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370章 群英薈萃,悲劇的王自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370章 群英薈萃,悲劇的王自用

第370章 群英薈萃,悲劇的王自用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15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遠在密縣的左良玉永遠都不會明白,他錯過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選擇,如果可以提前預知的話,他寧愿爬著到鄭州向孫傳庭謝罪,可惜,人生就是這樣,每一個選擇都會帶來相應的后果,無從改變也無從選擇,因為不能主動掌握命運的人,都是可悲的。

和左良玉命運相仿的,還有王自用,這位坐擁十幾萬大軍,準備拿下滎陽新鄭的義軍大元帥,此時意氣風發的瞧著天色漸漸明朗,在他的身后,是陸續出營列陣,準備做最后一擊的整整三萬流寇,

其中包括他的絕對王牌主力三千老營死士和一萬多青壯,這股力量,甚至可以輕易的碾壓滎陽的守軍,在他看來,只要自己這支部隊上去,滎陽的明軍,就該崩潰了。

可惜他同樣不知道的是,從河陰和滎陽中間,猛沖過來的那支明軍主力,已經距離他不過十里的路程,主帥秦翼明以麾下一千多騎兵帶白桿兵八百,為先鋒軍,舍棄大軍,直撲滎陽城下。

而位列鄭州以西的一個小鎮之中,河南巡撫盧象升,與山西巡撫孫傳庭的部隊終于匯合,這支擁有超過一萬五千人的大軍,在做戰前最后的任務分配。

“盧大人,你乃朝廷欽命的剿援總理,當以你為先,下官所率各部兵馬,均為大人調遣。”

不是孫傳庭不想爭這個位置,而是盧象升無論是加銜,還是手頭握有的兵力,都高過他,為了避免內訌造成延誤戰機,孫傳庭只能退讓,以盧象升為本部統帥,協調指揮各路援軍。

“既然如此,本撫在此謝過孫大人,此一戰,皆你我同心協力。自當一并向前。”

盧象升內心怎么想,沒人知道,但是嘴上,卻說著漂亮話。又熱情的邀請孫傳庭一起入了一處宅院,為了體現兩者協同無分上下的關系,還特意讓人準備了一把椅子,就放在自己的身側,以示二者之間平等的關系。

當然,這只是名義上的罷了,實際上,軍事指揮大權還是由盧象升一人而決,頂多詢問孫傳庭的意見而已。

“諸位,此距滎陽十二里之遙,天色還有一個時辰就放亮了,王自用此人,不是天數,妄起刀兵涂炭生靈。乃人神共憤也,今本撫與諸位一道,誓破此敵也!”

盧象升先請各位軍將升帳,一番大話提起士氣之后,就準備著手安排作戰了,

雷厲風行向來是他的本色,為朝廷效命,是他的本份,所以沒有多余的話,他直接上來就進入了主題。指著一副大圖,叫各位軍將上來道,

“斥候來報,王自用用兵毫無章法。只以各部分散包圍滎陽,而外只在南面安排一支軍馬防備昌平和南陽兵馬,足見其狂妄自大也。”

“諸位請看,北面有秦總兵親自統轄的京營九千兵馬,最是精銳,足可以切斷王自用北逃之路。如他不能回歸河陰,匯通他的留守人馬,那他就只能選擇西去,或者東逃。”

等盧象升說完這些,孫傳庭沉思一會,也跟著說道,“西邊進入河南府,但南陽總兵王忠,正率數千主力,從汝州走洛陽包圍堵截,這條路不是那么好走,況且河南府緊鄰山西,我素聞那李璟雖然不聽朝廷號令,但是麾下兵馬,對流寇也是一并照打,他要是走入此地,就算進入絕境了。”

朝廷的官軍,不怕流寇來戰,就怕流寇四處流竄,茶毒地方,這才惱火呢,如果屆時王自用跑到河南府,那就不怕了,屆時以主力威壓,堵住往湖廣跑的通道,他無論是進入陜西,還是北上山西,都是死路一條。

“正是如此,只觀王自用等用兵之法,素聞流竄,此必往東來,以期進入開封內地,往歸德去匯合其余賊人,我等以軍馬以逸待勞,必可建全功也。”

盧象升點頭稱是,對孫傳庭的提議頗為意動,只是甚至連他,都忘記了自家的謀劃里,還缺失了關鍵性的一環,那就是南面如何?

得虧孫傳庭知道,他得副將王繼勛暗地里的提醒,猛然間驚醒過來,出口道,“北有秦總兵,西有王總兵,東有撫臺親自領軍,數萬兵馬一起威壓,那王自用未必不肯聽從,若往南走密縣逃奔,為之奈何?”

這話,就是擺明了不相信左良玉的為人了,要是朝廷大軍辛辛苦苦的堵住了王自用,結果左良玉那邊出了問題,直接放跑了這股流寇,怎么辦?

“孫撫臺此言?”

