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0479章 學學蔣光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0479章 學學蔣光頭

第0479章 學學蔣光頭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06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


奇書,移動版m.qibookw。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李翊摸準了朝廷的命脈,不怕朝廷不答應他的要求,而大臣們卻感到了深深的不安。李翊遠離京都,勢力龐大,將來如果他圖謀不軌,或者受天子征召,突然調轉矛頭,說自己這幫力主改制的大臣都是大漢奸侫,那改制可就徹底失敗了。

如今看來,改制成功了,李翊一定是社稷振興的功臣,但如果改制失敗了,他也一定是挽救社稷的功臣。

李翊輕輕地退了一步,然后牢牢地控制了朝廷。

張溫、盧植等大臣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李翊。誰能想到,李翊拒絕執掌權柄的背后,竟然是李翊權勢的繼續膨脹,北疆的迅速雄起和大漢社稷的巨大憂患。

這位當年以一己之力起兵討滅黃巾之亂的悍將,經過這么多年的風風雨雨,尤其是這一年多來在各方勢力之間的摸爬滾打,已經逐漸成熟,不再是當年那個只會打仗的白癡了。現在的李翊真的是一頭猛虎,一頭狡詐兇狠的猛虎。

如今李翊的可怕就在于他無限度的忍耐,忍耐到最后可能就是割據的事實。現在北疆困難,李翊次次讓步,但不久之后,隨著李翊的每一次勝利,朝廷就要次次讓步,李翊的權勢會越來越大。

一旦割據成為事實,其他州郡勢必會群起而仿效。將來天子和朝廷勢弱,朝廷無論怎樣改制,社稷都將陷入深重的危機。

朝廷要振興社稷,不得不倚仗李翊的武力,但正因為朝廷需要倚仗李翊的武力,李翊隨即掌控了主動權。他要什么,朝廷就得給什么。

反觀董卓,他掌控了權柄,凌駕于天子和朝廷之上,結果他陷入了極度的被動。他雖然得到了所有的東西,但旋即也失去了所有的東西。

一年多來,李翊用他的忍耐給北疆爭取了緩解危機的時間,用他的忍耐緩解了京畿危機,同時也用他的忍耐迎來了社稷振興的希望。現在,該輪到朝廷回報他的時候了。

張溫和盧植等大臣夜不能寐,絞盡腦計思考應對之策。<

李翊為了自己和北疆的利益,對皇統的事避而不談,但朝廷不能不正視這個問題。

朝廷當初為了防止再次出現外戚和奸閹之禍,逃避何太后的報復,于是聯合董卓逼迫何太后還政,廢黜了少帝,擁戴了當今天子。當今天子是先帝唯一的子嗣,無論如何都不能再無故廢黜了,否則,朝廷將先失大義,后失威信,將來朝廷的繼續存在都成問題,更不要說實施改制之策了。在天下人看來,大漢朝廷無視組織律法,連關系國祚命運的皇統都當作兒戲,一廢再廢,朝廷還有什么威儀可言?改制之策還有誰能信服?

當初朝廷遇到的問題,現在袁紹、韓馥和討董聯盟的州郡官吏們也遇到了,如何規避皇帝將來對自己的報復?只有重建皇統。

這個根本性分歧激怒了大漢國實力最為強悍的北疆,導致了當初討董的失敗。現在朝廷如果為了遷就袁紹、韓馥等州郡大吏,改弦易轍,重建皇統,可以想象,驃騎大將軍必定會立即毫不猶豫地調轉矛頭,倒戈一擊。

改制勢必要牽扯到官制的修改,官制的修改必定要牽扯到皇權,談到皇權就要面對皇統,所以皇統的問題不解決,改制也就無從談起,社稷的中興更是遙不可及。在雙方根本性分歧沒有解決的情況下,改制肯定無疾而終,朝廷也有可能解散。

李翊不愿意主政,又避而不談皇統,更不愿意待在京城,顯然有犧牲朝廷,擺脫改制危險的嫌疑。

張溫、盧植等大臣苦思無策,最后只好把希望寄在在李翊的忠誠上。

各地州郡的勢力并不僅僅是袁紹、韓馥等袁閥勢力,還有許多其他門閥權貴的勢力。在當前這種情況下,指望他們兩手一拍,高高興興地丟下州郡跑到京城為官,和自己等人齊心協力地制定改制之策振興社稷,筒直是癡心妄想,那倒還不如指望李翊的忠誠來得實在些。

這一點,他們早在長安的時候就已經詳細討論過,改制牽扯到門閥世族各種各樣的利益,要想得到他們的合作和實施,恐怕自己這些人死絕了,也等不到那一天。<要想改制成功,只有依托強大的武力,和武人合作,雖然很冒險,但成功的可能卻最大。當改制遇到強大阻力的時候,可以讓武人揮起屠刀,把反對者全部殺了。

