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339章 一意向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9章 一意向前

第339章 一意向前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30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其他網友正在看:


“噗,砰”靜寂的山野,突然傳來兩聲猛響,讓在前面開道的正白旗一個牛錄頓時大驚,圖門索額牽著戰馬的手一下放開,然后迅速向馬背上伸手取了盔甲和兵器,并大吼道,“快穿甲!”正等他們奮力著甲,分發兵刃時,一個正白旗的斥候兵遠遠奔走過來,大聲的喊道,“主子,前頭有明軍巡山官軍出沒,怎么辦?”一位正白旗的白甲,帶人正巡視山野,突然與明軍小股巡山部隊遭遇,大驚之下,以弓弩射之,當即射殺一人,可是教導鎮被派出來的這個隊,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事先駐扎在代縣以西,根本不知道眼下的情況。請大家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說在出發前,他們得到的軍令,也是正常巡邏,壓根就不知道任何明細,也只有這樣,他們才不會走漏消息,哪怕被俘遭到嚴刑拷打變節,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何況他們還不定打不過韃子的先鋒軍。走主道南北對進的兩只小部隊,頓時迎面碰到一起,雙方都沒有心理準備,韃子這邊都穿著甲,約莫七八個,而羽林軍教導鎮以一個什為單位,號十一人,四人穿甲,七人著火銃,見韃子之后,立即舉槍就打。雙方以一個拐角為遮掩,迎面只有二十步不到,所以無論是弓箭還是火器,都能給予對面造成巨大的傷亡,那畢竟火器要比弓弩強,一輪射下來,韃子兵斥候當即倒了三個,其中兩人生死不知,而羽林軍同樣倒了兩人,有一人被射中要害,當即倒地。“快撤,這是韃子兵,快發信號,向后方預警!”領頭的什長。

由于一直落在后面補充偵查,所以一時還能指揮部隊,他將幾個手下布置在拐角處,伸出火銃戒備,然后迅速朝什里扛著信號炮的小兵招呼一聲,頓時信號炮中三道儲存的火藥升空,造成了更大的影響。而在遠處,后續分散跟進的整整一個隊。也同時察覺到這邊的情況,故而迅速搶占高地,以一個什上來接應,在得到準確的消息之后,上報隊率,而隊率稍微一沉思,不知道這究竟是遇到韃子的主力,還是小股先頭斥候,故而是戰是走。拿捏不定。“隊率,對面韃子兵一出手便是七八人之多,自古斥候著,未有全走小道的習慣,周邊叢林,必定有其斥候大隊,咱們孤軍冒進。

要小心后路啊。”一個年長些的什長,眼見自家隊率有上去立功的想法,頓時高聲勸解了一句,韃子兵,沒那么好打,眼下他們就傷了一人。死了一人,還不如先慢慢退回去,再從長計議。“快將傷員帶走,你帶本隊,嚴守高地隘口,若韃子敢追,就打他一家伙。然后再撤,咱們慢慢和他耗,傳令兵!立即向周圍報訊,就說咱們發覺了韃子的小股部隊,快去!”布置完這一切,他倒有幾分安心了,反正依托地利和火器瞬間擊發的優勢,多殺傷幾人也是好的,與此同時,后續緊跟的一個正白旗牛錄,也紛紛著甲完畢,各個手持兵器弓弩,又派人朝后方報訊,然后以主力各自分散,企圖上來拼一拼,畢竟他們也想搞清楚對面南蠻子軍隊的虛實,如果是一支大軍,那他們就得小心應對了。

“什么?發覺了南蠻子的先鋒?有多少人馬?”阿巴泰極度震驚了,他們走小道,兵力施展不開,雖然女真人叢林作戰最是厲害,但是這終歸是條小道,要是敵人放一把火,就不知道要損失多少部族的勇士了。“回稟貝勒,南蠻子只有小股部隊,據說前鋒銳健士來報,乃迎面撞上,雙方皆是瞬間拼殺!我家主子,請貝勒速速增援。”斥候當即帶來了全盤的消息以供上頭分析,當然,他正白旗出身,眼下歸多爾袞統帥,自然對阿巴泰也就談不上多少尊敬了,更因為滿洲八旗內部之間的矛盾和競爭,原本作正黃旗的現今正白旗,對如今的兩黃和正藍旗更談不上什么好感,防著才是真的。如今正白旗本為多爾袞旗丁,但是為其一母同胞的阿濟格統帥,按照歷史上,這次本該由他統帥左翼大軍攻打宣大,但是此次征討察哈爾途中,其不慎摔傷左腿,而多爾袞隨軍不敢輕離,故而分兵正白旗兩個牛錄與濟爾哈朗,隨同入關,此次被分到阿巴泰麾下作戰。“只有小股部隊,怎敢畏懼,回去告訴你家額真,如若不迅速擊潰其小股步軍,當論刑罰。

