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281章 一場豪華的升官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1章 一場豪華的升官雨

第281章 一場豪華的升官雨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31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如果明王朝還能維持在山西和陜西的統治,并且有足夠的探子的話。︾頂︾點︾小︾說,x.

就會發現,李璟那三天一叫苦,兩天一催糧,實際都是放屁,什么叫五戰五敗,什么叫缺兵少糧,都是騙人的。

從山西代州一字排開,乞活軍第二鎮主力加上代州和忻州的地方屯田營兵馬一萬兩千人,天天和大同鎮做戰馬和盔甲生意,忙的是不亦樂乎,反正一手給銀子,一手交貨。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整個大同鎮都被腐蝕的差不多了,為了多賺銀子的千戶,指揮使們,是想盡了一切辦法撈。

不僅出關去找蒙古人做生意,而且還把主意打到了隔壁的宣府鎮身上,俗話說,發財也不能忘記哥們不是,宣大宣大一條線嘛。

宣府比大同的情況就好多了,在冊十幾萬官兵和六萬匹戰馬,少說也有個三分之一,這下找到了大款,是直接拿銀子砸的。

那些個晉商們,也聞著味上來了,他們連韃子都跟賣,還怕賣給李璟?

這年頭,和誰過不去,也不能得罪銀子啊,手里握著接近兩個省地盤的李璟,查抄的大族沒有一千家,也有八百家了,銀子簡直不要太多,就秦王府里拉出來的銀子,足足就裝了五十車,更別提其他的古董玉器什么的了。

買!砸錢。

所以,宣大一線通往山西代州的商路,突然一下就火熱了起來,在乞活軍不計成本的砸銀子情況下,一條從江南出發,經漕運海運到天津上岸,或者直接走內陸的湖廣到河南府,再到北直隸走張家口。繞道宣大在進入代州的商路,就徹底的形成了。

在口外,林丹汗鐵青著臉,將一匹匹戰馬交到樂呵呵的商人手里,然后換回大量的糧食,儲備起來準備過冬。在草原上,戰馬是隨處可見的,但是要是部落的人沒了,那就都完蛋了。

要說林丹汗還得真心謝謝李璟,沒他剛開始的兩萬石糧食的幫助,河套右翼三萬戶,就該暗地里背棄他了,更在四個月后,引來了黃臺吉第三次西征。從此逃命到青海躲避,一命嗚呼。

這一次,他通過不斷的戰馬換糧食,保存了部落的精華,還得到了河套部落的真心支持,麾下足足有青壯十五六萬人,這可都是上馬就能作戰的青壯啊,這一次要是黃臺吉還敢西征。那純屬腦子抽了,林丹汗沒發起收復察哈爾的戰斗。就算對得起他了。

而乞活軍付出了搶來的銀子,不斷囤積明軍手里的盔甲和戰馬,又通過口外的商人,大量在山西囤積糧草,這一情況,自然也逃不開明廷的注意。但是誰讓代州這地界,明廷的勢力也進不去呢。

反正李璟就瞅準了一點,現在朝廷無力西顧,只要自己維持面子上的服從,朝廷就拿他沒辦法。而且陜西的局勢,也迫使朝廷得求著他,反正就是要錢要糧,不給就盡往上頭塞戰報,順帶毆打一下其他的總兵官,讓他們也發戰報求朝廷增援。

眼見朝廷還在猶豫不決,李璟頓時不干了,一發狠,催促親衛鎮和第三鎮的官兵,直接在北邊殲滅了寧夏后衛剩余的全部兵馬,同時第五鎮的兵馬,南下打了一下四川的衛所兵,這一下,可徹底捅了馬蜂窩了,崇禎帝都坐不住了。

“擢陜西剿援總兵官,延綏鎮總兵官李璟,率所部兵馬克日開撥,掃清叛逆,不得有誤。”

“臣遵旨。”

李璟笑呵呵的領了圣旨,又琢磨了一會,取了一封五百兩的山西匯票塞到宣旨太監手里,才將某個閹人笑呵呵的打發走了。

“喏,咱們一下子就多出了兩位總兵,三位副總兵,其余副將,參將,嘿嘿,朝廷這是虧本吐血大甩賣了啊!”