張溫等大臣決定滿足李翊的一切要求,只要他支持改制,他就會陷進改制的漩渦,等到他發現自己陷進改制無法自拔的時候,他的命運已經和朝廷的命運捆在了一起,只有俯首貼耳了。

當然,前提是,李翊對大漢忠誠不二。

李翊對于這個國家的確忠誠不二,可惜,他忠誠的對象是整個國家和民族,不是劉氏,更不是劉協。張溫這些吸附在這個國家和民族身上的寄生蟲,在跟李翊玩了無數次權謀之后,終于也被李翊玩了一次。

李翊的計謀很簡單,就是學后世的蔣光頭,來了個以退為進。而這一退,卻是退出了海闊天空。

二月中,盧植、楊彪、李翊、蔡邕四府首吏召見了安平國相張岐、冀州府長史劉恭、從事審配。渤海郡的從事許攸、逢紀等各州郡十七名官吏。

盧植宣讀了赦免圣旨。

楊彪說了一下當前局勢,隱隱約約提了一下朝廷打算用改制之策振興社稷的事,然后他請諸吏各回州郡,盡心盡力穩定地方。關于朝廷和州郡之間的諸多分歧和爭論,待大軍攻占京畿之地后再說。當然了,韓馥、劉岱、袁紹、張岐等州郡大吏的請罪表還是要立即送來,免得朝廷難堪。

送走這批官吏后,四人又單獨召見了許攸、逢紀和陳琳。

盧植嚴厲批評了袁紹隱瞞重大軍情的事,他對許攸等人說道:“你回去告訴本初,叫他不要和朝廷耍手段。<他給朝廷上繳賦稅,那冀州牧算什么?韓馥還是不是他的上官?難道他希望朝廷蓄意挑起冀州諸府的內訌嗎?他明明知道朝廷不會答應,竟然還派人專門來呈送奏疏,他居心何在?”

陳琳急忙辯解,楊彪笑著說道:“你不要解釋了,我們都知道本初的難處,已經代本初向長公主請罪了。你回去告訴本初,打下京畿之地后,韓文節和他都要回京處理國事。冀州的事就不要再鬧了,還是盡快重整大軍,配合驃騎大將軍攻打董卓。”

許攸等三人連連點頭。

離開泉州前,許攸等人向袁滂辭別。自從袁逢、袁隗死后,袁滂在袁閥中的地位是最尊貴的了。雖然袁紹對他冷言冷語,但他們這些袁閥門生對他還是非常尊敬。

袁滂好言安慰了一番,然后說道:“你們回去告訴本初。如果皇統的事他不能放棄,冀州就要放棄。如果冀州不得不放棄,豫州就不要放棄,因為那是我們袁家的根基所在。根基若失,袁家也就敗亡了。這就像我們今天打京畿之地,為什么?因為洛陽是大漢的根基啊,根基若失,社稷還能存留多久?”

許攸、逢紀、陳琳三人心領神會,匆忙離晉。

二月中,函谷關。

丁丑日(十二日),天子下旨,因平叛有功,拜董卓為太師。天子在圣旨中督請董卓早日回長安主持國事。

太尉趙謙、司徒王允、司空種拂聯名來信。最近長安流言四起,百姓驚惶,都說長公主和驃騎大將軍要率軍攻打長安,請太師速回長安坐鎮。

劉艾和董旻也急忙給董卓寫信,由于驃騎大將軍在洛陽以及黃河對岸的河東陳兵十幾萬,隨時有可能攻打長安,京師民眾極其震駭,西逃涼州的人越來越多。黃河于本月下就要化凌解凍開河了,請太師速回長安主持大局。另外,最近長安城中的一些大臣頻繁聚焦,其中還有南軍的幾個都尉,我們懷疑這些人正在密謀叛亂,是不是先抓起來。劉艾列舉了幾個大臣的名字,其中霍然就有尚書鄭泰、華歆、恒階,司隸校尉宣璠等大臣。

董卓上書感謝了天子的浩蕩皇恩。最近函谷關東面的張飛、黃忠、魏延和于禁等人,南面的袁術、孔伷、孫堅都已做出了攻擊姿態,估計戰事將在這幾天展開,所以臣目前無暇脫身。只待平定叛逆,臣即刻回京,隨侍陛下左右。

董卓給三公大臣回信,四月將近,請諸位想盡一切辦法安定民心,組織春耕。今年是關中擺脫糧食危機最關鍵的一年,請諸位務必竭盡全力,先保關中。關中穩,則數年后,社稷必能重振。

董卓給劉艾、董旻等人回信,說先不要急著抓那些謀反的,讓參與叛亂的大臣全部浮出水面后再抓。現在抓,未必能把他們的長安余黨一網打盡,反倒是打草驚蛇了,并不能徹底的解決問題。只有等那些人全部跳出來之后,將其全部連根拔起,這才是最好的辦法。(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奇書書迷同時還在看: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