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0322章 整編大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0322章 整編大軍

第0322章 整編大軍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20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大漢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一月底,天子召集眾臣朝議。

尚書令盧植呈述當前國內局勢。

西涼戰場形勢堪憂,叛軍首領王國率軍圍攻陳倉已經三個多月了,雖然校尉皇甫鴻和胡軫堅守不退,但小小的陳倉城早已不堪重負岌岌可危了,而左將軍皇甫嵩和前將軍董卓因為糧草和天氣等原因,至今還滯留在槐里城。

冀州戰場目前進展順利。大將軍率軍一路猛攻,連克強敵,已經把黑山黃巾擊退了。現在大將軍的軍隊正在向魏郡方向挺進,估計在四月春耕之前可以平定冀州叛亂。

青州和徐州戰場目前都很困難。青州牧劉虞連遭敗績已經退到了北海,青州北部郡縣幾乎都讓蟻賊司馬俱和管承的叛軍攻占了。徐州牧陶謙不敵張饒和徐和的叛軍,已經退到了彭城堅守。不過青徐戰場的這種危局會隨著大雪和即將來臨的饑荒得到緩解。

去年青徐二州七郡國水災,顆粒無收,蟻賊雖然在十月暴亂的時候大肆擄掠了一番,但那些糧食根本無力支撐上百萬的蟻賊度過漫長的冬天。糧食一旦吃完,接下來就是饑荒,蟻賊不撤就是死路一條。

遼東戰事已經全部結束,高句麗、扶余和三韓等遼東異族徹底臣服大漢,所屬地區全部并入大漢。征北將軍李翊奏請朝廷,在遼東設立新的遼東都護府,管轄遼東地區。

征北將軍李翊已經率部由泉州城趕往并州。

雖然北疆大雪連綿,路途難行,但將士們還是克服了一切困難,在預定的時間內到達了預定的前進基地。

依據陛下的旨意,從年前開始,北疆各路大軍除遼東張郃所部之外,就已經開始了休整,到二月底結束。也就是說,從三月底開始。北疆大戰隨時可以展開,大軍隨時可以出塞作戰。

接著盧植詳細介紹了北疆大戰的籌備情況。

他說道:“……經過征北將軍府的努力,目前北疆大戰所需的糧食軍械等各類物資已經基本備齊。隨軍民夫也已經從去年冬天遷移到幽州和并州的災民中征募了大約二十萬。”

“只是這二十萬民夫遠遠不能滿足出塞作戰的需要,還必須要再征募三十到四十萬民夫。但征北將軍李翊上奏折說。這部分民夫的征募要等到四月底五月初,也就是春耕結束之后。這絕對不行,陛下要下旨督促李翊務必在三月初完成六十萬民夫的征募。”

天子說道:“李翊擔心抽調大批精壯民夫后會嚴重影響春耕,朕覺得他的擔心還是很有道理的。幽州和并州的人口現在越來越多,沒有糧食讓他們吃飽。后方就不穩,后方不穩還打什么仗?朕同意李翊的上奏,先保證春耕,至于出塞作戰,遲就遲一點,影響不了大局。”

朝中不贊同出兵的大臣也還存在,代表人物是司空劉弘以及光祿勛劉博。

聽了盧植和天子的話,司空劉弘率先站出來說道:“陛下,如今青徐蟻賊肆虐,西涼叛軍未平。出塞作戰的條件根本不具備。要想出塞作戰,必須先解決國內的叛亂。我們不能說有錢有糧了就可以同時在三個戰場上開戰,這純粹是誤國之說。鮮卑人先是連遭敗績損失慘重,后又為了爭奪王權爆發內戰,此時的鮮卑實力和檀石槐時期的鮮卑實力相比差距懸殊,兩者之間有天壤之別,擊敗他們易如反掌,我們何須這樣著急?”

馬日磾立即反駁道:“劉司空只看到了鮮卑實力的削弱,并沒有看到胡人聯盟對我們形成的巨大威脅。北疆的大雪一旦化去,春天來臨。萬物復蘇,胡人的元氣就會迅速恢復,而我們因為行動緩慢,遲遲不愿出塞。大軍也就失去了趁勝攻擊的最佳良機,政府大草原的難度將會大大增加。”

光祿勛劉博說道:“馬太尉沒有到邊塞打過仗,不知道那里的情況。在大草原上,冬季很漫長,覆蓋在草原上的大雪要到三月前后才能化去。也就是說,我們最快也要到四月底才能出塞。然而六月又是大草原上的雨季。如果雨水充足,整個夏秋都有大雨,在這種情況下,胡人將占據很大的優勢。他們可以來去自如,而我們的步卒卻不行。”

