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0466章 很骨感的現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0466章 很骨感的現實

第0466章 很骨感的現實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30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歷史軍事


最重要的是,這個泉州朝廷能不能起到主掌天下州郡作用,關鍵還要看冀州的錢糧。沒有雄厚的財賦為支撐,不要說讓天下州郡云集景從,就連自己的生存都成問題。

雖然韓馥自己不愿意讓出冀州軍政,長公主和劉虞等人也閉口不談,但這件事大臣們看在眼里,心里明白的很。考慮到大局,各方權勢之間必須要求同存異,所以大家也就私下議論議論,并沒有人公開指責韓馥。

朝廷該拿到的權力都拿到了,隨即就是置府,征辟掾屬。

長公主府中有老臣丁宮、陳紀、盧植,原長公主府從事張范、邢颙,原驃騎大將軍府的寇準、田豐、陳群、鐘繇,原太傅府的劉放,原冀州府的黃岳、馬豐等數十名掾屬。

太傅府有張溫、崔烈、馬日磾、袁滂等老臣,原太傅府的魏攸、孫瑾、張逸等從事,原驃騎大將軍府的荀諶、辛評、辛毗、荀衍、荀悅等掾屬,原冀州府的吳良、袁宏、胡干等掾屬。十三曹掾屬加在一起,大約有六十多人。

驃騎大將軍府的從事掾屬因為抽調了一部分補充長公主府和太傅府,所以人員相對少一點,但現在驃騎大將軍無需再處理北疆軍政,人員少一點也無大礙。

監御史府由韓馥主掌,老臣楊彪和原驃騎大將軍府的郗慮為副,掾屬有原冀州府的李歷,還有原監御史府的其他官吏。

考慮到韓馥大部分時間都要留在鄴城主持冀州軍政,所以這監御史的日常事務,主要由楊彪代理。把名震天下的楊彪置于韓馥之下,算是給足了韓馥面子。

泉州朝廷的大臣們是這么想,但韓馥又是怎么想的呢?從他最近臉上的憂郁可以看出,他非常不滿和失落。

冀州對泉州朝廷如此重要,作為冀州牧的自己,竟然被擠出了權力核心,韓馥當然不高興了。→

在討董聯盟里,他韓馥淪為袁紹的下屬,只能言聽計從。在泉州朝廷里,他雖然名義上位居三公之末,但權力還不如太傅府的一個長史。

難道就我韓某人老實好欺?

大漢國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十二月。

十二月初六,在泉州舉行了隆重的長公主代理國事的典禮。長公主以天子命詔告天下,泉州朝廷成立。

初七,長公主領大臣們拜祭了位于薊城北山之巔的高皇帝廟和世祖皇帝廟。

初八,長公主主持了泉州朝廷的第一次朝議。

朝議是在長公主府最豪華的大帳內舉行的。大漢國的大臣們感覺很新鮮,興趣盎然。

大臣們曾經勸說長公主遷到薊城去,把朝廷設在薊城,但長公主拒絕了。長公主說不出什么道理,她就是不干。

張溫后來笑著對眾臣解釋說,我大漢國的高祖皇帝和世祖皇帶建朝的時候都很窮困,在大帳內議論國事乃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今長公主仿效先祖,于大帳內朝議,是件好事啊。這可以讓我們時刻提醒自己,社稷尚處在危難之際,蒼生尚處在浩劫之時,我們應該節儉治國,日夜操勞,以圖早日穩定社稷。

議事的主題就是平叛、討董、勤王、振興社稷。

太傅劉虞提出了重振社稷的三策。

一策是調集北疆大軍主力前往洛陽,朝廷隨即遷到京都,以迅速恢復朝廷對各地州郡的控制,爭取在最短時間內穩定除西疆和關中以外的所有疆域。

二策是平定黑山和白波黃巾軍,徹底平息叛亂。

三策是爭取在兩到三年內稍加恢復國力,然后以舉國之力討董勤王,攻占關中,解救天子,振興社稷。

泉州朝廷的第一次朝議在一片充滿希望的笑聲中結束了。

太傅府。

太傅劉虞對長公主不愿遷到薊城之舉非常贊賞。現在國家危難,北疆窮困,百姓饑寒交迫,哪里還有錢興建宮殿?能省當然要省了。能不能振興社稷不是靠豪華的宮殿,而是靠大臣們的齊心協力和將士們的浴血奮戰。如果帳篷中的泉州朝廷能挽救社稷,未嘗不是一件青史留名的事。

