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278章 預演的稱王建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8章 預演的稱王建制

第278章 預演的稱王建制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30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朝廷冊封了六任總兵官,一日丟了兩位,不知道聽聞這個消息之后,該如何解決了。”

李璟笑呵呵的拿著底下的戰報,給諸將分發著看。

“憑的真是好生沒道理,主公坐擁十萬精銳,縱橫山陜,居然只給個區區剿援副總兵,要俺們說,非得給個三邊總督干干,才有奔頭啊!”

張二麻麾下,如今也是人才濟濟,幾個營正如張正燾,陳橫,趙英杰,劉純安等分列左側,而匆匆從各地趕來匯聚的教導鎮寧佑,周富安,馬成梁,陳洪,廖慎凱,劉守文等分列右側。

親衛鎮第一旅八千人馬已經招募完備,而教導鎮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只有不到五千人馬,即便算上留守的教導第一營,正朝陜西進發,匯合之后也才六千人出頭。

不過此刻,大伙都是意得志滿,畢竟連戰連捷,幾乎占據整個陜西布政使司轄地,豈有不滿足之理。

現在陳橫瞧了一眼戰報,便大聲嚷嚷著不公。

他對面坐著的一人,卻是神策衛指揮使劉天文之弟,現任教導鎮督導官劉守文,聞言就搖了搖頭,

“這話不妥當,朝廷的三邊總督又如何,還不是為他朱家做奴才?”

說著,便起身走到正堂正中,單膝跪地道,“主公宏圖霸業已成,坐擁山陜險地,俯視中原,更有精兵良將數十萬之眾,某代天下百姓,代山陜五百萬黎民,懇請主公稱王。”

這就是乞活軍如今大部分人的想法了,既然已經坐擁十萬精銳,而朝廷自身難保,四處動亂,何不趁此良機,稱王建制,兵出中原。鼎定天下!

這話一出口,其余各將幾乎同時起身,就在座位前拜倒,大聲喊道。“請主公稱王!”

“請主公稱王!”

“請主公稱王!”

如此主將異口同聲高呼千歲,帳外值守的親衛,不知出了什么事,但是有那機靈的,便尋弦而知雅意。頓時也在帳外拜倒,高呼勸進,請李璟登位稱王。

頓時,此話傳遍三軍,左右中前后五營兵馬盡皆出口,三呼大王,聲音穿透天際,直叫天地震動,諸軍均是興奮著高舉兵器,然后紛紛拜倒在地。

“主公!我等深厚主公大恩。往日無非都是些潑皮懶漢,渾渾噩噩的活著,不知明日如何,如今得主公看重,總算活的有個人樣,故而請主公念在山陜百萬軍民的份上,稱王建制,剿滅明廷!”

寧佑心知總算走到這一步了,當初的寧家,無非是圖一時的安寧。才硬著頭皮跟著走,但不想見李璟聲勢愈發的浩大,到如今,坐擁西北地利。關中之險!

又有百萬軍民死命跟隨,王霸之業已成,若是他也勸進,日后少不得一頂侯爵的頂子,真乃三生有幸,祖墳冒煙啊。昔日一介縣城商賈,居然也有封侯拜相的一天。

李璟被這一聲聲勸進,弄的又驚又喜,

驚的是事先一點風聲都沒有,底下人得了劉守文這一句話,頓時就狂呼出口,幾乎讓他無從接受。

喜的是,自己播下的種子,終于生根發芽了,一連竄的勝利,已經讓他的威望徹底融入軍中,諸軍無不拜服。

可他自己心知肚明,別看現在乞活軍有這樣的威勢,那都是朝廷無暇西顧的原因,才被他趁虛而入,但遍觀全軍,哪個不是窮苦出身,即便有幾個秀才也是迫不得已才加入的。

他現在雖然占有陜西,山西等地,但是朝廷的實力還在,一旦貿然稱王建制,等待他的,就是全國調集而來的明軍,雙方要打到最后一刻,十足的不死不休的局面。

以西北擊全國,無異于以卵擊石,勢必失敗,此刻明王朝雖然日薄西山,搖搖欲墜,但是廋死的駱駝比馬大,一旦舉國而來,李璟除了自殺之外,恐怕就沒別的活路了。

于是壓了壓手,忍住心底的躁動,咬牙道,“此時不可稱王!”

諸位跪著的將領頓時一愣,劉守文更是驚訝的瞧了他一眼,驚疑道,“主公,此刻時機正好,朝廷兵馬無暇西顧,若是稱王,派精銳把守關隘,坐擁關中,成昔日霸秦之業,俯視中原,待機而動,江山搓手可得啊!”

