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193章 援軍各至,賊軍潰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3章 援軍各至,賊軍潰散

第193章 援軍各至,賊軍潰散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16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吳生智帶的步軍呢?怎么還沒到。”

李瑁率領三百三十人的騎軍,兼程南下,是心急如焚,但是終歸受到馬力的限制,戰馬連續奔走時日之后,渾身發熱,除非用刀破開皮子放血,才能緩解一二,但是這樣做對戰馬的損傷太大,他一時不敢決斷,等到離城五里之處,又叫斥候來報,言及攻城的乃是一幫亂民。

頓時心安不少,吩咐騎軍下馬牽著前進,于路途之中給戰馬喂食,休養體力,只是還是擔心守城兵丁人少,不能堅持到自家的到來,遂沖后頭吼了一聲,怎么的跟隨的步軍落后如此之遠啊。

一個往來接應大軍訊息的斥候,趕緊上來報告,“將軍,吳參將所率步軍據此還有三十里地,剛過清風堡,正尋小道直插寧鄉縣城西門。”

“吩咐他,務必在一個時辰之內趕到,違者軍法從事!”眼下的情況,李瑁是耽擱不起了,即便是群流民,但是七八千人馬的規模,哪怕用人命去填,一個時辰也能打進城里,屆時平白損失一個精銳主力都,這個罪過可就大了。

“是!”那斥候見李瑁說的極重,當下打馬又往后頭急報去了。

如此,即便是內心底再急切,也不敢拿馬力開玩笑,只能慢騰騰的牽引著戰馬,一步一步的朝著寧鄉縣城挪動,等離城三里遠,依稀可見城樓情況時,又聞東面喊殺聲四起,頓時驚喜,“莫非駐扎吳城陳六領兵到了?”

遂命大軍上馬,小跑前行,有那攻伐北門的賊軍,瞧見后頭戰馬奔騰。不下百騎,頓時心憂萬分,再也不敢繼續攻城。又聞東城喊殺聲四起,遂轉道西門躲避去了。

“陳將軍。北面有騎軍沖擊,必定是旅率麾下騎兵隊到了,我等可暫且不入城池,先行匯合騎兵,再行直接沖擊賊人主陣,必叫一舉解了縣城之圍!”

東門城外,來的正是駐扎吳城的第二都主力兩個隊又一個排約二百六十人馬,由副參將陳六親自率領前來解圍。不想賊軍竟然打的毫無章法,離城三里,竟然沒叫發覺,陳六打頭一瞧,見賊軍攻城甚急,后隊竟然無甚防備,遂直接引大軍闖入,猛攻其后。

賊軍本就是亂糟糟的,行軍打仗都看天時地利運道,這會功夫。正企圖全力登城呢,突然背后陣腳這么一亂,連帶著嚇的前隊已經登上城池的賊軍。連滾帶爬的退了下來,又無得力指揮妥當,首尾難顧,頓時陣型大亂,余者四散奔走不提。

陳六本想先率一隊入城增援,再以一隊牽制其余各面攻城賊軍,不想驟然聽聞北面亦有喊殺聲和萬馬奔騰之音,頓時明了,這是自家又一部騎軍援兵到了。遂打馬至城樓下,沖城上喊道。“各部援軍已到,命許校尉相機而動。務必全殲賊軍于此。”

過了一會,就瞧見自家派去的斥候領著大股騎軍過來,打頭的旗幟,卻乃是李字旗,叫陳六趕緊翻身下馬,心道這是李瑁親自率軍來了啊。

“見過旅率!”

陳六一面瞧著后頭絡繹不絕的騎軍,一面給李瑁見過禮,這才湊到馬下,“旅率,賊人毫無章法且不經戰陣,此刻南面有其主力,何不直接沖陣,以大軍追砍,只消半日工夫,可竟全功!”

“你部強行軍至此,可還有余力再戰?!”李瑁一聽他與自家的想法不謀而合,心中贊嘆,眼下自家軍馬指揮的能力見長,都能獨當一面了,但是擔憂吳城到此,也是路途遙遠,他們一路到此便廝殺一陣,體力未必跟的上。

哪只陳六一聽,是滿不在乎的說道,“旅率莫要看輕了我等,就這些個流賊,再來八千也是不夠砍的,只管下令吧!”

“好!”李瑁只說了這句,回頭看著自家的騎軍,見剛才廝殺一陣,戰馬踹息不止,心知受力到了極限,頓時不好多說什么了,“馬力奔馳至此,吃不住力,只等休整一番,便能破陣,眼下先行迫近賊軍扎營,監視便行,等我步軍主力上來,必叫一個也逃不開。”

陳六一聽無法立即行動,頓時無語,但也不敢多說什么,直接招呼余部收拾戰場,以一個完整隊先行開撥南去,列陣監視賊軍主力去了。

趙勝只覺得現在是手足無力,兩眼發黑,好好的局面,怎么又打成這個樣子了,自己堂堂七八千人馬,圍攻一個守軍不過二百來人的小城,足足一個時辰沒有拿下,反倒叫官軍援兵四面而來,反將自家給圍住了,真是流年不利啊。

眼下看著東北角那陸續出動監視的官軍主力,他是再也不敢妄動分毫了,別提繼續攻城,就是撤退,他也不敢啊。

要知道那股官軍,不僅裝備精良,而且擁有戰馬無算,粗略一看,就得四五百騎,這叫他頓時膽寒,是進退維谷,要知道往日里,他都是憑借大山大河與官軍周旋,一旦戰事不利,即刻利用地形躲藏,但這可是在平坦地界,離最近的山道也有十來里。

一想到要在這段路途上慘遭官軍騎兵的屠戮,趙勝就是滿心的絕望,再看身邊陸續逃竄的青壯,叫那尋邊的官軍騎兵拿住,好一陣抽打,他也就熄滅了孤身拋棄隊伍逃走的念頭,拼吧,他娘的,官軍也不是兩個頭四只手,無非爛命一條罷了。

這樣想著,他所率流賊主力,漸漸西走,和西面圍城的大隊人馬匯合,又陸續收攏了東北兩門的潰兵,總算湊足了五千人馬,但是瞧著官軍城里出動的青壯兵丁就不下四五百人,又有尾隨追擊的那部精銳約莫七八百人馬,就再也提不起決戰的心思了。

看著身邊不過千人上下的青壯老營精銳,各個身上連副盔甲都湊不齊,其余的各個都是手中隨便拿個木矛,糞鏟,斧頭和鐮刀的婦孺,他情知打是沒出路了,只能逃了,可是過了一會,又看對面孤身出來一騎,朝這邊來了,頓時驚訝,莫非官軍是來勸降的?(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