頓了頓,劉博繼續說道:“所以出塞作戰不是馬太尉所想象的那樣簡單,我們不但要準備充足,更要把握適當的時機。當年夏育等人出征大草原的大敗,我們有一半原因是敗在大雪上。如果那年大雪不是提前來臨,我們至少可以撤回來一半人。那次出擊塞外,我們就是八月出塞的,當時大草原上的雨季已經過去了,正是出擊的最佳時機。”

光祿大夫袁逢嘲笑道:“按照劉光祿所說,北疆大戰要到八月才能開始了?到了八月,水草豐茂,牛羊肥壯,胡人勢力大振,我們出塞作戰的難度就更大了。胡人既然能在冬天打仗,我們為什么就不行?征北將軍麾下不是有數萬鐵騎嗎?由這些鐵騎在前廝殺,步卒隨后跟進,大軍定會勢如破竹所向披靡。”

劉博無奈地說道:“我們出塞是收復失去的邊郡,不是遠征大漠誅殺胡人,這兩者之間的區別請諸位務必要理解。以占據土地和城池為目標的大戰和以驅趕胡人擊殺胡騎為目標的大戰有根本區別。此次出塞作戰,我們的目的是收復邊郡,是奪回城池,是解救被奴役的百姓,出戰就要做到萬無一失,所以準備充分是重中之重,務必不能倉促。”

司空丁宮說道:“劉光祿說來說去,無非還是擔心國內的叛亂會影響出塞作戰,導致北疆大戰失利。但從目前的局勢來看,西涼叛亂早日平定的可能較大。皇甫將軍在奏章中說,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勝。陳倉雖小,但城垣堅固,守衛嚴密,不易攻破。王國兵力雖強,但久攻不下,叛軍必然疲乏。皇甫將軍打算趁著叛軍疲乏之時發動攻擊,以求一戰而定,他有絕對的把握在三月之前擊敗叛軍。”

“西涼叛亂如果平定了,剩下的無非就是青徐蟻賊。剛才盧尚書已經說了,青徐蟻賊因為缺乏糧食,很快就會陷入饑荒,撤兵逃遁泰山看來已是必然。在兩處叛亂皆能平定的情況下,及時發動北疆大戰難道還有什么后顧之憂嗎?”

朝堂上大臣們的爭論越來越激烈,北疆大戰到底何時開始成了大漢國在新年里的頭等國事。

征北將軍李翊抵達并州后,第一件事就是召集麾下眾將商議整軍的事。

早在朝廷確立了北疆大戰的總體策略后,皇甫嵩就數次寫信給李翊,和他商討北疆大戰的具體實施辦法,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他到并州后立即整軍。他希望李翊趁著北疆戰場連番勝利,麾下將士士氣高漲的時候,立即對北疆大軍進行整頓,力求讓各部將士消除隔閡,減少矛盾,上下同心,為北疆大戰夯實一個最牢固的基礎。

李翊也有這個想法,在泉州的時候就經常召集麾下眾謀士商量這事,大致的整軍計劃早已成形。

李翊擬建八大軍團三十軍,大軍人數二十二萬。

騎兵軍建三大軍團九軍共五萬四千人。一個軍團包括三個軍共一萬八千人,一軍六千人,每軍設三部,每部兩千人。

甲字軍團由趙云統帥,乙字軍團由張郃統帥,丙字軍團由高長恭統帥。

步兵軍建五大軍團二十軍十六萬人。一個軍團三萬兩千人,一軍八千人。每軍設三部步卒,一部戰車。

丁字軍團由岳飛統帥,戊字軍團軍由關羽統帥,己字軍團由張飛統帥,庚字軍團由穆桂英統帥,辛字軍團由徐達統帥。

征北將軍直屬親衛鐵騎軍六千人,由太史慈和典韋出任親衛軍的正副統領。

李翊把這份北征大軍的整軍方案送到了朝廷。天子和眾臣仔細商議了一下,一致通過。這么大的事,竟然沒有爭議,這在朝堂上還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天子隨即下旨批準了北征大軍的八大軍團三十軍建制。同時遷李翊為征北大將軍,持節鉞,督領北疆三州兵事,率軍準備出戰塞外。

事實上,天子和百官對李翊整軍沒有異議,是因為他們各自打著小算盤的。在他們看來,北疆大戰結束后,天子可以利用這種建制迅速把征北大軍的所有軍隊交給八個軍團的將軍,從而把李翊的兵權完全剝奪。

因為大軍分散為八大軍團,各個軍團都有統帥,李翊即使不在了,大軍也不會陷入混亂。即使中間有一兩個軍團叛亂了,也還有其他諸軍團進行鎮壓。

等北疆逐步穩定了,天子就可以慢慢把這八大軍團統軍主將逐個征調回京,最后北疆各地剩下校尉統領的諸軍了。各軍平時駐防各地關隘和軍營,沒有天子的兵符誰都無法征調。

這樣,整個北疆大軍對大漢國的威脅就算徹底解除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