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0364章 諸侯會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0364章 諸侯會盟

第0364章 諸侯會盟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09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正文

第二天,十八路諸侯領兵會盟于酸棗城。︾頂︾點︾小︾說,

這十八路諸侯,便是今后群雄逐鹿的主要力量,然而此刻他們同心協力討伐董卓,唯有李翊一人心里明白,一年后這強盛的聯盟就會四分五裂相互攻伐。

祭天的會盟臺有五六丈高,四周插滿了旌旗,數十萬大軍匯聚,綿延數百里。

袁紹獨上會盟臺,望案幾之上代表盟主地位的兵符將印,霸主的氣概油然而生。暗道:“諸侯尊吾為盟主,待得剿滅董卓,匡扶漢室,吾便與那千古流芳的周公一般……”

只有李翊知道,這次討伐董卓最終無功而返,并且諸侯內部還起了內訌。他之所以來此,一是為了名聲,其次就是洛陽城內有玉璽。

傳國玉璽!自古得之便有九五之份,一定第一個沖進去,拿來回家當大印。

袁紹焚香拜倒與地,李翊等人隨后在臺下拜倒。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并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數十萬將士齊齊高呼,聲震天際。

眾諸侯亦是熱血沸騰,發誓同心協力,共誅董賊!

祭告完畢,眾人回營升帳。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多數同仇敵愾,但也有幾個暗懷鬼胎。其他先不說,就說曹操,就是為了自保。畢竟刺殺董卓未遂,若是不起兵,必定是抄家滅族的下場。

再說袁紹,當了盟主心氣愈高。若是一鼓作氣滅了董卓,三公的地位都算是低的。

他琢磨了一下,行軍打仗糧草是最重要的,不能落入他人手中,而自己管著也說不過去,道:“既然諸公推舉吾為盟主,吾必定賞罰分明……”

李翊幾乎百無聊賴,因為這跟歷史上一般無二,袁紹獎懲制度說完后,便任命自己的族弟袁術掌管糧草。

然而袁紹想到若是真能擊敗董卓。順勢入朝后最有威脅的就是李翊,見他昏昏欲睡,忙對曹操眨巴眨巴眼睛,急急說道:“當需一人為先鋒,先去汜水關,其余諸人隨后接應……”

手握大義,再行落井下石之事。這種事情,曹老板絕對不會放過,立刻呼應道:“驃騎大將軍勇烈。麾下更有六千鐵騎相助,可當此任!”

袁紹心中得意曹操的配合,這就要拍板定下來。

但是李翊已經驚覺,他歷來慣會算計他人。豈能不知袁紹的花招。心說好啊,你們兩個又來算計爺了。急忙說道:“本初兄,汜水乃是關隘,城墻高大。我手下只有騎兵,如何攻之?如今正要打董卓一個措手不及,吾去也行。若是因此耽誤了攻關的時間,這責任小弟可不擔……”

便見孫堅站起來,此人乃是諸侯中難得的重情重義之人,他從江南千里而來,端得是實實在在來打董卓的,說道:“驃騎大將軍所言甚是,堅愿為前部!”

袁紹和曹操沒想到蹦出來一個攔路虎,郁悶不已。

兩人也是聰明之人,聞李翊言語,再觀他只帶騎兵,便暗罵李翊無恥!誰人不是馬步兵齊來,唯有他只帶騎兵,分明就是不想攻打城關損兵折將。

然而此事也不能明說,袁紹后悔怎么自己就沒想到只帶騎兵,無奈之下,只能令孫堅為前部。

李翊朝孫堅抱拳一禮,感謝道:“文臺兄實乃吾大漢棟梁,李翊慚愧!”

孫堅一笑,正色道:“驃騎大將軍所帶騎兵本就無法攻城……”

兩人相視一笑,李翊便裝作與一旁的曹操說話,大聲道:“本初兄深有韜略,素知用兵之道,為何讓騎兵去攻打關隘?這不是明著讓吾手下的兒郎白白送死!”

帳中諸侯個個精明,聽了皆若有所思。

曹操十分尷尬,心說李翊這家伙也太壞了,拐著彎罵人,分明就是我讓你去的,你卻往本初身上說,急忙道:“驃騎大將軍不可如此想,某一時忘記你所帶只有騎兵爾!”

