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386章 孤王要天下,而非眼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386章 孤王要天下,而非眼前

第386章 孤王要天下,而非眼前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23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昭陵秋書名:

“主公,上月銅鏡,胰子并山陜土特產各商戶本地經營合該二十二萬一千四百兩,上繳省府三萬三千二百一十兩,凡屬百抽十五,另有商戶份額上繳王府湊足整數五萬兩,各地其余賦稅八千二百,由于未到秋稅,所以大致上,便只有這般多了。。。”

李登高拿著賬冊,帶著一幫新任命的戶房郎中和文書一大清早就進了秦王府,這已經是最近幾個月的慣例了,每月初十之前,尋個日子,將上月所得各項款項明細抄錄出來,送交秦王府留存。

李璟一面聽著,心思卻有些詫異,只將一封賬冊拾起,單看了一眼就搖了搖頭,

“凡屬配軍者,十二個軍各軍招募新丁,操練所支出,另有調撥沿途糧草撥給,單說第三軍從平陽開撥到天井關前線,便足足支出一千一百兩銀子,這是何等大的一筆支出啊,六月各將官,兵丁,并山西陜西文武官員俸祿,一應撥給,所需三十二萬,本地缺額仍在二十萬上下,你們要快些拿出個章程來,勿要拖了孤王的后腿。”

負責撥給軍需糧餉并統籌軍需的戶房主事,原明廷陜西三邊有司衙門參議江明曉聞言頓時皺著眉頭,上來道,

“主公,二十幾萬大軍,雖屯田營各部自有備著糧草,但十個野戰軍,一旦滿編,凡屬二十五萬人馬牲畜,每日糧草,便需六千石之多,每月需近二十萬石,耗糧如此之重,另需鹽,茶,肉食等。合該銀錢便是三十萬,如此一項,各軍每月總需銀近六十萬之眾。這還不算軍需兵器,火炮彈子等。若長期以往,下官只怕國力枯竭,民不聊生啊。”

他本作為明廷高官,自然對此等賬務最是敏感,加上李璟出臺任用的新式記賬法,一目了然之下,各種缺額,更是觸目驚心。凡屬現在屬于省府各庫的缺額,每月竟然高達四十萬之多。

還沒等李璟問話,他又道,

“主公仁義愛民,乃圣明也,但山陜之地,永不加賦,只取三成供養秦王,而且勞役還需給銀給糧,此等仁法。古今未見,足見秦王乃古今第一愛民之君,但國有言。無銀不穩,軍有言,無糧不穩,古今中外,莫不如是,一年兩季,安得糧草不過百萬之眾,但與國力匱乏,長此以往。和解也?”

原屬山西太原推官宋愚生,現任山西左布政使也同時出來勸解道。“秦王殿下,江大人言之有理。如今山陜之地,雖然官員不少,但終歸有個由頭,每月所需還是個小數,但是各軍卻幾乎是個無底洞,一旦要填滿,那咱們還過不過了?”

眼下這些人,無論當初是出于無奈,還是投機,反正現在都站到李璟這邊來了,一個個升官進爵,雖然日子比以前過的清苦些,也暫時未能找到貪腐的有效方法,但是這些人一個個的卻充滿了干勁,那就是跟著李璟,搞不好過上幾年,就是從龍之臣了。

按照高勛的話來講,他在明廷,撐死了一個大同鎮總兵官,而且妄圖和李璟作對的話,身死族滅都是輕的,屆時史書著重提及一筆,妄拒天兵,愚蠢至極,死不足惜那才是叫人恐懼的,那個苦哈哈,愿意和初生的太陽作對?這不是趕著送死嗎?

所以,這些人啊,無論是為了自己的前途,還是為了自己的身后名也罷,都要使勁的幫襯著李璟,去完成統一中國的霸業,但是現在這么一瞧,他們都傻眼了,那就是坐吃山空,秦王李璟制定的稅收政策和實際并不符合啊。

單以糧食計算,別看現在屯田營搞的如火如荼,但是每一季能夠上繳秦王并支撐軍隊作戰的,只有不到二十萬石,當然,這也和剛剛開始大規模屯田有關,但是這點糧食,夠干什么用呢?也就是全軍一個月所需,一年兩季,不過兩月所需,剩下的十個月,都需要從民間或者外地購買,以軍隊口糧七分雜糧,三分主糧這樣的最低標準算,一石糧食在本地購買的均價都要一兩五,而從外地購買,則需要二兩以上。

一年十個月,便是二百萬石,這么巨大的糧食缺口,那里是輕易能夠補上的,哪怕李璟用山陜之地幾乎所有的賦稅一起補上,也不能補足。

“夏稅不是已經入庫了嗎?都與我說說,山西,陜西布政使司衙門一共收攏了多少錢糧?”

