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301章 調關寧軍入關平亂(求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301章 調關寧軍入關平亂(求票)

第301章 調關寧軍入關平亂(求票)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10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新書,都市智能人生,馬甲sy夢飛揚,正在三江打榜,求各位看官書友給點三江票和打賞支持吧,謝謝

“撫臺,這?”

高勛剛想說這樣不合規矩呢,可是很快就被張廷拱打斷了,只見他搖著頭道,

“眼下朝廷都奈何不得他,你去試試?”

這一席話,頓時把高勛說楞了,是啊,朝廷都惹不起,他上去不也是送死嗎。

于是也不說話了,就瞧著那些個對面的將領上來扛著靈柩就走,他也就不好過問了。

等過了些許時候,身邊的錦衣衛千戶劉名撫上來,有幾分擔憂的說道,“兩位大人,朝廷給末將的人物,便是護送靈柩去山西,這下如何了得?”

張廷拱細細琢磨一會,沉聲道,“暫且緩緩,你且帶人遠遠跟著便是,我瞧著朝廷的旨意,這兩日便要下來了,屆時再細說不遲。”

“也只能如此了。”

劉名撫搖了搖頭,嘆息了一句,這算個什么事啊,就帶著自己一幫錦衣衛的下屬緊緊的跟上去了,可是走不了一會,就被對面警戒的兵丁攔了下來,他們可不管來的是誰,反正沒有自家將官的軍令,誰也不能接近。

“我乃朝廷錦衣衛千戶,爾等膽敢攔我?”

雖然是承認了現狀,但是劉名撫身上的優越感可沒被去掉,這種往日里他都不屑去瞧的低賤兵丁,居然敢伸手來攔他?

“無令上前一步者,殺無赦!”

一個乞活軍的隊正冷然的看著他,別人可能對錦衣衛會產生畏懼,但是在軍營中被灌輸了效忠李璟的思想之后,無論是朝廷還是誰,都不能讓他們放在眼里,也就更別提什么畏懼感了。

李璟入代州,連直屬上司三邊總督張鳳翼都沒去拜訪,也就別提區區一個千戶了。

劉名撫身邊的一個錦衣衛親兵。立即向前走了一步,還一邊發出一聲怒吼來,“好膽!”

可是只這一聲,他就立馬不敢再走了。一只腳抬在半空中遲遲不見放下,對面這是玩真的啊!

只見當面一百多人的乞活軍警戒部隊,直接在一只將旗的指揮下,迅速結陣,黑黝黝的槍口和長矛直接對準了這邊。當面的幾個將領更是拔出腰刀,一副只要敢再走半步,就要血濺當場的模樣。

這可不是一兩個人的動作,而是一百多人的同時行動啊,瞬間就把這些京城來的錦衣衛徹底嚇唬住了,要說作戰,錦衣衛哪里是這種身經百戰的老兵的對手,他們依仗的,無非就是自己身上這層飛魚袍。

但是說拿著繡春刀和對面硬干,他們可沒有這個本事。一旦真的廝殺起來,指不定三五刻鐘,他們就得全部戰死了。

“誤會,誤會”

后頭瞧見的高勛,立即高聲喊叫出來,他可是明白這些個兵痞的,連大同巡撫張廷拱都不被他們放在眼里,何況這些錦衣衛呢,但這是他的轄區,一旦沖突起來。倒霉的是他啊。

朝廷惹不起李璟,還不能治他的罪?于是趕緊奔走上來,不顧自己的身份勸解起來,可憐這一任堂堂總兵。突然在這時候也對這小兵低聲下氣起來。

“無令上前,論罪當死,不怕死的只管過來耍耍。”

那隊正可不認識他,就算認識也不會給他這個面子,你一任大同總兵,并非自家乞活軍的編制。誰能鳥他作甚。

“欺人太甚也!”

這會連張廷拱都看不下去了,按說他本一任巡撫,而李璟為征西將軍領陜西剿援總兵官,但是文武官員的品級,哪里能這樣算,按說當日三邊總督張鳳翼往大同過,還不是特意結交了一番?李璟仗著自己手握兵權,居然安敢如此對待自己,簡直是荒唐。

可是叫他過去斥責,他也不敢,只能氣的在原地跺腳不提。

“我的撫臺大人啊,咱們還是少惹點亂子吧,一旦變起,咱們扛不住啊!”

