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0436章 陳家父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0436章 陳家父子

第0436章 陳家父子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16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當李翊的大軍進抵下邳城下的時候,徐州牧陶謙率領徐州眾文武出城迎接。

陶謙見禮道:“恭迎驃騎大將軍!”

李翊翻身下馬,回禮道:“陶公太客氣了。”

陶謙說道:“大將軍原來辛苦,請隨陶某進城吧。”

李翊點點頭,讓張飛率領大軍在下邳城外扎營,自己帶著一千親衛進了下邳城。

當天晚上,陶謙與李翊在陶謙府中展開了第一次長談。

這并不是李翊跟陶謙的第一次見面,當年剿滅黃巾軍之后,李翊奉命進京,當時就跟陶謙認識。不過,這卻是兩人的第一次做深入交談。

李翊看得出來,陶謙此時的精力已經有些不濟了。他前來徐州將近兩年時間,可不但沒有治理好徐州,反倒是讓徐州陷入了更深的混亂中,這給了他沉重一擊。

實際上,陶謙此時最想做的是就此告老還鄉,安安穩穩的度過自己人生之中最后的這段日子。

陶謙的眼光極為精準,看人幾乎從來都沒有看錯過。他知道自己的后人都沒有什么才華,而且品行不佳,根本就不是為官的料。一旦進入朝廷,必然是被人玩死的下場。

因此,陶謙希望能夠帶著自己的后人回鄉下去過平靜的日子。

所以,在跟李翊的交談中,他表露出了將李翊派人治理徐州,他要告老還鄉的想法。只是李翊此刻卻沒有接手徐州的打算。

跟青州一樣,如今的徐州對北疆來說,就是一塊飛地。李翊如今手里的實力雖然看上去還不錯,但是對于青徐二州,卻是鞭長莫及。

因此,李翊好好地安慰了一番陶謙,說是經過這次的剿滅叛亂之后,徐州應該可以得到幾年的和平時間,正好發揮陶謙善于治理地方的優勢。

徐州的巨富豪強們很多,但是最為強勢的卻只有兩家。一家是陳氏,一家是糜氏。

陳氏的代表人物是陳珪陳登父子。這父子倆是典型的世代官宦之家出身,背景之深厚遠不是陶謙能夠相提并論的。

陳珪是廣漢太守陳亹之孫,太尉陳球之侄。吳郡太守陳瑀、汝陰太守陳琮的從兄弟。而他本人則是沛相。這個背景絕對是硬到沒話說了。

至于陳珪的兒子陳登,雖然現在只是陶謙手下一個小小的典農校尉。但是李翊卻知道陳登在歷史上曾經做出過迎接劉備為徐州之主、勾連曹操擊敗呂布、接連挫敗東吳大軍入侵、鎮守徐州多年等等諸多大事。是典型的青出于藍的優秀人才。

東漢末年是一個士族階級占據統治主導地位的時代。這個時代有許多所謂的名士。

這些所謂名士,是指界于“仕”與“隱”之間的一批自以為是的知識分子。

在這個知識壟斷的年代里。由于他們特殊的社會地位和心理狀態,構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景觀。簡單來說,就是恃才傲物。瞧不起所有人,總認為天下是在自己的手中。

名士階級的大量出現,跟東漢年間名教的興起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名士也可以解釋成“名教之士”。但是,所謂的名教其實質性內核仍為儒學,而且還是又臭又硬的腐儒。

除了給名士們注入入世的情結和奇特的為人處世之外。在禮法制度大壞的魏晉時期,他們也是一手推動馬放南山,刀槍入庫。優待異族,甚至是直接允許異族進入長城內生活的主要推手們。

這些名士們,就是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寄生蟲。

而陳珪。就是名士之一。

陳珪曾經做過沛相,但是因為些許小事不滿就掛印而去。完全不在乎百姓和自己的工作。因為他是官宦世家出身,因為他是壟斷著知識的名士。只要他想,隨時隨地都能做官。這種情況下,誰還會在乎普通人的生死與感受?

在李翊看來,這些所謂的名士們是最為典型的欺軟怕硬。欺負良善弱小的時候各個兇神惡煞,恨不得脫光膀子赤膊而上。但是遇上真正的狠角色之后,立馬就縮卵了。

日后五胡亂華的時候,這些名士的表現完全堪比一場前所未有的滑稽戲。一個兩個爭先恐后的跪倒在異族的馬蹄前,痛哭流涕的恨不得去舔異族們的馬靴。

正是因為清楚這些所謂的名士的嘴臉。所以李翊對于沒有多少名士投身北疆并不感到失望,而且,就算是一些投靠北疆的名士,李翊也沒有重用他們。一般都是給他們一個沒多少權力的虛職,安撫一下他們罷了。如今在北疆發揮重要作用的,都是一些出身寒門的有著真才實學的人。

