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0451章 危機與契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0451章 危機與契機

第0451章 危機與契機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23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小說名稱小說作者

分類:


小說:

作者:

類別:


小說:

作者:

類別:

readx“北疆剛剛經歷遠征大漠之戰,大軍還沒有得到足夠的喘息時間,而朝廷又因為連番戰禍斷絕了大軍的糧餉,軍隊內部有危機。北疆的人口已經超過了北疆的承受能力,各地屯田又未見成效,而各地州郡的流民還在不斷北上,北疆有財賦糧食危機。”

“而在這個節骨眼上,長公主到了北疆,天子修改律法賦予她凌駕于北疆之上的權力,而這時董卓又偏偏破壞了制衡,導致北疆立即產生了更為嚴重的權力危機。北疆存亡,盡在主公一念之間。”

“北疆的權力危機是從先帝時就種下的,到今天,終于完全成形。張溫的那句話讓穆夫人膽戰心驚,不敢出言頂撞,就在于這個危機的后果誰都承擔不起。朝中的大臣們一致推薦張溫等七位老臣到北疆,考慮的極為周全,他們把方方面面的情況全部想到了,幾乎可以說沒有任何遺漏。”

“張溫為什么到現在都沒有奏請長公主詔告天下勤王討董?張溫明明知道北疆現狀,他本人又親自指揮過西疆平叛大戰,但他為什么還要提出兩路作戰,同時攻打長安和洛陽的必敗之策?張溫為什么私下和穆夫人商談此事,卻沒有召集兩府合議,公開提出此策?”

荀彧看看李翊,拱手說道:“主公,張溫是在問你,你到底是忠于大漢?還是忠于你自己?”

李翊神情凝重,毫不猶豫地說道:“我忠誠于大漢,這是我的家。”

荀彧、荀攸和郭嘉聞言,臉上浮現喜色;徐茂公憂色重重,低頭看著自己的大手,沉默不語;劉伯溫盯著滔滔不絕的朱穆,若有所思;倒是新加入北疆的徐庶以及眾將,對于張溫等人的行為顯得很憤慨。

看著帳下諸人的表情,李翊心中暗嘆。就算是有召喚系統這樣的大殺器,也扭轉不了像是荀彧、荀攸和郭嘉這種長期接受儒家文化教育的人的三觀。

尤其是荀彧,他言談中表現出來的對漢室的忠心再明顯不過了,也難怪在另一個時空,他最終會因此而跟曹操走上決裂。自己雖然跟他是親戚,但李翊知道,但凡之前自己回答的稍有猶豫,恐怕他心中對自己的印象就要大打折扣了。就算說不上離心離德,恐怕也不會像現在這樣推心置腹了。

而荀攸和郭嘉卻表現的稍微要圓滑一些,他們對漢室的忠心雖然根植于心,但他們的性格卻沒有荀彧那么直汊種人要好對付一些,只要讓他們看到真正的厲害關系,也是有可能扭轉他們的態度的。

倒是武將,還有自己通過超級系統召喚過來的人才,才是真正絕對忠誠于自己的。像是徐茂公和劉伯溫,雖然沒有出言反駁荀彧,但是李翊卻毫不懷疑他們內心中的真正想法。李翊相信,真要是自己跟漢室走向對立,他們會毫不猶豫的跟隨自己。畢竟,他們的一切都因自己而存在。

而徐庶這個本土出身的謀士,表現的卻跟荀彧他們不同,想來這與徐庶本身的經歷有關。他出身平民,之前一直都是以武人自居,只是在近兩年才轉行,其實骨子里依然是一個武將的思維。

李翊心中思緒翻復,其他人的心里面也沒閑著。

荀彧把這場突如其來的權力危機的前前后后分析得非常透徹,雖然有些話未免言過其實,但因為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產生認識上的不同也無可厚非。

不過,劉伯溫注意的不是這一點,而是荀彧說這番話的真正用意。荀彧顯然贊同把軍事戰略的決策權和行政權讓出一部分給長公主。而且,荀攸和郭嘉二人貌似也跟他們一樣的想法。

另外,劉伯溫也注意到穆桂英在那封書信中沒有提出任何應對之策,只是督請主公回北疆,這大違穆桂英一貫的行事作風。

穆桂英是主公的夫人,但她同時也是一個女人,雖然主公暫時托她掌管驃騎大將軍府,但恐怕她也是出于婦人不干政的想法,不好在這個事情上表明態度。因而才有了請主公盡快返回泉州,主持大將軍府的提議。

荀彧、荀攸和郭嘉三人都是主公倚重的謀士,三人對北疆、對主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這三人都力主主公讓權,那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他們都認可長公主對軍事決策權和行政權的掌控?