盧象升一愣,怎的聽這個意思,孫傳庭是充滿了對左良玉的不信任啊?可是一想到自家曾經命令左良玉的軍令,都被無視之,他頓時就擔憂起來。

“撫臺勿憂,末將愿帶石柱營立即出發,側敵南下,從東南面圍堵賊寇,若左總兵不愿出軍相助,我以三千石柱營精銳,亦能阻止賊寇突圍,只是屆時,請撫臺速速發兵來援,切勿叫我孤軍奮戰。”

馬祥麟請戰心切,頓時出來請兵先行,畢竟一旦大戰開啟,功勞是無算的,他也沒想獨占,但是走南線,勝在穩妥而且關鍵,也容易露臉,這年頭,為朝廷賣命,也得為自己考慮一點啊。

“好,有馬副將此等英雄,本撫甚是欣慰,馬祥麟張鳳儀聽令。”

盧象升稍微沉思一會,自己和孫傳庭的兵馬合兵之后,有一萬五千人,其中有天雄軍在,他就什么都不擔心,當初分石柱營一起行動,是看在這支兵馬能夠機動作戰,他手頭必須要握有一支騎兵才行,現在這么一看,

讓馬祥麟率軍南下,既可以堵截流寇分兵而走,又能發揮石柱營的戰斗力,所以他立即下令這支軍隊,馬上出發。

“末將在!”

馬祥麟張鳳儀夫婦,立即起身接令。

“命你二人,率石柱營八百騎兵,兩千步卒,立即南下,配合左總兵作戰,堵截流寇南逃之敵,若左良玉畏戰,你二人當引兵步步為營,不得浪戰,堵住流寇主力就是大功一件,其余只等我親率大軍來援,”

“喏!”

馬祥麟大步上來接過軍令,然后猛然轉身而去,不多時,帳外就響起大軍出發的馬蹄聲,各軍早就準備好了,只等一聲令下,便可以隨時出發。

“許成名何在!”

盧象升大喝一聲,現在是全軍出擊的時候了。

“末將在!”

援豫貴州總兵官許成名大步向前,

“本撫命你引本部三千五百人馬為左翼,聞鼓進軍,若軍潰,定斬不饒!”

“喏。”

“楊廷麟,你為后軍,多設旗幟,迷惑賊軍,若后軍亂,定斬不饒!”

“喏!”

“再請孫撫臺,領本部二千人馬為右翼,同時進軍。”

“善。”

“我引中軍親自上陣,再借清水營副將王繼勛為先鋒官,兵將八百,再給一千,擊鼓進軍,各部直抵滎陽城下,與秦總兵大軍共同擊賊,死戰不退!”

“死戰不退!”

于是,天雄軍,山西兵馬并清水營共計一萬兩千人,浩浩蕩蕩分三路出發,各軍相隔三里,齊頭并進,直撲滎陽。

而在北面,秦翼明親率白桿兵主力先走一步,位列大軍前出五里之地,而后有參將張士儀,楊正芯,陸宗美各領兵馬兩三千不等,得總兵先走,他們也是膽氣豪生,在說了,打賊兵,也沒什么畏懼的,于是北路大軍九千人馬,如同狂風卷過,迅速南下。

事實上,無須交戰也知王自用處于險境了,他的北面,是秦翼明的九千兵,單單這一路,他就打不過,更別提東面有那位領兵勇猛,作戰不畏死的盧象升和孫傳庭了,西面也是王忠所率的幾千南陽精兵,

南面是昌平鎮和石柱營的七千兵馬,這簡直是大明朝廷現在能拿出手的超豪華陣容了,單單拿出一個,他都不一定打得過,何況現在是群英薈萃,一起來打,他能有個還手之力,就算祖宗保佑了。

可惜現在某人壓根一點消息都沒收到,別看兩支撲過來的主力距離他都只有十里左右的距離,但是流寇大軍嘛,附近留守巡視的斥候兵,難免開個小差什么的,加上對這事也不上心,結果在先頭部隊接觸中,一觸即潰,

幾乎是被追著一路猛打,連示警的機會都沒有,這年頭,十里地,沒有狼煙,是絕對不可能做到有效示警的,而在看到朝廷主力兵馬追殺過來的情況,鬼才有空點火,那逃命的工夫還嫌少呢。

于是,王自用苦逼的指揮著主力,進行圍城前最后的動員,絲毫沒有察覺來自于身后的威脅,這簡直是致命的。

因為他的部隊配置是極不合理的,所有的主力都在內線準備攻擊城池,而外圍,僅僅是一些老弱婦孺,壓根就沒什么戰斗力,甚至他們能不能給官軍造成一刻鐘的影響都是個問題。

“為國捐軀,就在近日,賊寇如若破城,必屠殺無算,爾等想想城中的家人,安能為賊所侮辱也?”

在城頭,傅傳珠也在做著最后的動員……(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