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407張 李張攜手入山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407張 李張攜手入山東

第407張 李張攜手入山東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03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您的位置:


作品:

字數:

河南歸德府,義軍幾路匯集于此,聲勢浩大,周遭明廷官軍紛紛把守城池,緊閉城門,莫不敢出戰,反而怕賊軍來打,也算是個奇怪的現象了。∷,

當然,這也不怪他們,蓋因為地方明軍軍戶,本就稀少,特別是地處中原腹地,土地肥沃,衛所林立,開國二百多載之后,凡屬的宗室,地方鄉紳,衛所將領一代代的侵占下來,輪到普通百姓和軍戶時,他們也沒什么好日子可過了。

所以離開戶籍,成為逃人也就在所難免了,以九邊的衛所逃亡了六七層軍戶為例,河南這邊的情況就更加嚴重了,由于沒遭受什么大的戰亂,這一帶就成了侵占農田和軍田最瘋狂的地方之一,甚至絕大多數的軍戶,都成了駐守軍將的私產,他們遮掩下面軍戶的戶籍和產出,從中獲利。

借助著朝廷軍將的身份,他們儼然一個個成為了新的地主,算上地方讀書人收到的捐獻和宗室侵占的田土,留給軍戶的就更加的稀少了,他們不僅每年要向朝廷繳納足夠的軍田產出,剩下的部分,還要給將領繳租,最后留下給自己的,甚至比普通農民的還要少。

因為他們的身份,就決定了這個朝廷不滅,他們就永遠是軍戶奴隸的身份,如果逃亡,是按照軍規戰法當作逃兵來處置的,軍將甚至可以在報批行都司衙門之后,直接將他們處斬,這樣,除非舉家逃亡的,單個的軍戶,是不敢輕易逃跑的。

按照歸德府的情況,這里駐扎的兩個千戶所和因流寇肆虐后調進來的一個千戶所,總計兵力該有3300多人才對,但實質上,除開某種臨時征召而來的農兵之外,他們的兵力甚至沒有超過1500人,這還是在流寇威脅的情況下才有這么多人馬。

至于戰斗力,那就只有天知道了,讓他們勉強憑借城墻駐守,都夠嗆,更別提主動出城野戰去攻擊張狂的賊寇了!

“真賊娘,這些個官軍都是背著烏龜殼子的,生死就是不出城啊。”匯聚到歸德府的流寇將領張獻忠,最近倒是抖露了威風,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為何突然就感覺到有底氣了。

如果李璟在這,或許會告訴他,他這輩子,與官軍作戰,互有勝敗,最后還跑到四川稱王,建立了短暫的大西政權,可以他生命中,卻有那么一個注定無解的敵人,

左良玉,這位傳聞中專打張獻忠的渾人,細數左良玉的戰績,實際上并無太多出彩的地方,這個人,出了名的欺軟怕硬,賊寇強勢的時候,他率軍接戰,一向是避而不戰,哪怕賊寇如何張狂,他也不發一兵一卒去攻,大多數時候都以保全自家實力為主。

但是也算是蒼天給這對相愛相殺的璧人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出了名的能死戰的張獻忠和欺軟怕硬的左良玉一旦對陣,除開歷史上谷城再起中,張獻忠打了左良玉一個措手不及之外,其他任何一次,左良玉但凡遇到張獻忠,無論什么情況下,都能打的張某人狼狽逃跑,甚至很多次都是身邊只剩下幾個人勉強活命。

甚至在最后楊嗣昌督師進軍四川的途中,張獻忠被西進的左良玉和南下的賀人龍聯手打的即將崩潰,結果呢,張獻忠給左某人去了一封不知道存不存在的信,里頭有一句關鍵的話,即將軍立功,多數是平賊,平誰呢,打的就是我老張,不然您能有今天的地位?

要是哪天我滅了,那你昔日養寇自重的把戲,少不得被朝廷看穿,而且待到國家平定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那么將軍如何自處呢?

就此,賀人龍率兵北歸,左良玉收兵回鄂,張獻忠才逃開一命,重整旗鼓之后攻取了襄陽,殺死了襄王,順帶坑死了當時的首輔楊嗣昌。

“出城了又能怎樣?城池叫咱們打破了又能怎樣?難道你忘記了去年咱們在遼州的事嗎?即便我們勉強占據了遼州,也打不贏前來追擊的官軍主力啊!”李自成此刻已經知道王自用和高迎祥兩部義軍被剿滅的消息了,但是他不知道秦軍正急速南下,明軍無暇東顧的消息,但是哪怕知道,他也沒辦法去阻擋,畢竟東進的秦軍比明軍更兇殘啊。

“那倒是,可是咱們就這么繼續呆在歸德府等著那個所謂的孔有德帶兵前來接受咱們的兵力?”張獻忠有些不爽的說著,按說他們這種不甘居于人下的義軍首領,本不該聽從來自西邊命令的,可是誰讓對方拳頭大呢。

