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0503章 獨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0503章 獨掌

第0503章 獨掌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16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正文

PS:感謝書友血色星辰的歲月投出的月票和打賞。書閣網繼續加更,求各種支持!

這時,長公主插畫道:“當日父皇歸天時,欽定了兩位托孤大臣。盧子干、****雄,你們當時都在嘉德殿隨侍我父皇,你們應該知道是哪兩位大臣?”

盧植和丁宮對視一眼,心里已經明白了長公主的意思。

盧植躬身回道:“回稟殿下,一位是前太傅袁隗,一位是……”

他轉頭看看李翊,微微搖頭苦笑道:“一位是當時的征北大將軍,現在的驃騎大將軍李翊。”

先帝在臨終前讓太傅袁隗主掌國事,同時給了征北大將軍李翊兩道密旨。這兩道密旨的內容現在大臣們都知道了,那個觸目驚心的“漢”字其實就是托孤之意。只不過李翊到現在為止,其所作所為,在大臣們看來,尚沒有重振社稷的意思。更多的時候,李翊心里首先想到的是北疆,其次才是大漢社稷,所以大臣們對李翊非常不滿,誰都不愿意讓他主掌權柄。

長公主站起來,給諸位大臣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禮,然后一字一句地說道:“父皇信任大將軍,我也信任,天子也一樣會信任。所以,從今日起,大將軍主掌國事,大漢振興之重任就盡數托付于大將軍了。”

接著她突然跪倒在地,淚如雨下,說道:“為了大漢,為了天下蒼生,我懇求諸位大臣和大將軍同心同力,共振社稷。”

長公主隨即大禮跪拜。

大臣們大驚失色,紛紛跪倒還禮。崔烈想起風雨飄零的大漢,心里不禁悲痛難忍,老淚縱橫的說道:“殿下,臣等即使粉身碎骨,也誓保漢祚重興。”

長公主的眼淚和三拜九磕大禮讓張溫、盧植等重臣不得不面對現實,放棄了自己的意見。李翊和北疆諸吏極力主張的“河北策略”占據了絕對上風,“河北策略”隨即成了朝廷的振興國策。

李翊這次沒有推辭主掌權柄了。現在形勢危急,他最急需的就是主掌權柄,以便迅速消除朝中大臣和北疆諸吏們對振興之策的分歧,最大限度地整合力量,確保朝廷和北疆的穩定,確保北疆大軍能夠拿下冀州,確保振興之策能夠夯實牢固的基礎。

李翊隨即奏請長公主,撤消泉州朝廷。泉州的太傅府隨即解散,監御史府依舊隸屬于驃騎大將軍府。

長公主府規模擴大,職權增加,原太傅府的張溫、崔烈、馬日磾、袁滂等大臣到長公主府就職。

驃騎大將軍府的規模也擴大,原太傅府的十三曹全部移歸驃騎大軍府治轄。這十三曹由長史寇準統領,也就是說,寇準實際上代行了朝廷的丞相職權。

驃騎大將軍獨掌權柄,事無巨細,都要經過驃騎大將軍。

寇準、田豐等人奉李翊的命令,寫了一份長長的獻罪表。李翊隨即奏請長公主,請王柔、傅干帶著這份獻罪表立即到長安與董卓議和。

臨行前,李翊對王柔說道:“請你去,是因為你和司徒王允是一家人。現在王司徒深為董卓信任,如果此事由王司徒從中周旋,會容易得多。傅干年輕,你帶著他多跑跑,磨練磨練。”

王柔臨行前到長公主府向長公主辭別。長公主寫了一份家書,請王柔轉呈天子。張溫和盧植等人卻把王柔留下來密議了很長時間。

當天下午,王柔啟程去長安。

李翊立即又和寇準等人商議籌措糧食的事。

李翊說:“公孫瓚于本月占據了渤海郡,也就是說渤海郡的糧食,袁紹還沒有來得及運走,就被公孫瓚搶去了。渤海郡是冀州最富裕,田地最多,人口最多的大郡。袁紹失去了渤海郡,今年冀州的賦稅收入肯定要減少很多,所以他即使有心給我們提供糧草,但也很難滿足我們近十萬大軍的需要。因此,今年冬天,我們必須要從南部州郡大量購糧,同時,我們還要保證這些糧食能順利送達北疆。

李翊笑道:“現在我們有錢,糧食也能買到,但馬上就要下雪了,黃河即將封凍,糧食怎么運過來?我請你們來,就是想解決這個事,而且必須要解決。”

“我們可以在黃河上架置浮橋。”鐘繇馬上說道。

“河東段的黃河河面非常寬,無法架橋。”陳群搖手道,“即使我們能利用大雪做成冰橋,但很難保證它結實好用。”

