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0426章 曹操出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0426章 曹操出手

第0426章 曹操出手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11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那董卓是什么意思?

公主當初是拿著先帝的遺詔,舉著勤王除奸的大旗來到北疆的,董卓不可能不知道。現在公主的權勢大了,還有七位老臣輔佐,她更要以攻打長安為第一目標了。董卓不會糊涂到讓七位老臣幫助他說服公主放棄勤王,轉而督請李翊去攻打袁紹和黃巾軍吧?

董卓既然不會這么糊涂,這么幼稚,他就不可能想出這么個主意。而且按照董卓對政事的熟悉程度,他也不可能想出這么個主意,這制約李翊之策一定是朝中的大臣們想出來的。

既然這主意是朝中大臣們想出來的,其用意不問可知。當然是督請李翊迅速勤王了,或者是要利用長公主和老臣們的威望影響和控制李翊,防備他像袁紹一樣成了大漢叛逆,從而讓勤王除奸和振興社稷成為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從當前的形勢來看,最理想的辦法就是利用李翊的武力蕩平董卓、袁紹、黃巾軍等奸侫,在幾年之間內先把社稷穩下來,然后再圖謀重振之策。

也就是說,朝中大臣們把重振社稷的希望還是放在了李翊身上。

李翊剛剛遠征大漠歸來,無論是功勛還是威望,天下無人可及。而且他到目前為止,除了勤王不利以外,尚沒有太大的惡跡。

李翊不像董卓,先是連出敗策致使國家動蕩,后來又舉起屠刀殺人,最后竟然喪心病狂要遷都,他寧愿和社稷同歸于盡也不愿意放棄手中的權柄。現在這個人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大漢奸侫,除了殺以外無藥可救了。

袁紹更是讓朝中大臣們瞠目結舌,捶胸頓足。天縱之才的袁隗怎么選了這么一個人擔當重任?袁紹不承認天子,和李翊針鋒相對,這也就罷了。誰知他后來竟然誅殺大臣,公然和朝廷決裂。袁紹之居心,已經昭然若揭。憑他的實力根本無力擊敗董卓,更不要說打下洛陽和長安了。他就是要把大漢社稷推向傾覆的深淵,一個完完全全的大漢叛逆。

袁術不堪大用,左右搖擺,既沒有勤王的決心。也沒有做叛逆的膽子,就在那東張西望,也不知道他到底要干什么?一個沒用的混蛋。在這種情況下,長安的大臣們只有一個唯一的選擇。

董卓不是笨蛋,他當然能看出朝中大臣們的用心。那他為什么還要言聽計從?如果李翊忠于天子,迫于壓力率兵勤王,洛陽和長安就危險了。難道他真的糊涂了,要束手待斃?

眾人都在苦思冥想,但他們沒有想明白。

徐庶把自己的疑惑詳細地對李翊解說了一遍,但他也很難理解董卓的用意。

李翊笑著說道:“想不通就算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怕什么?還有一個月就要秋收了,告訴北疆諸府,抓緊做好準備工作。另外。派人聯系袁術和韓馥,盡快購糧,越多越好,無論糧價多高,都要把糧食買回來。”

陶謙到徐州,已經快兩年了。

188年(中平五年)十月,青、徐兩州黃巾復起,攻打郡縣。朝廷以陶謙為徐州刺史,鎮壓黃巾軍。

陶謙一到徐州就任用亡命東海的泰山人臧霸及其同鄉孫觀等為將。結果一戰便大破黃巾軍,剩下的黃巾軍也被迫逃出徐州境內。黃巾破走后。陶謙上表拜臧霸、孫觀為騎都尉,令其屯瑯玡郡治開陽,駐守徐州北面。至此,徐州的黃巾軍活動稍微得到了一些抑制。

但是。在今年初,隨著青州和兗州黃巾軍的壯大與猖獗,臨近的徐州也受到了池魚之殃,各地黃巾軍死灰復燃,讓徐州完全陷入了混亂狀態。

截至八月的如今,徐州轄內共有五個郡國。最北邊的瑯琊處于半自治狀態,以臧霸為的泰山賊名義上從屬于徐州,實際上是聽調不聽宣的;東海、下邳目前都掌握在陶謙手中;廣陵太守趙昱乃是徐州名士,是陶謙赴任后,費盡心思才請出來的大能,職位雖在陶謙之下,但態度上就沒那么客氣了,算是平起平坐。至于最西面的彭城國,則是基本上陷落在了黃巾軍手中。

