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271章 風雨欲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1章 風雨欲來

第271章 風雨欲來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27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昭陵秋書名:

李璟遠在慶陽,自然不會知道因為他的動作,導致了昔日三邊總督楊鶴身死,更不會知道奇葩的朝廷,竟然冊封一位擾亂社稷的賊子為剿援副總兵官。文小說`

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冊封正在作亂的賊子去平定自家的叛亂,不是賊喊捉賊么。

可是他現在哪里有閑工夫來管這個。

乞活軍各路大軍,皆進展順利。

崇禎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譚武所部兵進漢中,在漢陰擊敗朝廷漢中參將唐通,斬二百,俘三百,順利攻破漢陰城,從東面威脅漢中府治,唐通收攏余部,退守紫陽。

崇禎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張二麻領兵掃平鳳翔府,除留守一部駐守之后,兵進鞏昌府南部。

崇禎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李瑁領大軍攻破甘州和蘭州,肅王朱識鋐在逃亡中被殺,從此肅王一脈絕嗣。

崇禎四年十二月初三,陳達領本部一個營,出平虜所北上,與官軍前鋒一個百總部撞上,大戰一場,斬三十余級,殺明軍守備一員,把總一員,嚇的左都督,代臨兆總兵官馬世龍拔師退守三十里,不敢再入平涼府。

到此,基本除了延綏鎮,榆林,寧夏等地,整個陜西地界基本都被李璟的乞活軍占據了。

而仍舊在寧夏苦苦掙扎的洪承疇,又在十二月初一,遭受重創,這一日,副將史開先領兵六百駐守沙井,聞插漢部鐵騎三千進犯,竟然不敢抵抗,與收下參將守備懼棄城而逃,致使靈州守備空虛。

都督僉事,領寧夏鎮總兵官賀虎臣,按照歷史時空,本該領兵東進,圍剿陜西鎮的流賊,但今歲由于李璟這只大號的蝴蝶煽動。林丹汗乘虛入侵,他遂被留下抵御蒙古韃子的入侵。

但歷史大勢雖被改變,但某些人的膽氣卻不會變,史開先等無恥之徒。照樣視朝廷法度于無物,照樣棄城而逃,賀虎臣聞靈州有失,頓時不敢怠慢,星夜帶一千二百本部。前去增援,結果路遇蒙古鐵騎。

倉促之間,無法列陣,叫蒙古韃子鐵騎半道而擊,死傷慘重,自總兵官賀虎臣,弟賀成,子賀贊一應戰死,其余將官三十余員,盡皆未曾幸免。是役,總督洪承疇手中的野戰精銳禁沒,再也無人膽敢言及出城野戰了。

故而寧夏鎮靈州被圍,各路官軍皆不敢救援,任憑蒙古韃子如何洗劫地方百姓,也不聞不問,甚至連一兵一卒也不肯派。

但靈州一斷,到叫林丹汗瞧見戰機,即又從河套兵三萬,湊足原來的四萬多鐵騎。實兵八萬,號二十萬之眾,從靈州沙井等地入關,切斷了寧夏鎮主力南逃的退路。

洪承疇無法。只能糾集停留在石溝城的三邊主力精銳,以甘肅總兵官楊嘉謨為左路先鋒官,副將張弘業,張宗昌為右路先鋒官,自統中軍共兩萬五千人北上迎戰。

這一陣,打的極為慘烈。蒙古大軍雖然盡皆騎兵,但是裝備和作戰能力并不比明軍的強,而且洪承疇出兵之前,就決意死戰,已切斷了自家的退路,拼死向前。

此戰,斬殺蒙古韃子千人,迫使其自行解除對靈州的包圍,但是明軍亦是傷筋動骨,更為要命的是,明軍雖然進入到靈州城內,但是已經是缺兵少糧,而寒冬已經到來,士兵們卻沒有御寒的衣物,只能在寒風中凍得懾懾抖。

軍中多有凍死凍傷著,然而洪承疇卻沒有絲毫的辦法,因為他的后援已經被乞活軍徹底切斷,再也無法從陜西甘肅鎮得到任何的增援,而東去的道路又被乞活軍和蒙古大軍聯手擋住。

哪怕他有放棄三邊的決斷,也再也跑不掉了。

西邊三邊動亂,畢竟還是消息封鎖,不能全部傳遞入北京,所以朝廷一時還不能全部知曉,對事情的嚴重性,也不能預估。

但朝廷卻知道山東的事,已經不能再拖下去了。

追述這場兵變的源頭,似乎是山東主兵歧視遼東客軍所導致的,在援遼的登萊參將孔有德率八百騎兵援救遼東的途中,途徑吳橋購糧不成,與當地軍民生沖突。

恰巧遇到用光了買馬銀子的李九成,在他的脅迫下,在千總李應元(李九成之子)的響應下,這八百人馬頓時反了。

但實際可以追述到昔日東江鎮總兵毛文龍被擅殺之后,東江鎮受到的普遍歧視說起,畢竟這場叛亂波及整個山東和遼東,參與到其中的叛軍主力,大多是昔日東江鎮的遼東人馬。

四年八月,李九成在吳橋自稱都元帥,起兵作亂后,殺回山東半島,連陷臨邑、陵縣、商河、青城諸城,率兵直趨登州。

山東地方兵馬,莫不能擋,以至于讓賊軍幾盡入無人之地,叫囂殺山東兵馬,如殺草芥一半,情況愈緊急之后,登萊巡撫孫元化,急忙派遣總兵官張燾率登萊騎兵一千百,步軍三千前去抵御。