“有辦法的。”鐘繇說道,“我們現在趁著黃河還沒有完全封凍之前,立即安排船只,從黃河南岸連到北岸。等黃河封凍之后,這座船橋也就結實了。如果船與船之間間隔太大,我們可以在兩只船之間架上木板。這座橋主要是用來運糧食,完全可以應付。”

“這辦法行嗎?”李翊問鐘繇道。

鐘繇沉思很久,點點頭。

“那就立即下令。”李翊說道,“只要軍糧能支撐到明年五月,十幾萬將士一直有飯吃,這一仗我們就贏了。”

十二月初,冀州,清河國。

北風呼嘯,陰雨連綿。北疆軍的前鋒營將士踩著泥濘的大道,冒雨疾行。

徐晃站在一處坡地上,望著遠處籠罩在雨霧中的小樹林,轉身問道:“前面是什么河?”

軍司馬鄧金低頭看了一眼手上的牛皮地圖,又用手抹了一把上面的水珠,失望地搖搖頭,小聲道:“將軍,這上面沒有標注。”

“距離磐河還有多少路?”徐晃皺皺眉,搓搓凍僵的雙手,接著問道。

“應該還有五十里。”軍司馬鄧金回道,“將軍你稍等一下,我立即派人到附近問問。”

“算了。”徐晃揮揮手,“黃巾軍在清河國一帶打了很長時間的仗,這里的百姓不是跑光了,就是死了,哪里還找到人?傳令各部曲,加快行進速度。”

什長老王遠遠看到徐晃帶著幾十個親衛一路小跑而來,不禁咧嘴笑道:“兄弟們,徐校尉來了。哎哎哎……你們把胸脯都給我挺起來,不要給我丟臉。不就是下點小雨嘛,縮著脖子干什么?”

“冷啊,老王……”伍長老宋抹了一把鼻涕,不滿地叫道,“這么冷的天,為什么不發棉衣?”

“你找抽啊。”老王伸手打了他腦袋一下,“當年在太行山的時候,雪下得非常大。可我們光著身子赤著腳,照樣挺過來了。我看這兩年你好日子過多了,給我跑,跑多了就不冷了。”

說完,老王抬腿踹了老宋一腳,笑罵道:“跑快點……”

老宋猝不及防,差點一個趔趄摔倒了,不滿的說道:“老王,我們多年的兄弟,你怎么能這樣……”

接著老宋就是一連串難聽的詛咒,但腳下卻快了許多。

徐晃氣喘吁吁,嘴里、鼻子里呼出的氣馬上就變成了一層薄薄的白霧。他問道:“老王,我記得你是甘清河國人,你熟悉這里嗎?”

“將軍的記性真好,竟然還記得我是清河國人。”老王激動的說道,“將軍,參加黃巾軍之前,我就是這里人。”

他指著遠處說道:“四年前,黃河決堤,洪水一瀉而下,三百里之地頓時成了一片汪洋。我家里人,莊里人,周圍幾十里方圓的人,都死了。我是抱著一根房粱活下來的。”

“這里的黃河經常決堤嗎?”

“只要發大水,我們這里肯定決堤。”老王傷心地說道,“聽老人說,一般十年之內大堤就要破一次。我活了二十多年,已經碰到五次黃河決堤了。將軍你看……”

老王指指四處的坡洼之地說道:“我們這里幾百里之內,都是山崗、坡地、洼地、河溝,很難看到像冀州其他州郡那樣一望無際的大平原。”

這種有利于步兵阻擊,不利于騎兵沖擊的地形,徐晃已經注意到了。當初李靖要求各部到磐河一帶阻擊公孫瓚大軍西進的時候,許多將領對李靖的部署提出了異議。

將領們認為,公孫瓚實力強悍,北疆軍兵力不足,大軍應該依托甘陵、東武等高大城池予以阻擊,而不應該和公孫瓚在大平原上作戰。當時徐晃自己也有同樣的想法,現在看來,自己錯了,李靖好像對這里的地形非常熟悉,他早已胸有成竹了。

“磐河距離這里還有多少路?河面有多寬?河道是什么走向?”徐晃四下看看,深有同感地點點頭,然后問道,“你知道嗎?”

“我們要到磐河?”老王詫異的問道。

“是啊。”徐晃拍拍老王的肩膀,笑著大聲道,“我們要在磐河阻擊公孫瓚的大軍攻打清河國和魏郡。”

老王小聲的說道:“將軍,磐河不是河。”

“你說什么?”徐晃大驚,“磐河不是河?那是什么?”

“對,將軍,磐河不是河,是泛道。”老王解釋道,“黃河決堤的時候,洪水從這里流過,從西南方向一直流向東北方向,最后流入清河。這地方一般不住人。四年前我們之所以遭災,是因為洪水太大,把泛道附近的莊子一起沖掉了。”

“將軍,我們現在站的地方,就是磐河。”老王用力踩踩腳下泥濘的土地。(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