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0470章 河東之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0470章 河東之議

第0470章 河東之議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02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歷史軍事


PS:感謝書友悠然之德投出的月票,繼續求保底月票。另外,今天兒童節,也不知道雪戀的書友有沒有還過這個節日的,但還是祝大家兒童節快樂!

正月中,河東,河北城驃騎大將軍營。

大帳外面大雪紛飛,寒風呼嘯。

大帳內氣氛凝重,除了火盆內燃燒的炭火偶爾發出幾聲清脆的“噼啪”聲以外,再無聲息。

李翊是在新年之后,才來到河東,打算剿滅盤踞在河東白波谷多年的白波黃巾軍,平定后方,為開年之后的再度向董卓發動進攻做準備。

但是這平叛還沒有開始事情就找上門來了。

李翊望著案幾上的地圖,低頭沉思。徐達、常遇春、宇文成都、陸文龍、徐茂公、劉伯溫、郭嘉、荀彧等人在傳看長公主的手詔。

泉州朝廷剛剛建立,長公主要想得到各地州郡的擁護,首先就要扭轉當前的嚴峻形勢,讓各地州郡看到重振社稷的希望,看到長公主強悍的實力。這樣各地州郡才能忠心擁戴長公主和朝廷,才能眾志成城,上下齊心,擊敗董卓攻占長安是扭轉當前嚴峻形勢的唯一途經。

打長安需要時間,需要兵力,需要錢糧,因此長公主能否得到冀州的支持成了扭轉當前形勢的關鍵,然而,偏偏這個關鍵現在出了問題。誰都沒有想到,僅僅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泉州朝廷就面臨崩潰的絕境。

韓馥和袁紹為了控制這個新朝廷,聯合各地州郡,在長安大戰即將開始的時候,要求重建皇統。這種赤(裸)裸的要挾和威脅實在無恥之極。

“這還商議什么?”常遇春怒氣沖天地說道,“朝廷如果不能滿足韓馥、袁紹等人的要求,這三路夾攻,中路取勝的攻擊之策肯定不能執行。沒有冀州錢糧的持續供應,沒有三路大軍的夾擊,僅靠我們北疆一己之力,根本無法擊敗董卓。這仗己經不能打了,還是立即改變策略,轉而拿下冀州,先穩住黃河以北的州郡,然后再圖勤王討董,振興社稷。”

李翊恍若未聞,依舊看著地圖。

常遇春一開口,北疆諸將和府內掾屬隨即互相爭論,大帳內的氣氛頓時一改剛才的沉悶,突然火爆起來。

荀彧說:“過去先帝迫于各地黃巾軍叛亂的壓力,把部分大州的刺史改為了集軍政大權于一身的州牧,還允許各地州郡大量擴充郡國兵和各地門閥富豪籌建義兵。各地州郡大吏因此得以手握重兵,直接造成了今天州郡擁兵自重的惡果。”

“最近一年來,各地州郡為了討董,為了平叛,不但肄意用兵,還截留了兩年的賦稅,這極大的刺激了各地州郡的大吏們。誰愿意放棄已經到手的權力和財富?韓馥、袁紹、劉岱等人之所以要重建皇統,其真正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控制朝廷,保住自己已經得到的巨大利益。”

“現在看來,指望他們這些人,是拯救不了社稷了。主公毫不猶豫地放棄了所有北疆軍政,太傅放棄了青州軍政,而韓馥卻死死抱住自己手中的權力不放,由此可見他對權力富貴的貪婪。韓馥連一州軍政都不愿放棄,我們還能指望他給大軍提供錢糧,幫助朝廷勤王討董?”

“我說過,這個朝廷是個四不像朝廷,很難對州郡產生威懾力,遲早都要出事,只是沒想到這么快就出事了。出事了也好,可以讓我們看清韓馥和袁紹這些人的真面目,朝廷也可以因此對一些重大策略迅速作出調整,以免將來深受其苦。”

不過,荀彧、郭蘊等都反對攻打冀州。荀彧說:“如果我們也違抗朝廷的旨意,肆意用兵攻打冀州,那我們和韓馥、袁紹等人有什么區別?長公主和朝廷還要不要尊奉?攻打冀州,也就等于和各地州郡決裂。雙方打起來后,中原戰火連綿,生靈涂炭,誰來勤王討董?誰來拯救社稷?”

荀彧等人建議在維持長公主和朝廷地位的基礎上,適當讓步,甚至可以答應韓馥和袁紹,把長公主和朝廷遷到冀州去,但北疆的條件只有一個,那就是收回北疆交出去的所有權力。既然韓馥和袁紹等人不愿意讓權,我北疆為什么要讓權?

