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的星球開拓第一百三十一章 轉基因大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從零開始的星球開拓 >>從零開始的星球開拓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一章 轉基因大會

第一百三十一章 轉基因大會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16日  作者:使命召喚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使命召喚 | 從零開始的星球開拓 
正文

自由燈塔國,密蘇里州,曹川現在的落腳點在這里。

“主人,世界第14屆轉基因大會將在幾天后進行。通過投資部門的聯系,得知東銀河公司期望加入,大會組委會方面表示非常歡迎,并且放給你最好的門票。”

曹川看了看自己手頭的門票,果然是最高級的特別嘉賓身份,不光相關費用全免,還享受著種種的其他待遇,而需要付出的是,自己得在大會上言,主持一項課題的報告。

事實上,每年的轉基因大會,就是一個科學成果的報告大會,來自世界各地的生物學家都會在這里匯報他們將轉基因技術應用在植物,動物,細菌身上的成果。

而近幾年,隨著星球開拓的火熱,轉基因大會吸引到的觀眾數量也是直線上升,因為地球上任何的原生生命,都是沒有辦法在異星上直接生存的,如果沒有花費巨大代價營造出相應的溫度,濕度,營養環境的心理準備,那么,使用改造過的轉基因生命無疑是更好的選擇。

在這一方面,夜兔國早走在前面,在火星桃源港,有著過十多種具備耐寒特性的作物,牲畜廣泛培育,在滿足火星方面需要的同時,大量出口到小行星帶。

包括月面基地,還有月面都市,杜吉管理下的好幾處大型種植場,養殖場,也使用夜兔國進口的品種,才避免惡劣環境帶來的可怕死亡率,以及極低的產量。

因此,轉基因大會是一件對不少人意義重大的事情。

此刻,偌大的會議室座無虛席,人們聽說今年又會有不少的新轉基因生物誕生后,翹以待大會的開幕。

曹川坐在最前面,對于悶在實驗室,溫室當中的科學家,他的樣貌是完全陌生的,從來沒有出現在任何一本科學雜志封面上,只因為東銀河公司沒有向這些雜志投稿,他也不需要通過投稿獲得名聲,掌握全套科技樹的他,自己攀科技就足以創造出一個文明,當然看不上這些。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持續變化的,因此讓他覺得東銀河公司崛起后,他們得瞄準更大宏大的事業,那就是改造整個社會,讓人類文明都徹底的投入東銀河公司的懷抱才是自己想要的。

想要達到目的,又不是通過強權,方法有許多,無論是經濟,文化還是科學技術,在這些領域的影響力越大,就會輻射影響到更多人,哪怕這些人根本不是東銀河控制范圍內的移民,也會因此知道東銀河公司,也就達到了他改造社會的目的。

在經濟,文化方面的影響一直在做,包括和世界5oo強公司的合作,科學神教的傳教活動等等,現在,輪到科學技術。

第一天,照例是開幕式,跟人們腦海中的開幕式差不多,通常而言不會有太多干貨,更多是出于宣傳目的。曹川表現的相對意興闌珊,不怎么感興趣,一直在跟娜娜,白蓮聊天。

下午是分會場,每個分會場僅僅占據不到幾十平方米的空間,這樣小討論而非大報告式的分會場,對于想要深入了解的人而言絕對是福音,雙方可以進行充分平等的交互。

因為時間沒有這么多,他選擇幾樣最感興趣的,比如夜兔國的生物學家講的關于借助苔蘚類生物,用來改造大自然的項目,歐羅巴13國聯盟講的是異星環境對動物變異的研究。基本上,所有的報告都細微到一個足夠小的領域,科學研究也通常如此,不可能一下子弄出一個曠世理論,通過不斷的積累,總結,才有可能找到大自然的根本規律,再是理論到應用。

而曹川當然除外。

“苔蘚類生物,地球上最原始的植物之一,它們的誕生時間過2o億年,廣泛的分布在多種多樣的環境下,生存能力遠比植物頑強的多,因此也適合異星環境。”

大屏幕上通過全息投影,展現出一片分布在荒漠環境下的苔蘚類生物,經過夜兔國生物學家的培育,已經在一座山頭上繁育出一片足夠大的地方。

而因為有了苔蘚的存在,于是導致氧氣的誕生,土質改造等等細微變化,雖然還是無法生活在冥王星,水星這些極端惡劣的環境,由于是放羊式的,沒有成本,所以實際價值仍然不可估量。

等到苔蘚對所處環境完成一定程度的改造,再加入更多的其他生命,甚至是高等植物,動物,構成一個稍微復雜一點的生物鏈,就形成了更為完整的生態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內部自我循環,既不會導致強勢生命獨霸一方,也會讓弱勢生命猶有生存機會,也可以讓自然環境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因為參與改造的生物更多了嘛。

夜兔國生物學家的報告相當吸引人,雖然無論什么程度的環境改造都會是個巨大工程,帶來驚人的成本和時間,所以到底應該是自然適應人類,還是人類適應自然,其實是個暫時沒有定論的問題,像是曹川進行基因調整,就是為了讓人類適應環境,而夜兔國提出的環境改造技術起了一個不錯的開頭。

來自歐羅巴13國同盟的報告更偏向數據總結,講述的是異星由于沒有大氣層,天然低輻射,還有其他種種迥異地球的環境都會讓動物們加進化。

如此暴烈的進化,會導致非常可怕的死亡率,甚至帶來物種滅絕,但是換個角度看,由于人類的技術水平尚未到隨心所欲創造基因片段的程度,所有具備相應功能的基因片段都是通過自然篩選的方式獲得的。

只不過現在原生生命的基因已經通過基因圖譜工程篩選的差不多,不管怎么進行轉基因,科學家都必須依賴這些已有基因拼拼湊湊。

這意味著如果地球上五大界總數接近1oo萬種的生命當中甚至沒有一種是可以生活在零下15o攝氏度環境下的,哪怕是靠轉基因依然做不到。

現在,有了這些生活在異星的生命變異后的基因樣本出現,代表著困擾生物學家們的素材來源問題有望解決,異星或許將成為培育出各種新基因的天然溫床。


上一章  |  從零開始的星球開拓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