瞧著這封圣旨和其他的圣旨擺一塊,李璟的臉上是笑瞇瞇的,狗r的朝廷總算跪著說話了,但看第一封,

從陜西和山西地方截取稅賦七成自用,至于剩下的三成,反正李璟表示也沒看到,但是名義上起碼給予他自籌的法子了,日后搶來的,都說沒搶著就行。

然后小氣的皇帝,派人清掃了餓死耗子的內庫,東挪西湊給了紋銀三萬兩,正好和張鳳翼賄賂周廷儒的銀子一個樣,可見皇帝是真窮,大臣是真富有。

許是這次各地的藩王也被陜西的局勢給壞了,尼瑪,流賊如此兇殘,一次殺了三位王爵,在不平定,就得出大亂子了,這次的募捐,尤其以山西和河南,還有湖廣的王侯最上心,一次就湊夠了十二萬兩銀子和七萬石糧食,外有戰馬五百匹,盔甲一千副。

反正一股腦兒都給送到了李璟手里,這可是好大一筆軍需了,崇禎可日夜盼望著這唯一能挽救陜西亂局的李璟替安定地方呢,也是下了血本了。

要是被此刻仍舊躲在深山中,未曾出來的陜西巡按吳牲知道了,指不定得氣出一兩口老血來,合著當日我身為朝廷的欽差,就給十萬兩銀子來招撫百萬軍民,現在給一介朝廷叛逆,干脆就送了十五萬兩銀子和七萬石糧食?

拿到這批糧食和銀子還不算,朝廷這次給李璟上報的將領,干脆來了一場升官雨,這可是動真格的了,不是騙人的。

蓋因為陜西地界,多少文臣武將,都沒了,這可不是什么出缺一兩個,光是總兵的位置就有三四個,還有多少個衛所的指揮使,副將,參將,守備,整整上百人的空缺啊。

可是朝中呢,但凡有點后臺和眼力勁的,都知道陜西這地界,打死也不能去啊,寧愿去貴州和云南,哪怕去山東山西,也不能去陜西啊,那就是個龍潭虎**,去了就要死人的。

但是官不能沒有啊,事情還得辦,既然中央和地方都沒人肯去,甚至有接到旨意的,當天就上奏本請辭,反正病退這東西,在明朝還是好使,哪怕丟了原來的差事不干了,也不能丟性命不是。

所以這空缺出來的陜西剿援副總兵官,別跑了,直接封了李璟推薦的郭勝,直接就任了。

一介五品的守備,搖身一變,嘿!也是副總兵官了。

加上李璟不時給李瑁上點奏本,夸夸戰績,現在得了銀子,一改之前拖拉的性格,今天給你收復一個縣,明天又光復一個州,解救被裹挾的黎民多少多少,又殺死多少賊寇,崇禎一看,大大的忠臣啊,賞!

于是就出現了大明朝廷數得著的奇怪現象,李瑁這個做兒子的當了接任了甘肅鎮總兵官,而他老子,留守在代州的李登高,這次也跟著升官了,因為尤世祿也扛不住了,得,請辭吧!

寧武關名義上的總兵馬士麟走馬上任,接任山西總兵官這個爛攤子去了,空出來的寧武總兵官,本來朝里還有不少人盯著,可是現在是朝廷求著李璟的時候,這位也毫無廉恥之心,索性上了個奏本。

所言就是,反正我在陜西也呆不久,遲早被流賊打敗,干脆哪天就回山西呆著算了,朝廷一看,這都擺明了威脅上了,要不是山東亂的厲害,這樣的亂臣賊子,一準給剿了得了,不過沒辦法啊,得,李登高升任寧武總兵官。

這下可是父子同上陣,一家兩總兵了,要是算上族里的李璟,就是三位總兵官了。

這還不算,譚武因功,升任陜西都司衙門指揮同知,鄭仁寶也被冊封為寧武關副總兵官,趙默笙這次也封了個山西都司衙門的都司僉書,而其余張二麻,寧佑,陳達,梁四九等幾個軍鎮的副帥,副將的職銜一個也沒跑掉。

剩下的在山西的軍將,申正頂替了空缺的東路代州協守參將,順帶兼領了個振武衛的指揮同知,顧樸頂替了空缺的西路偏頭協守參將,兼領了鎮西衛的指揮同知,其余守備,千戶也跟著升了一大票的人。

在陜西方面,那就更別提了,李璟麾下光是正兵營的營正和入陜的旅率都二十幾個,反正參將,衛指揮使,指揮同知人手一個,都沒的跑,甚至有幾個如擒住三王的都校尉,都頂了個衛指揮同知的職銜,統帥著三四百人馬,也跟著稱起大人來了。

而李璟不僅兼任了兩個總兵官的職銜,在朝中也開始掛著五軍都督府右都督了,算是把馬世龍的頭銜都挪到他頭上來了,不過這些都是騙人的,朝廷暗地里,可沒少拉攏留守的寧武總兵李登高,時刻準備接手寧武的兩萬多精兵呢。

而且無論怎么樣,朝廷都嚴守一個底線,那就是文官,哪怕是最低級的縣令,也一個不準李璟的推薦,要說他底下秀才出身的,現在盤子大了,投靠的也多了,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啊,可就是不許。

朝廷現在雖然自顧不暇,無力西征,但是也不會讓李璟當西北王啊,反正就打定了主意,等西北山西和陜西甘肅的叛亂被撲滅了,那就著手重新恢復地方的統治,文官隔絕武將對地方的干涉,然后分批將李璟的勢力給分化了。

想法是好的,可就是架不住李璟在自編自導一出鬧劇給朝廷看啊!(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