荀彧說:“這種讓步對北疆沒有任何損失,我們既維持了長公主和朝廷的地位,又滿足了冀州和其他州郡的要求,同時也得到了他們適當地援助。當然,在北疆沒有徹底擺脫各種危機的情況下,我們只會攻打長安以緩解自身的困難,而不會再任由長公主和朝廷的驅使,去打長安,去勤王討董。將來北疆強大了,我們再圖謀興國之策。”

軍方的人大部分不同意攻打冀州,但也不同意荀彧等人的意見繼續攻打長安。

常遇春說道:“各地州郡擁戴劉虞為帝的做法,雖然從表面上看,有摧毀劉虞,奪取權柄控制朝廷的企圖,但他們真正的目的顯然是為了削弱和掣肘主公的權勢。一旦北疆讓步,韓馥和袁紹控制朝廷,他們假借三路大軍攻打長安的機會,誘使我們和董卓拼個你死我活,北疆勢必遭到重創。”

“現在韓馥和袁紹的嘴臉已經暴露,他們就是無恥,那袁術、孫堅和孔伷是不是也是無恥之徒?看看孫堅就知道了。當初孫堅假借討董北上之際,連殺荊州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咨,這種人無法無天,根本不值得信任。袁術為了家主的位子,干脆和袁紹公然決裂,他和袁紹都是一丘之貉。”

“就這些貨色和我們一起打長安,我們怎么保證他們盡心盡力?如果洛陽大戰最后演變成我們和董卓之間的決戰,那我們就虧大了。袁紹和袁術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長安,我們因為實力不濟,很有可能被他們趕回北疆。”

“我們最早想打董卓的目的是為了荊、豫兩地的糧食,緩解北疆危機,但現在我們已經拿下了洛陽這個聯通南北的要道,再加上北疆的屯田從今年起就要全面見效,北疆糧食危機已經大大緩解,所以我們短期內可以不用攻打董卓。”

“二十幾萬大軍雄踞北疆,對董卓、韓馥、袁紹,對所有人都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只要我們保持這種強大的威脅,我們要什么就會有什么,誰敢不給?”

大帳內眾人唇槍舌劍,爭論激烈,只有李翊和徐達兩人沉默不語。

李翊低頭看地圖,徐達坐在火盆旁邊專注地看著跳動的火焰,時不是悠閑地給火盆添上幾根黑炭。

常遇春給荀彧等人頂了幾句,臉上有點掛不住,他氣惱地踢了徐達一腳,說道:“天德,你也說說。是不是應該去打冀州?”

李翊聞言,立即抬頭向徐達看去。

徐達微微一笑,說道:“冀州當然要打,但不是現在。”

“從現在形勢來看,天子也罷,長安朝廷也罷,泉州朝廷也罷,都無法指揮各地州郡了。原因就是文弱所說,州郡已經嘗到擁兵自重的甜頭,誰都不愿意把權力拱手送給毫無實力的天子和朝廷。我們也是一樣。誰交出了自己手中的權力,誰就有可能被其他勢力吞并。雖然我們有心拯救社稷,但自己連命都沒有了,還怎么拯救社稷?正如伯仁所說,我們需要強大自己。我們強大了,社稷才能得到拯救。”

“當今大漢勢力最大的是主公,其次是董卓,然后是袁紹和追隨他的一些州郡大吏,包括韓馥,還有一個就是袁術和孫堅。其他諸如青州的太傅、益州的劉焉,他們雖然忠于天子和朝廷,但要么因為手中力量有限,要么因為居于偏遠之地,都有心無力。幾大勢力都想穩定社稷,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誰都沒有成功。”

“一年來,我們為穩定社稷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最后都以失敗告終。這次主公如果和袁紹、袁術聯手,必能擊敗董卓,幾年內社稷必能穩定,但結果我們都看到了,有人不想勤王討董,不想社稷穩定。有人居心叵測,要傾覆大漢,所以現在我們要正視現實,主公必須要為大漢社稷盡早定下一個拯救之策。”

“這個拯救之策的前提,就是自己必須要強大,必須強大到足夠震懾其他勢力,足夠擊敗其他勢力,這樣我們才能談勤王興國的事,否則都是癡人說夢,純粹是禍國殃民之舉。”

“比如打冀州。拿下冀州,對北疆,對拯救社稷,的確有莫大的助益,但現在打冀州,有幾個不利因素。”

“一是主公背上了挾持長公主和朝廷的罪責,背上了擅自攻打州郡禍亂社稷的罪責。主公聲譽受損,對將來勤王興國非常不利。”

“二是韓馥、袁紹、劉岱這些人為了自己的生存,勢必要力保冀州不失,我們肯定要面對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大軍的反擊。另外,黑山黃巾軍如果趁機下山,三方大軍連番混戰,冀州馬上就是一片廢墟。我們是要一個完整的冀州,不是要一片廢墟。

“第三,冀州打仗,流民成災,北疆肯定是流民的首選避禍之地,但現在北疆已經承載不了更多的流民了,否則問題會很嚴重。”

“第四,董卓如果趁機出兵,想要奪回洛陽,我們就要在兩個戰場上同時開戰。到時大軍首尾不能兼顧,糧草輜重嚴重不足。就算我們勉強維持不敗,但北疆的崩潰卻是一個無法避免的事實。”

“這是四個無法解決的難題,主公解決不了,我們也解決不了。也就是說,現在打冀州,我們不但無法強大北疆,反而迅速葬送了北疆。”

徐達說完后,大帳內很安靜。諸將沉思良久,轉目看向李翊。

最后的決策,還是主公說了算。(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