又派已經調任南京擔任右都督的,原援遼客軍浙兵總兵官張可大,率馬步兵兩千余人協同平亂。

可是張燾的麾下,大多都是原東江鎮的遼東人馬,對叛軍多抱有同鄉同僚之情,在平亂接戰的途中紛紛嘩變,轉身投入叛軍的陣型,反過頭來對張可大的浙江客軍開戰。

張可大野戰失利,率余部千余人退守登萊,再也不敢出城野戰。

又有同時在遼東東江鎮旅順副將陳有時,和廣鹿島毛文龍之子毛承祿同時起兵響應,企圖建立一個遼東武人為主的王國。

李九成和孔有德起兵之后,本意是為了鬧餉,但是開始時,并無反意,但是在吳橋等黃河以北地區長期等待時朝廷的招撫不果之后,遂開始回師登萊。

十二月二十二日,裝縮頭烏龜的山東巡撫余大可在叛軍屠殺新城軍民之后,在朝廷的嚴令之下,派中軍道,沈廷諭、參將陶廷鑨率三千山東兵在阮城店與返回登萊的叛軍決戰,但由于山東兵馬戰備松弛,在決戰中一敗涂地。

結果叛軍從此席卷山東,所向無敵。

登州城外,叛軍主力云集,站在城頭的登萊巡撫孫元化,和右都督張可大神情卻沒什么焦慮,就在方才,孔有德派軍馬三百入城乞降,似乎一切都得到了完美的解決,只要李九成和孔有德入城投降,孫元化即代表朝廷既往不咎,留原職聽用。

“都準備好了嗎?”城外遼東軍營帳之中,都元帥李九成遙望城池,冷笑一眼。

孔有德心有成竹的說道,“但請放心,我內伏兵已到,另有守城中軍參軍耿仲明,陳光福乃我遼軍內應,今夜一起動手,必能攻陷登州城。”

李九成往日受壓迫久矣,頗有幾分迫不及待的模樣,“那便好,朝廷欺我等久矣,今日一并算總賬也。”

“元帥所言甚是,”孔有德跟著附和一句,不過馬上又道,“承蒙撫臺不棄,當日與我等一條活路,今日破城,必不能加害,若好言相勸,讓其一道統領咱們共舉大事便行,切勿加害!”

話說孔有德身為叛軍實質上的統帥,心中對孫元化當初收留和活命之恩,是心有感恩之情的,故而一再強調,破城之后,不得傷害孫元化。

“合該如此。”李九成也不在意,事實上整個遼東軍針對的是朝廷的不公,而非登萊巡撫。

“破城矣,殺啊!”是夜,遼東叛軍在城里內應的接應下,打開城門,一擁而入,守城的登萊地方兵馬,頓時一哄而散,只有總兵官張可大,疑心李九成和孔有德的投降,遂率千余兵馬防守水城,當叛軍攻入登州城后,他引殘兵拒守,誓不投降。

“孔有德,你。”孫元化是在自家的府邸里被人好生請出來的,可是即便如此,他見到叛軍入城之后,被簇擁著過來的孔有德時,仍舊止不住的怒。

“恩撫莫憂,我等弟兄深受撫臺厚恩,必不敢加害,”即便孔有德面皮再厚,在此人面前,仍舊止不住的面皮熱,但還是懇求道,“今日我大軍匯聚,聲勢浩大,占據登州,視朝廷兵馬于無物,稱王稱侯不在話下,還請撫臺出來率領咱們,一同共舉大事。”

孫元化一聽,頓時大怒,喝罵不止,但叫周圍幾個盡皆低下頭來,任他喝罵。

“既然撫臺不愿,我等幾個也不敢造次,就聽撫臺大人在府邸歇息吧。”李九成見他無從賊之意,也不敢過分逼迫,遂行了個法子,將他困在府中,再從容計議。

是夜,遼東兵馬攻克登州,得原屬遼東舊人六七千之眾,又有戰馬三千,餉銀十數萬,紅衣大炮二十余門,西洋炮三百門,從此聲勢浩大,一不可收拾。

而朝廷卻在此刻,是戰是撫,徘徊不定,自去歲十二月將山東巡撫余大可下獄問罪之后,山東地界,已無兵馬可調,也無人可用。

朝廷急令謝鏈為登萊巡撫,改山東左布政使徐從治為山東巡撫,總督二地平亂。(未完待續。)

您的到來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喜歡就多多介紹朋友來吧!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