財賦的極度匱乏是泉州朝廷急需解決的事。為此,太傅劉虞召集長公主府的丁宮、陳紀、盧植,監御史府的韓馥、楊彪,護田中郎將府的趙岐等大臣齊聚太傅府議事。

一幫老臣坐在一起,回想起過去在洛陽的歲月,不禁感慨萬千。

逝去的歲月里的確有很多值得懷念的地方。大家閑聊時,喜笑顏開,非常高興,但一等說到正事,立即唇槍舌劍、劍拔弩張,先前融洽的氣氛蕩然無存。

冀州連續兩年沒有上繳賦稅了。在這兩年里,冀州只有沿黃河的部分郡縣遭受了一點災患和戰禍,基本上可以算是豐收。冀州的流民大部分被趕到了北疆和幽州,賑濟十分有限,雖然去年驃騎大將軍遠征塞外,今年討董聯盟攻打洛陽,冀州都提供了大量的錢糧,但冀州提供的錢糧是有限度的。按照劉虞和袁滂等人的估計,冀州這兩年至少應該上繳朝廷十億錢的賦稅。

袁滂過去是大司農,對這個事非常清楚,所以他提出冀州應該立即給泉州朝廷上繳賦稅,至少要上繳一年的,也就是五億錢的賦稅。

韓馥的態度出乎大家的意外,他一口否決了。韓馥說冀州沒錢,賦稅都用掉了。

劉虞和袁滂立即反駁,兩人扳著手指頭給他算帳,算來算去,扣掉韓馥所說的,冀州至少還有六七億的財賦存余。

韓馥堅決不承認冀州有這么多錢,又說朝廷撥給北疆的三億錢賑濟,驃騎大將軍已經答應不要了。

袁滂很生氣,說去年朝廷撥給北疆和幽州的賑濟你沒給,今年你又不給,那冀州的賦稅哪去了?還有,驃騎大將軍答應不要那筆錢,是因為當時驃騎大將軍急于通過冀州向北疆遷移災民,是迫不得已答應你的。如今驃騎大將軍已經把北疆軍政全部還給朝廷了,現在是朝廷向你要錢,你不但不給,反而拿驃騎大將軍來做擋箭牌,你什么意思?

袁隗讓韓馥出任冀州牧的時候,袁滂也是極力贊同的,誰知道現在手握大權的韓馥竟然無視泉州朝廷,無視他們這些老臣的權威。袁滂憤怒了,拍案而起。

其他老臣對韓馥的態度也非常吃驚,紛紛出言指責,只有盧植靜靜地坐在一旁沉默不語。

過去在洛陽,韓馥不過就是尚書臺的一個尚書,和在座這些三公九卿級別的老臣相比,無論是權勢還是官階,都相差十萬八千里。老臣們一直以為韓馥會尊奉長公主和泉州朝廷,會對自己的命令言聽計從,誰知道卻是這樣一個結果。

阻礙振興社稷大業的不是李翊,卻是他們最信任和放心的韓馥。這讓他們無法接受,臉面上也很難堪,言詞漸漸尖刻起來。

面對這些赫赫有名的國家重臣的威逼,再加上袁滂不停地提到袁隗,韓馥心里愧疚,不得不說了實話,冀州牧府的確沒有這么多賦稅,冀州五成的賦稅都在袁紹手上控制著。

冀州有九郡,最大的就是渤海郡。渤海郡人口最多的時候,曾經達到一百五十多萬,它的賦稅收入一直占據冀州總賦稅的兩成左右。從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軍起事開始,中山、常山、巨鹿、趙、魏郡、甘陵等六個郡國因為靠近太行山,遭到了連番戰火,只有渤海、河間和安平三郡國幸免于難,一直安穩無事。所以這幾年冀州賦稅主要靠渤海這三個冀州東部郡國提供。

太傅袁隗非常清楚冀州對討董大業的重要性,為了保征討董大業能在袁閥的絕對控制下,他在安排韓馥出任冀州牧的同時,也更換了渤海、安平兩個郡國的太守,要不是河間國是李翊支持的公孫瓚占據著,袁隗連河間國也不會放過。為的就是力爭袁閥最大程度地控制冀州。畢竟,冀州牧權力太大,如果韓馥這個人出了什么問題,那討董大業就很難成功了。

不過,他對這樣的安排還是不放心。袁隗放棄參隸尚書事后,董卓隨即就以天子命讓袁紹出任渤海郡太守,讓袁術出任后將軍,這顯然是袁隗和董卓之間的一次交易。袁隗為了討董成功和袁閥自身的安全,最后還是決定讓袁紹親自主掌冀州的渤海郡。這樣一來,袁閥牢牢控制了冀州的渤海和安平兩個郡國,控制了冀州的命脈。

韓馥仔細解釋了一番原委后說道:“諸位,我名義上是冀州牧,但我實際上只控制了魏郡和清河兩個郡國。巨鹿郡、趙國和安平國三個郡國的太守國相只聽袁紹的命令,根本不聽我的。中山國、常山國兩個郡國被河間國相公孫瓚控制著,我也命令不了。”

劉虞和大臣們將信將疑地看著一臉沮喪的韓馥,誰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堂堂一個冀州牧,竟然只控制著一個魏郡一個甘陵國,說出來誰敢相信?(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