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的星球開拓第二百八十三章 防護力場與能源汲取設備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從零開始的星球開拓 >>從零開始的星球開拓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八十三章 防護力場與能源汲取設備

第二百八十三章 防護力場與能源汲取設備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16日  作者:使命召喚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使命召喚 | 從零開始的星球開拓 

趁著有時間,曹川規則模擬起防護力場。www.u8xs`它與偏轉磁場最大的區別就是偏轉磁場作用面積極小,光從防御效果看僅僅是略微削減,而無法徹底消除傷害。

而防護力場,最基本的要求是能隨意構建形狀,支撐起足夠的面積,有辦法抵擋住來自外界的動能沖擊。

于是,僅僅是這么簡單的描述,涉及到好幾樣技術問題。

第一如何自由構建形狀,起碼傳統的光這種能量是沒辦法當作一層薄膜包裹飛船的。

第二如何有效抵擋住外來傷害,假設是動能武器,一個炮彈起碼要穿透大氣層這種厚度這種密度的阻擋,威力才會有效減少,于是力場的厚度不會低,還得保證不會影響到飛船內部。

類似的疑問有不少,導致科學家一直夢想使用能量作為飛船的防護手段,相對物質而言,能量的可消耗性更強,但實際上,防護力場一直是科學界尚未突破的天塹。

“讓我想想,究竟要怎么點科技樹呢?總覺得是不是差了點什么…”規則模擬顯示出模模糊糊的結果,慢慢的,曹川找到了防護力場的第一步技術要求,那就是誕生有些年頭的無線輸電技術。www.u8xs`

“使用成熟的無線輸電技術,就可以制造出一個穩定的,外放的球型力場。只要想辦法增強無線輸電塔的功率,就可以讓它的功能從傳遞能量,變為散逸能量,起到保護我們的作用。”

“無線輸電技術最大的缺點能量損耗,因為防護力場的工作場合總是在真空,不會因為穿過空氣而損耗,以及想辦法讓無線輸電塔維持封閉場,能量持續循環,消耗的能量最起碼將降低95。”

“加強力場的厚度到5o米以上,譬如電磁炮的炮彈,隕石。大氣層,都會遭到能量場的阻礙導致動能減少,質量減少,就能解決第二個問題。達到足夠的防護程度。”

防護力場是無法防護能量的,防護能量的工作還是交給能量吸收裝甲板來得有效,技術方面更加成熟。

否則,既要防護物質,又要防護能量。起碼還沒有一種能量會對另一種能量產生出抵消的效應,除了價格貴到極致的反能量,而顯然,這玩意最多是只能供科學家們實驗用,絕對沒有奢侈到用在軍用領域。

3只蘿莉對著一張防護力場塔的圖紙竊竊私語。

“是要在飛船上部署多座防護力場塔來產生球型力場嗎?”

“是的,否則通過一座防護力場塔工作,不光浪費能量,還會影響到船員和飛船內部。&&8小說www.u8xs`”

“節省能量方面,通過沈氏激效應來解決?平時,防御力場會以較低的功率運行。等到感應到外部物質切割力場,力場塔會在o.1秒的時間內,功率暴漲1o倍,從而加強阻滯效果,攔住危險的大家伙。”

“的確如此…經過反復運算,哪怕是讓防護力場塔工作在真空環境,保持封閉場狀態,消耗的能量還是有些恐怖,不得不引入更多節能手段。”

蘿莉一只只的問,在她們看來。防護力場是有不少問題存在的,哪怕這些問題其實不是問題,是現有技術能夠解決的,如果她們沒辦法想通。就談不上制造了。

蘿莉工作起來,曹川接著考慮起一個成熟的,足以滿足1oo年后需要的能源汲取設備。

不過這回,經過規則模擬,他現,原來星流補給技術還是不成立的。算得上是一條錯誤的道路,哪怕他們研究出了氫氦聚變能技術又怎么樣,他們從宇宙中獲取到更多,同時,更加先進飛船只會對能源產生更高消耗。

因此稀薄的星塵物質永遠沒有辦法有效緩解矛盾,隨著規則模擬的進行,他還是把目標放在了恒星與氣態星球上面。

這兩種星體主要構成物質都是氫氦,區別是恒星的環境稍微苛刻點,表面上千攝氏度的溫度導致他們無法輕松靠近,唯有它們才足以滿足未來飛船的大胃口,并且隨著飛船的度的增加,往來不同恒星補給的時間成本會大幅降低。

“假設有一種裝置,讓我們的飛船靠近星體以后,便捷的挖出一大坨氫氦出來,再輸送到飛船里面,那么,問題就解決了。”規則模擬的結果如此顯示。

一個更加形象的畫面出現,一艘能源枯竭的飛船以1ooo公里/秒的較低度掠過木星大氣層深處,接著飛船放出一艘更小的逐月級飛船,承受高溫和高壓的分子級材料組成的外殼,哪怕是靠近太陽,半人馬阿爾法b都不會有大問題,甚至是被日珥,耀斑等宇宙災難近距離上觸碰,都不會出事。

飛船內部是空蕩蕩的,隨著它接觸到外面無處不在的能源,飛船宛如鯨吞一樣張開大口,炙熱氫氦被壓縮裝入,迅的冷卻化為液態甚至固態,數量達到2oo噸,直到裝滿。滿載而歸的逐月級飛船接著回到母船,高高在上的母船距離星體更遠,在補給過程中幾乎會有風險。

等到將逐月級飛船里面的高壓氫氦物質傾倒出來,這些高品質的能源很容易利用,按照現世代的技術,過濾出其中o.o2的氘氚,氦3,哪怕是幾噸足以滿足飛船長時間的需求;而等到氫氦聚變能誕生,這些能源甚至能1oo的利用干凈,就更不用擔心開采回來使用的問題。

“要對逐月級飛船做些改造嗎?”曹川自言自語,能源汲取設備的生產倒是沒有什么涉及瓶頸技術,可是因為要改造飛船,肯定要花上段時間。

幸好暫時不缺時間,下面他又是花了2年時間,將銀河回響號上的一艘逐月級飛船改造為能源汲取飛船,就這樣,銀河回響號的技術水平再度拉開現有人類技術一大截。

目前防護力場與能源汲取設備僅僅存在銀河回響號內部,事實上,兩樣是適合普及,應用廣泛的技術,不光可以被用在飛船,那些飄蕩在宇宙當中的空間站,地面建筑都可以應用。

想象下,直接在軍事基地外面套一層防護力場,將讓動能武器的威力大減,讓它變為一座不落要塞。

在恒星的軌道空間上建造大型能源汲取站,抗衡著數千攝氏度高溫,強電磁場的同時,可以持續的開采出能源,用于聚變,這才是真正可行的戴森球實現方式。(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從零開始的星球開拓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