家大業大,不比以前了,李璟如今也沒什么好辦法,畢竟從格物所出產的東西和賺取的錢糧,都需要在各地大型建設,要興修水利和招募閑雜,叫這些人有活干,有飯吃,才不至于讓他們繼續為寇,禍害鄉里,但是這個規模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全山陜各地有多少地方等著他們去干啊。

“回稟秦王,山西布政使司衙門一共收取各地稅賦五十二萬石,其中番薯一項占據五成之多,這種只能喂養牲畜,并撥給屯田營充當軍餉,要是給了前線大軍,非得出問題不可。”

山西巡撫魏伯安也無奈了,秦軍一日不解決后勤補給,一日不解決稅賦和支出的平衡,那他就一日不得安寧,要知道,這可是涉及山陜一百一十萬戶近七百萬民眾的安危啊,要是秦王哪天扛不住了,那這天下還有活路嗎?

陜西巡撫胡春來因為五六月底陜西糧補,特意從西安趕到太原,原本還想沖李璟伸手來著,這下一聽,頓時傻眼了,合著現在整個地區缺額每月都是數十萬兩,他還伸手,這不是找抽的么。

李璟壓了壓身子,傷神的問了一句,“當初的清繳的那批古董字玩,都送到京城和江南去了嗎?”

他記得自己當初查抄地方大族和王府,可是得了不少東西,如今整個秦王府留下來的都沒幾件,全部被拿出來準備換銀子和糧食了。

李登高聞言,頓時一愣,稍稍有些為難的說道,

“秦王殿下,這其中許多,都是珍寶,我雖命人收攏,但是您貴為王爵,身份何等尊貴,豈能無有此等寶物傍身啊。”

也不是說他舍不得這些古玩玉器,但是李璟的臉面,就是山陜七百萬民眾和三十萬大軍的門面所在,如果連他都活的清貧,那自己這些人,干嘛用的?豈不是打了整個山陜文武官員的臉嗎?

“休要多提了,孤王的臉面,是靠山陜的百姓和三十萬大軍一刀一槍打出來的,而非這些身外物,傳旨下去,但凡各地,不許留存任何奢華之物,一應上交國庫,換成錢糧,孤王志在天下,等席卷中原之后,此等身外物,應有盡有,誰要是私藏公物,中飽私囊的話,休怪孤王不念舊情。”

李璟騰地一下起身,身外物有什么作用?放在那里也就是個觀賞的作用,他如今身為西府秦王,手握重兵,有千百萬軍民拼死效忠,還怕沒有面子?

于是一指方才出列的陜西巡撫胡春來,

“陜西下半年所需農田水利撥給,一共二十五萬兩銀子,從孤王的內庫先出,待日后國庫有余再算!”

當年好歹搶劫也有個兩三百萬兩之多,何況錢糧之數,只是看著短缺,但各地的府庫和軍用倉庫,都是滿滿當當的,這些個大族,還是真有錢啊,哪怕按照李璟這般擴軍,也足足能支撐兩年之久,也就是說,在崇禎八年年關之前,他是不需要為這些考慮的。

何況,他的秦王內庫之中,商路暢通無阻,各家的分成每月都有十萬銀兩分潤,一年下來,也是百萬之巨,什么私人國家的,在李璟的念頭里,朕即國家!孤王的,也同樣可以分給三軍享用,一切的目標,都只為了奪取江山,江山社稷在手,還怕不能享受?!

“姚德全,傳旨府中即全山陜大族,私蓄奴仆者,圈地占民者,一律重懲,孤王以定例,秦王府凡屬丫鬟,家仆者九十九人,用不增加,各地軍民凡依照此例遞減,擢令天策衛在各地嚴加探訪,一有發現,立即命有司衙門捉拿法辦。”

姚德全乃李璟身邊親衛出身,戰場上受創勉強救活回來,用藥物養著,現在倒還算好利索了,但是重活干不了,李璟見他讀過幾年私塾,辦事井井有條,就特意將他帶了過來,如今當了秦王府的大管事,也算體己人了。

“王爺,這點人手,偌大的秦王府,何以照顧的周全啊。”

一聽這話,他頓時傻了,別說昔日秦王府成百上千的丫鬟仆人,就提現在,留下來的也有二百人之多,不僅要照顧秦王妃,還有長公主殿下,本來就不夠,還要裁撤,這不是要他的老命嗎?

“既然地方大了,那就開側門,將獨立的院落全部充作辦公衙門,正好省了孤王召見大臣的時間,傳令下去,從今日起,命六房全部在秦王府辦公,將多余的房子全部騰空,孤王要的是天下,而非如今,你懂么?”(未完待續。)

您的到來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喜歡就多多介紹朋友來吧!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