”阿巴泰一面給自己穿著戰甲,一面大聲的呵斥道,什么時候起,滿洲八旗居然還畏懼起南蠻子的小股部隊來了。“貝勒爺,此乃小道,兵力施展不開,我聞似有火器擊發,此地弓弩施展不便,貿然上去,恐怕平添勇士傷亡,何不遣派大軍分作兩翼,一起壓上,全殲這股明軍呢?”亢得時壓抑住心頭的慌張,故作平靜的向他獻策,阿巴泰沉思半刻,想著要是正白旗不肯聽令,他難道還能硬扛著兩旗的沖突,折罰嗎?于是大手一揮,命身邊的一個正藍旗牛錄,瞬間分作兩部,,朝前頭進發。只是計算雖好,卻是一廂情愿,那羽林軍一隊,本就兵少,見韃子打龍旗白邊,早知是滿洲正白旗下屬韃子,又見藍旗鑲黑,心中頓時一突,沒有那支斥候兵馬是兩個旗一起上來的,在加上韃子人數眾多,瞧著不下三百人馬,他們頓時不敢在守。“撤,此乃韃子的大股兵馬,咱們回去報信去。”故而撤走各高地防御兵馬,在這崎嶇小道中,奮力奔走,只偶爾朝后頭放槍不提。

而領頭的正白旗一個牛錄,被打死兩人,傷了一員,又見山路崎嶇,不好追趕,故而尋著他們的腳步,遠遠觀望不提。“什么?遇到了明軍巡山的兵丁?這未免也太過于巧合。”不同于傻大膽的阿巴泰,岳托就生性謹慎了幾分,突襲講究的就是一個攻其不備,如果被人發覺了,那就變成了強攻,在這種地形上強行攻擊,恐怕要多增幾分傷亡了,“此地距離出口,還有多久?”于是打馬往前追趕,留大軍于原地慢行,亢得時稍稍估算一會,開口道,“回稟貝勒爺,此地往前曰七里,有下隴谷,號代縣屬地,乃一馬平川之地!”“七里之遠,大軍前后十里,若要全出,非得半日時刻不可,我只擔心南蠻子以軍馬抗拒,如何了得?”岳托稍微一合計,覺得更加不妥當了,但是讓他就此撤兵,他也覺得可惜,畢竟在山中走了一日一夜,才見出口,若是退兵,豈非要傷了士氣?“怕甚,此小股明軍罷了,見我大軍威勢,甚至連接戰亦不敢,只抱頭鼠竄,若有埋伏,又怎么會故意在咱們面前暴露呢?”阿巴泰可不管那么多,哪怕他前頭有明軍的埋伏又如何?只要前鋒幾個牛錄出了山林,上了戰馬,那再多的明軍,也就是送菜而已!“七叔?這?”實際上岳托也就是給自己找理由,眼下見阿巴泰一心向前,在想此次南下,雖然劫掠無算,但是在山陰城下周邊,一起損失了小兩千的人馬,這可是大金國聞所未聞的事,哪怕打大凌河,聚殲祖家精銳萬余,也差不多就損失了這個數字啊,如果大軍再不能在當面尋求突破的話,那事后問責,他們臉上也不好/br“這怕那怕,南蠻子有幾個精兵?先前那小城一處,雁門一處,其余哪里還有?要是被那代縣小兒聽到消息逃走,咱們去哪里立潑天的大功?你不去,我去!”這個時候,濟爾哈朗的分兵遺患,就出來了,雖然岳托是鑲紅旗的旗主,甚至和濟爾哈朗的鑲藍旗旗主是一個級別的,而阿巴泰只是領鑲藍旗的一部,甚至連都統都不是,但兩者之間的從屬關系,不是這樣算的。阿巴泰是大金第一任大汗努爾哈赤的第七子,雖然不受重要,等黃臺吉當上大汗之后,也就封了個貝勒,但是他的身份擺在那里,就是現今大汗的哥哥。而岳托呢,雖然在努爾哈赤時代,就統帥鑲紅旗作戰,但他畢竟只是代善的兒子,與阿巴泰中間還隔了一輩呢,阿巴泰同時也是貝勒,他只是和碩額真,這身份,主次簡直都不分了。

現在阿巴泰要一力主戰,他就不能撤兵,不然的話,要是丟了正白旗一個牛錄和正藍旗四個牛錄的話,他回去也沒好果子吃,再說了,阿巴泰的話也沒錯,南蠻子的主力,攏共就那么點,能在山陰留下一點,又要防備雁門,哪里還有余力來這里堵截他們。于是沉思了片刻之后,才點了點頭,“如此,你引前鋒,,我帶大軍在后頭壓陣,兵馬直指代縣,誓要捉拿李璟小兒!”于是,大軍加快步伐,準備乘著南蠻子沒有反應過來之前,突破山道,只要進入平原,就不怕了。(未完待續。)ok/html/32/32071/index.html。

其他網友正在看...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