰,撒于馳道。董氏宗族子弟被殺一凈,葬于亂墳崗。董卓的諸多親信故吏被全家抄斬,喪命者多達五千多人。

在皇甫嵩、徐榮等人的極力勸阻下,王允退了一步,沒有把西涼軍數十名軍吏的家眷關進大牢,而是暫時監禁了起來。

第二****議,王允奏請天子下旨,要求牛輔、李傕、郭汜、王方、李儒等西涼軍將領立即回京述職,如若遲遲不歸,則以謀反論處,誅殺九族。

朝中大臣們很吃驚,紛紛勸阻王允。

這道圣旨送過去,牛輔等人自知必死,肯定要叛亂,要帶著大軍殺進關中。此刻關中只有徐榮的兩千兵,皇甫鴻的兩千兵,李肅的一千羽林軍,即使加上皇甫嵩請來相助的三千羌騎,扶風和馮翊兩郡的六千郡國兵,整個關中也不過只有一萬四千人,根本不是叛逆的對手。

“王司徒,我們堅決同意誅殺董卓舊將,但此事必須從長計議,不能操之過急。”司空淳于嘉勸道,“王司徒急于重振社稷,安定天下的心情,我們非常理解。但前提是,我們要先穩定關中,要把牛輔等人的軍隊控制到手,然后才能殺他們。關中無論如何不能再起戰火了。”

皇甫嵩非常生氣,臉色鐵青,一言不發。

徐榮擔心牛輔率軍殺進關中,長安難保,也出言相勸。

長安兵變,雙方大約有四萬三千軍隊參予其中,損失非常驚人,雙方損兵折將三萬一千人,關中元氣大傷,長安不堪一擊。

王允不為所動,固執己見,冷冷的說道:“我就是要逼反牛輔。”

皇甫嵩實在忍不住了,他指著王允說道,“王司徒所倚仗的無非是鮑鴻和段煨的軍隊。但他們擋得住牛輔嗎?”

眾臣猛然醒悟。這圣旨中沒有提到段煨和鮑鴻的名宇,原來是這么一回事。看樣子,這兩人就像徐榮一樣,也早被王允秘密說服了。

王司徒竟然還有伏兵。王允步步施計,算無遺策,如果董卓不死,那當真是老天無眼了。

王允從容笑道:“段煨原是北軍將領,雖然他和董卓年輕時都曾在段颎帳下效力,但他不是董卓的親信,也不是董卓的舊部,他只聽命于天子和朝廷。至于鮑鴻,諸位應該更清楚了。當年我任豫州刺史的時候,他是我的手下,我們曾一起率軍攻殺黃巾軍,也算是生死之交了。”

王允看看諸位大臣,繼續說道:“天子密詔我早在新年時,就已經交給了鮑鴻。我一再囑咐他,要盡可能保存實力,不要急于攻打河東,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影響了誅殺董卓的大計。”

“昨天董卓死后,我即以八百里快騎密告段煨和鮑鴻兩位將軍,命令他們立即率軍趕到華陰,趁著王方毫無防備的時候擊殺王方。只要擊敗了王方,攻占了潼關,牛輔就被困在了關西。”

“上個月牛輔在關西大敗,糧草輜重全部被北疆軍奪去了。董卓為了應急,臨時從長安調撥了一部分,但這批糧草輜重數量有限,最多只夠供應大軍半個月。所以,我們只要牢牢守住了潼關,牛輔的大軍將很快崩潰。”

王允沖著皇甫嵩拱手說道:“皇甫將軍,你說我這個辦法能不能保住關中?保住長安?”

皇甫嵩搖頭道:“王司徒,你不要忘記了,打仗要靠士卒去拼命,要靠下級軍吏去沖鋒陷陣。你知道段煨和鮑鴻的軍中現在有多少董卓舊部?有多少追隨董卓征戰疆場十幾年甚至二十多年的屯長、軍候、軍司馬?王司徒一心要殺他們,他們怎么可能會賣命?”

“牛輔、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王芳、李儒這些西涼悍將,都是久經沙場,九死一生的人,你要殺他們,他們絕不會束手待斃。糧草不足,他們可以吃人。僅僅靠一個潼關,是擋不住他們的。”

“好,皇甫將軍提醒得好。”王允笑道,“如果征虜將軍岳飛趁著牛輔攻打潼關的時候,率軍出擊,你說我們能不能擊敗牛輔?”

皇甫嵩驀然想到什么,臉色突變,大聲道:“十萬頭,此旨切切不可下。”

“圣旨已經連夜送往河東了。”王允略為詫異地看了一眼皇甫嵩,“皇甫將軍,有何不妥嗎?董卓伏誅,天子主政,泉州朝廷當然要取消了。天子已經詔令長公主和諸位老臣即刻返回長安。”

皇甫嵩長嘆無語,再不說話。(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