高勛忙完這邊又要安撫那邊,幾乎覺得頭都要炸了,這該死的,眼瞅著李璟沖這邊連個招呼都沒有,就直接領兵往回趕,他也覺得幾乎無語了。

李璟大軍,并非直接南下走山陰入雁門關,而是徑直沿山陰首先向西,走馬邑道耀武揚威之后,方才走雁門而來,全軍又留親衛鎮各一個營駐扎縣城,防備大同鎮南下的兵馬不提。

又有親衛鎮第二旅第二營走應州,先行占據沿途村鎮,與應州南下的大同三衛對峙不提,這就在雁門北邊,形成了大同鎮云川,平虜和大同三衛對陣乞活軍親衛鎮第二旅的局勢。

而在第二旅的身后,則是鄭仁寶的第二鎮主力,以第二鎮第一旅主力位列代州等內地,而調第一旅精銳防守雁門和繁峙,東出大同,山西和北直隸交界,東抗保定兵馬,北又威脅大同鎮的側翼腹地。

不僅如此,大舉東渡黃河的教導鎮和第一鎮一部,走北線榆林,綏德等地進入山西,然后加強在這一地域里的乞活軍兵力總數。

到崇禎五年三四月間,從陜西東渡黃河的乞活軍總兵力已經集結了親衛鎮和教導鎮的主力,加上原來駐扎的第二鎮和第三鎮主力,即原第一鎮兩個營,總兵力達到四萬余人。

而在漢中和西安府集結的另一部主力,有第四鎮和第五鎮兩部的主力外帶騎兵鎮一部,也有接近兩萬五千人,而陜西全境基本交給陜西守備鎮和第一鎮主力防守。

集結于山西地區的主力,由李璟親自指揮,但是眼下還處在戰役準備階段,一方面李璟以為先父守陵一月為幌子,實則調動兵力準備南下給山西的晉兵狠狠一擊,被臨時征召補足的屯田營,開始接手地方守備。

除開在偏頭和河曲一代防備河套蒙古部落的第二鎮一個營和駐扎雁門一線的兩個旅之外,其余各部主力,基本開進到臨近山西官軍的忻州和岢嵐,永寧州一線,光是在東線的忻州,就集結了超過兩萬人馬。

而黃河渡口的糧倉,也星夜向東岸運送糧草補給,陜西各地更是發民夫兩萬,日夜兼程向山西地界運輸糧草不提。

集結在漢中的西路軍,則將攻擊的箭頭分為兩個方向,一部以譚武為首,集結了大約一萬三千人馬,以招降的原屬賊軍白光恩部,打賊寇旗號,先出四川地界,開始活躍于湖廣和四川交界處,先行吸引四川官軍的注意。

而另一部則以李瑁為首,集結第四鎮主力和配合加強的一個騎兵營,以營正趙勝,打陜西賊寇余孽旗號,東渡黃河,向山西平陽府進發,沿途也吸引了一部山西地界官軍的注意力。

而兩部軍鎮主力,則尾隨其后,準備隨時攻取被截斷后路的官軍城池,行驅狼吞虎之計。

趙默笙則率軍居于永寧州,等李瑁大軍驅趕流賊一過,便假意奉宣大總督張宗衡之命追剿賊寇,反正有這么一身虎皮在,也沒人奈何的了他。

這一動,就是數萬人馬的調動,自然需要時日,天策衛和神策衛更是精銳全出,在各個地界上搜尋可能存在的朝廷探子,反正務求掃空地方,不讓他們傳遞出有用的信息。

而正好李璟又借著在清河李氏王陵守墓的時機,麻痹了朝廷的反應,蓋因為此舉稀松平常,但凡任何當為人子者,都理應如此,故而在山東山西亂局暫時未曾掃空的實際情況威脅下,朝廷也做了兩手準備。

一者,招李璟入京,許以高位掛著,然后著手剪除他在地方的勢力,但是這個方法,以一月守陵為借口,暫時擋了過去。

二者,朝廷急令被罷官去職在家閑賦的孫承宗再次掛帥坐鎮遼東,名義上節制遼東諸鎮,然后命遼東兵馬祖大壽余部和吳鑲,高第等集結關寧精兵,準備隨時入魯作戰。

不同于歷史上那般拖延的是,因為有李璟這個變數在,朝廷也看準了,他這是憑軍馬要挾,但要是山東之亂被平定了,那騰出手來的十總兵的部隊,就可以順勢西調,解釋圍困山西的賊寇也好,順帶威脅解除李璟也好,都有余力。

這樣,北方各地,實則兵馬都被調動起來,但山東的局勢,卻一日不如一日,因為這次,朝廷已經不再容許招撫在登萊地界作亂的李九成和孔有德部,所以遼東東江鎮的叛軍,也不再居于山東登萊地界,而是轉而以各路偏師向內陸進攻。

山東兵馬立足不穩,各地援軍協同失當,總督平賊的兵部侍郎劉宇烈更是戰和不定,聞賊至,竟然不與接戰,只堅守城池望賊肆虐地方。

先后有山東地界各地文武官員上奏祈求彈劾,但是均為首輔周廷儒呵斥,蓋因為兵部尚書熊明遇的突然告老還鄉,他在朝中的羽翼去除一臂,雖然暫時得到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徐光啟的幫襯,好歹站穩了腳跟,但是溫體仁一黨越是死命彈劾劉宇烈,他就要拼命保住他。

因為劉宇烈是他舉薦的啊,如果他一旦被彈劾去職,那首當其沖的,就是身為首輔的威嚴掃地,這遠比一個平賊總督的重要性重的多。

所以即便在山東平亂一敗再敗,周廷儒也只能咬牙堅持著,同時期待關寧軍入關收拾殘局。(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