大漢國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

二月上,洛陽。

太尉黃琬和司徒楊彪主持遷都,兩人敷衍了事,半個多月了,連用于搬遷的馬車和民夫都沒有征集齊備。而太仆王允倒是雷厲風行,他拉著太常馬日磾、光祿大夫蔡邕兩人,指揮門生弟子把云臺的各種典籍全部打包裝箱,唯恐書籍遭災。

乙亥日(二月初五),相國董卓以北疆有雪災,天顯災異為借口,上奏天子免除太尉黃琬、司徒楊彪的職務。天子詔準,隨即拜光祿勛趙謙為太尉、太仆王允為司徒。

漢安都護皇甫鴻聽說父親下獄,匆忙趕回京城。他和董卓在西疆戍邊多年,交情非常好。董卓看他回來了,非常高興,立即拜他為虎賁中郎將,統領南軍衛戍皇宮。

皇甫鴻拜謝了董卓,接著為自己的父親求情。

董卓說:“堅壽啊,你我多年的朋友,于情于理,我都不會為難你父親的。”

董卓立即上書天子,舉薦皇甫嵩為御史中丞。天子詔準,命令皇甫嵩帶著御史臺所有官員文卷先行遷到長安去。

王允替黃琬和楊彪求情,說搬遷一事還需兩位老臣出力。兩位老臣在京師的影響力很大,如果他們主動搬遷,會極大地促進搬遷速度。董卓同意,奏請天子拜兩人為光祿大夫。

討董聯盟雖然已經成立并且正式會盟,袁紹也如愿當上了盟主,但他卻依然是憂心忡忡。

袁紹首先擔心的就是錢糧。

黃河下游州郡連續兩年受災,去年冬天又遭受酷寒,再加上朝廷和州郡賑濟無力,災民越來越多。雖然這兩年已經北遷兩百多萬災民到北疆的幽州和并州,但大部分都是黃河以北郡縣的人口,黃河以南的形勢依舊非常嚴峻。泰山附近郡縣的小規模暴亂此起彼伏,這兩年一直就沒有停歇過。所有人都感覺到一場可怕的暴亂風潮正在醞釀當中,這股風潮一旦爆發,將如狂飆一般席卷中原大地。

先帝曾經為此下旨,命令各地州郡征募郡國兵,門閥富豪自建義兵,以便迅速剿殺流民的叛亂。但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平叛效果并不好。相反,流民叛亂的規模越來越大,抵抗也越來越頑強。

尤其是去年十月谷物成熟后,各州郡為了準備這次討伐,幾乎沒有賑濟,結果惹得天怒民怨。先是老天連下暴雪,流民饑寒交迫,尸盈遍野。然后就是暴亂,頻繁的暴亂,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

雖然這些小叛亂大部分都被官軍迅速撲殺了,但流民的怨怒已經達到了極致。這時,蟻賊余孽司馬俱、徐和、管承等人趁機在泰山舉起了黃巾大旗,各地叛亂首領以及流民紛紛聚集而去,大暴亂一觸即發。

這次為了討伐董卓,冀、兗兩州和河內郡的兵力幾乎是傾巢而出,而青州和徐州也有部分州郡舉兵響應。這么多郡國兵和各地門閥富豪的義兵聚集到陳留郡的酸棗,后方兵力的空虛那是顯而易見的。

黃巾軍會不會趁機發動大暴亂?

這個問題袁紹和眾人心里都有數,在暴亂已經成為流民的習慣,成為他們繼續生存的手段的時候,暴亂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

從中平元年張角率領百萬大軍暴亂以來,黃巾之禍就成了大漢國的一個頑疾,經久不衰,歷平不止,到現在已經成了家常便飯了。無論是天子還是大臣,都已經麻木了,熟視無睹,見怪不怪了。

對于州郡而言,流民太多,暴亂也太多,即使有心去剿,也沒有那個精力和錢財。有平叛的錢,還不如拿去賑災來得實惠。

當然了,暴亂越多的地方,官員們也越富裕。既然不平叛,那么黃巾軍一來,大家只好把城門一關,給他們鬧去。沒有武器沒有食物的暴民久攻不下,自然也就三三兩兩地散去了,這就是大部分郡縣的平叛之策,也是流民叛亂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的主要原因。

如果沒有今年冬天的這場大雪,黃巾之禍也許像過去一樣,波瀾不驚,對討董大軍形成不了威脅。但老天偏偏在正月下了大雪,結果風起云涌,頓時掀起了驚濤駭浪。

這個浪何時打下來,每個人心里都有數,應該就在今年四月春耕的時候,也就是說,滿打滿算,還有兩個月時間。

兩個月后,如果冀、青、兗、徐四州爆發黃巾大叛亂,聚集在酸棗的大軍至少有一半要急速撤離。

如果城池給黃巾軍占了,這些州郡官吏們就不是有沒有飯吃的問題了,而是在哪里落腳的問題了。根基都沒有了,還打什么仗?

討董大軍兵力龐大,缺少幾萬軍隊不是什么大問題,即使影響了軍心也沒什么關系。只要能保證糧草的持續供應,能持續維持這種威懾的局面就行。

但問題是,黃巾軍暴亂如果控制不住,愈演愈烈,甚至威脅到四州的安全,這個麻煩就大了。討董大軍不但有糧草盡絕的危險,而且更有全軍覆沒的可能。其次,就算控制了暴亂局勢,但春耕時間肯定錯過了,到時大片田地荒蕪,那明年的日子又怎么過?

如何應對這場驚天動地的黃巾風暴?如何安全避過這場危機?(未完待續。)

ps:感謝秋風拂雪和蜀都狂生投出的月票,感謝秋風拂雪和伊狄哥的打賞。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