荀彧已經說得非常明白了,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說,主公都沒有掌控軍事決策權和行政權的依據。相反,長公主卻有,她如果執意要拿走這個權力,主公只有和長公主決裂。和長公主決裂的后果,荀彧也解釋得很清楚了。

說來說去,都是先帝種下的禍根,如果長公主不到北疆,哪來這些事?

“文若,軍事決策權和行政權一旦給長公主了,對北疆大軍來說就是一場災難。”劉伯溫試探著問道,“難道你看不出來?”

荀彧聽到李翊那堅定而不容置疑的回答,心里已經知道答案,埋在心頭的陰霾頓時一掃而空,神態顯得極為欣喜而輕松。

“伯溫兄,你這么想,是因為你對國家政事不是非常了解,也太輕視張溫、丁宮這些老臣了。他們能任職三公,輔佐天子處理國事,頭腦怎么會簡單到強行奪權,傾覆北疆這種地步?”荀彧笑道,“主公如果因為這件事和長公主決裂了,試問對天子,對長公主,對北疆,對整個社稷有什么好處?難道幾位老臣到北疆來就是輔佐長公主傾覆大漢社稷嗎?”

張飛、常遇春等將領疑惑地望著荀彧。

“主公,還有諸位,你們可以再看看穆夫人的信,再仔細看看,穆夫人為什么要在信中一再提到長公主的顯赫身份對北疆的影響?為什么一再提到長公主如果強行求得天子圣旨,和主公公然決裂的后果?為什么一再提到張溫只和他一個人私下商談這等關系到北疆生死存亡的大事?”

荀彧拿起穆桂英的書信,指著上面的文字說道:“穆夫人這一句話,不知道你們可理解了。穆夫人說,勤王只是手段,穩定社稷才是目的。穩定社稷是先帝的終極目標,也是我們今天正在為之努力的目標。試問諸位,勤王后,社稷能不能穩定?答案不言而喻,不能穩定。依照目前的形勢,我們即使能在幾年內擊敗董卓救回天子,但大漢沒有五年,十年的時間,根本不可能恢復到黃巾軍暴亂以前的穩定局面。”

“穆夫人這句話,主公和諸位可能都是一掃而過,沒有引起你們絲毫的注意,但正是這句話,才是這份信的主旨。”荀彧看看神情尷尬的眾人,繼續說道,“我們往往注重手段,陷入為手段而戰的迷惘里,卻忘記了自己的真正目的。”

“我們現在談穩定社稷的事,讓我們暫時忘記勤王的事情。”荀彧笑瞇瞇地說道,“如何才能穩定社稷?穆夫人給了主公三個應對之策。”

“首先是尊奉長公主。自從長公主到了北疆后,北疆的確有了不少變化。比如過去我們總是抱怨諸府掾屬不夠,造成上下政令不通,辦事成效甚微,但現在這種情況隨著長公主的到來正在得到逐步改善。在以前,各地發生戰亂,不少儒士都會選擇南下荊、揚二州,但現在有人開始選擇北疆作為避禍之地了。這不僅僅是因為北疆因為主公而得到了平定和安寧,更是因為有長公主的影響。”

“再比如北疆的門閥富豪,由于長公主的懇求和勸說,門閥富豪們要比過去更加愿意接受和配合北疆諸府下達的諸多政令,這使得北疆的穩定有了更多的保障。還有這次到冀州購買糧食的事,四位老臣同時出面,其結果可想而知。也就是說,長公主可以幫助北疆,我們要尊奉長公主,把長公主的這些優勢全發揮到極致。這無論對穩定北疆,還是對振興社稷,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要想把長公主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主公就不能和長公主決裂。這是穆夫人的第二個應對之策。不和長公主決裂,是不是主公就必須讓權?不是。”

“主公讓權,也就是長公主奪權,其后果必然會導致雙方決裂。所以為了早日穩定社稷,必須要把長公主和主公的兩股力量整合到一起,而這正是朝中的大臣們派遣張溫等七位老臣來到北疆的真正原因。”

“長公主和主公的兩股權勢如果完全整合,主公的權勢會更大,而長公主的權勢也更加顯赫。也正因為長公主和主公從這次整合中得到巨大利益,雙方才能精誠合作,群策群力,大漢才能看到中興的希望。”

眾人面面相覷,心中不由地對張溫這些長時間玩弄權謀的老臣又是敬佩又是驚懼。北疆的權力危機在這些人的眼里竟然不是危機,反而成了整合力量,早日振興社稷的契機。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回車)

信箱:pashuw#122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