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415章 后路被截,糧道中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415章 后路被截,糧道中斷

第415章 后路被截,糧道中斷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08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明崇禎五年七月,東江鎮叛軍首領孔有德于青州府紫荊關下,大破山西巡撫孫傳庭所部七千明軍,而后以精銳騎兵追殺三十里止,明山西鎮守總兵官王繼勛拔劍自刎,孫傳庭于亂軍之中得親衛死士掩護拼殺而幸免于難,但是隨即被朝廷下旨捉拿問罪,但朝廷使著已然發現,渡過黃河之后,已不再是朝廷官軍控制的地方了。

自從四月間漕運斷絕一次之后,山東地界的漕運河段再一次被封閉了,而這次的情況比上次更糟,因為朝廷手里已經沒有一支能夠迅速平亂的大軍了,上回有關寧軍鐵騎,這次呢?!

“好,如今拿下了沂水縣,就能威脅官軍運糧通道,我聞官軍遣派大將黃龍在此鎮守,真是天助我也,當日的仗,總算該算算了。”孔有德如今是意氣風發,舉手投足間有股指點江山的意味,畢竟他已經大獲全功了!

算上自家的兩千七百多人的精銳騎兵和各部流寇湊集起來的一千多騎兵,總計四千精銳外帶超過三萬的步卒,他的實力,已經足以形成一個大的戰略集團,哪怕駐守萊州的明軍和青州的明軍一起來戰,也不是他的對手了。

何況陸續傳回來的消息,無一不是好消息,甚至在安丘駐守的,是原東江鎮廣鹿島副將尚可喜,其擁軍一千五百騎兵,五百步卒,實力強勁,又見孔有德率軍至沂水縣,打垮了前來鎮壓的孫傳庭部之后,遂派麾下參將許爾顯帶親衛四人,秘密潛入孔有德大營之中通傳消息。

“你說什么?大元帥李九成已經死了?”當孔有德從許爾顯嘴里聽聞了李九成的死訊時,頓時感到震驚萬分,如果這是真的,那就代表著他出發前往登萊的最后障礙被掃除了,只要打垮了明軍,他就一定能獨掌大權。

“末將所說,千真萬確,六月底,我等奉命從皮島,廣鹿島和遼東衛南下渡海而來,有一日李元帥率兵出城欲掃平朝廷大將軍炮的威脅,為已故加四川總兵彭友模親自cao炮擊中,而后傷重不治身亡,如今登州城內,已經是白衣素縞,魂幡招展,人人皆帶白衣!”許爾顯也有幾分不忍,畢竟在城頭死戰的都是他們以往東江鎮的人馬,這如何能夠忍得啊!

再說了,調集他們南下的軍令,原本是按足額發放糧餉,但是由于明軍內部關寧軍已經在事實上占據優勢,所以留給東江鎮兵馬的自然就少了,這頓時引來了金恒聲和尚可喜的不滿,而黃龍與沈世魁則各自忍耐不提,

“好!本元帥如今統天下兵馬十萬,已攻下兗州府,泰安府,沂水府,如今揮兵向東,若尚兄弟肯起兵響應,咱們先殺黃龍攻取青州,斷絕官軍的后路,而后以主力兵馬直撲登萊,一舉將明軍主力殲滅,則天下可定也!”孔有德從未如同今天這樣興奮過,

一則李九成死去,遲早東江鎮都是他的,因為曾經的東江鎮叛軍三大統帥的李九成,陳有時已經戰死,只剩下了孔有德一人了,剩下的如同耿仲明這些人,昔日都是他的同僚或者部下,地位根本不可能威脅到他。

而現在欲作為內應的副將金恒聲和尚可喜,則是沒有起兵時的威望,登州城內的四五萬軍民,是不會聽從他們的號令的,所以,只要孔有德打垮了眼前的明軍,那么整個東江鎮的實力就被他一人收入囊中了。

“我家將軍盼望元帥久矣,只要元帥肯進軍青州,我家將軍在南,必定手刃明軍來援之將,叫元帥順利攻取青州!”許爾顯說的這番話可是真真切切,因為無論是誰,在這時候見到孔有德率領的這支人數近乎于四五萬的主力大軍,都會感受到明軍末日即將來臨。

這可不是說的玩笑的,哪怕尚可喜還是朝廷的忠臣,他也不敢說在登萊打了半年的明軍,還能反身和這支軍隊接戰,屆時兩支四五萬的主力夾擊六萬明軍,任誰來指揮,都難以避免崩潰,仗打到這個地步,實際上已經可以說是結束了。

“傳令下去,命本部騎兵為先鋒,直撲青州和廣陵,取官軍屯糧之所,而后東進登萊,與他們決一勝負!”孔有德大聲命令著自家麾下將領和義軍首領,各自收拾兵馬克日北上,而后,許爾顯以尚可喜條令軍符并親筆投誠信件為質,又匆匆趕回沂水府尚可喜駐地。