而且現在的局勢越來越壞,在南面,是湖廣行都司的三任總兵把省界已經徹底給堵了,西面呢,則是盧象升所率的四萬明軍主力,碰都碰不得,更別提繼續向西逃竄進入陜西和山西了,那非得被秦軍活生生揍死不可。

而向北呢,則是黃河天險,另外明廷的京營和保定總督麾下的精銳也同時沿河布防,義軍別說渡河去流竄作戰了,恐怕是剛過了河,就被聞訊趕來的明軍包圍了。

眼下,只有往東去,匯合所謂的五萬東江鎮大軍,才有出路,而且經天津南下的軍糧,借助商隊的掩護,在定陶和曹縣一帶山區里藏著,只需要東進,他們就能獲得數以千石的糧食可以食用,并可以得到東江鎮三千鐵騎的幫助,一旦在山東站穩了腳跟,從此就是蛟龍入海,大雁展翅,一發不可收拾咯。

“我也算是瞧出點動靜來了,西面那位,實力雖強,但是和全天下的地主作對,恐怕也沒那么輕松愉快,畢竟他志在天下,而非殺盡天下人,所以這就是咱們的機會,你且看,在河南和宣化京城一帶,都被他們的兵力拖住,明軍不敢全軍南下對付咱們,”李自成借著前幾日到來的秦軍信使的話,與張獻忠說著,

“所以咱們只要東進,匯合了孔有德,攻擊登萊腹地的明軍背后,爭取一戰成擒,往后的山東之地啊,就是咱們弟兄的了!”

眼瞧著李自成眉開眼笑的說著,張獻忠卻有幾分不安,他抬頭低聲詢問道,“如果孔有德屆時替登萊解圍,坐擁所謂五萬東江兵馬,威逼我等,則為之奈何?”

“怕他作甚,我們在歸德現在也有七八部的兵馬,合計起碼少說得十萬之眾,況且秦軍信使不是說的明明白白了嗎?孔有德是遼東人,他和山東地方怨恨已深,是不可能徹底融入到一起的,屆時咱們弟兄打敗了山東明軍,與他約定好,勝利之后,取山東和南直隸交界兩府給我們駐扎,屆時他有騎兵之利,必然會揮師向河南,甚至向北進攻京師和遼東,而我們呢,”

“你的意思是,屆時和孔有德共分山東,他向中原和遼東,咱們哥兩取江南為安身立命之所?”張獻忠的眼中也漸漸顯露兇光,畢竟這種謀劃的結果,與他們現在的處境是有天壤之別啊。

“不錯,屆時我們取江南之地,廣招兵馬,坐等孔有德和李璟小兒在北方大戰,無論誰分出勝負,都是奄奄一息,而后我等以明太祖朱元璋號,從南到北再統中原腹地,你我共分江山。”不得不說李自成想的不錯,哪怕在絕境之中,也能叫他想出這等美事,而且還依照著準備去做。

當然,日后的事誰說的清楚,當年燕王朱棣脅迫寧王一起造反,還說將來平分天下呢,結果就是分封在遼東的寧王改封南昌,甚至連王府三衛的兵馬都被限制了,還少不得后世子孫挨了一刀剮,找誰說理去?

張獻忠對這話,也是不信的,反正屆時大家各憑手段就行,明太祖朱元璋憑借兩淮地主集團的精銳從南向北統一了中原,在此之前,他首先擊敗了盤踞南昌和荊襄的陳友諒,所以這江南也是有分法的。

蘇松和浙江肯定是重中之重,而湖廣和江西,經過這兩百年來長足的發展,也是不差,屆時這兩位少不得要廝殺一番之后,才能決定主次,在此之前,他們得和孔有德匯合,一起東進進攻山東,站穩腳跟之后再圖南下。

“就這么定了,我們兩部裹挾剩余兵馬,先侵吞小股,然后東進曹縣和孔有德的遼東兵馬匯合,一起向東進攻登萊,打敗了朝廷軍馬之后,再圖其他。”這種美事,當然要干啦,張獻忠又不是蠢,

“好,就這么定了!”李自成見他同意,于是當即傳令兩部的義軍將領入帳,由于同期歷史上,高迎祥和王自用在西邊吸引了明廷圍剿部隊的主力,所以在東入歸德的李自成和張獻忠也漸漸展露頭角,到如今,又收編了一些王高二人的部將,實力壯大的厲害。

其中李自成有青壯四千,裹挾婦孺兩萬多人,詐稱十萬。

而張獻忠有青壯兩千五百人,裹挾婦孺一萬多,詐稱八萬。

兩部合在一起,又就近侵吞了些婦孺和義軍小股軍馬,實際人馬五萬出頭,其中能作戰著不過七八千人,一路出歸德,往曹縣而來。(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