此次李翊南下徐州,是打算徹底平定徐州的混亂狀態。因此,像是臧霸這種名義上是朝廷大臣,實際上卻是山賊的存在,李翊是不容許其存在的。

在南下之前,李翊就派人給臧霸等泰山賊傳了信,要求其無條件投降,等待整編。

對此,當慣了土皇帝的臧霸等人,自然不可能輕易就范,更別說還有居心叵測之人在背后推波助瀾了。

就在李翊率領大軍從蒙山南麓沿著武水南下的時候,一支大軍從連綿的蒙山山脈中猛然躍出,飛快的渡過洙水,像是一柄巨劍,揮向了泰山郡中部的狹長走廊,要把這條走廊斬成兩段一般。

在山區行軍,隊伍的間隙通常拉的比較大,遠遠相望,三萬大軍的氣勢,幾不在十萬雄獅之下。再考慮到這支兵馬視山地如無物,迅捷無比的行軍速度,與之為敵者,又豈能不為之心寒膽顫,心生惴然?

在這支大軍的行進方向上,是一座孤零零的城池,城門上那偌大的“梁甫城”三個字遙遙可見。城頭上沒有旗號,城門也沒有關閉,像是歡迎一般大大敞開著。很顯然,抵抗者已經失去了勇氣,或者出于其他原因放棄了抵抗,這支軍隊面前,唯有一馬平川。

“志才先生,當真不打奉高?就丁原那老小子的幾千人馬,我們只消分出幾千兵,就唾手可得。”望著雄武的大軍,臧霸志得意滿之余,還有些不夠暢快的感覺。

原本,在接到李翊的無條件投降通牒之時,臧霸心中是惶恐無助的。李翊太強大了,這些年跟他戰斗過的人,沒有誰能夠幸存。可是,要讓他放棄手中的權柄和軍隊,臧霸又心有不甘。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人悄然來到臧霸的軍中,要求跟他見面。彷徨無助的臧霸決定見一見對。這個人就是新近被任命為沛國相的行奮武將軍曹操的謀士戲志才。

臧霸很慶幸他做出了這個決定,因為戲志才給他提出了一個解決當前困境的好計策,這個計策不但能夠解決他目前的困境,甚至還能夠開創一番新的局面。

戲志才說,李翊現在率領北疆大軍南下徐州,泰山郡只有丁原的幾千人馬駐守,非常空虛,將軍你只需要率領大軍,從蒙山北麓潛行北上,突襲梁甫城,就可截斷李翊的后路,讓他陷入進退兩難、孤立無援之境。

這樣的情況下,李翊要么選擇回援泰山,要么就是繼續南下徐州。可無論他做出任何選擇,將軍你都可以借此機會,跳出原來的困境。李翊要是選擇回援泰山,將軍就可以經過牟縣回到瑯琊國,李翊軍中糧食有限,他很難組織起再次南下的行動;李翊要是選擇繼續攻打瑯琊國,將軍你就可以順勢占領泰山郡,然后進一步圖謀青州。

臧霸覺得戲志才的計策很不錯,都說樹挪死人挪活,正是這個道理。

為了順利完成計劃,臧霸采取了沉默對待李翊的對策,他一面率領大軍潛行進入泰山,一邊卻讓自己麾下的老弱病殘留在瑯琊國,打著自己的旗號,迷惑李翊,讓他以為自己還在瑯琊國。

如今,計劃執行的很順利,李翊還在泰山郡的費國一帶,而自己已經搶占了梁甫,取得了此戰的先機。

稱霸泰山郡和青州,是臧霸多年來的最高理想,第一個理想已經觸手可及了,卻不能立刻實現,他心里癢癢的,多少有些憋悶。

盡管如此,臧霸卻也沒有違逆戲志才訂下的方略的意思。倒不是對方有什么權勢可以壓制他,就算是其主曹孟德,臧霸也是平輩論交的。這次出兵,更多的是為了他的野望。而不是純粹幫曹操火中取栗。

按照他的設想,本來應該沿著沂水北上,攻入北海,然后一路攻向臨淄的。

可經過戲志才的分析他才發現,攻北海,他這一路倒有大半時間在自己的領土上行軍,耗時且耗力,還給敵人充分的準備時間,哪有攻泰山這么讓敵人難受?

沒錯,李翊那小子沒怎么將泰山當回事,丟了他也不在意。可是泰山一失,對青州軍民的士氣就已經造成沉重打擊了。一路上的勝利,更會讓見風使舵的那些地方豪強看清風向,加入自己的隊伍,勢力將如滾雪球一般壯大。

就算李翊馬上回師泰山,也無力回天了。想再奪回泰山,就等著和山賊們在山林間捉迷藏吧。只要自己不犯傻,和北疆軍正面會戰,他們再強又能如何?在山林之間,自己才是王者,名震大漢的驃騎大將軍和他的北疆軍在自己面前,也只有損兵折將的份兒!

對于自己以及麾下軍隊在山林間的戰斗力,臧霸有十足的信心。

如果一切順利,能攻入臨淄,占領青州,那就更完美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