“來啊,速速派人秘密帶口信給金恒聲,邀他在萊州一起舉起義旗,為大元帥爭取時日,我大軍即刻整軍完備,率軍北上高密,平度,切斷明軍退路!”尚可喜聽聞孔有德精銳四五萬大軍北上的消息之后,隨即也跟隨起兵響應。

而后以參將許爾顯率人馬圍困安丘縣衙,斬殺縣令,開糧倉廣募兵馬,湊足三千多人后,詐稱數萬,從安丘北上,用許爾顯率本部三百騎兵,五百民夫走北線攻取壽光,迎接孔有德大軍,又以參將班志富領步卒五百,統民夫三百,攻昌邑,自統兵一千多騎兵主力,攻取平度州。

于是天下震動,登萊明軍莫不啞口無言。

“果然還是要走到這步了,罷了,傳令下去,各部收拾行囊,今日立旗起兵響應。”金恒聲內心底是一直知道尚可喜的打算的,畢竟他自己也有這種打算。

那就是因為黃龍,張燾,沈世魁這三個人,已經不值得他們效命了,無論其中何人,都是只顧自家的小人,當年劉興志謀求皮島總兵一職不果,起兵反叛,是黃龍和沈世魁驅除并誅殺了他,在此期間,尚可喜是出于維護東江鎮整個體系不崩潰而出手相助,如果沒有他的兵馬動手,黃龍和沈世魁并不一定能得手。

但是等到事后,黃龍借孫元化撤島為名,排擠了張燾,獨占皮島,又企圖拉攏尚可喜,但被沈世魁從中阻擾,于是尚可喜遂率兵憤而返回廣鹿島,從此擁兵自重,不問戰事,但與沈世魁之間的恩怨算是就此埋下,但此時,還走不到決裂的地步。

后來是因為黃龍不得人心,為沈世魁從中架空了權利,雙方鬧得不可開交,朝廷為防有亂,派副將毛承祿前來調和,但毛承祿為沈世魁暗害,差點身死,這就讓出身東江系的這些大將心中更為怨恨了,所以無論是對黃龍還是沈世魁,這些出身東江鎮的兵馬都無好感,張燾由于事先跑的快,到登州任總兵官,后來登萊叛亂,他因涉世不深被放走,也是因為這里。

所以,這次朝廷再興軍令,十日下三道嚴令命沈世魁率軍撤島南下平亂,又因大金女真乘東江鎮內亂和遼東行都司衙門防備空虛乘機進軍,沈世魁怕事后朝廷震怒,于是率水陸兵馬八千跨海而來,一方面是履行朝廷的命令,一方面是避開韃子的兵鋒,以圖自保。

而眼下,朝廷也不想過分刺激東江鎮剩余的一萬多精銳,于是分黃龍駐守青州,尚可喜兵不過兩千駐守沂水府,金恒聲本部三千人馬駐守萊州,而沈世魁率三千人馬駐即墨,反正都是讓他們看守后路,結果這一下,孔有德率軍東進,其四部后路精銳,當即反了兩路,整個明軍的后路,就一下子被切斷了。

孔有德在進軍青州的途中,自領遼東軍大元帥,封耿仲明,尚可喜,金恒聲為副元帥,封毛承祿,毛永芳,李自成,張獻忠等為大將軍,其余人馬各有封賞,此時,遼東軍兵馬三路已有精兵十萬之眾,而聚集在此的明軍只有六萬,而且萊州和青州府之間的糧道已經被切斷,囤積在登州前線的軍糧,只供大軍數日只需,

金恒聲起兵之后,以內應開萊州府,一日而下,先前數萬東江鎮叛軍圍攻了數月之久沒有被攻下的城池,竟然在一日被攻破,這一下,明軍的退路被徹底的攻下。

七月十五日,尚可喜率精銳騎兵一千多人,攻取平度州,殺朝廷調度轉運官員并朝廷軍馬數百,于萊州東面與金恒聲匯合,兩部人馬四千多人,而且又攻取了南面的高密作為掩護,而后率軍向北監視,又打垮了來襲的兩路官軍前鋒,殺傷百人上下。

原本朝廷在登萊前線的大軍,還以為后路只是暫時被切斷,這下確切的得知金恒聲和尚可喜反叛之后,大為驚怒,于是先調膠州沈世魁西進平亂,又從圍城部隊中抽調精銳數千西進,企圖打通糧道,可是沈世魁此刻已經是擁軍觀望,而在青州的黃龍則是自身難保,

從登州城下急速而來的明軍一鎮總兵官麾下將領又輕易被東江鎮叛軍擊潰,于是局勢在一瞬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就是六萬官軍主力,只有七日之糧,如果后方通道不能被打通,那就有崩潰的危險,因為囤積在青州的糧草再多,他們也吃不到!(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