“昔霸秦者,一統天下,而六國相互猜忌,人心不統。”

李璟搖了搖頭,堅決的拒絕著,但也不敢傷了他們的心思,畢竟自己也是有稱王執念的。

故而又小心解釋著,“昔秦統**,六國相互為戰,故而能夠各個擊破,且秦國傲視群雄,坐擁百萬雄師,”

“而今日,我若稱王,便是弱秦,兵馬將士不過十萬之眾,且新編人馬,操練不精,戰備不齊,糧草不濟,黎民不曾歸順!關隘不曾修繕!吏治不曾清明!”

“反觀明廷,坐擁天下,有京營薊遼精銳,有湖廣米糧后援,有江南財富之地,民過萬萬,兵將百萬之眾,雖天下亂民并起,義軍烽煙遍及山西,山東,外有蒙古,建州韃子窺視,但血肉還在,且享國二百載,素聞有忠義之士,”

“若我此刻貿然稱王,明廷必棄各路義軍于不顧,以百萬之眾擊若秦,則潼關高百丈,黃河寬萬步,亦不能擋其暴怒之心。”

“且秦者,有關中水利之便,天府之國為其后援,糧草齊備,可供養百萬之眾征戰,而我等弱秦之像,關中殘破,天災不斷,實力不濟也。”

“諸公,為身家性命計,為我乞活軍計,為山陜百萬軍民計,當恪守職責,休要提稱王建制之舉,以免毒害地方,誤傷我軍民性命也。”

這句話一說完,大伙頓時都聽明白了,歸納成一句話便是,咱們現在的實力,還不如朝廷,要是稱王,朝廷肯定要震怒,必定棄當面之敵于不顧,然后全師前來討伐。

而乞活軍此刻還沒徹底站穩腳跟,于是不能貿然舉事,應該先積蓄實力,繼續借著朝廷的虎皮發展,興修水利,發展農業,訓練兵馬,革新裝備,終有稱王建制的一日。

“愿為主公萬死。”

張二麻雖然名字不咋樣,可架不住人的腦子活絡,此刻聞言,頓時領頭拜倒在地。

諸將心里熱血褪去,心知此刻時機未到,但是主公是有心思稱王的,這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于是也各個欣喜,紛紛摩拳擦掌,就等立下功勞,屆時論功行賞時,暗想自家也能封個侯爵看看,那便是一生光宗耀祖了。

等到大伙都冷靜下來之后,李璟才慢騰騰的道,“如今陜西地界,剿援總兵官馬世龍所帶三千標營,已被陳達所滅,此刻大軍兩萬,云集邊境,天授不取,必受其亂!”

“寧佑何在!”

“末將在!”寧佑大聲吼著。

“命你領本部五千兵馬,分作數路,扮作流賊,取寧夏后衛駐地,但有一條,若邊軍愿降,則收為我用,叫他們換防出來,整訓之后,再分發長城隘口,嚴加戒備,不許放蒙古韃子一兵一卒入關。”

壓力是有的,五千兵馬既要防守內地,還要兼顧長城,不過寧佑心知屆時肯定不會將乞活軍教導鎮浪費在邊境上,所以趕緊點頭答應下來。

“張二麻何在?!”

“末將在!”張二麻聞言,也趕緊出來應聲。

“你帶本部八千人馬,打本官延綏總兵官旗號在后,以一部兵力扮作流賊居前,東出延綏,但有關隘,以我將令調防,然后全軍圍而不殲,若有肯降著,一并取用,但其將官,甄別下來,全部送入內地,嚴加看守,務必不許走漏消息。”

“是!”

張二麻這下就為難了,但也只能先點頭答應下來,等過后,再向李璟進言去了。

“無須擔心,我已命郭勝帶第一鎮主力,從東,南兩面同時切斷了延綏鎮的退路,而我招募蒙古部落,也同時會在東北面攔截延綏鎮的潰兵和信使,保證叫他們一個人也逃不出去。”

李璟顯然是發覺了他的疑惑,很快就出口解釋道。

又說,“同時郭勝的第二旅申正所部,帶兩個營三千人馬,從安定出兵,將延綏鎮東西切斷,叫他們首尾不能相連,你的任務,便是將成甕中之鱉的延綏兩萬官軍,盡皆拿下便是。”

“喏!”張二麻頓時點頭應是。

“傳令將官何在?”

左側站立的一個通訊都校尉立即出身跪倒。

“與你軍令一道,立即派人西去,命親衛鎮第二旅陳達所部,立即北上,取寧夏鎮,但有肯降者,一并留用,將官全部送入內地看押。”

“命第四鎮李瑁所部,全軍破靖虜衛駐地,取寧夏中衛,所得兵丁,打亂建制之后,派人統轄駐守原地,然后出寧夏鎮,匯合陳達!”

兩道軍令一下,親衛和教導鎮并第四鎮兩三萬人馬頓時動了起來。

李璟是壓根不在乎朝廷如何反應,只要沒走到撕破臉皮動真格的地步,朝廷就無法忍受打爛了全國來圍剿陜西,沒有誰敢下這個決斷,而陜西內地,南邊有第五鎮主力防備著四川來敵。(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