這些名士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個特點用好一點的詞匯說是識時務,用不好的詞匯說,那就是見風使舵了。

陳珪父子就是善于見風使舵的人。

如今李翊率領數萬大軍進入徐州平定叛亂。可在陳珪父子看來,李翊肯定不只是平定叛亂那么簡單,從今以后,這徐州的天恐怕要變了。

所以,他們在李翊到達下邳城不久,就悄悄地拜會了李翊,表現出了投靠李翊,擠走陶謙的意思。

陳珪父子比起一般只知道空談的名士來說,算是很有才能的。他們都看出來李翊并沒有直接將徐州納入北疆的想法,畢竟徐州距離北疆太遠,所以他們隱晦的表示,李翊可以把徐州拿下來,然后任命陳珪為徐州牧,代李翊治理徐州。等到將來李翊率領大軍南下,他們再投靠過來。

對于兩人隱隱表達出來的意思,李翊當然是呵呵噠,他裝傻充愣,就像是完全搞不懂兩人的意思一樣,然后把他們父子倆給打發走了。

對于他們這樣的人,李翊當然不會相信了,更別說擠走陶謙,讓陳珪來當徐州牧了。這簡直就是拿肉包子打狗。

其實,李翊清楚陳珪父子的真實意圖,那么圖謀的是土地。

作為徐州勢力最強大的豪強之一,陳家在徐州有著數目巨大的土地。尤其是在陳家的大本營下邳國,更是有高達三分之一的土地屬于陳家。

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陳家的影響力局限在下邳國,其它的幾個郡國,陳家的影響力卻是很小。

然而,要是陳珪能夠成為徐州牧,掌握徐州,那對陳家來說就是一個最好的擴張機會了。陳珪父子相信,以他們的能力,在李翊南下之前,他們絕對有把握拿下整個徐州的三分之一的土地,甚至更多。

另外,他們圖謀的就是人口了,世家門閥除了多年累積的名聲底蘊和田地多寡之外,實力還能體現在哪里?不是堆積如山的糧秣,也不是繩子都磨壞了的滿屋子的銅錢,而且那一個個鮮活的人!

東漢末年朝廷稅收不斷減少,漢靈帝甚至被逼迫的自己去主動賣官籌爵來補貼財政。

按照人頭和田地來收稅的東漢朝廷,主要的稅收來源就是人頭稅和田賦。

在爆發黃巾之亂前,東漢朝廷的田畝數量創下了歷史最高,人口數量同樣也是前無古人,將近七千萬人口!

可是,漢靈帝為什么坐擁著這么強大的資源卻還要被逼到去賣官賣爵?甚至忍無可忍的百姓們輕易的就被一個鄉下游醫張角給鼓動,發起了舉世震驚的黃巾起義?

原因很簡單。田地,大部分都被豪強門閥們給瓜分隱瞞了。百姓,同樣是大部分都被收進了豪強們的家門,成了佃戶!

漢靈帝壓根就找不到什么人丁和田地來征稅,而且每一次征稅都意味著一場大的動蕩,一場對于豪強門閥們來說的豪華大餐,對于普通百姓們來說的破家之災。

田賦越是征稅田地就越少,人頭稅更是一年不如一年。漢靈帝自然是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但是他雖然身為九五之尊,但是卻沒有任何解決的辦法。

經過數百年的累積,豪強門閥的實力早已經大成。哪怕是皇帝也無法和這一整個階層對抗。

憤怒的皇帝選擇了重用宦官,組建新軍西園八校尉,試圖依靠武力奪回一切。但是卻惹惱的士族階級,最終死掉之后被安上了個“靈”的謚號。

漢靈帝最后的掙扎失敗之后,大漢帝國的結局已經被注定了。

這一點從蜀漢的記載就能看出來。劉備立國數十年之后,西川等地一直都沒有遭受什么刀兵。向來都是諸葛亮和姜維北伐曹魏,戰火都在國門之外的西川之地的人口數量在休養生息了這么多年之后,反倒是比劉備入川之前更少了。

天府之國的人丁都哪里去了?這里可沒有計劃那啥,甚至還是要鼓勵生育的。

諸葛亮和姜維都是聰明人,卻為什么一直都在明知道自己實力不足的時候拼命的北伐?還不是因為不出去搶別人的,自己人就把自己人弄死了。

與漢朝一脈相承的蜀漢,自然而然的也繼承了豪強門閥做大的毒瘤。劉備拼搏數十年,不過是害了更多的人罷了。

漢朝的滅亡從劉秀起兵的時候就已經被注定了。

可是,陳家父子圖謀的兩樣,都跟李翊本人有沖突。無論是土地,還是人口,李翊都是不容許被這些豪強掌握的。所以,他跟陳家父子有著根本性的沖突,自然不會同意他們的建議。(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